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機械基礎》教學計劃

《機械基礎》教學計劃

2024-08-02 閱讀 9766

五河縣職教中心20**―20**學年度第二學期

教學工作計劃

科目:機械基礎

班級:12機電、13機電

教師:王廣水

20**年2月15日

《機械基礎》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為指導,按照“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時代精神,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培養能夠適應社會和工作需要,具有必要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的高等應用性專門人才。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為中等職業教育教材機電專業高等教育出版社趙玉奇、陳少斌等主編的《機械基礎》第五、六、七、八、九、十、十一章內容,期中十、十一為選學內容。

第5章

給學生介紹了金屬材料的性能、鐵碳合金狀態圖等內容、是學生可以掌握常用材料的熱處理工藝燈基本知識。

連接部分主要介紹了鍵連接和銷連接、螺紋連接、彈性連接、聯軸器與離合器等。學生學習后對連接有了直觀的認識,從而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連接現象。

常用機構部分介紹了日常生活中的四桿機構及其特性。通過本次課程的學習,是學生明了無論多么復雜的機構都是由四桿機構演化而來的。

機械傳動介紹了幾種常見的傳動系統。是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情況。這對于學生了解傳動的原理很有必要。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充分理解傳動的原理,細致的領會傳動的作用。

作為連接各部件的橋梁部分。連接件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而機械的節能與環保更是當今社會必須注重的一個方面,是不可忽略的。因而對于節能和環保的相關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很有必要。

三:學生分析

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對《機械基礎》這門課有了初步的了解,對于基本的概念和理論有一個系統認識;但是大部分的學生對這門課的解題方法等還是沒有條理,因此更要加強學生實際理解和應用能力。

四:教學方法及改進教學措施

1、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使學生在學習課本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2、注意在實驗、學習、生產勞動中積累經驗,觀察問題,思考問題,運用知識,深化知識,拓寬視野。

3、深入了解學生情況,言傳身教,對癥下藥,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4、建立良好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5、充分利用好教學資源,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尤其是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五:整體教學目標:

1、強化專業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正確設定職業生涯規劃。

附:教學進度表

20**-20**學年度第二學期教學進度表

周次

起訖月日

授課內容

課時

備注

第一周

第五章:工程材料

第一節:黑色金屬材料2

第二節:有色金屬材料1

第三節:非金屬材料1

第四節:鋼的熱處理1

第五節:材料選擇及應用1

第六章:連接

第一節:鍵連接與銷連接1

第二節:螺紋連接1

第三節:彈性連接1

第四節:聯軸器與離合器2

第七章:常用機構

第一節:構件、運動副及平面機構3

第二節:平面四桿機構2

第三節:凸輪機構2

第四節:間歇運動機構1

第八章:機械傳動

第一節:帶傳動1

第2節:鏈傳動

第3節:齒輪傳動13

第四節:蝸桿傳動

第五節:齒輪系與減速器2

第9章:支撐零部件

第1節:軸

第二節:滑動軸承12

第三節:滾動軸承2

第十章:機械的節能環保與安全防護

第1節:機械的潤滑常識

第二節:機械密封常識11

第三節:機械環保與安全防護常識

1第十一章:氣壓傳動與液壓傳動

第一節:氣壓傳動與液壓傳動的基本常識2

第二節:氣壓傳動的應用1

期中考試2

期末考試2

機動26

篇2:機械傷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機械傷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為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進一步加強項目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控制和減少機械傷害事故的發生,并在一旦發生事故時能夠當機立斷,采取有效措施和及時救援,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根據《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及廣東省、深圳市的有關規定,結合項目部實際情況,制定機械傷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一、工程概況

深圳市波頓科技園一期、二期工程位于深圳市南山區西麗茶光路,本工地研發樓(二期工程)共有地下室二層,a棟塔樓地上結構25層,高度為113.3米,b棟塔樓地上21層,高度為96.8米,其中裙樓3層,總建筑面積94705m2,其中地下室19820m2,,地上:74885m2。一期廠房工程包括煙用香精(一)車間3127m2、煙用香精(二)車間1312m2、咸味香精車間1691m2、動力車間725、普通倉庫677m2、危險品倉庫677m2、消防水池及泵房661m2。一期廠房工程總建筑面積8877m2。針對本工程的特點,項目部主要把預防機械傷害工作的重點放在檢查各種機械安全防護裝置是否齊全有效;特種設備人員的持證上崗;操作人員是否按交底和操作規程操作等。

