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縣工商局個體工商戶分層分類登記改革工作方案

縣工商局個體工商戶分層分類登記改革工作方案

2024-08-01 閱讀 4971

*縣工商局個體工商戶分層分類登記改革工作方案

為有效地推進個體工商戶分層分類登記管理改革,促進個體工商戶信用體系建設,促進基層改革和職能到位,根據省、州局的部署,結合我局實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通過改革現行個體工商戶登記體制、登記管理方式和監督管理方式,提高辦事效率,調整監管布局,強化屬地監管,規范個體工商戶經營行為,促進個體經濟健康發展。

二、工作目標

個體工商戶分層分類登記管理改革的總體目標是:以個體工商戶分層登記、分類監管為基本模式,結合建立個體工商戶信用分類監管和完善網絡化手段,充分發揮基層工商所作用,規范個體工商戶準入行為,實施有效管理,探索建立一整套適合我縣現階段的個體經濟發展需要的登記監管機制,提高登記管理水平,促進個體經濟健康發展。

具體工作目標是:縣局對具備條件的工商所實行委托登記,結合經濟戶口管理和市場巡查,基層工商所對本轄區個體工商戶進行分類監管,將個體工商戶信用分類監管與我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統基層計算機網絡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同步推進,逐步建立起全縣統一的個體工商戶信用監管體系。

三、具體措施

1.實行分層登記注冊,嚴格規范個體工商戶準入行為。按照國家工商總局的部署和要求,建立委托登記和委托備案機制,縣局依法委托工商所辦理個體工商戶登記注冊和年檢驗照,其中經營項目涉及前置許可、專項審批和涉及港澳居民的,一般仍由縣級工商局注冊登記;委托工商所對從事經營活動但依照有關規定免予工商登記的個體經營者進行備案。制定工商所登記窗口規范和委托登記檢查制度。

2.深化經濟戶口管理。基層工商所必須根據自身條件和工作需要建立個體工商戶電子檔案和書式檔案,變單一靜態檔案為綜合動態檔案,加強對個體工商戶經營行為的全程監管。

3.為改進監管方式,建立市場巡查機制。要以“經濟戶口”管理為基礎,探索建立適應城鄉不同地域工商所的市場巡查制、片區責任制和人員崗位責任制,把年度驗照、日常監管、專項整治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構筑動態監管體系。

4.實行個體工商戶信用分類監管,完善個體工商戶機制。建立簡便易行的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征集匯總個體工商戶優點和污點信用信息。以個體工商戶靜態信息和監管動態信息為基礎,根據信用等級標準將個體工商戶分為A、B、C、D四個等級。A級為綠牌,無污點記錄,表示守信經營戶;B級為藍牌,有輕微污點記錄,表示警示經營戶;C級為黃牌,有污點記錄,表示一般失信經營戶;D級為黑牌,有重大污點記錄,表示嚴重失信經營戶。A級又分為AAA、AA、A,三A級為有重大優點記錄,信譽優秀;雙A級為有優點記錄,信譽良好;A級為無污點記錄,基本守信。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根據個體工商戶信用等級有針對性實施不同的管理措施。AAA級經營戶實行免年檢驗照,免日常檢查,各類評先評優給予重點推薦;對AA級經營戶除專項檢查外免予日常檢查,實行遠距離監管;對A級經營戶正常監管;對B級經營戶加強有針對性日常檢查;對C級經營戶,列入重點監管對象,隨時加強檢查;吊銷其營業執照的,列為D級經營戶,將其淘汰出市場。個體工商戶信用等級分類標準按照國家工商總局的具體規定,結合各所實際,逐步建立個體工商戶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依法公示個體工商戶信用信息。

四、時間安排

1.推進分層登記,完善“經濟戶口”管理。全面推行個體工商戶分層登記,依法委托工商所登記工作。20**年上半年縣局以*工商所為試點,繼續完成個體工商戶“經濟戶口”建檔工作,繪制出轄區內的網格責任區分布圖,并制定片區責任制和人員崗位責任制,制作個體工商戶動態管理卡片和表格。

2.實行“陽光工程”和個體工商戶網格監管相結合,下半年將此項工作在*、*、*三所全面鋪開。

3.劃分個體工商戶信用管理類別。各所要根據國家工商總局制定的個體工商戶信用信息評價等級標準和省局的實施意見,將個體工商戶劃分相應的類別,實施分類管理。

五、工作要求

1.組織領導。為切實搞好個體工商戶分層分類登記管理改革工作,縣局黨組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成立個體工商戶分層分類登記管理改革工作領導小組,*x局長任組長,*x副局長任副組長,個體企業監管股、市場分局、消保股、公平交易分局、商廣股、法規股、財基股、辦公室、經濟信息中心負責人為成員。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個體企業監管股,負責日常工作。各工商所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個體企業監管全力抓,做到組織領導、工作方案、工作任務、工作責任、工作經費五落實,迅速開展工作。

2.督促檢查。個體工商戶分層分類登記管理是一項涉及面廣、要求高的工作,為保證此項工作的順利實施和按時完成,各工商所要加強監管,抓好落實。迎接州局20**年11月底前的督查。

