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經驗交流趣味課堂快樂收獲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階段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如果為完成這一任務而刻意地去識字,獨立的識字無疑會顯得非常單調枯燥,導致學生識字乏味,收效微乎甚微,教師會越來越燥,越來越累。因此,我在識字教學中注意突出“趣味”,抓住低齡學生的“人來瘋”,“易斗勁兒”的特點,在語文識字課堂上使字、詞、句、段、文有機地協調起來。
首先教師應做到,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亮”點之處,以“亮”顯示“趣”,即為吃透教材,然后就是教師的基本功,擔負低年級教學的教師要有一顆珍貴的童心,用這顆童心去鋪設每一節課堂的基石。比如偶爾的一個夸張手勢,偶爾的語音變換柔、粗、燥、細等夸張的音律交替,來吸引學生的眼球和耳朵,讓學生感覺到你是一塊磁鐵,就能慢慢的走向成功。
其次,課堂的情境創設也至關重要,這一步教師應欣賞自己是一位奇異的設計師,設計師是很了不起的!如果總是能這樣鼓勵自己,會給自己創設下一口遠遠不斷、奇思妙想的智慧泉。
有了這些做基礎,就可以開展你的每一節課的教學。每一篇課文的開始都要給學生時間充分的讀,在讀中讓學生把所有不熟悉的字都可以畫出來,教師交給學生邊讀邊識的方法。(1)借文中生字的音節識字;(2)向身邊的小伙伴請教(體現互幫,共同進步的教育。);(3)向老師請教(把老師當作知心朋友,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的良好習慣)。其實,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思想教育,習慣培養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我讓學生畫出不認識的字后就放聲地拼讀出來,甚至有時提醒他們站起來讀,讓他們給自己樹立認識這些生字的信心。接著就是一些識字的環節。(1)學生邊讀字音,老師邊板書,即為請生字到黑板上;(2)在教師板書生字時,提醒學生易錯的筆畫;(3)學生合上書,認讀黑板上的字。(4)根據需要寫出跟有些字非常相像的字(我們叫它們為雙胞胎、孿生姐妹等詞語)。(5)有時會給這些相像的字編成識字歌謠,如:口進門,問問題;日進門,時間緊;木進門,閑得慌;才進門,閉上門;馬進門,闖進門;心進門,悶得很,等等;(6)邊擦邊認字,讓學生真正的認識一些字;(7)讓生字回到課文,再認識它們,并找出它們在文中的詞語及所處的句子;(8)出示生字、詞語卡片,快速識字,這一步已經是在學生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生字;(9)鞏固的生字還可以這樣做:a:教師寫出某個字的一部分,學生猜老師可能寫的是哪一個字;b:教師說偏旁、學生對出今天認識的相應生字;c:教師抽出幾張生字卡片,讓學生說出丟失了哪個生字等等,來調動學生的記憶思維。在這些識字環節交替進行中,學生已經很熟練地讀出所要掌握的生字,課文熟讀的教學任務也能預期完成。
每一節課的范讀必不可少,我最喜歡采取邊讀邊點一名學生接讀的方式,意在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和注意力集中的習慣。最后在“我會寫”的環節中,給學生自由交流的識字方法中,強化記憶規定的字,采用小紙條的形式測試學生的生字掌握情況。
以上這些是我就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積累的一些做法和經驗,我感覺到這樣做,每一節課我的40分鐘抓的節奏緊湊,每個層面的學生都有收獲。這也是我希望達到的教學效果。
篇2:小學語文教學隨筆:學會等待,收獲感動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學會等待,收獲感動
人類的情感有著非常強大的力量。因此我就把它運用于我的后進生教育之中。我常常在不同的場合運用不同的方法表達我對他們的關注,似乎在不經意間告訴這些后進生:老師是最關心你的,最喜歡你的,其實有時他的表現實在無法讓老師愛得起來,但這不妨礙老師對他的期待呀。老師用語言表達了出來,使他能時刻充分地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愛,他也就有了前進的動力,好習慣將在老師的關愛中逐漸養成。后進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積極地去面對。幫助每一個學生成功是教育工作者的根本目的,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
每個班都存在后進生,我所教的班級也不例外。我班有一個小朋友可是出了名的調皮,每節課上最不認真聽講的是他,每天最后一個完成作業的是他,每次課間打架吵鬧的肯定也有他。我曾一度因此感到頭疼。有一次,我發現他的日記畫畫得很漂亮,我也聽他奶奶說,他只有在畫畫時才可以安靜地坐一會。于是,我立刻抓住他這個閃光點,鼓勵他把日記畫上的字也寫得漂亮。并讓他在“自主晨會”上向同學們展示自己的畫,還給他機會參加比賽,當他獲得成功時,我就鼓勵他把畫畫的認真勁用到學習上去。他很樂意地接受了,并在學習上有了一些進步。如:能盡量寫好字了;測試時能把卷子做完了;上課能坐端正了......
教育后進生,促進每個學生的建康成長是全體教育工作者、整個社會的責任。“后進生”家長怕進校門,怕見教師。因此教師必須主動與家長聯系,共同研究制訂轉化方案,互相聯系,互相督促。教師要及時向家長通報其子女取得的每一點成績,使“后進生”轉化得到家長的進一步支持和配合,達到轉化的目的。當他的畫得獎了,我立刻向他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報喜,他們一家都覺得很光榮,往學校跑得也勤了,這就為我提供了更多和他們交流的機會。
然而,我并沒有立刻把獎狀發給他。他的家人也因此來問過我。于是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們:學校的藝術節快結束了,我想在藝術節閉幕式上讓他在全校師生前上臺領獎,我希望在這段“等待”的時間中,他能嚴格地要求自己。也希望家長能配合,乘機幫他培養起良好的學習習慣。我還特意抽時間和其家長商量了具體的做法。一段時間下來,他在課堂上的表現可謂“出色”,在公開課上,他富有感情的朗讀,與眾不同的回答,讓大家看到了一個優秀的他。在課間活動中,他也能盡量克制自己不去惹別人。學校藝術節閉幕那天,他光榮地上臺領到了兩張獎狀,他把它們珍藏在了自己的成長記錄袋中。
一旦后進生把精力用到學習上,隨著學習成績的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就會得到激發,求知欲望得到增強,認知與判斷的能力得到提高,這必然會促進他們品性上的發展與提高,有利于他們的進步。經過這一段“等待”的時間,我們也欣喜地等待到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已在他身上顯現出來。于是在期末考試中,他獲得了優秀的成績。他的奶奶還特意帶著他要來跟老師說“謝謝”。我對他說:“這是你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的成績。瞧,你多棒啊!不過,老師對你還有新的要求。看,你試卷上的字東倒西歪的,多難看啊。老師希望你能把字寫端正,你能做到嗎?”他仰起天真的笑臉,響亮地回答:“能!我一定能做到!”我相信他一定會努力地去做。我想我又要“等待”一段時間了,希望等待之后會有另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