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民族學校教師繼續教育學習總結

民族學校教師繼續教育學習總結

2024-08-02 閱讀 8350

“十三五”教師繼續教育學習總結

萬峰林民族學校

新年伊始,我便參加了由興義市教育局組織的興義市十三五教師繼續教育的學習,通過不斷地學習,使我不但在理論上對教育、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體會,并在教學中與實際相結合,不斷的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F將一些學習體會小結如下:

一、夯實理論素養,細讀教育專著。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不能只鉆研教科書,還要有高屋建瓴的教育思想,有先進的教育理念,而這些信息的獲得,讀書則是一條很好的途徑。本學期,我結合學校開展的“讀書節“活動,靜下心來,細細研讀一本教育專著,從中發現,從中反思,從中轉變,從中實踐,從中總結,力爭做一名與時俱進的新型教師。

二、以名師為榜樣、大膽探索實踐。通過參加各類培訓也好,自己進行教學研究也好,我總會以名師名家,包括我身邊好多優秀的老師為榜樣。他們有的課上得很精彩,有的班級帶得很漂亮。于是他們都會成為我追隨的目標,我會以他們為榜樣。但是,我也不會迷失自己,我會大膽探索、實踐自己的教學感悟。把自己用心悟出的教學原理,通過最樸實、最簡單的教育教學手段來進行實踐,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來自老師愛的教育。

三、通過繼續學習,首先使我認識到自己的教學水平距離名優教師還有很大差別。我雖然教過不同的年級,對所教的教材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但體會尚淺。因此,在我執教的第二次中,我會著重加強了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學理論去備課、備學生,去認真講課,去研究習題,逐步在課堂教學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使學生在課堂四十五分鐘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減少課業負擔,多一些時間去體會,多一些時間發展其他方面的素質。同時,在科研上,我從嘗試性的探討開始有意識的加強自己在這一方面的研究,使自己的教學逐步向科研發展。

四、注重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通過學習,使我懂得了教學呈現方式的轉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為學生學習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信息技術正被廣泛、深入地應用到每個方面,正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使學習內容更豐富,工作更高效,生活更有樂趣。信息技術的發展,既向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也為教育創造了無限的機遇。為了迎接時代的挑戰,我們必須自覺地運用當代信息技術革新教育思想。

五、關注學生,熱愛學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把熱愛學生放在第一位,這是作為一名教師的職業道德。在每一點每一滴的小事中,我時刻謹記《新世紀教師職業道德》中對教師的各項要求,并以此作為評價自己師德標準的尺度,有了這種心境,師生之間就能處于一種和諧的狀態,許多事情便迎刃而解,熱愛學生包括尊重信任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只要是我的學生,無論成績好壞,我都一視同仁。對性格孤僻的學生,更多給以熱情幫助。意圖使出他們恢復自信,走出自我評價的誤區。人的感覺是相互的,教師的真誠學生是能感受到的。

六、重視教學反思、做好反思實踐。反思是教師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結合大量教學雜志、教學參考書中的觀點及案例,找出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由此產生的教育后果,我都會進行“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后反思-思后實踐“并且寫好反思案例等,及時總結好理論成果。

總之,通過本年度的繼續教育學習,使我學到許多新的知識,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掌握了新形勢下的先進教育理念,進一步掌握了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的先進策略和方法,并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地落實,逐步地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篇2: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實施方案

為貫徹省教育廳《安徽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第二輪崗位培訓實施方案》,保證我市中小學教師第二輪繼續教育的順利實施,現結合我市的具體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實施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師資培訓為核心,全面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不斷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變革培訓模式,提高繼續教育培訓的針對性、適應性和實效性;以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第二輪崗位培訓課程指南為指針,以我市實施“444”教師隊伍建設工程為抓手,全方位對我市教師進行培訓。

(二)實施原則

1、突出課改,分類實施。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第二輪培訓,以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為核心,按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分類進行實施。

2、立足校本,強化參與。校本培訓是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培訓形式,是培訓與實踐相結合的主要途徑,是促進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在研究中提高的主要舉措。學員的主體參與、積極體驗是校本培訓有效性的保證。

3、整合資源,協調共進。發揮教師培訓基地、教研部門、科研部門、電教部門以及骨干教師的資源優勢,實現培訓資源的優化組合,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新一輪繼續教育的健康穩步發展。

4、綜合考評,促進發展。以綜合考評為手段,考試與考查相結合,以考查為主;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以過程評價為主;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以實踐考核為主。

二、培訓目標和任務

(一)培訓目標

更新教育觀念,提升教師職業道德水準,增強現代教育理論修養;理解并認同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能夠運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新課程實施,提高教學設計能力,變革教育教學行為,初步掌握教學新方式、新技能、新手段,形成新的教育教學能力;明確教師專業發展內涵,養成教學反思習慣,樂于合作研修,初步具備教學行動研究能力,實現專業發展,具有一定的專業水平。

