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課題個人研究計劃
學期課題個人研究計劃
1.問題分析
(1)缺乏對幼兒自主性文學活動的研究的理論指導,需加進一步強理論學習。
(2)對于幼兒文學活動自主性組織模式還不夠清晰,沒有著重的研究點。
2.研究目標
(1)加強自身理論學習,提高對幼兒自主性文學活動的認識。
(2)以“繪本閱讀”為研究的切入點,進行幼兒文學活動園本化的實施。
3.研究措施
(1)加強理論學習。
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課題相關的書籍,積極主動地參加課題組組織的每次理論學習,從實際出發進行轉化。
(2)加強實踐和研討的融合
①圍繞本學期工作重點,研究積累幼兒自主性文學活動組織的經驗與資料進行交流,優化經驗。
②收集幼兒活動中的實錄和案例進行片段的反思和研究,與課題組其他老師共同觀摩和交流,拓展支持幼兒自主表達的指導策略。
③完善閱讀區的環境布置和表演游戲的材料投放,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互動和交流,促進幼兒自主表達能力的發展。
4.主要工作安排
2月:研究前調查;學習課題組學期計劃,制定個人研究計劃;梳理相關信息。
3月:觀摩研究課;參與第一輪案例式研究匯報和理論學習研討沙龍。
4月:觀摩研究課;參與第二輪案例式研究匯報和理論學習研討沙龍。
5月:觀摩研究課;參與第三輪案例式研究匯報和理論學習研討沙龍。
6月:撰寫論文,整理案例、反思及經驗總結。
篇2:《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研究》課題研究計劃
一、課題研究論證報告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所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課題提出的背景
(1)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幾來突出的社會問題。
這些農村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出外打工,他們多數跟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塊生活,有的寄養在親戚家里,這些監護人只能給孩子生活上的照顧。無法像父母那樣給他們以溫暖、約束、管理,大多數學生成績下降,出入網吧,行為習慣差,有的還走上犯罪道路。
(2)“隔代教育”問題是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突出的問題,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饑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留守兒童”的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
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①解決他們的思想問題和行為習慣差的問題。呼吁社會、學校、家庭給他們溫暖,聯絡他們的父母、監護人給他們愛,給他們溫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他們生活充滿陽光。
②解決留守兒童學習習慣差的問題,督促他們學習。在校期間督促留守兒童的學習,校外和監督人聯絡共同提高學生的學習,使他們熱愛學習,成為品學兼優的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快樂的學生。
(二)課題在國內外研究領域的現狀。
國家重視留守兒童問題,國家給留守兒童關愛,研究了留守兒童問題。
社會、學校、家庭建立了留守兒童聯絡網。
(三)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走入城市,農村留守兒童會越來越多,留守兒童的問題會越來越大,本課研究有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有助于為社會培養有用人才,有助于社會的穩定,有助于平安校園,和諧社會的建設。
本課題的研究可以積累一些留守兒童的教育的經驗,為未成年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案例。
(四)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1、社會的關愛有助于完成課題。國家重視留守兒童問題,特別是教育部門給予一定的幫助扶持。
2、學校關心留守兒童問題。特別是德育處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幫助。
3、我校是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數量很多,我班就有20人,有很多案例提供研究。
4、作為班主任,有多年的工作經驗,有利于和留守學生溝通,有利于對留守學生教育的研究。
二、課題研究設計報告
(一)課題界定與支撐性理論。
課題界定:
農村留守兒童:在我們農村,一些學生的父母為了生計出外打工,為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做出了貢獻,但大多數的子女都留在了農村家里,跟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親戚一起生活,成為兒童中的一個弱勢群體--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農村留守兒童缺少父母關愛、溫暖、管理,他們大多數成績下降,出入游戲廳、網吧,行為習慣差,有的走上犯罪的道路。針對這種情況,應加強對他們的教育,給他們溫暖,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快樂成長。
支撐性理論: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指導我們研究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便于正確地把握。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指導我們根據學生的生理、安全等需要來關愛他們。
(二)研究內容設計
本題研究的基本內容是留守兒童的現狀,研究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方法。
