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農產品專項檢查工作方案

農產品專項檢查工作方案

2024-08-01 閱讀 8120

近年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和名牌農產品(以下簡稱“品牌農產品”)作為品牌農產品的主體,在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快速發展。為維護品牌農產品的權威性和品牌公信力,積極落實“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品牌農產品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經研究決定近期在本市范圍內開展一次品牌農產品專項檢查,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認真落實“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品牌農產品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全程監控,突出重點,標本兼治,集中整治,依法查處,積極推進品牌農產品產地環境潔凈化、生產過程標準化、包裝標識規范化,確保品牌農產品質量安全。

二、工作目標

(一)及時發現并消除品牌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有效整改和依法查處檢查中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樹立和維護品牌農產品公信力。

(二)有效增強生產經營者的質量安全意識,規范生產經營行為,提高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經營水平。

三、檢查內容

全面監控品牌農產品認證管理及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重點檢查以下內容:

(一)生產經營規范性。按照“環境有監測、操作有規程、生產有記錄”的要求,調查產地環境質量、區域范圍及周圍污染源受控情況,掌握重點區域的農業環境變化趨勢;了解獲證單位的生產操作規程和相關標準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并糾正違規生產操作行為;查閱獲證單位是否建立生產記錄并按規定對生產記錄進行檔案管理,查看生產記錄內容是否完備,評估生產記錄的真實性。

(二)產品質量安全性。狠抓原料、添加劑、農業投入品的使用情況檢查,從源頭上保障品牌農產品質量安全,重點檢查獲證單位是否使用禁(限)用農(獸)藥;農(獸)藥、肥料、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的使用是否符合相關準則,綠色食品獲證單位是否執行原料(飼料)訂購合同;采收、屠宰或捕撈是否符合農(獸)藥安全間隔期或休藥期的要求;原料及投入品貯存是否有專人管理和適宜場所。同時,對生產基地、銷售市場和加工車間(倉庫)的品牌農產品進行抽樣檢測,針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依據相關法規和管理規定進行處理。

(三)包裝標識合法性。檢查獲證單位是否已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農產品包裝和標識管理辦法》對農產品包裝標識的各項規定,重點檢查必須包裝的品牌農產品是否經包裝后上市銷售;產品或包裝上是否標注標志和發證機構名稱;標稱品牌農產品的產品其證書是否有效;是否存在偽造、冒用、超范圍使用標志等違法違規行為等。在包裝標識檢查過程中,應針對當前假冒認證標志現象比較嚴重這一突出問題,加大市場監察力度,嚴厲查處假冒品牌農產品行為,維護品牌農產品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公信力。

四、時間節點及任務安排

(一)成立檢查工作組、制定檢查計劃:20**年5月5日前,各區縣農委(包括**食品集團公司產業部)成立專項檢查工作組,根據本轄區內品牌農產品生產企業的數量(見附件1)制定切實可行的檢查計劃,并報市農委市場與信息處。按照本方案要求,負責開展本地區、本行業所有品牌農產品的專項檢查工作。

(二)實施現場檢查:20**年5月6日至5月31日,各區縣農委(包括**食品集團公司產業部)根據檢查計劃,按照專項檢查表(見附件2)的要求實施現場檢查,每個現場檢查小組至少由2人組成。

(三)抽檢產品質量:20**年5月5日至5月31日,由市農產品質量認證中心統一安排相關質檢中心,對所有品牌農產品(當季無鮮活產品的除外)進行抽樣、檢測。具體產品名錄、檢測標準和判定標準等由市農產品質量認證中心另文下達。

