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感想
研學旅行的感想
二(10)
上周末,我校八年級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赴合肥參加了為期兩天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園研學旅行活動。大家參觀了渡江戰役紀念館、中華木雕館、軍事科普博物館、安徽大學等地方。
來到安徽大學――這一學子心中的神圣之地,徜徉在安大蔥蘢的大樹下,每一縷呼吸,似乎能感受到那彌漫林間的學術氣息。大學生并不是我以前想象中戴著厚厚眼鏡的老學究模樣,開始有些羨慕他們,羨慕他們能生活在這樣一個如詩如畫的校園內。安徽大學給我一種踏實厚重的感覺,不浮夸,不刻意高調我感受到了名校的沉穩之美。
站在渡江戰役紀念館前,我就感受到了紀念館莊嚴的氣息,我們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進入了館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副百萬雄師過大江的石刻浮雕,氣勢恢宏,戰士們英勇沖鋒,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們的姿勢、神態都十分傳神,栩栩如生,仿佛再現了渡江戰役的畫面。他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誓將國民政府推翻的決心深深觸動了我。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慷而慨。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文化與科學的完美融合――徽夢水舞,這是一種通過聲、光、電、火、音樂、噴泉、多媒體藝術為一體的具有震撼力地展現世紀跑泉、海鷗飛翔、孔雀開屏等表演。使同學們完全沉浸在這徽文化與高科技結合的產物帶來全新的視覺及聽覺享受中,不舍離去。
去的時候,滿載著期待;回來的時候,深藏著不舍。那輕松快樂的歌舞晚會,具有獨特魅力的中華競技園,神奇多彩的科技館……都讓我依依不舍。兩天的合肥之行開拓了我們的眼界,培養了我們合作與創新的能力,引領我們放眼世界,放眼未來。在這里,我們心懷理想,帶著汗水與微笑,留下了美好的足跡。足以讓我懷揣著一生的憧憬,慢慢地回憶。
研學旅行有感
二(10)
10月26日我們懷著激動地心情,做了兩個多小時的車,到達了合肥非物質文化遺產園。走進園區南大門,我們看到7根高柱,它們和周邊的鐵藝剪紙構成了一個音樂噴泉廣場。據了解,7根青花瓷文化柱其中有6根等高,象征著中國的山、水、人、文、情、商,而最高的柱子被稱為和諧柱。柱子上面的人物臉譜是中國的一些主要歷史文化名人的頭像。
接著往前走,我們又看見了臥龍山蒼翠碧綠。山腳之下的非遺園,植被遍地、空氣清新、景色宜人。園中設有亭臺水榭,青瓦磚墻,仿佛置身于皖南水鄉,風韻十足。我們觀看了磚雕壁畫《西游記》,墻壁上的畫栩栩如生,再加上導游聲情并茂的講解,仿佛身臨其境。
夜幕降臨,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觀看了極具特色的“徽夢水舞”。它是集聲、光、電、音樂噴泉、多媒體藝術為一體的綜合性表演藝術,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文化與科技、文化與旅游的完美體現,具有震撼力地展現盛世花籃、世紀跑泉、海鷗飛翔、孔雀開屏、噴火、氣炮泉和冷霧等表演,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在當天晚上的篝火晚會上,同學們積極的展現自己的才藝,唱歌,舞蹈,游戲,徹夜無眠。每個同學的臉上有洋溢著快樂的笑容,揮灑著青春的汗水!
第二天,我們懷著敬仰的心情走進了安徽大學,一座座聳立高大的教學樓襯托著藍天白云,來來往往的學子有說有笑,這就是大學生活。我相信看到這一幕的同學心里都在暗下決心,要好好學習,為了自己的大學夢。
研學旅行接近尾聲,我們也要和這個讓我們受益匪淺的地方告別了。再見,我的研學旅行!
研學旅行有感
二(10)
20**年10月26日一早,我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來到了合肥,開始了為期兩天的研學旅行.
