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中學學習感受:杜郎口學習模式
杜郎口中學學習感受:杜郎口學習模式
杜郎口中學之行匆匆結束了,一天之中有收獲也有質疑。她所展示出的魅力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課堂時間還給學生。
剛進入課堂,感覺有點亂,學生坐著的、站著的,形態各異,干什么的都有,但慢慢的發現每一個孩子都在集中精力學習、思考、質疑、表達,真正的以課為載體,讓每個孩子動了起來。七年級生物課上,我觀察了一個我們平時說的差生,他背的明顯的比其他同學慢點,別的學生進入狀態時,他還在神游,但當班里同學不斷的走向小黑板時,他坐不住了,集中精力看課本,過了幾分鐘松了一口氣,也走向小黑板展示。還有的孩子,在展示過程中碰到困難,趕緊跑回來看看書,再跑回小黑板。教育專家說:“讓行動改變行為,讓行為塑造靈魂。”這是教育的真諦。杜郎口的課堂每個孩子都不甘落后,你質疑,我解答,他講解,每個孩子都充滿自信,開拓思維,忘我的學習。整個課堂成了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
二、重難點轉換為板塊學習。
杜郎口中學提倡無師課堂,但并非真正的無師,教師將重難點轉換為板塊學習,引導學生自學、展示、糾錯,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才點撥,學生在獨立學習中得到成長。想讓孩子的世界不長雜草,唯一能做的就是種上莊稼。為了讓“莊稼”茁壯成長,杜郎口的教師提供廣闊的平臺。杜郎口的學生圍繞著學習目標而動,全身心投入每一個板塊的學習。
三、學生的心理需要得到滿足。
心理學家哈姆柴克認為,只有在心里上感到安全時,才不會有因失敗而受懲罰的恐懼,才不會退縮,而敢于嘗試學習。杜郎口在尊重的同時,給了每一個孩子展示的空間,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學生在人群中有了自己的定位,努力追求他人對自己的認可,最終贏得自尊。
此外杜郎口中學墻上貼著國家基礎課題展示,學生能較早的接近前沿科學,而不只是局限與課本上固定的知識。近年來中學命題與地方特產聯系越來越緊密,杜郎口中學臺階上貼著聊城的地方特色,增強了學生家鄉的自豪感。杜郎口中學還設置了優秀畢業生展示臺,給了學生目標和動力。王老師說領弟老師帶的一批學生,那年一中7個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中有5個是我們實驗中學,我們學校每年有那么多優秀的畢業生進入名牌院校,我們也可以展示給我們學生看。
每天有數千名老師來到杜郎口中學這所農村中學學習,自然有她的價值所在。但我們也要辯證的看待杜郎口中學的學習模式。我聽了一堂完整的生物課--動物體的結構層次,上課大體分幾個環境,復習細胞分裂分化一節,展示舊知,教師導入,學生預習,版塊學習,展示新知。整堂課幾乎全是學生在背,在展示,找不到教師的陣地,教學活動本身應該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的結合,僅憑學生自學,不利于學科思維的形成,教師適當的介入是必要的。就本節生物課來說,細胞的分化、動物體的結構層次,這些不是僅靠學生自學,展示就能理解的,如果那樣我們還要多媒體干什么?還要生物探究干什么?背過之后,學生腦子里還剩下什么?我想這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不真正的學習,我不認為在這種一刀切的教育模式下,學生能把學習當作享受。
杜郎口學習模式實際上是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應試教育,真正的走素質教育,我們的教育還有很多路要走,我們每個人也要在工作中不斷的嘗試,走出自己的特色。
篇2:杜郎口教學模式學習體會
20**年杜郎口教學模式學習體會
近年來,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模式異軍突起,教學改革的成功引起了社會上的普遍關注,杜郎口教學模式在全國教育界普遍推廣。我們應該向杜郎口中學學什么?怎樣學習?學習之后,這些成了我思考最多的問題。
含淚播種的人,才能含笑收獲這是激勵杜郎口中學的師生,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動力的源泉。杜郎口中學的課堂,實行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三大特點、預習、展示、反饋三大模塊、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六大環節。三種課型:預習課、展示課、反饋課。這種教學模式使杜郎口的課堂活了,真正告別了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學生當之無愧的成了學習的主人,[制度大全為您編輯]走進課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滿激情的人,正象杜郎口人說的那樣主動是學習之本,活躍是課堂之魂。就杜郎口的教學模式來講,我感覺它有以下幾個特點:
1、課堂改革落到了實處,分組學習實用可行。
把全體學生分成六個小組,每組選出一個精干的組長,來主導組織本小組的學習活動,預習課上,組長組織本組同學,在老師出示的學習提綱的指導下,真正的進行學習、討論,一堂課下來,圈圈點點,嶄新的課本被圈點的密密麻麻;展示課上各小組先解決本組的問題,檢驗本組的能力,然后各組之間巡回展示,小組活動發揮的淋漓盡致。
2、課堂真正開放,學生暢所欲言。
