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語文無師課堂計劃
上學期,我們嘗試了練習課的“無師”課,學生從不自信到敢于在站在講臺;從不知怎樣說到知道從哪講起;從課堂習慣混亂到有更好的改觀……這些嘗試為本學期的“無師”課開通了道路,本這學期我計劃如下:
一、多向榜樣學習。
1、我要通過“無師”課達標活動和教研活動向同行學習他們的優秀經驗,把這些經驗合理的結合用于我的課堂上。
2、沒有嘗試過當“小老師”的同學向已經有經驗的學生學習。主要是課堂的流程;每個環節的過渡語;展示時主展者的語言模式;幫展者的書寫速度及補充出題等。
二、繼續培養“小老師”。
本學期我要繼續培養各組的副組長共6名,以及與他們配合默契的幫展者6名,他們要借鑒原來組長的“主持”,平時的課上就給予指導鍛煉,我想兩周一次由他們6個對“練習課”嘗試一節,每人一個環節,下次上課時,每人嘗試主持下一個環節。
本學期我想讓原來的“小老師”嘗試1-2節新授課和講評課,副組長成員嘗試“練習課”。
三、對學生的指導要更細心。
課下與學生多做交流,和學生一起研究這節課怎么上,哪些學生適合于在什么環節及時出現,是以什么方式出現。如可以以質疑者的身份提出問題,可以是規律總結者的身份進行規律展示,可以是在重點知識過后及時提出讓學生進行交流鞏固、對子互助,可以在學生講解不下去的時候及時組織交流,設想學生在某處會出現哪些種情況?針對不同情況,怎樣解決?
四、需改進的具體方面。
1、規范學生的站姿站位,語言習慣,如:展示時不能多次看黑板,面向學生時,面帶微笑,認真傾聽。不隨意擺動身體,請同學回答問題時,可以直接用手勢。補充時可以這樣:我是這樣想的或我是這樣做的,我覺得那里可以這樣做等。
2、學生需要小組交流時,不要大聲喧嘩,凳子入桌下。
3、小組內的幫扶要鼓勵,使學生自覺主動。
4、學生需要挑人回答問題時,不能考慮好長時間,可以直接用手勢或眼神等。
5、鼓勵敢于質疑的同學,對敢于質疑并正確者可以采用多加2分的獎勵。
五、多一些反思。
每次嘗試“無師”課后寫出簡短的反思,學生也交流自己的不足和優點,幫助學生改正不足。
本學期,我一定認真反思自己的每一節課,成功之處找經驗、不足之處找教訓,讓課堂更加開放,讓學生更加自信。
篇2:蘇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教學計劃(含習作教學計劃)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
胡海琴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現在學生36人。總體來看,這個班的知識基礎處于明顯的兩級分化,處于中間位置的學生人數不多,有近十名學生基礎知識不太樂觀。班上的部分男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平時放松自己,學習上和生活上皆如此,特別是特殊家庭的孩子,各方面表現要相對落后。基本情況如下:
上課時善于動腦,積極發言,平時又樂于幫助同學,學習成績比較優秀的占班級總人數的近30%,是這個集體的主體力量。他們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習慣較好,團結同學,不僅能較好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還能和后進生結對,解決他們在學習上的困難,但自身的學習主動性還有待加強,競爭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激發。
基礎較差但要求上進的學生有嚴雪兒、郜洲、張浩、于子璇等,他們上課能積極發言,認真完成作業,態度好,但缺乏一定的學習方法及缺少學習毅力,在某種程度上還是不能夠嚴格要求自己。這些同學是本學期的培養重點,希望從習慣到最終成績都能有一個明顯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由習慣、課文、習作、單元練習四大塊組成。全冊共安排了7個單元,每單元安排課文3至4篇,共25篇。此外,每單元安排“習作”1篇,共7篇,安排“練習”1個,共7個。
1.關于習慣
本冊課本承接前六冊“習慣篇”的內容,繼續在課文開頭安排了“讀書有選擇”“讀書做記號”和“留心觀察事物”這三項習慣培養的圖片,作為全套教材關于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系列之七。這三個重點訓練項目貫穿于本冊語文學習,既讓學生會讀“有字書”,還讓其會讀“無字書”,為閱讀、習作能力的提升打下扎實基礎。
2.關于閱讀
本冊教材安排閱讀課文25篇,大體上圍繞一個主題組織單元,根據課文特點相機安排語言文字的基礎訓練。
