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齡老人補貼政策
高齡老人津貼對象
我國大部分省份的高齡老人津貼面對的都是80歲以上老人。80歲―89周歲老人為第一檔、90歲―99歲老人為第二檔、100歲以上老人為第三檔。各個檔次的津貼發放標準也有差異。
高齡老人津貼標準
一般來說,高齡老人津貼分為三檔:
1.80周歲(含80周歲)-89周歲每人每月50元;
2.90周歲(含90周歲)-99周歲每人每月100元
3.100歲以上老人高齡津貼每人每月300元。
當然,上述是大部分省市對高齡老人津貼的標準,具體標準還需要咨詢當地民政局。
高齡老人津貼發放形式
那么高齡老人津貼具體怎么發放呢?一般來說高齡老人津貼的發放頻率為一個月一次,由老人本人或監護人持相關證件到負責單位領取即可。
怎樣完善老年人綜合津貼的制度設計
近期,上海正在研究設立老年人綜合津貼制度,該政策計劃將目前實行的“高齡老人營養補貼”和“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車”等單項補貼,統籌調整為全市統一的老年綜合補貼,受益范圍擴大至65歲以上的戶籍老年人。考慮到上海市戶籍人口中年滿60周歲及以上的人口的占比已超過30%,老齡社會比預計時間大幅提前到來,改革和完善申城老年人福利制度已迫在眉睫。因此,這次有關部門研究制定老年人綜合津貼制度也是很好地呼應了上述緊迫需求,是為題中應有之意。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一些被認為是老年人綜合津貼制度的創新和亮點的制度設計也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
首先,補貼直接到卡的模式可能過猶不及。老年人綜合津貼制度之所以設計采用直接發放現金的模式,其原因之一是有部分老人認為現有的70歲及以上老人免費乘車制度對于不喜歡外出乃至行動不便的老人而言意義不大,并未惠及他們。然而,不少老人一輩子勤儉節約,習慣性地盡量避免一切沒有必要的支出,一有收入入賬往往會存下而不是將其用于消費,在他們眼里,為子女留下點什么比自己消費更能令自己安心。此外,福利屬于一種財產權利,財產權利都是可以不享受甚至是放棄的。今天的絕大部分老人,即使罹患各類慢性疾患,大抵上在年滿80周歲之前都是基本具備外出活動的能力的,而隨著上海市公共設施無障礙化改造進程的不斷推進,未來即使是坐輪椅的老人一樣可以實現較為輕松地出行。所以,不常使用免費乘車服務的老人大部分是出于本身就不太喜歡出行這一自身原因。因此,綜合津貼制度將變老年人免費乘車為通過消費打到敬老卡里的津貼支付交通出行費用的模式也不能排除因噎廢食的可能,即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反而降低不少老年人的出行意愿。
其次,按年齡遞增順次加大補貼力度的作法未必完全合理。據悉,擬推出的“老年綜合津貼制度”將根據年齡實行梯度標準。具體標準初步定為:65-69歲,每月50元;70-89歲,每月120元;90-99歲,每月300元;100歲以上,每月500元。這種按年齡遞增順次增加補貼金額的作法是不是真的可以讓高齡老年人實實在在地享受到這一政策優惠嗎?根據研究,老年期常見病概有“慢支”、“三高”、“糖尿病”和“腦功能障礙”等。而致使老年人部分或全部喪失身心功能的主因之一就是腦功能障礙。腦功能障礙的主要病癥即老年癡呆癥。常見的老年癡呆癥有阿爾茨海默癥、腦血管型癡呆癥、路易小體型癡呆癥等。就最為常見的阿爾茨海默癥的發病率而言,按日本的統計數據,老年期人口各年齡段中60-70歲為12%、70-80歲為30%、80-90歲為50%、90-100歲為75%、100歲以上為97%。通過這組數據可以看出,當老年人到了80周歲之后,老年人的自主意識活動能力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顯著遞減。大部分80歲及以上伴有認知功能障礙(即所謂的失智)的老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他們可以按月領到上述津貼。在這種情況下,直接發錢到卡,年齡越大補貼越多的作法可能無法達到理想效果。
鑒于上述擔憂,筆者建議針對老年人綜合津貼制的制度設計做如下完善。