杜郎口課堂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學生暢所欲言。他們對學習以外的事情,毫不留意,但對待學習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懂就問。尤其是組長介紹完了本組的解題方法后,其他同學,或批評或補充或點撥或糾正,對本堂課上展示的題目,給予最大限度的挖掘和拓展,教師的作用,就是整個課堂的引導貫穿作用,完全脫離了面面俱到的講解。
3、課堂容量大,對知識點的鞏固十分到位。
一堂課下來,解決多個問題,這些問題無論從難度還是廣度上講,都堪稱經典,無論是學習還是應考,都是重中之重。而一堂課下來,解決的又遠不止這幾個問題,通過一題多解,又可以衍生出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透過這種現象,不難看出,教師的備課職能,不是降低了而是大大的提高了,單就學生選題這個環節來看,若沒有老師的指導,學生就很難做到,可見,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他們做的是多么到位,而這正是我急需解決的棘手問題。
4、課堂效率高。
杜郎口的教學模式,最大限度的把學生的精神集中到了課堂,環環相扣,學生根本也不可能有浪費時間的現象,這樣的一個45分鐘,頂傳統課堂的90分鐘,沒有一點問題,課堂效率之高,實屬罕見。
篇3:杜郎口學習心得體會:無為教學的美麗
杜郎口學習心得體會:無為教學的美麗
____年杜郎口旋風吹徹整個中國教育界。一所鄉鎮中學的教改模式引起了整個教育界熱火朝天的討論。時至今日,關于杜郎口中學的討論一直末見降溫,前往杜郎口中學取經的人依然絡繹不絕。到底這所學校神奇在何處?到底這所學校給中國教育帶來什么樣的啟示?我懷著欣賞又疑惑的心情走進了杜郎口。
回首杜郎口,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就是整個課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課堂上學生或表演、或辨論、或歌唱、或講解多種形式交相輝映,臺下的學生或蹲、或站、或坐、或跪,地上、課桌上、板凳上擠成一團,聚精會神,津津有味,課堂的氣氛熱烈而不失和諧。走出一條以人為本,關愛生命,學生自主學習,維系良好教育生態的教改之路,心靈相約,與生命相遇。杜郎口中學的新課改不是一般的變化而是一種標志性的變化。
回味杜郎口課堂教學,讓我想起了前不久在一本刊物上所看到的有一種教學策略叫無為。無為教學策略的實質是把人的社會性減到最低限度,通過恢復人的自然屬性的方式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無為只是表象,它是在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集權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一種策略。在貫徹這種策略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把教師的主導力量化為無形的、無為的方式,淡出前臺的演出,把舞臺還給學生,自己則從旁進行指導。
這樣,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看到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性,從而形成了上無為而下有為的局面。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教育者的教育意圖越是隱蔽,就越是能為教育的對象所接受,就越能轉化成教育對象自己的內心要求。而無為正是為了有為。杜郎口的課堂教學也正是利用這種無為教學的魅力實現了無為而治的目的。
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老師示范學生模仿。在大多數師生的心目中,是多么的順理成章,天經地義。在這種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我們都被體制化了,學生做了小草,默默無聞的小草,一棵失去向上生命力的小草。這是我們做教師的悲哀,更是小草的悲劇。我想,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心里都裝著素質教育、都裝著學生的發展、學生的未來,不怕改革帶來的陣痛,下定決心,堅持不懈,我們就能真正走進素質教育的核心,走進學生的內心。
再回首,無為課堂教學能成功開展,與學校的指導思想分不開。杜郎口學校的指導思想是:相信學生,依靠學生,發展學生。課堂教學模式是:三三六式(前三為立體式、大容量、快節湊;后三分為三大課型:預習、展示、反饋。六是指六大環節即: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穿插鞏固、達標測評)。不論語文、數學、英語課,他們的模式都是一樣的,這樣的課堂真正成了學生的天下,把學生的水平發揮得淋漓盡致,真正把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融為一體。其表現可總結如下:
一)學生的自主意識強
預習課上,教師提供一份預習試卷,包括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及梯度訓練題,這是教師的引導作用,對學生的自學,教師先做出規劃,這樣,學生在自學過程中,不盲目,自學任務明確,自學過程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發展。學生自學方法得當,一般程序是,先看課本,熟悉基礎知識,不懂得可以查閱手頭的點撥書,或問老師,或問同學,學生很會利用身邊的學習資源。通過看書,明確基礎知識后,再通過梯度訓練加以鞏固。
[制度大全為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