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十佳鄉村教師的申報材料

十佳鄉村教師的申報材料

2024-08-02 閱讀 8280

饒勇,男,苗族,48歲,貴州省思南縣人,小學數學高級教師。1982年8月參加工作,至今在農村教育教學一線辛勤耕耘了三十個春秋。三十年以校為家、任勞任怨,像一顆釘子牢牢釘在教育這只大船的最底層;三十年勤勤懇懇、無私奉獻,像一頭老黃牛默默耕耘在朝露與夕陽之間;三十年愛崗敬業、成績卓著,贏得了學生的愛戴、家長的贊譽和社會的廣泛好評。

一、三十年一線教師,教學工作的排頭兵。

本人自從教三十年來,始終手捧一顆愛生之心,心懷一份忠業之誠,不斷加強專業知識和理論學習,自我“充電”;嚴格以高要求高標準來衡量自己,自我施壓;認真分析每一堂課的成功之處、不足之處以及失敗之處,自我提高。

在教學中,將激勵機制、競爭機制、評價機制引入課堂,寓教于樂,教書育人。切實抓好教學的每一個基本環節,深鉆教材,認真備課,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每一堂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師生雙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動,合理并創造性地運用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精講精練,向40分鐘課堂要質量。不斷探索教改新方,勇于創新,向有限的時間要效率。同時,加強培優補差。對于數學方面的特長生,不斷拓寬知識視野,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使這些學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為將來更好地學習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有步驟有計劃地加強課外輔導,善于發現這些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讓他們也能學好數學,從而使整個班級數學成績逐步上升。即便在擔任教導主任或校長期間,我依然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堅持每個學期至少上一門主課,并在全鎮統考和升學考試中獲村級小學第一名11次,第二名8次,第三名4次,還五次被評選為鎮級“優秀教師”,五年年度考核獲“優秀”等次。

二、八年教導主任,素質教育的踐行者。

本人1990年至1998年擔任蜂桶槽小學教導主任,深知以身作則是工作的基礎,不斷學習是提高工作水平的源泉,始終牢記改革創新是開展工作的動力,走群眾路線是搞好工作的生命。樹立競爭意識,為學校的發展作想;樹立服務意識,為師生的成長負責;樹立長遠意識,為教育之改革奉獻。切實抓好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學管理的效能;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師實施素質教育整體能力的提高;加強對教學質量形成過程的有效督導,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其間,在校長的正確領導和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教學成績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特別是畢業班在升學考試中,更是獨樹一幟,曾獲全鎮村級小學第一名6次,第二名2次,并連續六學年被評選為鎮級先進學校。

三、十四年校長,村小蝶變的領頭雁。

本人自1998擔任塘頭鎮蜂桶槽小學校長以來,更是以校為家、任勞任怨,全身心投入學校的教育發展事業,立足于教學質量建設和辦學條件的改善。

此前,蜂桶槽小學是一所水、電、路三不通的農村村級完全小學。水不通,肩挑背磨半天工;電不通,全靠油燈來辦公;路不通,爬坡上坎危險多。加之學校年久失修,一到雨天,整個教學樓四處漏雨,根本無法正常教學。惡劣的教學環境嚴重制約了學校的發展,新教育人員調不來也留不住,師資力量緊缺。這個現狀讓我意識到:外部環境是關系學校發展的重要保障,要想從根本上改善教學質量,吸引外來教職人員使其立足,必須改善教學條件。于是我決心一定要給師生打造一個良好、舒適的教育學習環境,為此,我做過許多努力、多方爭取。為了籌集資金,我先后到教育局、縣人民政府辦理有關證明,親自到省團委、教委、貴州大學四處奔走求助。在此期間,省團委青基會、貴州大學、教育局、縣團委領導多次組織帶領捐資方到我校進行實地考察,但最終都因學生人數太少(當時我校學生人數僅160人左右),不具備規模教學而告吹。面對如此情形,我依然沒有放棄,堅信局勢一定會有轉機,并經過不懈努力,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年成功引來了香港寶蓮禪寺斯慧大師的慷慨解囊,捐贈15萬元人民幣,隨之地方財政匹配37萬元,共52萬元修建了現在的新學校。同時,為了改善學校的交通條件,本人曾積極多方奔走,最終得到了縣教育局撥款1.5萬元,并自籌資金3萬余元,實現了水、電、路三通,徹底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