篇2:縣工商局個體工商戶分層分類登記改革工作方案

*縣工商局個體工商戶分層分類登記改革工作方案

為有效地推進個體工商戶分層分類登記管理改革,促進個體工商戶信用體系建設,促進基層改革和職能到位,根據省、州局的部署,結合我局實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通過改革現行個體工商戶登記體制、登記管理方式和監督管理方式,提高辦事效率,調整監管布局,強化屬地監管,規范個體工商戶經營行為,促進個體經濟健康發展。

二、工作目標

個體工商戶分層分類登記管理改革的總體目標是:以個體工商戶分層登記、分類監管為基本模式,結合建立個體工商戶信用分類監管和完善網絡化手段,充分發揮基層工商所作用,規范個體工商戶準入行為,實施有效管理,探索建立一整套適合我縣現階段的個體經濟發展需要的登記監管機制,提高登記管理水平,促進個體經濟健康發展。

具體工作目標是:縣局對具備條件的工商所實行委托登記,結合經濟戶口管理和市場巡查,基層工商所對本轄區個體工商戶進行分類監管,將個體工商戶信用分類監管與我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統基層計算機網絡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同步推進,逐步建立起全縣統一的個體工商戶信用監管體系。

三、具體措施

1.實行分層登記注冊,嚴格規范個體工商戶準入行為。按照國家工商總局的部署和要求,建立委托登記和委托備案機制,縣局依法委托工商所辦理個體工商戶登記注冊和年檢驗照,其中經營項目涉及前置許可、專項審批和涉及港澳居民的,一般仍由縣級工商局注冊登記;委托工商所對從事經營活動但依照有關規定免予工商登記的個體經營者進行備案。制定工商所登記窗口規范和委托登記檢查制度。

2.深化經濟戶口管理。基層工商所必須根據自身條件和工作需要建立個體工商戶電子檔案和書式檔案,變單一靜態檔案為綜合動態檔案,加強對個體工商戶經營行為的全程監管。

3.為改進監管方式,建立市場巡查機制。要以“經濟戶口”管理為基礎,探索建立適應城鄉不同地域工商所的市場巡查制、片區責任制和人員崗位責任制,把年度驗照、日常監管、專項整治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構筑動態監管體系。

4.實行個體工商戶信用分類監管,完善個體工商戶機制。建立簡便易行的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征集匯總個體工商戶優點和污點信用信息。以個體工商戶靜態信息和監管動態信息為基礎,根據信用等級標準將個體工商戶分為A、B、C、D四個等級。A級為綠牌,無污點記錄,表示守信經營戶;B級為藍牌,有輕微污點記錄,表示警示經營戶;C級為黃牌,有污點記錄,表示一般失信經營戶;D級為黑牌,有重大污點記錄,表示嚴重失信經營戶。A級又分為AAA、AA、A,三A級為有重大優點記錄,信譽優秀;雙A級為有優點記錄,信譽良好;A級為無污點記錄,基本守信。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根據個體工商戶信用等級有針對性實施不同的管理措施。AAA級經營戶實行免年檢驗照,免日常檢查,各類評先評優給予重點推薦;對AA級經營戶除專項檢查外免予日常檢查,實行遠距離監管;對A級經營戶正常監管;對B級經營戶加強有針對性日常檢查;對C級經營戶,列入重點監管對象,隨時加強檢查;吊銷其營業執照的,列為D級經營戶,將其淘汰出市場。個體工商戶信用等級分類標準按照國家工商總局的具體規定,結合各所實際,逐步建立個體工商戶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依法公示個體工商戶信用信息。

四、時間安排

1.推進分層登記,完善“經濟戶口”管理。全面推行個體工商戶分層登記,依法委托工商所登記工作。20**年上半年縣局以*工商所為試點,繼續完成個體工商戶“經濟戶口”建檔工作,繪制出轄區內的網格責任區分布圖,并制定片區責任制和人員崗位責任制,制作個體工商戶動態管理卡片和表格。

2.實行“陽光工程”和個體工商戶網格監管相結合,下半年將此項工作在*、*、*三所全面鋪開。

3.劃分個體工商戶信用管理類別。各所要根據國家工商總局制定的個體工商戶信用信息評價等級標準和省局的實施意見,將個體工商戶劃分相應的類別,實施分類管理。

五、工作要求

1.組織領導。為切實搞好個體工商戶分層分類登記管理改革工作,縣局黨組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成立個體工商戶分層分類登記管理改革工作領導小組,*x局長任組長,*x副局長任副組長,個體企業監管股、市場分局、消保股、公平交易分局、商廣股、法規股、財基股、辦公室、經濟信息中心負責人為成員。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個體企業監管股,負責日常工作。各工商所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個體企業監管全力抓,做到組織領導、工作方案、工作任務、工作責任、工作經費五落實,迅速開展工作。

2.督促檢查。個體工商戶分層分類登記管理是一項涉及面廣、要求高的工作,為保證此項工作的順利實施和按時完成,各工商所要加強監管,抓好落實。迎接州局20**年11月底前的督查。