本冊的七個單元分別為“詩詞之韻”“愛國之歌”“風景如畫”“故事傳說”“勤奮探索”“誠實守信”“冬景民俗”。課文語言規范,篇幅適當,便于對學生進行朗讀、背誦、復述等訓練,插圖新穎精美,富有童趣,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其形象思維能力。
課本安排生字時仍然采用“識寫分流”的辦法。全冊共安排生字345個,其中要求會寫的225個,其余120個生字只要求認識。
課文后的練習設計簡約、實用。除了朗讀、復述、背誦、描紅、讀一讀、抄一抄等常規訓練外,本階段的訓練重點有如下內容:一是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三是學會默讀,養成良好的默讀習慣;四是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
3.關于習作
本冊課本仍然將習作教材列為專門的課文,共安排了7課。每課習作,都對習作要求、觀察要領、寫作要點等作了分析與指點,讓學生獲得具體明確的習作知識。部分習作安排了范例,以便學生借鑒、遷移。各課的訓練內容與要求如下:
篇3:學年度新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教學計劃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
胡海琴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現在學生36人。總體來看,這個班的知識基礎處于明顯的兩級分化,處于中間位置的學生人數不多,有近十名學生基礎知識不太樂觀。班上的部分男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平時放松自己,學習上和生活上皆如此,特別是特殊家庭的孩子,各方面表現要相對落后。基本情況如下:
上課時善于動腦,積極發言,平時又樂于幫助同學,學習成績比較優秀的占班級總人數的近30%,是這個集體的主體力量。他們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習慣較好,團結同學,不僅能較好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還能和后進生結對,解決他們在學習上的困難,但自身的學習主動性還有待加強,競爭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激發。
基礎較差但要求上進的學生有嚴雪兒、郜洲、張浩、于子璇等,他們上課能積極發言,認真完成作業,態度好,但缺乏一定的學習方法及缺少學習毅力,在某種程度上還是不能夠嚴格要求自己。這些同學是本學期的培養重點,希望從習慣到最終成績都能有一個明顯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由習慣、課文、習作、單元練習四大塊組成。全冊共安排了7個單元,每單元安排課文3至4篇,共25篇。此外,每單元安排“習作”1篇,共7篇,安排“練習”1個,共7個。
1.關于習慣
本冊課本承接前六冊“習慣篇”的內容,繼續在課文開頭安排了“讀書有選擇”“讀書做記號”和“留心觀察事物”這三項習慣培養的圖片,作為全套教材關于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系列之七。這三個重點訓練項目貫穿于本冊語文學習,既讓學生會讀“有字書”,還讓其會讀“無字書”,為閱讀、習作能力的提升打下扎實基礎。
2.關于閱讀
本冊教材安排閱讀課文25篇,大體上圍繞一個主題組織單元,根據課文特點相機安排語言文字的基礎訓練。
本冊的七個單元分別為“詩詞之韻”“愛國之歌”“風景如畫”“故事傳說”“勤奮探索”“誠實守信”“冬景民俗”。課文語言規范,篇幅適當,便于對學生進行朗讀、背誦、復述等訓練,插圖新穎精美,富有童趣,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其形象思維能力。
課本安排生字時仍然采用“識寫分流”的辦法。全冊共安排生字345個,其中要求會寫的225個,其余120個生字只要求認識。
課文后的練習設計簡約、實用。除了朗讀、復述、背誦、描紅、讀一讀、抄一抄等常規訓練外,本階段的訓練重點有如下內容:一是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三是學會默讀,養成良好的默讀習慣;四是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
3.關于習作
本冊課本仍然將習作教材列為專門的課文,共安排了7課。每課習作,都對習作要求、觀察要領、寫作要點等作了分析與指點,讓學生獲得具體明確的習作知識。部分習作安排了范例,以便學生借鑒、遷移。各課的訓練內容與要求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