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第一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

小學第一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

2024-08-02 閱讀 5259

城南小學第一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旨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去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本學期,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將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校本課程為依托,繼續開展全校性的剪紙活動,彰顯我校的特色文化,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進課程改革。

二、課程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認識、體驗、發現、探究、操作等多種學習和活動方式,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進而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具體為:

1、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

2、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

3、培養學生的樂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養成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

5、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生活和社會環境,增長從事社會活動所需的知識,增強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出發點。研究性學習是對傳統的接受式學習的一種變革,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根本目的和價值不在于讓學生獲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讓他們在研究過程中獲得一種積極的學習體驗,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從而改變長期以來習慣的偏重知識接受的學習方式,實現學習方式的有效轉變。

2、強調知識的聯系和綜合運用。由于研究性學習涉及的學習內容大多來自學生周圍的現實生活,許多問題自身帶有很強的綜合性,這些問題的解決自然要求學生調動多方面的知識,并綜合運用這些知識于問題解決過程中。

3、注重過程。淡化知識目標,強調對過程的參與、理解與體驗,是研究性學習的一大特色。從課程的實施與評價兩方面來看,注重學習者對過程的參與和在過程中的表現,都應是研究性學習堅持的一條基本原則。在這個意義上甚至可以說,對研究性學習而言,學生的廣泛參與就是目的,在過程中獲得了積極的體驗就是成功。

4、強調開放。從課程建設的角度看,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類正規課程,必須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標、內容、實施規范和可依據的相對穩定的學習材料。但綜合實踐活動自身的課程性質在本質上又決定了它有著不同于其他類型課程的一個基本特點:開放性。因此,綜合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的目標、過程、評價諸環節都呈現出很強的開放性,為師生自主選擇活動和創造性地設計、組織、實施、評價活動留下了必要的空間。

5、重視師生互動。正因為研究性學習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因此實施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研究性學習要求師生之間建立一種新的關系:教師不再以知識權威的身份將預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也不再作為被動的接受者接受教師發出的指令。在開放的情境中,師生將共同作為課程的開發者、創造者和實施主體,依賴自己的智慧和創意,在交互過程*同構建課程的內容,設計實施的方案,完成課程的評價。

四、具體活動安排

1.開學初各班根據學校方案制定班級活動計劃

2.具體安排

主題活動目標活動方式人員安排

1.走進春天2.剪紙1、走進春天,走進自然,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操;2、了解自然,強化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3、通過活動,激發學生發現科學、探究科學的興趣;4、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手腦并用的能力。采集拼圖演說展示比較三、四年級全體學生組織:zzz

1.蔬菜種植2.剪紙1、通過對大蔥、大蒜、小青菜、黃瓜等植物的了解,獲得對一些蔬菜的感性認識2、親手在校園活動基地種植蔬菜,了解一些應時蔬菜的特征和生長過程;3、親手制作、品嘗自己種植的蔬菜,享受勞動的幸福。4、通過活動,體會到種植蔬菜也需要一定技術,體會農民的辛苦。參觀管理演說記錄比較評議四年級全體學生組織:zz

主題活動目標活動方式人員安排

1.調查家鄉的古跡2.剪紙1、尋訪家鄉的古跡,了解家鄉的歷史2、通過調查,查資料,采訪親手獲得家鄉的歷史資料,感受家鄉悠久的歷史,特有的民風民俗。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鍛煉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4、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參觀訪問采集探究反思撰寫評議五年級全體學生組織:zz

1.公民教育實踐活動城南小學門前的交通安全隱患的調查研究2.剪紙1、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2、提高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從生活的社區中選擇適合的研究問題,培養公民意識3、體會成功的快樂以及公民責任感。搜集整理制作聽證交流總結六年級全體學生組織:zz

城南中心小學教導處

篇2: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案

社會實踐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社會為課堂,在動手動腦中進行體驗和探究的綜合學習過程。x外語學校依據《x省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制定《x外語學校社會實踐課程實施方案》。

1、社會實踐的目的

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科技、國防、勞動、法制、環保、歷史等多方面教育,使學生關心社會和科技進步、關心地球和生存環境,獲得直接感受和問題解決的經驗;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認識社會、探究社會問題的基本能力,形成綜合思考問題的能力;通過社會實踐活動,養成良好的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協作能力、組織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創新意識和勤于實踐、勇于探索、精誠合作的精神,不斷提升學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識和能力,完善學生人格,最終指向于學習者個性健全發展。

2、社會實踐的內容

社會實踐活動包括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其內容包括:

軍訓:這是一個必修項目,主要進行軍()事知識教育、軍事技能訓練和紀律的養成教育。

校內實踐活動:主要進行日常生活技能競賽活動、校園規劃和校園環境整治活動。

校外實踐活動:參觀、訪問和調查活動。可以以郊游或遠足的形式,觀賞當地田園風光、錦繡山河、人文景觀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參觀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節祭掃革命烈士墓)等;可以抓住社區焦點、熱點問題,進行環保、國情民情調查等;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驗證性的調查,或結合研究性學習進行探究性的調查。