二、項目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項目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組長:

組員:

項目部事故應急救援隊

隊長:

隊員:

三、應急預案內容

1目的

建筑工地是一個多工種、立體交叉作業、施工機械眾多的施工場地,在施工過程中,機械傷害是建筑行業常見事故中四大傷害的其中一種,特別在施工周期長,勞動力、施工機械、物料投入較多,交叉作業時常有出現。為避免發生機械傷害事故,最大限度的減少機械傷害事故的損失和事故造成的負面影響,保障財產和人員的安全,針對施工現場實際,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2適用范圍

本應急預案適用于本項目部在發生機械傷害事故時,做出應急準備與響應。

3職責

3.1機械傷害事故發生時,由項目部經理負責指揮處理事故。

3.2項目應急救援隊、施工員、安全員等相關人員應在發生事故發生地,協同處理事故。

4防止機械傷害事故的基本安全要求

4.1教育培訓措施。對各類機械操作手加強機械常識、安全操作堆積知識的教育培訓,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和安全自我防護意識。教育培訓可采用培訓班、宣傳欄、知識競賽、安全會議、班前會等形式。

4.2對各類機械操作手,特別是特種作業操作手,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要求組織培訓,達到全部持證上崗的要求。

4.3加強機械設備維修保養。各級各使用單位、部門定期對機械設備進行維修保養,完善各類安全部件,對國家強制要求檢測的設備經權威部門檢測,對外嚴格檢查檢測合格證,從本質上消除機械安全隱患。

4.4做好機械設備專項檢查,設備管理部門定期對所有機械進行專項檢查,重點檢查設備安全部件、檢測情況,設備完好狀況,清除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設備,對查出設備安全隱患督促有關部門維修、整改、力求各類機械設備處于安全運行狀態。

4.5加強現場監督檢查。各安全職能部門和現場安全員加強施工現場機械設備使用的監督檢查,安全職能部門定期檢查,現場專職安全員應有專人日常巡查,發現設備事故隱患,立即制定整改措施,定人定責確定整改時間,消除一切設備安全隱患。

4.6施工現場配備必要的消毒藥品和急救用品,確保發生機械傷害事故時應急所需。

5應急預案內容

5.1輕傷事故

5.1.1立即關閉運轉機械,保護現場,向應急小組匯報。

5.1.2對傷者同時消毒、止血、包扎、止痛等臨時措施。

5.1.3盡快將傷者送醫院進行防感染和防破傷風處理,或根據醫囑作進一步檢查。

5.2發生重傷事故

5.2.1立即關閉運轉機械,保護現場,及時向現場應急指揮小組及有關部門匯報,應急指揮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迅速趕赴事故現場,組織事故搶救。

5.2.2立即對傷者進行包扎、止血、止痛、消毒、固定等臨時措施,防止傷情惡化。如有斷肢等情況,及時用干凈毛巾、手絹、布片包好,放在無裂紋的塑料袋或膠皮袋內,袋口扎緊,在口袋周圍放置冰塊、雪糕等降溫物品,不得在斷肢處涂酒精、碘酒及其他消毒液。

5.2.3迅速撥打120求救和送附近醫院急救,斷肢隨傷員一起運送。

5.2.4遇有創傷性出血的傷員,應迅速包扎止血,使傷員保持在頭低腳高的臥位,并注意保暖。正確的現場止血處理措施:

a)一般傷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鹽水(0.9%nacl溶液)沖洗傷口,涂上紅汞水,然后蓋上消毒紗布,用繃帶,較緊地包扎。

b)加壓包扎止血法:用紗布、棉花等做成軟墊,放在傷口上再加包扎,來增強壓力而達到止血。

c)止血帶止血法:選擇彈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帶或三角巾、毛巾、帶狀布條等,上肢出血結扎在上臂上1/2處(靠近心臟位置),下肢出血結扎在大腿上1/3處(靠近心臟位置)。結扎時,在止血帶與皮膚之間墊上消毒紗布棉紗。每隔25―40分鐘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鐘。

