群眾路線心得體會:帶頭踐行群眾路線,爭做優秀基層干部
群眾路線心得體會:帶頭踐行群眾路線,爭做優秀基層干部
在20**年3月5日舉行的全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的基礎上,本人認真學習了《關于在全區黨員干部中開展“帶頭踐行群眾路線、爭做優秀基層干部”交流研討活動的通知》和《*江蘇省江邗中學委員會關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施方案》,了解了黨的**大提出的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相關精神。本周一(3月31日),又聆聽了省委黨校唐金玲教授的《堅持為民務實清廉,認真踐行群眾路線》輔導講座,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了更為透徹的了解,讓我逐漸體會到:什么是黨的群眾路線;為什么要進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及結合自身實際怎樣踐行黨的群眾路線?,F將學習心得匯報如下:
一、什么是黨的群眾路線
黨的群眾路線就是--“密切聯系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既是我們黨的法寶,也是我們黨的命根子,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如果我們脫離群眾、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最終也會走向失敗。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黨同志的思想和行動中,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
二、為什么要進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作為獨黨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能階段性的自我反省,自我免疫,保持機體的健康成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黨清醒的認識到自身滋生了四種危害,即: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其中,干部脫離群眾,干群關系緊張,其危害已經影響到了黨的公信度和執政地位。所以,這次教育實踐活動主要任務聚焦到作風建設上,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切準了穴位、抓住了要害、把住了關鍵?!耙糟~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只有主動照鏡子、勇于正衣冠、自覺洗洗澡,才能達到治治病的目的,才能實現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更深地植根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中,確保清風長駐。
我校作為江蘇省首批四星級高中,承擔著“辦老百姓滿意的教育”光榮使命,也存在著如何進一步端正教風學風,落實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問題;存在著部分教師教育理想迷失,教育目標“短視”,教育過程中急功近利的問題;存在著部分教師教育教學方式單一,忽略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教育教學效益不高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通過走群眾路線(教師和學生)一一加以解決。
三、怎樣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明確服務對象。
“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正如袁校長講,學校的主人是教師、是學生。那么我們管理服務的對象就是學生和老師,老師服務的對象就是學生和家長。老師和學生的需求,只要是有利于教學、有利于育人,就是我努力改進的方向。群眾路線、教育實踐,這些要求的落實情況的好與壞都要由服務對象說了算。
提高服務本領。
教育理論在不斷更新,教育改革在不斷進行,教育形勢在不斷變化,學生需求在不斷提高。所以這些都要求我們的服務水平、服務本領要與時俱進。錢學森的三問要求我們不能照搬課本,要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素質教育的弱化要求我們要有全面的人才觀;學生負擔的加重、厭學情緒的加劇要求我們要把學生當成真正的主體,等等。所有這些,都要求我不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讓學生熱愛學習、高效學習。
暢通信息渠道。
昨天下午,在區督導組的參與下,袁校長主持召開了高二年級部分學生座談會,讓學生從找問題、提建議的角度大膽的找不足、說問題,建言獻策,學生暢所欲言,中肯的提了意見,談了好多想法。給了我很大啟發,深刻體會到走群眾路線,暢通信息渠道,通過有效的方式溝通,不僅能增加了解和理解,還能增添新的智慧。
創新服務平臺。
雖然已經制定了《*江蘇省江邗中學委員會關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施方案》,但在實踐過程中仍需要不斷創新平臺,結合學校提出的“三項改革”,在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中扎實開展教育實踐活動,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相結合,利用活動出實效。
篇2:參加醫院管理能力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參加《醫院管理能力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一段時間里,我迷上了《解密華西》,一度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從來沒有一本管理方面的書籍如此吸引我,迷戀其中的人物、感嘆其中的精神、震撼其中的力量!然而解密華西并沒有為我解開華西醫院發展的秘密,卻讓我更加癡迷、崇拜和向往!