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具有革命歷史意義的合肥渡江戰役紀念館.我們在導游的引領下,了解了一些關于渡江戰役的戰前形勢、戰役決策部署、突破千里江防占領南京直至解放武漢南昌攻占上海以及人民支前等情況,深刻的體會到革命先烈們那種英勇無畏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接受了一次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增強了我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精神境界也得到了升華。
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抵達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園.走在透著徽州特色的建筑群中,觀看了文化與科學完美融合的徽夢水舞,欣賞了世界之最的巨型磚雕《西游記》,聆聽著導游的精彩解說,充分體驗到徽州建筑的工藝美和徽文化的精華。特別是在觀看了中華古陶館、古木雕館和古磚雕館后,在欽佩藝人們精湛的技藝之時,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夜幕降臨,我們迎來了大受歡迎的篝火晚會。跳舞、唱歌、燒烤,讓我們感受了與大自然親密按觸的露營生活,同學們個個臉上洋溢著笑容,青春活力四射!
安大之行是我們的第三站。若大的安大校園,桂花飄香,宏偉的教學樓一幢幢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校園里,大學生們有的在做運動,有的在讀書,還有的在散步,與那鳥語花香的景色相映成趣!在新奇的同時,我也暗下決心,一定要加倍努力學習,為了我的大學夢而奮斗!
兩天的研學旅行很快接近尾聲。這次旅行,不僅讓我們增長了見識、陶冶了情操,更多的是讓我們接受了大量的愛國主義教育,受益匪淺。難忘的研學旅行!
研學旅行感想
二(10)
金秋季節,丹桂飄香。我們三中學子踏著愉悅的步伐向合肥非物質文化遺產園進軍,這是我們第一次同學與老師之間一齊參加研學旅行活動。因此,這次活動帶給我的感觸頗深。
在這次活動結束之后,我發現大家都受益匪淺。此次出行不僅為我們的大腦擴張了知識面,還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并鍛煉了大家的動手能力,可謂是一舉三得。談談行程吧,我們先后參觀了渡江戰役紀念館,安徽大學等地。途中,我們還學習了不少文化知識。直到現在,我還清楚地記得徽夢水舞那壯觀的畫面,真的可以用氣勢磅礴來形容。以水為屏幕,以光為字樣,為我們展現了一幅舉世無雙的畫面。接著,那不成形的水竟“舞動”了起來,形態各異,陪襯的音樂,五彩的燈光,與這曼妙的水姿形成了一場難以用世俗語言所形容的畫面,婀娜多姿,甚至連亭亭的舞女,剛出浴的美人都不如這水舞動的風采迷人,每當水花沖擊到最高點時,水聲總會有尖叫聲伴隨。沒錯,這么激動人心的畫面,有誰不在座位上高叫亂嚎?就連我的嗓門也都因此而啞了,不過我無怨無悔。
在此期間,我們還進行了野外練習,動手制作臉譜。這不試不知道,一試還真下一跳,我們的動手能力太差了盡管比不上專業人員的標準,不過對于我們來說已是難能可貴了。
這次旅行很是精彩,唯一的瑕疵便是一些同學的不文明行為。在排隊領三餐時,總會有些同學插隊;在觀看斗雞,賽馬時,有些同學“不畏艱險”拍精彩畫面,卻不知擋了其他同學的視線;在參觀展館時,閃光燈那炙熱的眼神一直伴隨著我們……我知道,對于這些難以見到的“遺產”,同學們充滿了好奇心,希望能永久保存。但是,卻不知影響了自己的形象。
這次旅行使我們收獲盈滿,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知識面,收獲了友誼,更重要的是使我們認識到自己的缺點。為了使我們自己“更上一層樓”,希望大家能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篇2:教研學習微課在教與學中使用及意義
資料整理1、在新授課上微課的作用
1)課前復習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新知識所需的銜接知識點設計制作好微課,可以讓學生在課下先看此微課,為新課做好準備。
2)新課導入教師根據新課知識點設計新穎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講解做好鋪墊制作此微課。在開始上課后先讓學生看此視頻。
3)知識理解教師對本節重難點做點撥,典型例題引導學生探究規律。在學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視頻。
4)練習鞏固教師設計好少而精的習題并制作好微課,用于鞏固本節知識。
5)小結拓展引導學生總結本節重點及規律,讓學生將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再適當設計一些適應不同層次學生拓展延伸練習。此視頻用于結束本課前放。
說明:以上環節可單獨或聯合使用微課。
2、微課在學生自主學習中的應用
現在網絡通訊的發展和微機的普及已經使自主學習成為可能,教師把學習中的重點和疑難問題制作成微課,上傳到網上,學生便可以隨時點播學習,其優點有一下幾點:
1)微課短小精悍,一個議題,一個重點,都是針對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設計,非常適合學生自學。
2)時間和地點可以選擇,有很大的自主空間,只要有學習的愿望即可實現。
3)適應不同的學生,視頻播放快慢課一調節,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根據的自己的基礎和接受程度控制視頻的快慢。
4)由于視頻可以反復播放,使那些平時反應慢的又羞于發問的學生能夠從容的反復觀看,較好的解決了后進生的轉化問題。
3、微課在促進教師業務成長和教學研究中的作用
1)制作微課就是微研究的過程,一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制成微課,簡單實用,本身就是一個教學反思的過程,能有效促進教師的業務成長。
2)微課便于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的傳播,方便了教師之間教學經驗和方法的交流,
3)微課便于教師進行知識管理,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很好提高教學效果。
4)微課制作簡單,形式新穎,通過微課可以進行資源的積累、分享和交流,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提高教師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能力。
篇3:學年第一學期美術研學組工作總結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
**--**學年第一學期美術研學組工作總結
我園始終以“主體性、常態性、開放性和實效性”為宗旨,構建一種具有我園特色的園本教研模式,換一種視角看教研,激發了園本教研的活力,為每個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自主發展的平臺和全方位的恒久支撐。
通過自下而上的研究模式,我們向全園老師發出調查,由老師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進行自主報名,選擇能促進個人成長和發展的學科組,通過開放、民主的調查形式,我們將語言、數學、科學、美術、音樂為重點的研學小組。
作為美術研學組的組長,我們先對本組成員進行了前期調查,了解來自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困惑和成長的需求,以及每組成員的學期目標。通過歸納分析并與小組成員商定本組的教研計劃。在研學活動中,我們引導教師自覺主動的以研究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探究和解決自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教師團隊的“同伴互助”,以及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再加上業務園長和研學組長努力的為老師搭建學習和展示的平臺,切實的幫助教師夯實“了解幼兒”“師幼互動”的基本功,提高教師實施《綱要》的能力,從而促進本組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本學期,我們從兩個方面進行抓手,繼續為塑造“學習型”“教學型”“研究型”的教師服務。
一、運用一課三研的模式,讓每人都有優秀教學活動
為了迎接省示范園三年回頭看活動,我們通過研學組和平時的常規課形式,幫助教師先進行自研,然后說課大家討論,給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教師再利用平時的常規課的時間進行二研和三研,最后形成自己的優秀教學活動。在三年回頭看活動中,孔麗萍的大班美術活動《蒙德里安的格子畫》受到了領導的好評!
二、通過主題墻設計和區域活動的展示,讓我們看見了每個教師和班級的個性特色,以及以幼兒為主體的設計理念和宗旨,一切都是為幼兒服務,處處都有幼兒的足跡。
同時,在區域活動的布置中,體現了一個可操作性的理念,以及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發展的不同,把每個區域都設計的有家的氛圍和感覺,讓幼兒在區域中能大膽的動手操作。在本次活動中,教師通過相互的參觀學習,看見了每個班級的特色和長處,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園本教研中以圖畫書為主題,展開的繪本教學研討
我園是一所特色幼兒園:除了圍棋外,小種子圖書館也是我們的特色活動。那么如何將圖畫書也運用到我們的主題活動中,充分的挖掘其中的教育資源。通過研學組的集體研討,我們設計了圖畫書《克里克塔的好朋友》美術活動,由潘丹執教,在本學期的區青年教師技能練兵教學活動展示中受到了領導和評委們的好評.為以后的圖畫書主題教學活動奠定了基礎,形成了我們的園本教研特色.
我們相信有付出就會有回報!青年教師技能教學的提高,只有不斷的注重平時的常規教學活動,就一定會得到提高.在以后的研學組活動中,我們應該繼續為促進教師成為"學習型""教學型""研究型"而努力!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