6電話報救須知

6.1在就地搶救的同時,應立即打120電話,向醫療單位求救,并準備好車輛隨時運送傷員到就近的西麗醫院救治。

6.2撥打電話時要盡量說清楚以下幾件事:

a:說明傷情和已經采取了哪些措施,好讓救護人員事先做好急救準備;

b:講清楚傷者在什么地方、什么路幾號什么路口,附近有什么樣特征;

c:說明報救者單位、姓名和電話;

d:通完電話后,應派人在現場外等候接應救護車,同時把救護車進工地的路上障礙及時給予清除,以得救護車到達后,能及時進行搶救。

7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預案人員及其電話號碼:

7.1值班電話:

7.2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

8事故后處理工作

8.1配合有關部門查明事故原因及責任人。

8.2以書面形式向上級寫出報告,包括發生事故時間、地點、受傷(死亡)人員姓名、性別、年齡、工種、傷害程度、受傷部位。

8.3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8.4組織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

8.5向所有人員宣讀事故結果,及對責任人的處理意見。

9附錄

9.1應急設備清單(表1)

序號

應急設備名稱

數量

狀態

備注

1.

擔架

1

正常

2.

藥箱

1

正常

3.

全自動應急照明燈

5

正常

4.

繃帶

5

正常

5.

氧氣袋

6

正常

篇3:機械加工企業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1總則1.1編制目的

為加強機械加工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理的綜合指揮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規范企業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確保在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時,能及時、有效地開展企業自救,實施應急救援,盡最大可能減少事故的危害和損失,保障職工生命和企業財產安全,促進企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特編制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機械加工企業可能發生的以下事故災難:

(1)機械設備傷害事故;

(2)電氣事故;

(3)火災、爆炸事故;

(4)氧氣瓶氧氣泄露或爆炸事故;

(5)起重設備傷害事故;

(6)廠房設施倒塌傷人事故。

(7)放射性、中暑、窒息、急性中毒事故。

(8)其他性質較為嚴重、產生較大社會影響的安全生產事故。

1.4應急預案體系

機械加工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體系包括:

綜合應急預案一個:《機械加工企業廠安全生產事故綜合應急預案》;

專項應急預案三個:

(1)《機械加工設備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2)《起重設備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3)《火災專項事故應專項急預案》。

現場處置方案十一個:

(1)《熱加工車間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2)《氧氣罐泄露、爆炸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3)《廠房設施倒塌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4)《電氣設備漏電及觸電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5)《鍋爐壓力容器事故應急處置方案》;

(6)《危險(油或化工)庫房事故應急處置方案》

(7)《安全生產事故醫療救護現場處置方案》。

機械加工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體系示意圖(略)。

1.5工作基本原則

應急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統一指揮,分級負責;依靠科學,依法規范;預防為主,平戰結合的基本原則。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在事故發生后,立即營救受傷人員,組織疏散或采取其他措施,有效保護危險區域內的其他員工的人身安全。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自身的安全防護。采用先進的應急救援裝備,迅速控制事態,減少和消除事故造成的后果和影響。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企業應急指揮中心的組織協調下,各職能部門、各應急工作小組要按照各自的職責和權限,負責有關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認真履行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體系和應急響應機制。

(3)依靠科學,依法規范。采用先進的救援裝備和技術,增強應急救援能力。依法規范應急救援工作,確保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4)預防為主,平戰結合。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做好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做好事故風險評估、救援物資儲備、應急隊伍建設、應急裝備完善、定期進行預案演練等工作,提高企業應對各類事故的整體能力。

2生產經營單位的危險性分析

2.1生產經營單位概況

單位地址:××省××市×××區

從業人數:××人

隸屬關系:×××××

主要原材料:鋼材、鐵板、管材

主要產品:××××機械(或設備)

產量等內容:×××臺/每年

企業周邊重大危險源或重要設施、目標、場所和布局情況:

×××××××××××××××××××××××××××××××××。

2.2危險源與風險分析

通過對企業各生產場所危險分析和識別,初步辨識出重大危險源可能導致以下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機械加工企業集機械冷加工、機械熱加工、表面處理、熱處理、鍛鑄造、木加工、橡膠塑料加工等綜合加工能力及水、電、氣、暖供應的動力運行為一體,存在生產環節多、工藝復雜等特點,涉及噴漆、油封、鑄造、熱處理、電爐、油庫、空氣壓縮站、鍋爐房、壓力容器、變配電站等十余類危險源。這些危險源蘊含著相當大的能量,一旦失控,所造成的危害和損失將是巨大的。某機械加工企業所存在的危險源及其可能導致的安全生產事故如表所示(略)。

2.3事故的類型

機械加工企業安全生產事故類型通常分為如下幾種:

2.3.1機械設備傷害事故;

因機械加工企業使用的機械加工設備較多,包括各生產車間使用的車床、銑床、鏜床、刨床、磨床、剪板機、砂輪機、鋸床等機床設備,如操作使用不當很可能對操作者本人或其他人造成傷害事故。例如工件飛出、跌落造成人員傷害;刀具、刃具、磨床砂輪、鋸床、剪板機、砂輪機砂輪傷人事故等。

2.3.2起重設備傷害事故

機械加工企業經常使用起重設備(行車或吊車,)起吊機器設備或較大的材料、工件,由于行車作業的特殊性,常常會由于操作人員操作不當或未及時維修造成的人員傷害事故。例如,若行車控制失靈造成的大車運行不能停車,則行車承載的物件可能撞擊傷人,若小車控制失靈運行不能停車也可能造成行車承載的物件撞擊傷人事故;大車運行超越(或撞壞)終端限位或滑輪脫軌造成行車停車事故;行車運行過程吊起的物件墜落傷人或撞擊傷人事故;行車操作人員或設備維修人員高空作業時不慎墜落事故等。

2.3.3電氣事故

機械加工企業常常發生電工人員或操作工因操作不當可能發生觸電、電弧灼傷、電氣短路、電氣線路起火等事故;電器設備及線路老化失修造成的電器設備絕緣破壞、漏電、電氣短路、電氣線路起火、等事故;配電室變配電設備由于操作不當或遭雷電襲擊造成的設備損壞等事故。2.3.4氧氣瓶爆炸或氧氣泄露事故

機械加工企業在進行焊接作業時常常要使用氧氣或乙炔氣等,而氧氣瓶、乙炔氣瓶因存儲、運輸、使用不當造成的氧氣泄漏或爆炸事故。電焊工作業時使用電焊機、氧氣罐、乙炔氣罐及焊槍等設備,因操作不當,可能發生的燙傷、氧氣罐、乙炔氣罐爆炸或泄露事故。

2.3.5火災事故

機械加工企業生產加工車間或辦公場所使用的取暖設備(火爐或電爐)失火,或熱加工車間(鑄造、鍛造、熱處理)及電爐等設備因由有高溫使用不當發生火事故等。

2.3.6廠房設施倒塌傷人事故

機械加工企業的生產加工車間廠房設施因使用年久老化失修造成坍塌傷人事故等。

2.3.7其他事故

機械加工企業在產品及其部件生產、加工、包裝、搬運過程中不慎倒塌或跌落造成人員傷害以及叉車作業發生傷人事故等。

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組織體系

機械加工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組織體系圖(略)。

3.2指揮機構職責

3.2.1企業應急指揮中心職責

應急指揮中心是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管理的最高指揮機構,負責本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指揮工作,職責如下:

(1)接受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請示并落實指令。

(2)審定并簽發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

(3)下達預警和預警解除指令。

(4)下達應急預案啟動和終止指令。

(5)審定本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置的指導方案。

(6)確定現場指揮部人員名單和專家組名單,并下達派出指令。

(7)統一協調應急資源。

3.2.2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職責

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簡稱應急辦)是應急指揮中心的日常辦事機構,職責分工如下:

(1)依據協議,統一協調社會救援力量。

(2)審定并簽發向政府主管部門的報告。

(3)指定新聞發言人,審定新聞發布材料。

(4)組織本企業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的演練。

(5)審定應急工作的考核結果。

(6)審批本企業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費用。

3.2.3現場應急指揮部職責

現場應急指揮部在應急指揮中心領導下開展應急工作,職責如下:

(1)按照應急指揮中心指令,負責現場應急指揮jr作。

(2)收集現場信息,核實現場情況,針對事態發展制定和調整現場應急搶險方案。

(3)負責整合調配現場應急資源。

(4)及時向應急指揮中心和地方政府匯報應急處置情況。

(5)協調地方政府應急救援工作。

(6)按照應急指揮中心指令,負責現場新聞發布工作。

(7)收集、整理應急處置過程有關資料。

(8)核實應急終止條件并向應急指揮中心請示應急終止。

(9)負責現場應急工作總結。

3.2.4專家組職責

專家組在企業應急指揮中心領導下開展應急工作,職責如下:

(1)為現場應急工作提出應急救援方案、建議和技術支持。

(2)參與制定應急救援方案。

3.3各職能部門的應急職責

3.3.1保衛科的應急職責

(1)負責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的現場指揮和救援人員調配;

(2)在工廠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時及時向廠應急指揮中心總指揮及廠安委會領導報告;

(3)指揮各部門救援人員緊急救護受傷人員;

(4)負責事故現場的警戒和保護;

(5)負責與上級公安機關、消防部門、急救機關的聯系;

(6)必要時,對處于危險區域的員工進行疏散;

(7)加強全廠范圍(含家屬區和外租的臨街門面房)用電、用火安全的檢查。

(8)負責定期對全廠各單位、各庫房、各辦公場所配備的先剛昂消防設備進行逐一檢查和測試,定期更換失效的滅火器。

3.3.2生產車間應急職責

(1)指揮本車間人員搶修機械設備和廠房設施。

(2)負責氧氣罐、乙炔氣罐的清查管理,嚴格控制氧氣罐、乙炔氣罐的運輸和入、出庫管理制度;

(3)加強對特殊工種崗位資格的年度考核和定期培訓,對于廠內從事行車操作、電焊、氧氣焊的人員嚴格執行上崗證制度;

(4)編制計劃對起重設備、運輸設施、叉車、砂輪機等設備進行檢修和維護保養,防止事故的發生。

(5)加強對各熱加工車間高溫設備和用火設施的管理,預防火災事故的發生。3.3.3動力科的應急職責

(1)負責全廠動力設備事故的緊急搶修;

(2)在配電室實行24小時值守制度;

(3)為廠部廣播站配備備用電源;

(4)編制計劃對配電設備、動力設備進行檢修和維護保養;

(5)加強對電器設備、機床線路、照明設施及線路的檢查和更新改造,減少電器事故的發生;

(6)加強對本科所屬各班取軟火爐和電爐的管理,預防火災事故的發生。

(7)購置或做制作用用于應急救援的設備和工具。

3.3.4醫務室的應急職責

(1)在廠應急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負責對安全生產事故中傷病人員實施緊急救護;

(2)與當地120急救站和附近醫院保持密切聯系,保證以最快的速度把傷病人員送到醫院救治;

(3)負責組織員工參加自救、互救的培訓;

(4)醫務室應購置和儲備應急救護需要的醫療器材和藥品。

3.3.5技術科的職責

1)根據應急指揮中心的指令參加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救援行動;

2)配合各部門、各科室、各車間制訂機械設備、起重設備、電氣設備、動力設備、氧氣罐、乙炔氣罐、砂輪機等的安全操作規程;

3)加強對本部門用電、用火安全檢查,防止各類事故的發生。

3.3.6其他部門的應急職責

(1)根據應急指揮中心的指令參加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救援行動;

(2)積極配合應急指揮部和應急工作小組作好應急救援物資供應、應急隊伍保障、通信保障、經費保障、災后恢復重建、善后處置等工作;

(3)本部門管轄區域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后要立即向廠領導和廠應急辦報告;

(4)發生事故后首先組織本單位人員進行自救和互救,控制事態的發展,保護事故現場,事故嚴重時應迅速組織員工疏散;

(5)加強對本部門用電、用火、用氣安全檢查,防止各類事故的發生。

3.2.7事故發生單位職責

事故發生單位在應急指揮中心領導下開展應急工作,其職責如下:

(1)負責先期的事故應急響應,并及時向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及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匯報,向相關單位通報。