2021年5月,非常幸運,在李陽總會計師的帶領下,我被醫院選派參加了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醫院管理研究所主辦的為期三天的醫院管理能力提升培訓。醫院績效管理實務、以科室精細化管理為抓手、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形勢下醫院運營管理創新實踐、手術室運營管理、醫院人才戰略、醫療不良事件管理、以質量控制為抓手,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等九項內容,九名來自華西的資深老師,三天封閉式培訓,讓我真正意義上走近華西、深入了解關于華西管理的方方面面,破解了華西為何能成為與北上廣醫院PK的國內乃至世界一流的醫院之謎。感慨老師們講的太好但是學習時間太短,意猶未盡的期待下次,如果再有下次學習,我會聽的再仔細一些、記錄的再認真一些。太多感受和心得請讓我細細回憶,“華西人”的“華西精神”且聽我娓娓道來:
超越當下:華西尚處在發展期
“如果把醫院發展過程的生命周期分為初創期、成長期、發展期、穩定期、衰退期,我們華西應該處在哪個期?”臺下的學員們幾乎異口同聲回答“華西一定是穩定期”時,老師說:“不,華西還處在發展期,如果一個醫院的發展到了穩定期,那就離走向衰敗不遠了!”
華西有今天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個巨人,就是擁有120年歷史的華西醫院,懷揣夢想、拼搏實干的歷代華西人,身負使命、開拓創新的歷屆醫院黨政領導班子。每一位講者,都代表了華西醫院整個管理體系中的一個點一個面,他們分享著不一樣的內容,但人人身上充滿一股子沖勁、闖勁、拼勁、韌勁,他們統一把自己稱為“華西人”,有超強的凝聚力和歸屬感。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現在很多年輕人抱怨沒有機會,但我認為機會到處都是,關鍵看你有無準備和能否抓住!”機會總是留給懂得“居安思危”的準備好的奮進人。
從人入手:管理者要食人間煙火
作為管理者,既要能頂一攤事,也要學會“把球傳出”,在醫院形成授權文化,因為群眾才是英雄。但授權不等于放養,前者需要決策者奠定必要的基礎——構建起縝密的行事規則,被授權者在既定的框架內點亮智慧、查缺補漏,改進工作方法、流程等。“傳球”第一階段:把球傳給科室主任和部門主管,鼓勵提升能力并委以重任,再凝聚團隊熱火朝天地拼搏。第二階段,把球傳給基層員工,促進他們破舊立新。不斷接到球的中層和基層員工,內心的激情被點燃,上下共謀創新的氛圍就會由口號走進現實。
管理者要食人間煙火,主動放棄“命令式”、“運動式”的傳統管理,把自己定位于服務者的角色,要從原來的“拉車”轉為“推車”,由拉到推,效果迥然不同。過去,常由行政領導拉著大家做,領導想往哪里走就往哪里走,而且領導在前面拉車,根本不知道身后人的狀況,他們或許坐車,或許推車卻出工不出力。領導推車則不一樣,時刻知道前面人的表現,進而及時給出力者精神鼓勵和更多的物質回報,在這種情況下,懶惰者就會情不自禁地想“為何我沒有得到奶酪”。若領導拉車,每次回頭,員工則會想, “壞了,又要動我的奶酪”。
管理者“推車”顯然會促使更多員工自我革命——跟著用力推車。
筑巢引鳳:打造人才正三角
林子大了,有時也缺鳥。2000年,華西醫院的人才結構呈菱形,即兩頭弱,中間強。怎樣把菱形轉向合理的正三角形,即如何擴增住院醫師和補強資深專家?“內培外引”成為突破口。通過情感打動、藍圖感染、提供卓越的事業平臺幾招,以及華西醫院內可感可見的拼搏氛圍,吸引到一大批志同道合的醫療精英共同編織夢想。在引進院外英才期間,培養院內潛苗,一邊培養其業務能力,一邊用引進人才的那套標準武裝其頭腦。