第一是不一定考慮“錢到卡”的模式。鑒于老年人不一定會如制度設計所希望的那樣主動消費,積極用足補貼額度,未來也未必一定要把補貼直接打到敬老卡上。相關部門的統計表明,目前仍在實施的“高齡老人營養補貼”和“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車”兩項政策的覆蓋人群約170萬人,每年財政補貼為8.5億元,實行“老年綜合津貼制度”后,受益人群將擴大至270萬人,每年所需的財政補貼將超過33億元。既然政府層面已經做好了在老年人福利領域增大財政補貼額度的準備,那完全可以在保留70歲以上老人免費乘車、老年人營養補貼等既有的老年人福利項目的前提下,增加一些更具特色和個性化的服務。如考慮到部分老人不喜歡外出或者喜歡室內活動,可以試點推出老年人免費購書額度、老年人戲曲、電影免費觀看額度、老年人影視及廣播作品免費點播額度等。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免費額度應采用過期作廢的模式,即按年或按季度清零。如果老人真的對閱讀及欣賞曲藝及影視作品感興趣,那么其自然會在一定期間內積極主動地去享受它們。而這些福利項目不會因為對其沒有興趣或者現有的肢體及認知功能無法享受它們的老人支出經費的作法也會使財政補貼的使用更具效率。
第二是老年人福利財政投入增量應更加有的放矢。為了使老年人切實地享受到國家的政策優待和優惠,日本等一些國家在老年人福利領域的投入中的相當一部分是直接用來購買為老人量身定做的養老服務上,而不是直接支付給老人本人的。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老年人的最大需求是醫療、護理和養老護理,尤其是養老護理。有鑒于此,未來上海市、區兩級財政針對老年人福利的加大投入的部分更應該向購買養老服務產品所傾斜。必須指出的是,為了統籌財政投入,既有的養老服務補貼制度應納入到未來的老年人綜合津貼制度中去。此外,很多社區及街道至今仍未覆蓋包括看護、就餐等項目在內的老年人日間照料服務,在推進老年人綜合津貼制度時應注意同時實現這些養老服務的全覆蓋。
第三是津貼發放向貧困老人傾斜。部分發達國家也設計有直接向老人發放現金補貼的制度。但其發放對象主要是低收入水平老人及貧困老人,而且往往采取臨時發放或者一次性發放的方式。參考這些模式,未來上海市也可以考慮在老年人綜合津貼制度中整合現有的針對低保老人的各項福利制度,做到統籌兼顧。養老專項財政補貼支出項向養老服務產品等項目及貧困老人傾斜的作法不但完全不違背老年人綜合津貼制度的初衷,而且會顯著提高這一制度的政策靈活性及施政效果。
篇2:浙江省高齡老人補貼政策解讀
浙江省建立高齡老人補貼制度。從20**年4月1日起,對年滿80周歲的高齡老人,在享受城鄉居民養老金待遇的同時,每月給予不低于30元的高齡補貼。具體規定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為指導,以實現“老有所養”為目標,進一步完善我區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立保障高齡老人基本生活需求的長效機制,實現老年人社會福利制度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發展。
二、實施要求
(一)發放對象。
凡望城區戶籍、年齡在80-89周歲的低保老人、年滿90周歲和100周歲的所有老人,均可申請享受高齡津貼。
(二)發放標準
1、百歲老人高齡津貼標準:從200元/月提高到300元/月;
2、90周歲-99周歲老人的津貼標準為每月100元;
3、80周歲-89周歲低保老人的津貼標準為每月50元。
(三)審批程序
1、高齡津貼發放實行屬地管理,嚴格執行個人申請、三級審批和公示制度。符合高齡津貼的對象持身份證、戶口薄到戶籍所在社區、村提出申請,并填寫《望城區高齡老人生活津貼申報表》,村(社區)初審,鄉鎮(街道)審核,區民政局審批。
2、高齡津貼實施動態管理,申請實行隨時申報,按季審批,津貼從審批當月起開始發放,每季首月初發放上季度津貼,未及時申報的不予補發。老人戶口遷出、去世后第二個月停止發放。各村、社區應及時掌握老年人口信息和變動情況,按照程序及時辦理審批、增發、停發手續,確保按時足額發放。
三、資金管理
高齡津貼所需資金由區財政列入年度預算,專帳管理,專款專用。每季一個月初由區民政局將所需資金及發放名冊報區財政局審批,再通過農村合作銀行撥付到個人賬戶。
四、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各鄉鎮、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領導,制定高齡津貼發放的具體工作方案,精心謀劃,周密部署,認真抓好落實,確保此項工作順利實施。
2、規范管理。各鄉鎮、街道要對高齡的老年人調查摸底,登記造冊,建立臺賬,健全檔案。要堅持動態管理、定期核查,切實做到有進有出、分類發放。要建立張榜公示、統計報告制度,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和有關部門的檢查。
3、發放單位對于享受高齡津貼的人員,要用上門入戶、信函調查、電話聯絡等方式進行不定期抽查,經查有虛報、冒領現象,立即停止發放高齡津貼,并要求退回已領取的高齡津貼。監察、財政、審計等部門要定期檢查、審計,確保資金發放安全到位。
篇3:海南省高齡老人補貼政策解讀