(四)專項檢查情況匯總:20**年6月1日至6月6日,各區縣農委(包括**食品集團公司)將本轄區的現場檢查情況進行匯總分析(主要內容包括區縣品牌農產品現場檢查總體情況、存在主要問題、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整改情況);相關質檢中心將產品抽檢情況進行匯總分析(主要內容包括承擔抽檢農產品的總體情況、存在主要問題、原因分析及建議)。20**年6月6日前各區縣農委(包括**食品集團公司產業部)將現場檢查匯總分析及填妥的專項檢查表,質檢中心將品牌農產品抽檢情況匯總分析及產品檢測報告報送市農產品質量認證中心,市農產品質量認證中心對全市品牌農產品專項檢查的總體情況匯總后,于6月10日前報市農委市場與信息處。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明確職責。各單位應高度重視此次專項檢查,要站在建設現代農業和促進社會和諧的高度,切實加強領導,采取有效措施,組織專門力量,明確分工,責任到人,迅速開展檢查工作。同時,要主動向政府匯報,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通力合作。

(二)精心組織,確保實效。各單位要根據本方案的要求,結合當地實際,迅速制定檢查方案,精心組織實施。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查清原因,依法予以處理或提交有關執法部門處理。要注意檢查中發現的苗頭性問題,及時消除質量安全隱患,防止重大質量安全事件發生。

(三)做好宣傳,注重引導。應結合專項檢查的開展,做好法律法規宣傳,重點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農產品包裝和標識管理辦法》中關于品牌農產品的規定。在新聞宣傳和信息發布過程中,要積極與當地宣傳部門溝通,立足于維護消費安全和促進產業發展,及時應對和處置不實信息。

篇2: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查制度

為切實履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管控義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等法規法規,制定本制度。

一、監督檢查對象

凡本合作社成員從事水產品生產、加工、包裝、儲藏、運輸、經營活動,以及涉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均應遵守本制度;

二、檢查組織

由合作社理事、監事組成,合作社自查小組,實行質量安全責任,建立職責明確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定期對水產品及生產管理進行自檢,務必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

三、監督檢查內容與措施

(一)定期對合作社成員水產生的產投入品、經營情況進行檢查,檢查合作社社員養殖過程中飼料、漁藥使用情況、自律制度建立和落實情況、經營行為守法守信以、三項紀錄填寫情況及產地準出入制度執行情況,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落實整改。

(二)定期向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情況,主動向各相關部門通報相關信息,自覺接受監督管理,定期對本合作社產品進行送檢。

(三)督促合作社社員對每批次即將上市產品進行自檢、送檢,產品合格方準進入市場;

(四)定期對社員進行水產品質量安全培訓,向社員普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和有關法律法規,解讀工作部署和出臺的政策措施,增強社員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報道監管工作進展情況和政策落實情況;

(五)制定完善農產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明確職責,建立分工明確的應急處理責任制和預警機制,規范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分級及應急響應程序,做好技術儲備、應急物資、應急裝備等保障工作。

(六)信息公開。向社員及社會公布合作社日常農產質量安全檢查管理信息,每年向外公布合作社內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紅黑戶名單”。暢通民眾農產品質量安全舉報、投訴途徑。

篇3:農產品市場管理工作措施

今年以來,尤其自7月份起,受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我市近期以農產品為主的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較快,價格總水平呈逐月上升趨勢,對城鄉居民特別是困難群體生活帶來影響。為貫徹國務院《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精神,按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綜合施策、重點治理、保障民生、穩定預期”的原則,現結合我市實際,就切實做好農產品市場供應和價格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措施:

一、加大農產品生產供應。一要加快蔬菜基地建設。農糧部門要落實今年全市新建3000―4000畝,以后每年新建*畝以上高標準商品蔬菜生產基地的任務,穩定和增加蔬菜種植面積;要按照常住城鎮人口每人每天至少有500克鮮菜規劃生產基地,推進公司加農戶一體化的生產體制,提高本地應季蔬菜的自給能力。二要加快商品蔬菜產業化建設。要優先在一小時交通圈內的章貢區、贛縣、南康、于都、興國、信豐、大余、上猶等縣(市、區)建設一批中心城區商品蔬菜基地,重點發展常年性商品蔬菜,每個縣要扶持建設1-2個集中連片在500―1000畝的商品蔬菜基地。要加快“短、平、快”蔬菜品種的生產,滿足市場需求,平抑市場價格。三要設立商品蔬菜生產發展基金。各縣(市、區)特別是章貢區、贛縣、南康、于都、興國、信豐、大余、上猶等縣(市、區)要設立專門的商品蔬菜發展基金。市本級要發揮好每年1000萬元發展基金的作用,專項用于商品蔬菜基地開發和產業發展。各縣(市、區)要保證有300-500萬元的資金用于商品蔬菜發展。四要建立農產品儲備制度。各地要保持地方儲備糧油的投放力度,落實小包裝成品糧油儲備制度,提前做好糧食、食用油、蔬菜等應急保障預案。要根據需求和季節變化,建立適合本市的蔬菜儲備制度,保證重要的耐貯存蔬菜品種5至7天消費量的動態庫存,以滿足市場應急供應的需要。