社會生產勞動和社區建設活動:指參加工農業生產勞動、商業性活動、社會公益勞動(例如義務植樹等)等,還可以參加社區的政策調研、政策宣傳甚至于政策制訂,參與企業策劃等。

科技性實踐活動:如進行某項科技設計或制作,參與社區生產、生活設施的設計或改造等。

社會實踐活動內容的確定是學校提供與學生自主選擇的結合。學校為學生提供兩個、三個或多個選修模塊供學生選擇。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特長,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創造性地選題和開展實踐活動。

3、課程管理組織形式

1)組織機構

1.領導小組

組長:

成員:

2.工作小組

組長:

成員:

社會實踐課程在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的領導和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專家小組的指導下實施,在學校德育處、教科室、教務處和總務處的通力合作下完成。德育處負責社會實踐課程的規劃,教導處、總務處等積極為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創造條件和機會。德育處要為學生的活動提供安全保障。年級組負責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實施,班主任對全班的社會實踐活動負責,指導老師對所分管的社會實踐小組負責。

班級成立學術委員會,實施對班級社會實踐活動的自主管理。

社會實踐活動一般以由三、五個學生經自由組合形成的小組為單位開展,每小組推舉小組長一名,根據活動項目聘請指導老師1―2名,提倡根據活動項目的需要聘請校外人士充當指導老師。

學生到校外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要有完整的活動方案,要告知班主任和家長并征得班主任和家長的同意。班主任和家長要在活動方案上簽字表明自己的態度,并要求班主任和家長對該活動方案提出詳細、具體的活動建議,以確保活動能安全、順利在進行。指導教師也要就活動的開展提出自己的建議。

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軍訓作為特殊的實踐活動項目,要嚴格按照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的安排實施。

4、課程配置與時間安排

軍訓是全體學生的必修項目,安排在高一第一學期開學之初,共一周時間,完成者得2個學分;學校設置一個“社會實踐周”,根據實際需要安排一次主題活動,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一學期,完成者得2個學分;其他2個學分由學生根據個人的主客觀條件和興趣愛好,利用雙休日、節假日或假期時間自主安排活動得到,可集中安排進行某一主題活動,時間不得少于7日,也可分散安排多項活動,時間累計也不得少于7日。分散進行的活動要盡可能多樣化,以獲得多方面的感受和收獲。這2個學分的認定時間為高二第二學期末。

5、活動實施的過程

5?1活動前教育。學校在活動前都安排一定時間進行安全、法制、禮儀教育。教育學生預防事故,注意自我保護;教育學生必須遵守法制,遵守實踐地和社區的規章制度;教育學生禮貌待人,體現中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

5?2內容選擇與活動規劃。除軍訓項目外,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已有的知識水平,從生活世界出發,從熟悉和關注的社會實際中選取活動主題和內容,并形成社會實踐小組,聘請指導老師,聯系好將要前去實踐的地點或單位,制定小組活動計劃,并在小組活動計劃的基礎上制訂個人活動計劃。將小組活動計劃和個人活動計劃報告班主任和指導教師并征得他們的同意。

5?3活動實施。學生必須按計劃進行活動,接受實踐地負責人領導,班主任和指導老師要隨時關注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活動中組長要協調好小組成員及各方面的關系,各成員發揮團隊精神,相互協作,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要記錄活動過程和活動心得。

5?4總結交流。活動結束后,小組完成社會實踐的報告,個人寫出活動小結及活動過程中的體會、感受等,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組織小組間的交流。學校每學年安排一次社會實踐的總結交流,形式由班級自定,可以是主題班會、班級網頁、墻報展覽等。

5?5評價考核。小組和個人提供相應的材料,由班主任或指導老師進行初步的學分認定,然后由學校綜合實踐課程專家小組進行學分確認,教導處完成學分登記。

6、課程評價與學分認定

6?1、評價原則

貫徹三結合評價原則: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自評和他評相結合,定性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

6?2、評價內容

(1)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課時量和態度;

(2)活動的選擇與活動設計評價;

(3)活動過程中的體驗和收獲:認識社會、研究社會問題的基本能力和人際交往、協作、適應環境等能力的發展情況;

(4)活動的成果和社會效益評價;

(5)活動過程中的創新性和實踐性的體現情況。

6?3評價方法

實施檔案袋評價。學生建立個人社會實踐活動檔案袋,里面應裝有能反映小組和個人活動過程的種種記錄和其他證明材料,并提供核實方法或途徑(如實踐單位的地址和電話,相關人員的姓名和聯系電話等)。在進行考評價時,活動小組和學生個人提供如下考評依據:

軍訓評價。軍訓評價由出勤情況、學習或訓練態度、軍事知識和軍事技能考核情況、個人軍訓日記或小結等方面構成。

附軍訓評價表

主題活動評價。詳細的小組活動方案和個人活動計劃,小組社會實踐報告與個人活動小結,活動記錄與活動證明,主題活動的成果,相關單位的評價和學友的評價材料。

分散組合活動評價。相關的證明材料,如各項活動的單位證明、各項活動的計劃,各項活動的過程記錄與小結等。

學生個人或小組整理參評材料――小組交流及互評――班級()交流及互評――導師(或班主任)進行初評、學分認定和等級認定――學校綜合實踐專家小組進行最終的定性評價,學分認定和等級認定。得分90分以上的為a等,75分――89分為b等,60分――74分為c等,60分以下為d等。

7、獎勵與重修

對于那些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強,有勤于實踐、勇于探索、精誠合作的精神的學生個人或小組,他們付出了努力且有了豐碩的收獲,等級認定為a者,學校給予表彰;對于三項活動評價均獲a等的學生,學校給予專項獎勵;如果社會實踐成果經專家認定為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科學價值或實用價值,學校給予特殊獎勵。

凡在考評中等級認定為d等者,要求重修,由班級學術委員會和指導教師監督執行。學生對班級學術委員會和指導教師考評持不同意見,可報學校課程指導小組進行終審。軍訓的重修與下一屆學生一起進行,其他活動的重修可自主掌握時間,也可另選活動項目。

篇3: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十字繡是一種起源于歐洲的手藝,具有悠久的歷史,廣泛流行于歐洲和美國以及亞洲等國家和地區,由于它是一項易學易懂的手工藝愛好,因此流行非常廣泛,受到不同年齡的人們的喜愛。近年來,十字繡來到了中國。在中國這個傳統的刺繡大國,更加深受人們的喜愛。你只需花一點點時間,一點點的耐心,再加上一點點信心,就能完成一幅令你自己也覺得很有成就感的十字繡作品了。

一、課程目標

1、了解十字繡是古典、時尚與美的結合,一切著眼于自己的美麗和自己所追求的美麗,親身體驗刺繡藝術的迷人魅力,以及給現代家居裝飾所帶來的巨大變革。

2、通過縫制“十字繡”,來鍛煉手的靈活性,同時發展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對美的品位。

3、了解“十字繡”不僅可以悅性怡情,還可以大大滿足自己的成就感,繡品作為親手制作的禮物送人是最佳的傳情達意的方法,也是最值得珍藏的。

二、課程內容

1、了解“十字繡”的起源十字繡起源于歐洲,最初是在宮廷中風行,后來傳入民間。18世紀中期逐漸產生了一些商業組織對它進行不斷加工和完善。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它在國外已經演變為一項涉及多行業的產業。十字繡可以用于很多場合,如:工藝品、家居、裝飾等,同時也可以自娛自樂,體現出個人風格。

2、熟悉十字繡的基本材料。十字繡的基本材料是刺繡線和特殊工藝制作的網格面料,只要有設計圖稿并掌握基本的刺繡方法就可以進行。

3、掌握十字繡的基本方法。十字繡的繡法非常簡單,只需根據設計圖稿在網格面料上將線通過十字交叉的方式穿過網格即可。由于已經有幾百年的發展,各種顏色的刺繡線被人們編上了號碼,每幅圖案都被設計師作了特殊處理,每張設計圖稿都是按照線號來制作的。即使是很復雜的圖案,只要按照設計圖稿的位置選用適當的線進行刺繡即可完成。

4、引導學生在欣賞各種“十字繡”作品的同時對十字繡進行創新設計。十字繡可分:卡通類、人物類、風景類、花卉類、動物類等……

三、課程實施建議

1、教師在輔導學生實際制作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作品的構思和制作上,要啟發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創新,科學合理。

2、在教學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應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協作的關系。

3、在講授技巧時,要熟練演示,步驟清晰,講解透徹,點撥精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地去完成。

4、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傳授一些基本的制作方法,這些方法要有非常鮮明的實踐性,要學以致用,盡可能地把理論和知識轉化為能力。

5、要注重學生在學習中是否積極參與,在創造過程中他們合作是否成功,在原有的基礎上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實踐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6、讓學生欣賞大量的優秀“十字繡”作品,是學生開闊眼界,陶冶情操,提高素養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活動安排

第二周

了解十字繡的文化歷史十字繡的成品欣賞

第五周

十字繡的品牌與種類十字繡的材料和工具

第七周

全針繡半針繡

第九周

四分之一繡四分之三繡

第十二周

回針繡勾邊

第十四周

十字繡的基本技巧十字繡的保管

第十七周

十字繡繡布、繡線、繡針的挑選如何識圖

第三周

學繡十字繡

第六周

十字繡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第八周

學繡十字繡(請專業人士指導)

第十三-十六周

互幫互學完成十字繡

第十七周

作品展總結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