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七年級語文組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學年七年級語文組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在新的學期,“以人為本,關愛生命,激發潛能,幸福師生”為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會,推進生命化課堂改革,充分發揮教研組的智慧,提高教學質量。
簡要回顧上學期的教學工作。
做好小學和初中的過渡,用三周的時間梳理拼音、寫字、詩詞、閱讀、寫作五大板塊。
組織老師進行了講課評課磨課活動。
每篇課文都制作了導學案。
舉行了兩次硬筆書法大賽。
開展了一次詩詞朗頌比賽。
承辦教育局舉辦的新年新詩會活動,榮獲二等獎。
我參加了教研室舉辦語文教學年會作文的探討活動,參加教育局舉辦的語文教學質量研討會,受益匪淺。
校本課程,我們組織學生編劇本,背臺詞,指導學生排練《皇帝的新裝》,開發性的利用教材。
本學期共十八周,七年級下冊六個單元,每單元學習兩個周,每次考試前留兩周周的復習時間,時間緊,任務重,在講授新課的同時,讓學生知識點堂堂清。
教研活動以講課、評課、磨課、理論學習為主。實行“三備兩磨”,備課要深,講課要實,反饋要勤,作業要精,輔導要細,考試要嚴。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讓每個學生有最大的收獲。
理論學習要有計劃性、針對性。以課堂教學中的某個環節為突破口,結合《不做教書匠》這本書,開展系列性的研究活動。
每單元的寫作訓練備出內容,計劃,今年的語文年會探究作文教學的情況,作文審題立意,謀篇布局,語言生動簡潔。每一部分交給學生,內容要少而具體,上節課作文的要求是這節課講評的重點,要保證作文的數量。初中要建立作文體系,既符合學生的心理認知,又符合每單元的教學內容,建立三年一貫制的作文體系,這是我們組的工作重點。
本學期語文活動計劃有,漢字聽寫大會,重點是七年級上下冊的字詞。朗誦在春天里,內容為寫春天的詩詞散文。作文比賽,在規定的時間里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課本劇表演,訓練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聯想和想象能力,對文本的再創造能力。讓學生的學校生活力求活潑,充實,幸福,學生像花兒一樣慢慢的開放。
邊教學邊教研,發揮教研組的團隊精神,鉆研教材,從學情出發,讓學生都能學會,師生才能真正的幸福,課堂才會高效,我校的教學質量會更上一成樓,才能步入教育的春天。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篇2:州徐七中高三語文組學講計劃學習反思(2)
州徐七中高三語文組“學講計劃”學習反思(2)
自主學習實施以來,在課堂執行過程中,高三語文組體會到了讓學生自主投入學習的重要性。
一、自主學習能保護并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可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經常無意識地扼殺了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的扼殺,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愛因斯坦說過:“我沒有特別的天賦,只有對事物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驅使學生會問許多稀奇古怪的問題,教師應該給予重視和鼓勵,不要害怕和阻止學生的“好問”,不要諷刺和貶低學生的“怪問”;教師要培養和表揚學生的勤于提問,不要限制和壓抑學生的“多問”;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而且問得頗有見地、切中要害,從根本上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教師還應深入學科知識,創造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深奧道理,激發、培養他們的好奇心。
二、自主學習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興趣是一種學習動力,學習的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越高,學習的效果越好。但如能把學習的興趣培養成一種學習的需要,就能使學生由原來的“要我學”轉為“我要學”,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生在初學時都會感到新奇,因而對學習有一定的興趣,但學生缺乏意志和毅力,興趣容易因困難和乏味而轉移和中斷,只有不斷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維持他們學習的動機。所以,教師要根據教學的目的要求,結合學生的特點,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形式,不斷的調動學生的興趣。而自主學習,小組打分的方式,恰恰能激發學生的“成功欲”“競爭欲”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自主學習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自主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主動掌握整個學習過程,自發、自覺地投身學習,自己對自己負責,學習的主動性會大大增強。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很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比他們在教師的強迫下學知識都更可貴。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能保障進一步的自主學習,二者之間形成了良性循環,使學生受益無窮。在學習過程中,明確目標,開闊思路,豐富想象;需要不斷克服困難,不怕挫折,具有敢于懷疑,敢于成功的精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培養了良好的學習品質。
四、自主學習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
“親其師,信其道”,一般說來,學生對某位老師產生恐懼,那么,對其所教的課也不會產生興趣,反之,學生喜歡的老師一走進教室,課堂的氣氛就會顯得活躍,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容易調動。因此,教師摒棄傳統的師道尊嚴,注重溝通師生情感,及時進行角色轉換,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人文環境。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育的目的已不再是單純地教給學生各類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如何教會他們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實現自我發展。
