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放下心中執念才能解決學生問題
最近一段時間,身體不好,頸椎不好、脖子疼不能自由轉動,心情差,感覺就是缺了魂。一天,我對孩子說:“你為什么不認真,看看媽媽都被你氣壞了!”上一年級的孩子說:“媽媽,我看你是被你班級的學生氣壞了,我可是認真學習的。”“哦,也是真的!在學校里,他們不聽話,我反復地跟他們講道理;在家里,你不聽話,我不住地教你做習題。兩頭受氣,真的氣壞了!”近兩天變得越來越壞,心口不一,嗓子也嘶啞了。可是,心中是著急的,巴不得每個學生都是滿分!
夜深了,我反思自己的做法,覺得有欠缺。小學生畢竟是孩子,我不能對他們高要求,應該是鼓勵引導。
課上,不認真聽課的學生總是那幾個人,不是玩鉛筆就是低頭摸桌洞。我明白了是我的要求不夠清晰,應該是做到所有人坐好了再開講。課堂作業有的學生字跡潦草,我再三警告,效果不佳,最后改為軟方法夸一夸原來寫字不好的學生哪怕是他寫好了一個字,結果其他學生都認真起來!下午放學值日生打掃不干凈,我要求值日生連續兩天直到打掃干凈為止,效果很好,說明嚴格要求是重要的!課間,學生打架事件多起來,數來數去仍然是那幾個好斗的男生,拉過來問清原因死批一通。同時,對他們進行團結教育!
讓我揪心的學生,心口一直很疼。我的上一年級的孩子,攪得我頭疼。一年級的教材改版,內容是比以前的有難度,不過也是符合學生的語文發展需要的,他不會做題,每一題得帶著他做。靜心,安靜,耐下心,蹲下來與孩子們一起慢步走……
篇2:小學一年級語文自助開放式課堂教學反思
“自助開放式”課堂分為兩方面:“自助”和“開放”。“自助”要求孩子自主學習、自悟學習、自得學習。簡言之就是學會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孩子獲得知識的渠道也應是多種多樣的,這和新課標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致的。
我在教一年級漢語拼音《b、p、m、f》時,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利用孩子感興趣的拔蘿卜、爬坡、捉迷藏、老爺爺拄拐杖圖片引出四個聲母的學習,通過拼讀讓學生將這四個聲母與前面所學的六個單韻母進行比較得出發音輕短的結論。學習完b、p后,讓孩子通過觀察比較出兩者的區別,強化孩子對這兩個聲母的印象。拼讀完以后,我繼續出示課本13頁的四幅圖,讓孩子們找一找這四個聲母都藏在哪?這里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的注釋功能讓孩子自己到前面來畫一畫,孩子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參與的熱情很高。在拼讀的過程中,很多孩子在暑假里都學過了漢語拼音,都會讀,這時老師就要少讀,把讀的機會讓給孩子,讓拼讀能力強的孩子當小老師領著大家讀,將課堂展示的機會讓給每一個孩子。對于那些拼讀能力較弱的孩子,也要讓他們站起來,大聲地讀出來,讓其他孩子幫助他們糾正錯誤。課堂應該成為每個孩子展示自己的舞臺,當這還需要老師不時地鼓勵和肯定,肯定每個孩子的優點,最大程度地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學生學習的知識不能局限于書本,學生學習的空間也不能局限于課堂,學生的學習應該是開放的。我們學習語文原本就是實踐的需要,是服務于生活的。我覺的一年級孩子學習漢語拼音時,也要引導孩子聯想到生活的事物。我們實小每到寒暑假都會給孩子布置一項特殊的作業
篇3:一年級語文《雪地里的小畫家》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雪地里的小畫家》教學反思
《雪地里的小畫家》是一年級語文人教版上冊的課文,本堂課我自認為亮點還是有的,其一是運用了多種方式的讀,包括分小組讀,分男女讀,個人讀,齊讀,讓學生不至于產生聽覺疲倦。其二是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整個教學設計在相應的點上,如--畫--都進行了拓展,孩子們也積極參與到了課堂中來,尤其是有學生能根據自己的感覺進行一定的修飾。比如:小馬加上了修飾詞,可愛的小馬,這是超出我預想的收獲。其三,也符合了我們區推崇的生命化課堂的要求,把學生當成了課堂的主體,讓他們主動參與了整個課堂,同時也培養了他們傾聽的一些良好習慣,生評生的環節,既培養了他們的傾聽的良好習慣,同時也給他們提供了語言表達的機會,這是一舉兩得的。
但是我覺得最大的不足之處也在于教學組織形式,我的教學組織的還不夠緊密,一些環節的銜接語也不夠恰當,組織教學的過程有一定的單一,如:雪地里的小畫家有誰?他們分別畫了什么?這里有四個不同的小畫家,分別畫了不同的事物,但是我卻以一種固定的模式來講述,雪地里來了小畫家誰,然后畫了什么。接著就是讀,反復的讀,四句話用的一種組織形式,也是導致整堂課部分孩子沒有參與進來的原因,同時也顯示出我的教學組織形式還不夠成熟。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應該是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堂且準確地達到了一開始制定的教學目標,由于教學組織的失誤,導致沒有全員達標,沒有良好地鍛煉到全部學生的語言能力,這是在后期的教學中需要加強的。
結合自己在一甲班試教的實際情況來看,整個課堂節奏過于太慢,說明我對課堂的掌控能力還不夠,也可以說我對教學的組織把握的還不是很準。
通過本堂課,我也收獲良多,不僅發現了自己的進步之處,同時也意識到了更多的不足,教師的工作具有長期性,教學的組織也是一項漫長的過程,在日后的語文教學中,我確信自己會慢慢進步,我的語文教學,我的教學組織會和孩子們茁壯成長一樣,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我以這個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