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教育隨筆四年后我要還你一個孩子
我之所以自愿申請從自己熟悉的六年級下來接一個三年級,因為我深切的感受到每到六年級學生在小升初即將畢業時,一些家長的無助,學生的失落。聽到他們最常說的就是要是當初認真學習就好了;要是老師給我們說孩子的問題,我們重視孩子,就讓他改正,也就不會現在說孩子什么,孩子就頂什么,要是......要是......
我們總是習慣在事后問題出現了,才知道要是當初該多好。哪有這樣的美事,早干么去了。
現在的三一班家長可以分為兩類,及其重視孩子的學習的家長和得過且過的家長。
有很多家長都會抱怨老師,要求孩子那么嚴,不是自己的課堂作業也要管,有些事情做得很過分,無法理解。
有這些想法的家長其實可以理解,因為至少他們在意老師說的什么。怕就怕老師無論怎么說,好話歹話,我自巋然不動。只要孩子在學校不別人欺負,其他一切好說。
這種事情看多了,也就不奇怪了。
經常問自己,四年后我要還家長一個怎樣的孩子。
現在的評價體系,期末考試已經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到上中學時,特別是想要上好學校,還要考試。成績好,才能有好學校上。可是小學已經不再考試,可是中學是要按成績收學生的,還要給學生排名次。這不是矛盾么。
今天的練字時間,英語老師又來找同學要作業。英語老師發起脾氣來,我都會不寒而栗。就是這樣,不交作業的還有十幾個。當時我就震驚了,這些孩子哪來的勇氣,孩子表現的是如此的鎮定。給老師說起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總之就是不交作業。這才是三年級。如果課堂紀律很亂,那么老師怎么可能上一節好課,該講的知識哪有時間講,他要花大部分時間整紀律。老師天天都來找學生要作業,他哪有設么心思認真批改,抽時間精心備課呢!這樣是對那些愛學習,守紀律孩子極大的不公,但是,老師也沒有辦法,因為不想就此放棄掉這些孩子。
為什么我這么在意上課遲到、不寫作業,愛說慌。我不止一次給孩子們說,這些惡習會傳染,而且危害驚人。只要一個學生,你不去管他,下次就有兩個,三個,慢慢就會有一群人。其實和單位一樣,一個人早退,別人看到他也沒有受什么懲罰,下一次就會有兩個人也早退,那么要不了一個月,這種風氣就會在整個單位傳開。
孩子小,現在你不去整治。難道還要等到六年級畢業去管么。
不客氣的說,每個班都有不負責任的家長。
說一句不負責任的話,孩子的好壞跟老師有多大關系。我們學生不遲到,都寫作業和其他班學生遲到,不寫作業,老師拿的工資一樣。而且別人過得瀟灑快活,哪還有這么多事。老師又是要讓練字,又是讓寫周記,又是被古文,自己折騰自己。不會因為我的學生比別人優秀,我會受到額外的表揚,我的工資就是一個死數。我的工資少的可憐,勉強過日。
圖的什么,圖的不就是那份責任。圖的不就是自己的良心。圖的不就是要對得起哪些支持我工作的家長。
有些家長覺得老師做得不和自己的意愿了,就要指指點點。這時候成了教育專家了。老師不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我把校訊通發爛了,有些家長照樣還讓學生遲到。校訊通一遍又一遍通知孩子作業不寫,照樣每天還有人不交。有些學生從開學到現在英語作業沒教過幾次,老師要花二十多分鐘的時間才能從嘴里掏出個實話,你覺得我因該笑著對孩子說,一定要誠實。
你面對的是一個人,我面對的是63個人。你一件事講一遍,我要講63遍。你就管好1個學生,我要管好63個學生。
有些孩子的父母靠不住,必須要靠孩子自己。要讓學生現在都知道,自己要對自己做的事負責,做什么事情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老師無論怎樣批評你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再管你,對你不聞不問。
四年后,我要還你一個怎樣的孩子。不敢說一個個優秀,至少不會讓孩子留下遺憾,還會自豪的說,老師這幾年沒白教。
篇2:小學語文教育隨筆:讓學生愛讀書會讀書
你喜歡吃肯德基嗎?我相信不只是孩子對那些香香脆脆的雞肉、漢堡、飲料感興趣,很多數的大人也和我一樣,即便是知道那些是快餐食品,對人體沒有好處,都是一些垃圾食品,但還是禁受不住他的感覺起來齒頰留香的美味誘惑,一次次的推開那扇干凈的兩重門,一次次的與那個和藹可親、笑容可掬的老頭相逢……
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快餐生活已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樣的,文化也被相應的稱之為快餐文化。我們孩子的閱讀也加入了這個快的行列。漫畫書、電視、網絡這些媒介充斥的社會里,閱讀是不是跟不上讀圖時代的步伐,要退出這個舞臺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作為我們的閱讀,應該給孩子提供怎樣的營養?是五谷雜糧,還是美味快餐?是滿足于一時的,還是熱衷于?看似簡單的一個問題,實質上卻有著種種不簡單的答案。
閱讀,不應該只看作是一種語文的學習能力,更應該成為學生的一種生存能力。不應該只是語文這門學科中或是課堂上應該重視的教育任務,更應該成為家庭、社會所努力的教育目標。讓我們的孩子學會閱讀、愛上閱讀,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努力的目標。
作為我們的語文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名母親,我覺得,閱讀首先應該給孩子快樂,也就是閱讀的娛樂性。孩子如果在閱讀中感受不到快樂,那么,我們怎樣期待他會愛上閱讀呢?但是,孩子的這種愛如果僅僅停留在一時的高興上,那么,我們的閱讀指導的起點就太低了。首先應該引導我們的孩子進行高起點的、高品位的閱讀,指導我們的孩子進行有興趣地閱讀,而不是我們去指點一本書給他閱讀。其次,作為老師,作為家長,應該與孩子一起閱讀,即所謂的親子閱讀,而不是讓孩子或學生自己在那里讀書。
篇3:幼兒教育隨筆:期待語文教學美麗轉身
幼兒教育隨筆:期待語文教學的美麗轉身
本次雙對接混合式研修,如一場及時雨滋潤著每位教師的心田,讓每位教師飽嘗甘甜!
本次研修學習,可謂受益終身,其中,語文專家團隊的結合典型課例并具體分析的精彩講座,讓我懂得了在今后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從“教課文”向“教語文”的美麗轉身。
讓我明白了,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只講課文,而應該教學生學習的方法。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能過于強勢,不能讓學生的學習處于被動的地位,我們應明確學生發展的過程不是教師灌輸的過程,而是學習者自我建構的過程。課堂上,不是教師展示自我的舞臺,課堂上不能以教師的思路和教師的設計為本,不應該讓學生成為幫助學生完成預定設計的配角,教師的教就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尊重學生,要了解學生,尋求更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語文教學要走向生本。
我們期待語文課堂教學的美麗轉身。期待每位教師努力實踐!實踐并快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