篇3:州徐七中高三語文組學講計劃學習反思
州徐七中高三語文組“學講計劃”學習反思
高三語文組自實行“學講計劃”教學以來,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摸索和探究,取得了一些點滴的進步,所以在這里略做總結。
所謂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4-6人為一小組,將一個班級的學生按照成績、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異建成若干個最優化的"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合作學習小組。
關于小組合作學習被很多學者認為是一種適應各種學習風格,并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一種最流行也最有效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比起班級競爭學習或個體學習來,更能有效地掌握、保持和遷移概念、定律和原則,合作的集體成員可以逐漸形成更高超的概念學習策略,更有效的探尋和利用他人的信息,更能從自己的頭腦中復現或用自己的話闡述正在學習的材料,能在更短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材料。
小組合作學習我們才剛剛試用了不長時間,還處在一個摸索階段,對它的研究仍有很多的問題等待我們去解決,但我們摸索過后認為,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必須要注意三方面的問題。
1、合理分組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前提
要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師首先必須進行合理的分組。分派學習小組通常有兩種做法。一種是讓學生憑自己的興趣任意選擇。這是一種學生比較喜歡的學習方法,學生的積極性較高,學習的效果也較好。另一種是由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各方面不同的特點,把程度參差不齊的學生安排在一個小組。學生的不同特點包括年齡、性別、種族、個性、學習成績、學習方法和語言能力等等。把特點不同的學生編在一組,可以促使不同學生的共同發展。
2、合理有效的合作方法是合作學習必不可少的載體
合作學習是一種教育觀、教育思想,但是如果沒有具體的學習方式來作為實施的載體,那它也只能永遠停留在理論認識上。要實現合作學習的目標,必須通過有效的合作方式來進行。
3、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關鍵
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關鍵在于要于將多種評價方式有機結合:師評、自評、互評和小組評相結合。
(1)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因此他們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速度,完成任務的時間,討論的參與度都會有所差異,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及時通過自己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方式,給予學生鼓勵,也可以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教師也可以制作一些星型標記作為禮物獎給學生。這是對學生最好的評價和肯定,對學生的激勵性極強。
(2)加強師評、自評、互評和小組評相結合,在檢查小組活動的結果時,每個學習小組要分別匯報或展示小組活動的結果。這個過程是學生相互傳遞和交流信息的過程,一方面他們會再次接受教學內容的信息,另一方面也會對自己小組活動結果的對、錯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小組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各小組派一名代表,按照老師提供的答案到各小組檢查,并向全班同學匯報結果,這不失為讓學生參與評價的一種好辦法。這種評價方法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看到別人的長處、取長補短,達到教學的最優化,可以最大極限的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另外,我們可以定期進行諸如最佳合作學習小組、最佳小組長、最佳合作學習伙伴、最快進步獎等評選活動,激勵學生不斷提高小組合作活動的水平。
成功的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這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在小組合作形成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培養計劃,對小組成員的合作技巧進行培養與指導,更需要所有小組成員在理解合作學習的意義、明確合作學習的目的基礎上,通過每個小組成員長期、主動的努力而形成。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獲得的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在合作過程中學生的能力、意志、情感均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和發展。
(3)教師在對小組活動進行評價時,還要把握好以下幾點:第一、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學習過程的評價;第二、對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對小組集體的評價;第三、評價的內容包括小組活動的秩序,組員參與情況,小組匯報水平,合作學習效果等方面進行;第四、小組成員定期對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進行自我評價,總結有益經驗,明確發展方向和努力目標,對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其目的是使小組成員學會怎樣更好地合作;從而使合作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