篇3: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政策解讀

最新《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政策解讀一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于20*年3月1日起施行。在《條例》經國務院原則通過后,國土資源部就依據《條例》的主旨和精神,結合各不動產登記試點地區的統一登記實踐,啟動了《條例》實施細則的起草工作。今年1月1日,國土資源部以第63號令發布實施《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對《條例》進行了細化,為不動產統一登記確定了更為詳細的操作規范。我們將組織相關專家,分兩期對《細則》進行深度解讀。

  《細則》體現了依法行政的要求,細化了不動產統一登記各項具體規則,對于登記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權限、登記程序、各類登記類型及其申請材料、不動產登記資料的查詢、利用和保護等都進行了具體規定。可以說,踐行依法行政,構成了貫穿《細則》各項制度和規范的一條紅線。

最新《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政策解讀二

  嚴格遵循上位法設定登記權限

  《細則》制定過程中,恪守《物權法》等法律以及《條例》等行政法規的基本精神和各項具體制度,嚴格設定登記機構各項權限、強化登記機構的責任

  登記制度設計中,登記程序的啟動權歸屬于登記機構還是當事人至關重要。不動產登記,究其本質,是在不動產權利因法律事實發生變動的情況下,由當事人就相關法律事實提出主張,登記機構確認法律事實的發生并就相應的不動產權利變動后果記載于登記簿。根據《物權法》對物權變動的規定,不動產登記原則上應當由當事人提出;登記程序原則上應當由當事人啟動。《物權法》對不動產登記的規定,也確認了依申請登記的基本原則。

  但從不動產登記實踐來看,不少規范性文件中存在著相當數量的允許登記機構隨意依職權啟動登記程序的規定。這種做法嚴重損害當事人的信賴利益和交易安全,本質上是國家權力對市場的過分干預。

  《細則》在遵循《物權法》基本精神的基礎上,在第二條明確規定,不動產登記應當依照當事人的申請進行,但法律、行政法規以及本實施細則另有規定的除外。這就明確確定了依申請登記的原則;而將依職權辦理登記嚴格限制在法定特定情形。同時,在第十三條明確規定,申請登記的事項記載于不動產登記簿前,全體申請人提出撤回登記申請的,登記機構應當將登記申請書以及相關材料退還申請人,從而允許當事人依照其意志終結登記程序。這就明確了當事人的意思在登記中的主導地位,充分體現了《物權法》等法律所貫徹的私法自治的精神。

  此外,《細則》對登記類型的詳細列舉、對登記程序的縝密細化、對各類申請材料的嚴格限制、對登記機構審查職責的規定、對異議登記失效的規定等,無不是對登記職權的規范,無不體現了上位法的要求。

最新《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政策解讀三

  恪守程序法定,細化登記程序

  權力的行使必須依據法定的程序進行。不動產登記制度本質上是行政程序法,而《細則》以專章規范了不動產登記的具體程序

  對于依申請登記,《細則》將其明確區分為申請、受理、審核、記載4個階段。就登記申請,《細則》對于申請材料及其形式、共有人申請、法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代為申請等都進行了細致規范。就登記機構的審核,《細則》對于登記機構具體查驗事項、實地查看的具體內容,都在《暫行條例》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細化。尤其是對于實踐中做法迥異的公告問題,《細則》詳細列舉了需要進行公告的各種情形,并對公告的方式、期間、公告內容、后果等進行了詳細的規定。《細則》還就依囑托登記、權屬證書和登記證明的發放、補發、換發、收回等,都規定了細致、完善的程序。

  此外,在各種具體登記類型中,《細則》也對其中的特殊程序作出了規范。主要涉及以下幾類:一是對依職權登記的授權。例如,針對我國廣大農村尚有大量未登記的不動產的現實,《細則》授權市、縣人民政府根據情況組織開展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首次登記。為方便群眾,此種登記所需的權屬來源、調查等登記材料,由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獲取。二是對相關登記程序銜接的規定。例如,因圍填海造地等新形成土地的,《細則》要求申請人應當在圍填海造地等工程竣工后,申請國有土地使用權登記,并辦理海域使用權注銷登記。三是對特定登記類型規定了特定程序。例如,基于異議登記的臨時性、急迫性,《細則》規定:不動產登記機構受理異議登記申請的,應當將異議事項記載于不動產登記簿。這實際意味著該類登記僅需申請、受理、記載3個環節,省略了審核的環節。

簡化證明要求,限制申請材料

  《條例》明確將登記申請材料限于“法律、行政法規以及本條例實施細則規定的其他材料”,以避免登記機構借設定申請材料來擴張行政許可、濫設前置性審批

  實踐中,各地登記機構存在著隨意增加登記申請材料、登記前置條件的情形。例如:對新建房屋所有權的首次登記,有的地方要求將是否取得施工許可證也作為登記申請材料。而未取得施工許可證,屬于行政處罰的范疇,與房屋所有權并無關系。還有地方規定,名下有違法建筑物的所有權人的合法房產不得辦理抵押、轉讓登記,形成了合法財產與不法財產之間的“連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