(2)負責事故有關現場檢測和分析。

(3)本單位應急物資的準備以及事故先期應急力量的調動。

(4)在本預案啟動后必須聽從企業應急指揮中心的統一指揮和命令。

(5)參與制定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6)應指派本部門人員參與事故現場應急處置工作。

3.3應急工作小組及其職責

在企業應急指揮部之下組織應急救援小組、緊急疏散小組、警戒治安小組、物資保障小組、醫療救護小組和善后處置小組等6個應急工作小組,由保衛科、動力科、生產車間、技術科、供應科、后勤科、檢驗科、醫務所、工會、勞動人事科、財務科等部門人員參加:

3.3.1應急救援小組的職責

1)由廠內經過培訓的兼職搶險人員組成,負責在緊急狀態下的從事工廠發生的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現場搶險作業,力爭在第一時間控制或消除危險或事故。如果事故情況嚴重,則須立即請求當地專業救援隊伍支援。

2)負責現場滅火、設備容器的冷卻、噴水隔爆、搶救傷員等項工作。

3.3.2緊急疏散小組的職責

1)負責對事故現場及周圍人員進行防護指導和緊急疏散人員;及時將危險區域內聚集的人群疏散到緊急避難所或安全區域;疏散引導工作應按照本預案規定的疏散路線和相關要求進行;

2)負責對事故現場周圍重要物資的迅速轉移;根據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命令負責將工廠貴重物資轉移到安全地帶。

3.3.3警戒治安小組的職責

1)負責在事故現場周圍設置安全警戒線、禁止無關人員、車輛進入事故現場和危險區域,對疏散區域進行治安巡邏。

2)協助公安、消防部門、交警隊搞好警戒和治安保衛工作,必要時采取強制措施。

3.3.4醫療救護小組的職責

1)負責事故現場受傷人員的搜救和緊急處理,并護送傷員到與本廠簽署過救援協議的醫療點(醫院)救治;

2)負責在現場附近的安全區域內設立臨時醫療救護點,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救治并護送重傷人員至醫院作進一步治療。

3.3.5物資保障小組的職責

負責組織搶險物資、工器具和后勤生活物資的供應,組織車輛運送搶險物資和人員。

3.3.6善后處置小組的職責

1)負責現場處置、傷亡善后工作。負責事故現場應急行動結束后的清除和恢復工作。負責人員安置、補償,征用物資補償,災后清理與處理等事項;

2)負責盡快消除事故影響,妥善安置和慰問受害及受影響人員,保證員工情緒穩定,盡快恢復正常工作秩序。

4預防與預警

4.1危險源監控

企業下屬各單位要按照企業的有關要求建立健全危險源網絡管理體系,認真做好本單位的危險源辨識、評價與監控工作。特別要加強對易發生事故的重特大事敝隱患和霞大危險源的監控,及時分析有關監控信息,跟蹤整改情況,對可能引發一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風險信息要及時上報企業。

企業下屬各單位要建立并及時更新本單位的重大事故隱患和危險源管理臺賬,并上報企業。對危險源發生變化,特別是不利于安全生產的情況,各級組織和人員要及時上報,并積極采取相應措施,防止事態進一步惡化。企業綜合管理部負責各單位上報的安全生產事故信息的接受,并初步處理、統計分析,必要時上報應急指揮中心。

4.2預警行動

企業下屬各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部門接到可能導致安全生產事故的信息后,要按照應急預案的規定及時研究確定解決方案,通知本單位相關部門采取防范措施或啟動相應預案。

企業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和企業相關職能部門接到可能導致安全生產事故的信息后,要做好事故的預測與預警工作。

4.3事故信息報告及處置

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通知企業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副總指揮及成員、單位負責人。

總指揮接到事故報告后,應于l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可以直接向事故發生地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報告事故的內容應當包括:事故發生單位概況;事故發生的時問、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事故的簡要經過;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已經采取的措施;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

5應急響應

5.1響應分級

5.1.1企業三級應急響應

本企業對安全生產事故實施三級應急響應。

(1)i級應急響應:

適用于一次造成3人以上死亡的安全生產事故,或危及3人以上生命安全的安全生產事故,或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ooo萬元以上,或社會危害及影響重大的安全生產事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