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浙教版一年級下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
**年春浙教版一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
一、教學內容和單元編排
本冊課本共四個單元。根據小學低段兒童心理發展特點,從適應小學生活的基本需要出發,按主題單元設計內容。在單元的編排和組織上,教材不強求體系的結構性和完備性,而是遵循兒童生活自身的邏輯,從兒童生活出發,以時間推進過程中兒童自己感知的生活“邏輯”為線索,選擇指導的重心,設計主題單元。同時,本冊教材還試圖以社會技能的指導作為編寫的暗線。
課本第一單元三課,其主題是感受春天的美好,熱愛春天。第二單元四課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走進社會。課本第三單元共四課,其主題是鼓勵學生在班級中積極與人交往,通過同學與同學這一最基本的人際交往輔導,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與同學,自己與班級的親密、互動的關系,積極主動地創造班級的良好氛圍。課本最后一個單元有四課,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熱愛學習,從而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并以積極向上的心態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這四個單元覆蓋了學校、家庭、社區等兒童主要生活的空間,在教學主題上分別側重新課標所確立的生活的四個維度:健康安全、愉快積極、負責任有愛心和動腦筋有創意,并同時進行其他生活主題教育。
二、教材的特點
1、以直接學習為主,并逐漸向間接學習過渡的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
2、在生活背景和情感體驗支撐下滲透規范教育。
3、引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4、支持隨機進入教學
5、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征的過程導向設計
三、學期教學目標
態度和情感:感受新學校環境的美好,對老師充滿信任、敬仰,充滿興趣地參與學校一天的生活,為自己是小學生感到快樂。喜歡和老師、同學交往,體驗與人交往的快樂,感受學習的愉快,有初步的規則意識,在嘗試自己解決麻煩的過程中,體驗克服困難的喜悅。培養學生對父母的自豪感,引導學生對父母表達自己的謝意與敬重,體會家庭帶給人的快樂感受。以積極的態度對待春天的氣候特征,感受春天的美好。
行為和習慣:鼓勵學生在班級中積極與人交往,通過同學與同學這一最基本的人際交往輔導,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與同學,自己與班級的親密、互動的關系,積極主動地創造班級的良好氛圍。能夠向父母表達自己的尊敬與愛,并注意文明用語。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并以積極向上的心態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過程和方法:通過自身觀察比較、歸納及操作練習,能感受新學校的美好。積極參與行為練習,從而完全適應學校生活。積極地參與并體驗學習過程,學會邀請同學和接受邀請,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了解父母,關注家庭,并能以自己的行為為家庭帶來歡樂。
知識和技能:能與同學分享家庭故事,并初步了解如何處理班級中不順心的事,了解春天的氣候特征和各種保健方法,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
四、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教學資源的開發。
2、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活動和體悟學習。
五、班級情況分析
一年級學生的社會知識相對較為單薄,社會實踐能力相對薄弱。自身的素質不高,相對來講,實踐性強、整合性高、社會性強的浙教版的《品德與生活》學起來就比較吃力,需要教師多加引導。
六、教學進度、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單元:8課時
第二單元:10課時
第三單元:8課時
第四單元:8課時七、各單元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單元主題單元教學內容課時安排
1-4春天的歌春天說了什么2
和小樹一起長大3
快樂的春游3
4-7今天我當家上超市3
進廚房3
有人生病時2
當好小主人2
8-12我在班級中我們分享我們快樂2
我幫你你幫我2
我們的教室,我們的家2
我們共度六一節2
12-15快樂的學習生活我愛學習2
我會學習2
興趣與堅持2
多彩的課余學習2
篇2:《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我換牙了》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我換牙了》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通過經驗交流,了解換牙和牙齒保健的一些常識,體會換牙給自己帶來的特殊感受,并能與大家分享由此帶來的成長的喜悅與煩惱。
2、對學生進行保護牙齒的教育,幫助兒童學習刷牙的正確方法。
3、逐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學重點:
1、初步了解換牙和牙齒保健的常識。
2、逐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學難點:
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認識到牙齒健康對身體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我換牙了》是《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個主題。這一主題主要是借兒童換牙期,對他們進行換牙、護牙的教育,幫助兒童學習刷牙的正確方法,并逐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學情分析:
本班有67名學生,基本處于換牙期,對于換牙和牙齒保健常識多數學生還不清楚,只有少數學生從父母那里有一些了解,而對于保護牙齒健康的重要途徑之一的刷牙,其相關知識知道得并不多,有的甚至從來也不刷牙。針對這些實際情況,借助本課教學,讓學生通過看、講、聽及實際操作等方式達到教學目標。
教具準備:
1、學生課前準備:自帶牙刷。
2、教學器材:牙具模型;牙齒衛生宣傳資料。
3、相關的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觀察,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笑嗎?(喜歡)那笑一個給你的小伙伴看看。
同學們相互笑。
2、指名(已經開始換牙的學生)到教室前面面向全體學生笑。
師:哇,同學們笑得太開心了,你們發現剛才這些同學在笑時他們的牙齒有什么特點嗎?(指名回答)
板書課題:我換牙了
3、哪些小朋友正在換牙?舉手說說你都換了幾顆牙了?