如何盡可能合理地反映每個人的價值?只有不斷優化人力資源管理。將全院職工劃分為醫師職系、護理職系、醫技職系、管理職系、支援保障職系、科研職系六大類,在縱向的職系分類基礎上,對每一個職系進一步橫向分為基本層、中間層、骨干層、核心層進行分類分層管理。在績效評估與分配中,遵循“按勞分配、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和“調動職工積極性”的原則,完全結合各職系、不同層級人員的業績、貢獻等,通過合理的管理與績效分配制度認定員工勞動與創造的價值,激勵員工從追求獎勵到主動敬業,淘汰“僵尸”員工。目前,華西人力資源已經擁有一套基本完整的管理體系,也形成了正三角型人才梯隊,為醫院發展釋放出強大的埋頭苦干、你追我趕的人才建設力量。
眾星拱月:以學科建設為引擎拉動醫院全盤發展
學科建設是立院之本,也是衡量醫院水平和學術地位的標尺。華西醫院學科建設方略清晰:一是定方針——因地制宜打造差異。簡單模仿必定走向紅色海洋,若要走向藍色海洋,必須因地制宜打造差異化。二是強根基——遵循新銳管理思想。選走服務型管理、管理者的角色從“拉車”轉為“推車”,筑牢改革根基。如果管理理念滯后,再高明的建設策略也將淪為徒勞,哪怕費心費力搞學科建設,終究難逃曇花一現。三是造聲勢——增強改革認同感。要求團隊成員發自內心地認可??祁I導人,??祁I導人又反過來認可團隊的每一位成員,他們在一起認同改革可能帶來的最大化效益和可能遭遇的風險。四是拓思維——堅持“三個結合?;A研究、應用基礎研究與臨床結合;臨床與醫藥企業、社會團體結合;華西醫院與區域內中小醫院結合。做好前面的幾項準備工作,華西醫院的學科建設這才切入主題。
華西學科的發展,與醫院開展創新性十足的人才隊伍建設、產業改制、提升后勤保障、創新運營模式等等密不可分,始終堅持“一盤棋”思路,一直保持“眾星拱月”的格局。如今,華西醫院的學科已生長出多座奇峰秀水,由此帶動的科研碩果同樣十分耀眼。
打破壁壘:學科要整合,職能部門更要協同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國內公立醫院掀起史無前例的規模擴張潮,住院床位猛增拉動臨床、醫技、行政、后勤等細化出琳瑯滿目的部門。當部門和科室的數量劇增,幾乎所有醫院管理者都會碰到一個共性的難題——縱向部門之間的協同越來越弱,彼此單打獨斗嚴重阻礙醫院的整體化管理,從管理學上講,只有從上到下的傳達,沒有自下而上的反饋,缺了半個環,各部門/科室獨來獨往,有些“跨界”的院內事務便無人理睬。若所有部門管理者一味只盯著自己的管轄范圍,久而久之,便無從知曉其他部門的新需求,而診療活動偏偏跟打仗一樣,迫切需要各個兵種相互配合。怎樣才能消除各科室/部門之間的壁壘進而增強橫向協同?2004年,運營管理部落戶華西。2005年5月,27名專科經營助理上崗,成為全國第一批專業化的醫院管理團隊,截至目前,華西醫院運營部工作人員130余人。??七\營助理50人,科運營秘書30人。運營管理部之于醫院運行彰顯出兩大功用:其一,與縱向的職能部門相互協同,通過提供決策依據促進醫院細化管理;其二、形成自下而上的反饋。
醫院門診運營、住院運營、手術運營、日間手術管理等凡此種種,背后都有??平洜I助理的身影,運營管理部與各科室的配合日趨默契,"運營管理部還真不是吃干飯的。”
多年來,華西管理緊緊圍繞“是什么、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以學科建設為軸,全盤激活醫、教、研和后勤的發展。三天的培訓學習,聽到的、感受深刻的還有很多:
關于愛院精神,華西說:“我要在這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我們為事業創意、為團隊奉獻、為個人成長!”
