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安徽省農藥管理條例

安徽省農藥管理條例

2024-08-01 閱讀 3451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證農藥質量,保護農業、林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維護人畜安全,根據國務院《農藥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經營和使用農藥的,應當遵守本辦法。

農藥生產的監督管理,按照《條例》的規定執行。

第三條鼓勵研制、生產和使用安全、高效、經濟、有益環境保護的農藥。

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藥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農藥監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農藥登記

第五條農藥研制者、生產者在農藥產品生產前應當向省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辦理農藥登記。省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申請登記的農藥進行初審,初審合格的,報請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核發農藥登記證或者農藥臨時登記證。

農藥登記證和農藥臨時登記證有效期限屆滿,需要繼續生產的,應當在有效期限屆滿前1個月內按照前款規定的程序申請續展登記。

第六條農藥登記分為田間試驗、臨時登記和正式登記三個階段。田間試驗階段的農藥不得銷售;臨時登記階段的農藥可以在規定的范圍內進行田間試驗示范、試銷;經正式登記取得農藥登記證的農藥,方可生產、銷售。

農藥研制者、生產者申請農藥登記時進行的農藥田間試驗,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藥檢定機構指定的單位承擔。申請者自行安排的試驗結果,不得作為農藥登記的依據。

第七條經正式登記和臨時登記的農藥,在登記有效期限內改變劑型、含量或者使用范圍、使用方法的,在變更登記前,應當向省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藥檢定機構申請田間試驗。

第八條生產農藥與肥料混合產品的,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辦理農藥登記。

第九條生產企業分裝已登記的農藥產品的,應當持農藥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藥生產批準文件、原農藥生產者同意分裝的委托書、農藥產品標簽或者說明書等材料和農藥樣品,按照本辦法第五條規定的程序申請辦理分裝農藥登記。

第三章農藥經營

第十條農藥經營單位應當具備《條例》第十八條規定的條件,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合格后,依法向工商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營業執照。

經營防治衛生害蟲、衣料害蟲殺蟲劑的單位,可以依法直接向工商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營業執照。

第十一條超過產品質量保證期限的農藥產品,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藥檢定機構檢驗,符合標準的,可以在規定期限內銷售;但是,必須注明“過期農藥”字樣,并附具使用方法和用量。未經檢驗或者經檢驗不符合標準的,不得銷售。

第十二條禁止經營無農藥登記證或者農藥臨時登記證、無農藥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藥生產批準文件、無產品質量標準和產品質量合格證以及檢驗不合格的農藥。禁止經營國家禁用或者撤銷登記的農藥。禁止經營產品包裝上未附標簽或者標簽殘缺不清的農藥。

第四章農藥使用

第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農業病、蟲、草、鼠害的預測工作,制定科學用藥規劃,組織推廣使用安全、高效、經濟、有益環境保護的農藥。

第十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安全、合理使用農藥的指導,防止農藥污染環境和農藥中毒事故的發生。

第十五條使用農藥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農藥安全、合理使用的規定,按照農藥中文標簽或者中文說明書規定的用藥量、用藥次數、用藥方法和安全間隔期施藥,防止污染農副產品。

劇毒、高毒農藥不得用于防治衛生害蟲,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藥材。

第十六條使用農藥應當注意保護環境、有益生物和珍稀物種。

嚴禁用農藥毒魚、蝦、鳥、獸等。因農藥中毒而死亡的魚、蝦、鳥、獸等應當予以銷毀,不得銷售。

第十七條農藥使用后的包裝物和容器,應當按照規定回收,不得隨意丟棄。

嚴禁在飲用水源處清洗施藥器械。

第十八條禁止使用國家禁用或者撤銷登記的農藥產品。

第五章監督與服務

第十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經營和使用的農藥進行監督、檢查,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或者阻礙。

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農藥經營單位提供的技術資料應當負責保密。

第二十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開展對農藥經營人員、使用人員的培訓活動,提高其安全、合理使用農藥的技術水平。

第二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首次推廣使用的農藥產品,應當組織進行大田試驗、示范。未經大田試驗、示范的農藥,不得推廣使用。

第二十二條省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林業、衛生、環境保護、技術監督、糧食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和供銷合作社推薦的農藥技術專家,對已登記的農藥產品化學作用和農藥對人、畜、農作物、生態環境安全及應用效果等進行評價,并定期發布評價結果。

第二十三條經登記的農藥,在登記有效期內使用時對農業、林業、人畜安全、生態環境有嚴重危害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逐級報請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宣布限制使用或者撤銷登記。

第二十四條處理假農藥、劣質農藥、過期報廢農藥以及禁用農藥,經營單位應當在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下,按照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防止污染環境。

第二十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逐步建立健全對農副產品中農藥殘留量的檢測制度,做好檢測工作。

第二十六條省人民政府農業、工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和國務院農業、工商行政主管部門發布的《農藥廣告審查辦法》的規定,對農藥廣告的審查、發布進行管理。未經省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準的農藥廣告,不得發布。

第六章罰則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未取得農藥登記證或者農藥臨時登記證分裝農藥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并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八條違反國家農藥安全使用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根據造成的危害后果,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警告,可以并處3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劇毒、高毒農藥用于防治衛生害蟲和蔬菜、瓜果、茶葉、中草藥材的;

(二)使用農藥毒魚、蝦、鳥、獸的。

第二十九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發生農藥中毒、環境污染、農田藥害和喪失藥效事故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處理;造成經濟損失的,責任者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的其他行為,《條例》規定給予處罰的,按照其規定處罰。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一條本辦法自20**年1月1日起施行。