4、師小結:換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當人長到5、6歲的時候就開始換牙了,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它標志著我們漸漸長大了。所以換牙是令人高興的事。
二、討論,經驗交流。
1、你能說說自己在換牙的時候最難忘的一件事嗎?(同桌先互相說,再指名說,說出自己換牙的感受。)
2、剛才同學們說得真好,那接下來我們一去看看<<芳芳和奶奶的換牙故事>>吧.。(課件出示:芳芳和奶奶的換牙故事)。
(1)師:看了芳芳和奶奶的換牙故事,你有什么想說的嗎?為什么奶奶的牙掉了長不出來呢?讓我們一起去聽醫生是怎么說的?(課件出示)
(2)師:聽了醫生的話,你明白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我知道人的一生有兩副牙,一副叫乳牙,一副叫恒牙。乳牙長到一定的時候就會掉,再長出來的叫恒牙,恒牙掉了,就不會再長出來了。
3、師:你最近長出的牙齒是哪一顆,叫什么牙?換掉的叫什么牙?你現在長出的恒牙漂亮嗎?拿出準備好的鏡子看一看,對自己的牙齒滿意的同學請舉手。你的牙齒為什么這么漂亮?(指名說)那些同學還對自己的牙齒不太滿意?哪兒不滿意?
4、為了長出自己滿意的恒牙,在換牙的時候應該特別注意哪些呢?一起來看看芳芳和剛剛的表現吧!(課件出示:教材23頁)換牙時,你有沒有這樣的現象呢?
5、猜猜看,像芳芳,剛剛這樣搖牙齒和舔牙齒,長出的牙齒會是什么樣呢?
6、小結:同學們可要記清楚了,在換牙的時候不能用手搖已經松動的牙齒,也不能用舌頭去舔長出來的新牙齒,這樣長出的恒牙才會既整齊又漂亮。
三、探究活動。
1、師:一副健康的牙齒在我們的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學生舉例說明。
2、課件出示:漂亮的牙齒圖片。
師:你們想擁有這樣漂亮的牙齒嗎?指名回答。
3、剛才同學提到了要好好刷牙,你們平時是怎樣刷牙的呢?指名回答。
4、同桌之間相互交流刷牙經驗。
5、課件出示:我們一起來聽聽牙科醫生是怎樣說的?(要求學生邊看邊跟著學)
6、教師演示正確的刷牙方法。
7、聽《刷牙歌》集體拿出自帶的牙刷進行練習。
8、小組互相檢查刷牙過程,教師巡視糾正出現的問題。
四、課后延伸。
回家問問父母,除了正確刷牙,還應該怎樣保護牙齒?調查身邊有牙疼經歷的人,了解牙疼的感受和他們對你的忠告。
篇3:勝德小學一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教學總結
勝德小學一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教學總結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一個學期過去了,回顧這一學期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大綱要求制定并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現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教學中論題鉆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二、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丑,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在教學時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的教學中盡量做到:
1、了解并運用簡單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識,能辨別好的和不好的生活習慣,并開始在生活中有意識地要求自己。
2、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自主策劃、自主活動的樂趣;為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感到自豪,對一年級的學習和生活充滿信心和向往之情。
3、愛護周圍的自然環境,節約資源;關愛他人,了解常見的職業,并對為自己生活服務的人充滿感激之情;了解作為一年級小學生的責任,并樂于去承擔,
4、對周圍的動植物、自然現象有好奇心,并能通過一些簡單的假設和驗證進行探索;能有創意地利用廢舊材料來豐富自己的生活和活動。
5、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后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總之,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水平有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