關于醫院高質量發展,華西說:“你重視它,它就重視你,其實你對國家可有可無,可國家的支持是你發展的基石!”
關于績效考核,華西說:“既要關注個人奉獻,還要關注整體質量和效益,既要注重差異性調動積極性,還要公平保證和諧!”
關于不良事件,華西說:“安全無小事,事事要重視!”
關于開源節流,華西自嘲為“家庭主婦風格”,因為“創收一塊錢很難,扣除成本后實效益很低,甚至可能是負數,而節省一塊錢就不一樣,是可支配的一塊錢!”
關于人才引進,華西說:“我們不做填空題,我們只根據醫院發展做選擇題!”
面對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全國排名第二的成績,華西說:“我們跟第一名有差距,我們一直在尋找差距,追趕超越!”.......
我們,作為新一代中心人,身上有著更多的責任和希望。當下,日新月異的時代在反復催促我們一要團結、二要有夢想、三要創新。因為,袖手旁觀就寸步難行,槍自己是不會動的,需要勇敢的心和強有力的手來使用她們。我們去華西“補鈣”,學習了華西管理的理念和機制;我們同樣需要在醫者的身份中“補心”,面對百姓疾苦而心有悲憫的情懷、解決問題的智慧;我們更需要在自己的實際崗位中“補鐵”,硬化自己的肩、強化自己的心,踔厲奮發做好當下、超越當下,為市中心醫院的明天,用自己的擔當和所學,奉獻更多的力量、智慧和膽識。
篇3:6s管理實施心得體會
6s管理實施心得體會
我們的6s標語與眾不同的地方,除了美觀以外,最重要的是在于執行,此套6s是市面是最有執行力的標語,當您遇到下面的問題時,不如買一套回去,提醒自己和員工。按照上面的方法去做,我們多數人都討厭日本人,但日本人好的管理不得不學,否則,我們有什么資格去討厭他?
到過日本的人,第一個感覺就是工作步調緊湊,工作態度相當的嚴謹。參觀過日本工廠,印象又是特別強烈。從廠外的環境花草、通道、包括汽車的排放,可說是整整齊齊、井井有條。進入廠內又是一種詫異,不論辦公場所、工作車間、儲物倉庫,從地板、墻板、地上物到天花板,所看到的均是亮亮麗麗整潔無比。人們井然有序的在工作,物品也井然有序的在流動,也許你會問,難道這就是以日本這樣一個自身自然資源缺乏的國家,在二三十年的時間里,擠身世界經濟強權的道理嗎?
在日本的企業里,答案是肯定的,他們始終認為,整齊清潔的工作人員及工作環境,是減低浪費、提高生產效率及降低產品不良最重要的基礎工程。
掛圖大師在國內從事企業管理的工作多年,因工作的關系,看過相當多的工廠,時有看到的是工廠門口的馬路坑坑洞洞,廠區內雖然不少的工廠重視綠化,但是總是橫七豎八的缺乏規劃性的擺放許多東西,在許多的辦公場所燈光顯得昏暗,辦公家具缺乏統一,辦公桌上的文件或文具隨意放置,假如是如此的辦公場所,[效率]豈會自天而降。再看廠內車間,機器設備定位缺乏流暢,且滿布灰塵,保養缺乏,原料、半成品、成品、待修品、報廢品存放位置未予合理規劃,物品運送通道拐彎抹角,工具隨意放置,行政辦公區隨遇而安。電線、管線像個破了洞的蜘蛛網,工作人員歪歪扭扭,人員經常的不必要之走動……等等不好的現象,追根究底主要是不重視整理整頓劃是實施整理不徹底所致。
“6s有限,創意無限”。隨著6s的推行,干部,工人發現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尤其是自己動腦筋去解決問題的工作熱情被激發出來。所謂境界,淺說是氛圍,深說是文化,沒有良好的品質文化,要想獲得長期穩定的品質是難以想象的,更不用說不斷提升品質追求卓越了。品質文化、管理體系、人的能力,只有三者的共同提高才能期待優秀的工作質量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