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秋季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秋季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2024-08-02 閱讀 6061

**年秋季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一、基本情況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絕大多數學生養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學習習慣。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實行分工合作,各盡其責。能充分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信息。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并能自評、自檢和自改。也存在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對數學不感興趣,學習被動,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有困難,特別對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分析存在問題。還有個別學生比較聰明,但學習不勤奮,成績不高,所以在新的學期里,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培養他們的各種數學學習的能力,以提高成績。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讓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思想和方法,增強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經歷探索分數乘、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進一步完善對乘、除法運算意義的認識和理解,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經歷認識比以及百分數意義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加深對現實問題中數量關系的理解,提高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通過操作、實驗、觀察和思考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了解體積(容積)的意義,探索并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進一步積累學習空間與圖形內容的經驗。

(3)讓學生聯系分數的意義,初步掌握用分數表示具體情境中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方法,能根據指定的可能性(分數)設計相應的活動方案。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價值,發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

(2)在探索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比的基本性質,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的過程中,能夠主動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觀察和操作、比較和分析、猜想和驗證、歸納和類推等活動,進一步發展合情推理與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3)在應用分數乘法和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以及應用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合乎邏輯地進行思考,并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進一步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4)在認識比和百分數,學習用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數的意義,提高用數表達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不斷發展和增強數感。

(5)在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了解體積(容積)的意義,以及學習常用體積單位的過程中,進一步豐富對現實空間的感知,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升)、1立方厘米(毫升)實際大小的表象,增強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3、解決問題方面

(1)能從現實情境中發現并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并能主動應用所學的方程、分數運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比、百分數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進一步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2)在列方程解決兩、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以及“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體會其特點和價值。

(3)在應用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以及根據指定的可能性(分數)設計相應活動方案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在應用分數乘法和加、減法解決稍復雜的實際問題,以及應用比和分數的關系解決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相關數量關系的理解,提高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5)能應用“替換和假設”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和反思意識,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根據實際問題的特點選擇相應策略的能力。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能積極參與各項數學活動,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獲與進步,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在探索和理解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比的基本性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等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嚴謹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

(3)在解決有關分數計算、表面積和體積計算、百分率計算,以及按比例分配等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不斷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自覺性。

(4)在解方程,進行分數計算,求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求比值和化簡比,進行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等活動中,進一步培養認真、細心的學習態度,培養發現錯誤及時訂正的良好習慣。

(5)通過閱讀“你知道嗎”以及參與“實踐與綜合應用”等活動,進一步了解有關數學知識的背景,體會數學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增強民族自豪感,增強創新意識,鍛煉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能理解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根據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及其計算方法的理解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熟練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3、認識比和百分數增強數感。

4、能應用在本冊數學書中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能力。

四、教學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2、教學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教學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3、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4、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5、課余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努力使數學知識的學習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學生愛學、樂學,學有所得。

篇2:小學數學老師教學教研交流六年級數學教學經驗

一、組長輪換制

做法:以列為組,每組按從前往后的順序擔任組長,任期一周,輪完一輪重新開始。

組長職責:1.收發作業(每次作業由組長收起,組員的作業夾到組長的作業里,若又不交或特殊情況上報課代表,課代表收齊匯總后上報教師。)優點:發作業快,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完成作業情況。

2.課堂反饋。在課堂練習環節,教師只批改組長的作業,之后組長再批改組員的,然后向教師匯報情況。

優點:①個別學生拖拉、上課不專心聽講的現象不斷減少。一些學生擔任組長期間,寫作業速度明顯提高。如何晨星同學,平時寫作業速度最慢,但在組長任期內作業總是完成的很快。

②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自信心不斷提高。作業組長,作業必須又對又快的完成,否則其他組員一定會埋怨你,要想不被埋怨,只有認真聽講。所以一些中等或后進生在組長任期內也能上課專心聽講。另外。有了當組長的經歷,在認真聽講的情況下,也能學會。久而久之,感覺自己也能學好數學,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比如宋怡鑫、王毅涵、黃愷文等,這一學期就有了明顯的進步。

③當堂反饋及時。經過組長的情況匯報,我對每一節課學生學習情況了如指掌。另一方面也利于對自己教學方法的評價,為以后的教學改進奠定基礎。

篇3:我對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看法和認識

六年級數學教學之我見

在實施新課程的背景下,作為小學向初中過渡的六年級,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為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如何用新課程理念指導六年級數學教學是擺在全體教師面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現實問題。

一、出示學習目標,落實基礎知識,實現“三維目標”的統一

教師在教學時應先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學習和了解學習目標,做到對所學內容心中有數。學習目標包含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六年級的數學教學,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級的新知傳授;另一方面,還要幫助學生對小學階段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查漏補缺,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使學生養成對學習、生活、人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在教學中教師在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課本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教師要舍得花時間引導學生去探索、去實踐,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只有幫助學生夯實了基礎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落到實處,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統一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話。

二、活用教材,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現行“九義”小學數學教材已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那么,教師應如何充分發揮現行六年級數學教材的作用,體現新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學效率呢?本人認為,活用教材,通過改編例題、習題引導學生思考、辨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1.改編例題促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六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通過改編例題、習題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學生掌握新知的同時,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對于“分數乘整數”這一部分內容,教材在講解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和計算法則以后,補充了一例,說明“能約分的先約分再乘比較簡便”。我在教學中沒有受教材的限制,而是在學生掌握了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并進行了一定練習以后,出示了下面一道例題:計算×3333。當學生覺得2與3333相乘比較麻煩時,我適時地進行點撥:“大家看,題中的數字有什么特點?怎樣算比較簡便呢?”許多學生通過思考,恍然大悟,自覺地先將3333與5555約分,然后,再把3和2相乘除以5。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得出了“分數和整數相乘,先約分再乘比較簡便”這樣一個結論,這比告訴學生一個簡單的方法讓他們單純地計算效果要好得多。

2.整合例題引發散,培養學生多向思維的能力。在六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如果能真正把“用教材教”落實到實處,通過整編例題、習題的方式發散學生的思維,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如,在教學“一段公路,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這一工程問題時,在學生掌握了此道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的基礎上,可以將“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改成:1.乙隊單獨修比甲隊多用5天;2.乙隊單獨修的時間是甲隊的1.5倍;3.乙隊的工作效率是甲隊的。還可將問題改為:1.兩隊合修幾天完成這段公路的一半?2.兩隊合修幾天后還剩這段公路的一半?3.甲隊單獨修2天后,剩下的乙隊單獨修還需幾天?

三、及時復習,完善知識體系,創設學生終身發展的空間與平臺

六年級數學教學的難點之一在于最后的復習階段學生對知識的遺忘較多,知識的綜合應用更成問題。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呢?“寓復習于平時的教學之中,幫助學生逐步完善知識結構體系”是許多教師的經驗之談,也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方。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創設良好的空間與平臺。

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