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六年級《圓柱與圓錐》數學教學歸納總結

六年級《圓柱與圓錐》數學教學歸納總結

2024-08-02 閱讀 8638

單元學習目標:

1、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他們的基本特征。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2、掌握圓柱的測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3、通過觀察、設計和制作圓柱。圓錐模型等活動,了解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聯系,發展空間觀念。

本單元教學時我的感受:

開學之后工作很多,有時來不及細細備課倉促上課,講解的內容有時因為準備不充分,造成上課時課堂效率低下,對于圓錐的體積的講解有趕課的心理,整個單元來講狀態不是非常好。

本單元從學生的總結里看,學生存在的問題不多,本單元更多的是公式的推理和運用,掌握了公式的推理,應用起來不是很麻煩的,總結起來有兩點:

1、計算錯誤。本單元的計算和π有關,所以計算方面有時錯誤會多一些,盡管我告訴學生在涉及π的時候,可以放到最后進行計算,但還是有學生迫不及待的和π較量,沒關系,如果能細心,反復計算,每次計算π也可以,我們不僅要理解題意,列出正確的計算公式,而且還要保證計算的正確性。

2、不會逆推。學生能根據半徑、高計算側面積或者體積,如果題目告訴的是知道側面積或體積,個別學生不會逆推。我的理解是學生不理解公式的含義,還是沒有完全掌握側面積或體積的計算,如果掌握了,逆推也不是大問題,這個需要個別指導。

通過多次的對單元知識的梳理和總結,現在學生基本掌握了如何寫數學總結,也有學生在總結中寫了自己成績好的方法,如睡前進行知識的梳理,做練習,不懂就問等方法,這個方法實際就是溫故知新,做法了復習和練習相結合。

六年級的學生如果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我的每個單元的知識梳理和總結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還有部分成績好的學生是本單元知識點的羅列,全篇總結中沒有一句自己的話,這也是我應當重視的一個問題,當學生抄知識點的時候,我的引導是:你是如何快速高效的掌握本單元的所有知識點的?引導學生總結學生方法,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引導學生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為他們的終身學生做準備!

篇2:小學數學老師教學教研交流六年級數學教學經驗

一、組長輪換制

做法:以列為組,每組按從前往后的順序擔任組長,任期一周,輪完一輪重新開始。

組長職責:1.收發作業(每次作業由組長收起,組員的作業夾到組長的作業里,若又不交或特殊情況上報課代表,課代表收齊匯總后上報教師。)優點:發作業快,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完成作業情況。

2.課堂反饋。在課堂練習環節,教師只批改組長的作業,之后組長再批改組員的,然后向教師匯報情況。

優點:①個別學生拖拉、上課不專心聽講的現象不斷減少。一些學生擔任組長期間,寫作業速度明顯提高。如何晨星同學,平時寫作業速度最慢,但在組長任期內作業總是完成的很快。

②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自信心不斷提高。作業組長,作業必須又對又快的完成,否則其他組員一定會埋怨你,要想不被埋怨,只有認真聽講。所以一些中等或后進生在組長任期內也能上課專心聽講。另外。有了當組長的經歷,在認真聽講的情況下,也能學會。久而久之,感覺自己也能學好數學,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比如宋怡鑫、王毅涵、黃愷文等,這一學期就有了明顯的進步。

③當堂反饋及時。經過組長的情況匯報,我對每一節課學生學習情況了如指掌。另一方面也利于對自己教學方法的評價,為以后的教學改進奠定基礎。

篇3:我對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看法和認識

六年級數學教學之我見

在實施新課程的背景下,作為小學向初中過渡的六年級,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為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如何用新課程理念指導六年級數學教學是擺在全體教師面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現實問題。

一、出示學習目標,落實基礎知識,實現“三維目標”的統一

教師在教學時應先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學習和了解學習目標,做到對所學內容心中有數。學習目標包含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六年級的數學教學,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級的新知傳授;另一方面,還要幫助學生對小學階段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查漏補缺,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使學生養成對學習、生活、人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在教學中教師在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課本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教師要舍得花時間引導學生去探索、去實踐,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只有幫助學生夯實了基礎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落到實處,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統一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話。

二、活用教材,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現行“九義”小學數學教材已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那么,教師應如何充分發揮現行六年級數學教材的作用,體現新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學效率呢?本人認為,活用教材,通過改編例題、習題引導學生思考、辨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1.改編例題促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六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通過改編例題、習題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學生掌握新知的同時,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對于“分數乘整數”這一部分內容,教材在講解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和計算法則以后,補充了一例,說明“能約分的先約分再乘比較簡便”。我在教學中沒有受教材的限制,而是在學生掌握了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并進行了一定練習以后,出示了下面一道例題:計算×3333。當學生覺得2與3333相乘比較麻煩時,我適時地進行點撥:“大家看,題中的數字有什么特點?怎樣算比較簡便呢?”許多學生通過思考,恍然大悟,自覺地先將3333與5555約分,然后,再把3和2相乘除以5。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得出了“分數和整數相乘,先約分再乘比較簡便”這樣一個結論,這比告訴學生一個簡單的方法讓他們單純地計算效果要好得多。

2.整合例題引發散,培養學生多向思維的能力。在六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如果能真正把“用教材教”落實到實處,通過整編例題、習題的方式發散學生的思維,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如,在教學“一段公路,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這一工程問題時,在學生掌握了此道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的基礎上,可以將“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改成:1.乙隊單獨修比甲隊多用5天;2.乙隊單獨修的時間是甲隊的1.5倍;3.乙隊的工作效率是甲隊的。還可將問題改為:1.兩隊合修幾天完成這段公路的一半?2.兩隊合修幾天后還剩這段公路的一半?3.甲隊單獨修2天后,剩下的乙隊單獨修還需幾天?

三、及時復習,完善知識體系,創設學生終身發展的空間與平臺

六年級數學教學的難點之一在于最后的復習階段學生對知識的遺忘較多,知識的綜合應用更成問題。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呢?“寓復習于平時的教學之中,幫助學生逐步完善知識結構體系”是許多教師的經驗之談,也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方。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創設良好的空間與平臺。

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