二、建立平價蔬菜直銷點。商務部門一要以“農超對接”等工作為抓手,積極引導大型零售流通企業以及學校、酒店、大企業等最終用戶與產地蔬菜生產合作社、批發市場和龍頭企業等直接對接,引導產區和銷區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二要會同城管、工商和章貢區政府,在12月底以前在中心城區建立10個以上的蔬菜供應直銷點。三要實施“三限”(限時、限點、限蔬菜范圍)措施,為蔬菜銷售在特定地段、時段,開辟臨時或流動銷售區域,鼓勵本地菜農進城直銷自產蔬菜,鼓勵蔬菜經營批發企業進農貿市場直銷蔬菜,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

三、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公安、交通部門要落實和完善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按照國務院文件要求,自*年12月1日起,所有收費公路對整車合法裝載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免收通行費;少量混裝其他農產品以及超載幅度在合理計量誤差范圍內的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比照整車合法裝載車輛執行。公安交警部門對符合標準的配送蔬菜的廂式貨車,要發放特別通行證,允許24小時進城通行。商務部門要會同規劃、國土、城管等部門合理規劃布局中心城區蔬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社區直銷點,增加并擴大銷售網點,方便居民購買。

四、加強農產品市場監管。政府價格主管部門要完善價格監測制度,對涉及群眾生活必需的糧、油、肉、菜、蛋和水、電、氣等“柴米油鹽”價格要實行“一日一報”、“一周一分析”,定期發布分析預測報告,一旦價格出現苗頭性、傾向性上漲或異常波動,要及時向當地政府報告,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快速采取相應措施。今年年末和春節前后,除國家和省統一安排的價格改革項目外,各地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對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的商品(收費),一律不允許出臺新的調價措施。農業、工商等部門要加強對市場銷售蔬菜的檢驗檢測,在蔬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超市建立蔬菜產品質量檢測點,強化市場準入,提升蔬菜質量安全水平。要建立質量安全檢測及追溯機制,嚴格產地準出制度。物價、工商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市場整頓,加大農產品市場巡查力度,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提醒、告誡農產品經銷戶要提高自律意識,嚴厲打擊囤積居奇、欺行霸市、串謀漲價、價格欺詐、價格壟斷等違法違規行為。

五、發放臨時價格補貼。中心城區要對城鄉低保戶、五保戶和優撫對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具體標準由物價部門測算后報市政府審定發放。各縣(市、區)也要參照執行。財政、民政部門要積極配合,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及時送到困難群體當中,使困難群體不因價格過快上漲而影響正常生活水平。各縣(市、區)要根據生活費用價格指數變動情況,由財政部門會同民政、物價等部門研究建立健全居民生活費用上漲與城鄉低保家庭生活補貼聯動的機制。

六、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要切實強化“菜籃子”縣(市、區)長負責制,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在農產品特別是蔬菜的生產、流通、銷售等各環節,完善優惠政策措施,保障市場農產品供應和價格的相對平穩。市政府已成立中心城區商品蔬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各地要立即成立相應機構,充分發揮商品蔬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作用,及時協調解決好“菜籃子”發展的重大問題,加強對“菜籃子”工作的指導、協調、調度。各級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要做好宣傳工作,堅持正面報道,正確引導,并通過政策解讀使群眾理性消費,理性看待物價問題,以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各縣(市、區)要加強對各地“菜籃子”工程建設情況的檢查督導,市政府將對各地、各有關部門“菜籃子”工程建設和責任落實情況進行專項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