海南省的高齡老人可以補貼多少錢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搜集的一篇“20**海南省高齡老人補貼政策”,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從海南省發改委了解到,20**年海南全省普遍建立高齡老年人生活津貼制度,在20**年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覆蓋面,以保障高齡老年人生活水平。
據悉,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海南省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法規政策不斷完善,已基本形成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基本框架,全省已有海口、三亞、定安等16個市縣建立了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生活津貼制度,而20**年已經普遍建立高齡老年人生活津貼制度,進一步提高覆蓋面,保障高齡老年人生活水平。根據《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若干規定》、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貫徹落實《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若干規定》、《萬寧市關于貫徹落實海南省老齡事業發展“*”規劃意見》,弘揚尊老、敬老、助老的傳統美德,通過推進高齡補貼制度,擴大發放年齡范圍,提高發放標準,促進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構建和諧萬寧。
二、申請條件和補貼標準
具有本省常住戶口、年滿90周歲以上(含90周歲)老年人均可申請高齡補貼,其中年齡在100周歲以上(含100周歲)的老年人,可另外申請享受省級百歲老人長壽補助金。
年滿9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發放高齡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200元。
三、補貼申請、審批和發放
由老年人本人或其代理人向戶口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員會、農場作業區提出申請,并如實提供能夠證明申請人戶籍、年齡的有效證件和健在證明材料。
村(居)民委員會或農場作業區接到申請后,經調查核實,并將申請人名單張榜公示7天后,報所在鎮政府、農場審核;鎮、農場審核后,報市民政局(市老齡辦)審批。
市民政局(市老齡辦)將審批通過的老年人名單報市財政局,由市財政局按標準核撥補貼資金。老年人高齡補貼資金實行一卡通按月發放。
四、補貼發放執行時間
老年人高齡補貼發放從20**年7月執行。其中在20**年7-12月滿90周歲的,從審批后滿90周歲的當月起發放;在20**年7月前已滿90周歲的,從審批當月起發放。
五、有關要求
(一)、要做好老年人高齡補貼申請、審批工作。各鎮政府、村(居)民委員會,各農場及其作業區應嚴格履行申請、審批程序,抓好申請人員證明材料收集、名單公示、審核、申報等環節工作;市公安局各基層派出所應具實出具申請人員戶籍信息和健在證明。市民政局(市老齡辦)應依照申請條件及時對各鎮、各農場申報人員進行復核審批。
(二)、要做好老年人高齡補貼發放的動態管理工作。各鎮、各農場每月應向市民政局(市老齡辦)提供減員情況和申報新增人員情況,由市民政局(市老齡辦)復核、審批、辦理補貼停發或增發手續。并每季度牽頭市財政局、市審計局、市監察局等部門人員對領取補貼人員健在情況進行一次入戶復查。市財政局、市信用聯社應按市民政局(市老齡辦)每月提供的名冊核發和分解補貼資金,做好補貼資金總現發放工作。
(三)要做好補貼資金年度預算。每年8月前,市公安局向市民政局(市老齡辦)提供老年人口數據,市民政局(市老齡辦)對數據核準后,確定下年度老年人高齡補貼資金預算的基準數據送市財政局。由市財政局將補貼資金和工作經費列入預算安排。
(四)、老年人高齡補貼資金要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市財政局、市審計局、市監察局等部門對發放使用情況依法進行審計和監督。對采取虛報、偽造等手段騙取老年人高齡補貼的,除全額追回所發補貼外,將視情節輕重對當事人進行批評教育或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五)、要加強老年人高齡補貼檔案管理,做好檔案收集、整理、歸檔工作,建立市、鎮、村高齡補貼檔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