篇2:農業局農藥管理工作方案

根據農業部辦公廳下發的《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年甲胺磷等5種高毒有機磷農藥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的有關要求,結合本市實際,全面開展以甲胺磷為主的5種高毒有機磷農藥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全面開展甲胺磷等5種高毒有機磷農藥安全監管工作,切實提高全社會對甲胺磷等5種高毒農藥禁止生產、經營、使用的認識,形成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的監管機制,組織開展市場執法檢查,徹底清剿禁用農藥產品,加強替代產品開發,加快示范推廣,實現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的目標。同時,提升農藥市場的農藥產品抽查合格率,力爭使農藥質量合格率達到90%以上,農藥標簽合格率達到80%以上。

二、工作重點

(一)開展法制宣傳,營造“禁毒”氛圍。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報刊等多種媒體,采取印發明白紙、宣傳單、懸掛橫幅標語等各種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切實加強農藥法規、政策和科學施用技術的宣傳,重點宣傳甲胺磷等5種高毒農藥的危害性、國家有關禁令和法規的具體要求,以及可供選擇使用的替代農藥產品及其配套使用技術,普及農藥識假辨假常識,引導農藥生產經營者自覺規范生產經營行為,營造全社會共同防范、抵制、打擊制售假劣農藥和五種高毒農藥行為的氛圍。

(二)檢查生產企業,摸清產銷情況。組織力量,加強對本市農藥生產企業的管理,檢查本市農藥生產企業檔案庫建設情況,進一步完善農藥生產企業產品產銷等方面的相關信息。同時,重點調查本市農藥生產企業涉及5種高毒有機磷農藥的生產、庫存、銷售和處置等現狀,全面摸清農藥生產企業產銷動態,有效杜絕甲胺磷等5種高毒農藥再次生產、銷售和使用。

(三)開展市場檢查,清剿禁止產品。組織開展對本市農藥經營企業的摸底檢查,建立健全全市農藥經營制度,重點加強以甲胺磷為主5種高毒有機磷農藥的監管,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堅決收繳5種高毒農藥產品,并依法予以查處。同時,對不符合農藥經營要求的農藥經營企業,堅決依法予以取締,凈化本市農藥經營秩序。

(四)篩選替代產品,加快示范推廣。針對本市主要農作物發生的重要害蟲,盡快篩選高效、低毒的替代品種和劑型,加大高毒農藥替代試驗示范項目的實施力度,研究配套的科學、實用的防治技術。同時,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加速替代產品及其配套技術的推廣應用。

(五)檢查農藥標簽,抽檢農藥質量。主要在農藥銷售、使用的關鍵季節和重點地區,組織開展農藥產品質量和標簽監督抽查,加強5種高毒農藥的替代產品的監督管理,抽測農藥產品內是否含有5種高毒農藥成分,以及近年來屢次抽檢有質量問題的農藥產品質量,全面提升農藥產品的標簽合格比例及農藥質量。

(六)查處違法行為,凈化農藥市場。切實加強與工商、質檢、公安等相關職能部門協作,共同開展農藥市場的執法檢查,結合農藥標簽及質量等,重點開展以甲胺磷為主5種高毒有機磷農藥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的執法檢查,收繳國家和地方禁止生產、銷售及使用的農藥產品,查處違法違規行為,搗毀制假售假的黑窩點,取締無證無照生產經營企業,堅決打擊非法行為,有效規范農藥生產、經營和使用行為,凈化農藥市場經濟秩序,促進農業安全生產。

三、職責分工

(一)農藥管理部門:主要牽頭負責以甲胺磷為主5種高毒農藥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的宣傳工作,組織檢查本市農藥生產企業產銷現狀,開展農藥標簽和質量抽查工作,配合執法和植保部門抓好農藥市場查處、替代產品示范推廣工作。

(二)農業執法部門:主要牽頭負責農藥市場執法檢查和案件查處工作,配合農藥管理部門做好農藥監管的宣傳、農藥生產企業檢查及農藥標簽、質量抽查工作。

(三)植保技術部門:主要牽頭負責高毒農藥替代工作,篩選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安全優質農藥,加快替代產品的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配合農藥管理部門做好禁用農藥產品的宣傳和指導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各級農業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協調和工作指導,建立健全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機制,制定具體實施工作方案,將5種高毒農藥管理列為當前農業生產的重要工作來抓,保障工作經費,不斷改善執法手段。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實行分級負責,強化層級監督,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并實行依法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制度。

(二)加強部門合作,實施聯合監管。針對5種高毒農藥管理涉及多個部門,要切實加強與工商、質檢、公安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形成部門間齊抓共管、協調聯動的監管機制。開展以監測抽查、明查暗訪和舉報投訴為主要形式,實施聯合監管及執法工作,徹底搗毀制假售假和非法生產高毒農藥的“黑窩點”,抓源頭、打慣犯,對涉嫌刑事犯罪的,要迅速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嚴厲打擊坑農害農違法犯罪行為。

(三)加強監督管理,建立長效機制。要加大農藥非法生產、經營、使用的監管力度,嚴格執法,依法行政,進一步規范農藥市場秩序。同時,要及時總結農藥管理的工作經驗,建立和完善農藥重大突發事件預防、報告和處理機制,堵塞管理漏洞,以建章建制為切入點,積極探索農藥管理的有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