1、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研究:
現狀:據調查我班共有學生56人,其中留守兒童有20人。14人是留守兒童的父母雙方外出,6人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13人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有1人托付給親人、朋友,6人父母一方在家撫養。
2、研究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方法。
(1)探究提供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狀況。
呼吁社會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促進他們快快樂樂地成長。
(2)探究怎樣關愛留守兒童。
我們應聯絡留守兒童的父母、家庭、監護人給他們關愛,讓他們不感到孤獨、寂寞,讓他們心里都充滿溫暖,灑滿陽光。
(3)研究怎樣養成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問題。
在校和老師溝通,監督留守兒童的學習和日常行為習慣,再和留守兒童的監護人聯絡,共同監督他們學習和行為習慣,使他們熱愛學習,成為品學兼優的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快樂的孩子。
篇3:春學期《小學品德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研究》課題研究計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為指導,努力學習有效教學的先進理論和實際經驗,全面貫徹和落實課題研究的目標,用實際行動切實做好課題的各項研究工作。
二、研究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本課題在市教科所、市教研室和學校領導的指導下,在全體組員的一起努力下,本學期已進入深入研究階段,馬上面臨中期評估。在前兩個學期的研究中,課題組圍繞“小學品德課程資源開發利用”這一核心目標,以課堂為基地,以學習研討為抓手,在理論學習和實際課堂教學中,作了一些探索和嘗試,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方說大家對“如何發揮教師和同學在開發利用小學品德課程資源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的理解還過于膚淺和狹隘,在課堂教學中只是限于對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實驗操作的層次布置等,這方面的研討還做得還不夠深入。因此,本學期將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小學品德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途徑與方法”研究上,同時加強理論學習。
三、具體研究措施:
1、加強學習
學習是個體生長的重要途徑,是研究得以順利開展的保證。本學期仍以品德課題組成員的自主學習和課題組集體的學習研討為兩條主線,引領組員們不時學習相關的理論和教育專著,正確掌握小學品德課程改革的方向和基本理念,以先進的教育理論不時空虛自身,不時提高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在優秀教案和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加以正確的理解和運用。利用好網絡這個學習的平臺,學習研究他人的效果,開發有價值的小學品德課程資源。
2、抓實研究
以往的研討,都是以公開課或研究課為依托,進行交流或研討。這些課都是經過精心的準備,自然上得心應手。本學期我們更多的要讓組員樹立每節課都是研究課的意識,并能和時記錄下教學中的得與失。組織大家定期進行交流,互相學習,一起提高。實實在在地將研究深入到日常的教學之中。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必需緊密結合課堂教學,從我們的教學實際和需要動身,積極深入進行課題的研究工作。讓我們的研究服務于課堂教學,用課堂教學展示我們的研究效果。
3、勤于總結
在過去的一年多里,我們品德課題組成員寫出了一些有價值的經驗總結或教育論文,并在省市獲獎。但思想上還存在惰性。雖然平時教學中有一些“閃光”點,但由于沒有和時記錄下來,使得一些有價值的東西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了。因此本學期要在實踐的基礎上勤于總結反思,認真和時地記錄下勝利或失敗的原因,真正做到“教有所得,研有所獲”。在開展《小學品德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研究》課題研究的具體過程中,鼓勵品德課題組成員積極將自身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的一些心得與體會和時進行摘錄,并能努力撰寫成文,在定期和不定期的集體活動中進行廣泛的交流與研討活動,爭取有高質量的研究優秀論文發表或獲獎。
四、具體工作布置:
二月份
1、召開品德課題組成員會議,制訂本學期課題研究工作計劃。
2、確定本學期課題組研究課的時間和人員。
3、組織課題組成員觀摩安慶市小學品德學科板書課展示活動。
4、課題組成員整理聽課記錄,撰寫聽課心得。
三月份
1、課題組成員的專題培訓。
2、交流安慶市小學品德板書課聽課心得。
3、開展“我最滿意的《品德與生活(社會)》優秀教案”活動。
四月份
1、品德課公開研究課研討。
2、課題組成員集體評課。
3、課題組成員集中業務學習。
五月份
1、品德課公開研究課研討。
2、課題組成員集體評課。
3、課題組成員集中業務學習。
六月份
1、課題組成員自主學習效果交流。
2、課題組成員集中業務學習。
3、課題組成員撰寫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心得與體會。
七月份
1、做好本學期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各種資料的整理歸檔工作。
2、課題組成員對一學期來的研究工作進行認真總結。
3、課題組成員集體完成課題研究的中期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