(二)培訓任務

從*年起,全體在職中小學、幼兒園(含民辦學校、幼兒園)教師必須參加第二輪繼續教育崗位培訓,在第二輪培訓周期內總學時不少于360學時,年平均培訓學時不少于72學時。

三、培訓形式和內容

(一)培訓形式

培訓分為集中培訓、校本培訓和統考三種形式。

集中培訓旨在理解新課程理論與實施的重難點問題,引導教師觀念和行為的變化,提升教師的專業理論基礎知識。

校本培訓旨在整合課程理念與課程操作,進行教學實訓,促進教師教育觀念向教學行為、教育理論向教學實踐的轉化。

統考旨在圍繞新課程提升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理論、專業成長等綜合素養,讓教師明確新時期教師觀念和教學行為。

(二)培訓內容和學時

1、集中培訓,學時為120學時。

(1)以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第二輪崗位培訓課程指南為指針,對中小學教師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與課程標準解讀、教材教法研究、新課程教學設計與指導、學科知識更新與拓展、校本自學指南等內容的培訓。對幼兒教師進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解讀、幼兒教育新論、幼兒教育科研基礎、幼兒教育教學活動案例、幼兒保育與健康等內容的培訓。

(2)以我市“444”教師隊伍建設為抓手,加強骨干教師的培訓,選派教師參加國家級、省級新課程改革和骨干教師培訓,加強教師的外語能力、計算機水平的培訓,強化骨干教師的科研能力,選送教師到國內外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和學術研究,聘請國內外著名學者到我市講學,組織我市教研、科研和電教等部門對教師進行各類培訓。

[1][2]下一頁

篇3: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

淺析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

【摘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的精神風貌、學識水平、素質能力如何,直接影響著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學生,乃至全社會、全民族的未來。目前,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正在全國全面推進,這是黨中央和國務院為加快實施生產者興國戰略作出的又一重大決策,是當前教育工作的一項緊迫任務,是21世紀教育改革與發展戰略重點。

【關鍵詞】農村、教師、繼續教育

培養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人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校長和教師。實施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是全面提高教師素質的一項戰略性措施,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順利推進的根本保證。

一、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參訓學校領導和教師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

首先,參訓學校領導對繼續教育的認識還不到位,不能以長遠眼光認識教師的繼續教育,不能很好地組織相關人員深入學習、領會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關于繼續教育方面的文件精神,沒有真正明確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目的要求。領導總是敷衍應付,走走過場,有時以種種借口阻礙教師進修學習。

其次,受訓教師對繼續教育持消極態度。他們參加繼續教育是“為學分而學,為過關而戰”,只看重證書和學分,而不重視學習的過程和效果,把繼續教育看成上級的硬性規定,礙于評職稱需要不得不參加學習。

(二)培訓單位的培訓實效性不強

首先,教育內容現實性不強,缺乏針對性。大部分教師反映繼續教育培訓的內容理論與實踐相脫離。表現為:內容陳舊,不切合教育教學實際;實施性弱,與實際教學無法相符;學非所用,與學校教材相脫節;缺乏新意,與國內外先進教育理論無法接軌。另外培訓缺乏針對性。不少教師進修院校,為了省事、省錢,往往采用“一刀切”、“齊步走”的方式,把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齡、不同專業、不同職稱的教師編在同一班級,學同樣的課程。

其次,培訓課程設置隨意性大,缺乏科學性。繼續教育與學歷教育相比,課程建設尚不規范,各地因地制宜設置,容易造成課程開設的隨意性。教材質量比較粗糙,急功近利,大多數為職前學習內容的再版,新瓶裝舊酒之作較多;自我封閉、地方保護主義現象比較嚴重,不少地方只用本地教材,而不用教育部推薦的教材,難以引進繼續教育的“活水”。這種做法的弊端是課程的科學性不夠。

第三,施訓教師數量少,素質有待提高。目前,從事繼續教育的進修院校,已有一部分師資基本適應繼續教育的培訓任務,成為繼續教育的骨干教師,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從總體上看,這支隊伍的數量還太少。同時個別培訓教師業務素質不很過硬,體現在培訓中只顧按綱講解,不了解廣大中小學校的教育現狀和教師的實際問題,本人的教育行為與其宣講的教育改革思想不一致,素質有待提高。

(三)繼續教育的管理機制不健全,培訓經費不足

首先,管理部門疏于管理,監督不力。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和指導,只管傳達上級精神,而沒有采取過硬的措施輸送和保證本轄區中小學教師按時按量參加培訓。某些教育行政部門雖然十分重視師訓工作,但沒有具體的政策法規,控制力度較差。制約機制也不太健全,沒有把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納入法制軌道,缺乏規范性。無形中使其成為政府部門可有可無的軟任務,使繼續教育工作流于形式。

其次,經費落實不到位,農村教師費用負擔沉重。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指出:“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經費以政府財政撥款為主,多渠道籌措,在地方教育事業費中專項列支?!钡芏噢r村地區難以落實。教師只能出錢買單。多數教師反映經濟壓力大,個人負擔沉重。

針對當前中小學繼續教育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必須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使繼續教育工作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