此外,由于我們是農村學校,全部學生均來自僻遠的山村,家校距離遠,且大多數是留守兒童,道路安全便成為了最大的安全隱患,而如何確保學生們上學的安全成為了眼下最棘手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校自籌資金4000多元用于修善學生上學的高危路段,接著斥資3500元改建龍清灣大橋;為方便師生用水,學校又投資*多元在新校園內打造了一口飲水井。學校教學條件的改善,致使當年就引來了兩位新教師,而且至今仍然留在學校任教。

入駐新學校后,我仍然不甘于現狀,又風風火火地投入到校園的綠化工作上。因考慮到本校學生人數少、資金困難,就本著經濟又實惠的原則來打造校園。平時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師生們植樹種草,周末和節假日便親自到學校搞綠化,這樣既節約成本又在教學之余對師生起到了教育的作用。此外,我還經常把自己家中種的花草無償獻給學校。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僅用五年時間,現今的蜂桶槽小學已然成為了一所花園式的校園,春夏滿眼綠、秋冬瓜果香,仿佛人間仙景,猶如世外桃園,令來往之人無不贊不絕口。塘頭鎮詩詞楹聯協會到我校參觀之后,更是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贊美詩篇。加之學校又投資1*元添制了80套學生桌椅和辦公設備,如今的蜂桶槽小學不僅成為了這個村子的亮點和看點,而且已漸漸成為思南縣村級小學的代表,成為了一座頗具規模的現代教育基地。塘頭鎮教育辦公室還組織全鎮中小學校長到我校新校園參觀學習、考察取經。

然而,成績不能滿足,名譽催人奮進。對于一名農村教育工作者來說,物質上談不上報酬,生活更談不上享受。但三十年的農村工作經歷讓我對農村教育這塊土地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粗鴮W校日新月異的變化,看著一批批學子健康地成長成才,使我感覺到一名教師在精神上的富有和心靈上的滿足,從而更加辛勤耕耘、努力付出,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奉獻到無限的農村教育事業中去,以滿腔熱忱迎接每一輪新的日出,迎接中國教育事業賦予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挑戰!

篇2:學習最美鄉村教師先進事跡策劃

時間:*年6月18日

地點:*學生處

參加人員:何*、張*、方*、趙*

活動主題:學習最美鄉村教師先進事跡

活動背景:由光明日報和中央電視臺聯合主辦的”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大型公益活動中,我校畢業生*獲得*年度最美鄉村教師榮譽稱號。*的事跡令人感動,也值得我們學習。

活動流程:

一,準備工作

1,確定大家的共同空余時間。

2,確定場所。

3,準備一臺電腦及相關視頻。

二,實施活動步驟

1,組長講話。

首先組長先講了本次活動的背景和目標,希望大家認真觀看、學習他們的高貴品質。

2,觀看視頻

此過程中,組長負責播放,組員觀看并隨時記錄下自己的感想和體會。

3,整理自己的觀看心得。

留出時間,大家各自整理自己的學習體會、心得。要求獨立認真完成。

4,小組內相互交流學習心得。

自由發言,暢所欲言。大家看后感受頗深,對教師這一行業認識鋼架深入。

三,組長總結

四,收拾會場

活動意義:為了更好地學習本校畢業生個三的機等最美鄉村教師的先進事跡,深入貫徹落實*總理的講話精神,鼓勵實習生努力工作。

活動反思:此次活動還算成功,大家認識都有所提高,也堅定了干好實習工作的決心。

篇3:《尋找最美鄉村教師》觀后感

《尋找最美鄉村教師》觀后感

今天再次看完《尋找最美鄉村教師》之后,心里有種說不出的滋味,我的內心被強烈震撼了,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執著堅守、甘于奉獻的感人事跡讓我慚愧。想想自己也是一位人民教師,可是與最美鄉村教師比起來我不配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稱號。

在看短片令我最深刻的就是馬復興老師,馬復興老師在出生四個月時摔到火坑里燒毀了雙手,這個沒有雙手的老師卻是全校師生最佩服的人。因為他穿針走線、書寫繪畫、樣樣都行。沒有了雙手,為了能夠和健全的老師一樣站在講臺上教書育人,馬老師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馬復興常說的一句話“我能行”,他從不輕易請求別人的幫助,他是生活中的強者。他用自己克服身體殘障自立自強的切身經歷感染了孩子們,讓孩子們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他用自己克服重重苦難的親身經歷教育孩子,以其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人格告訴孩子們怎樣成為生命的強者。怎樣去克服人生的苦難??嚯y給了馬復興太多的打擊,卻成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每一篇教案、每一黨課,他從不投機取巧,漂亮、完整的板書、繪畫伴隨著那雙帶血的殘臂在黑板上飛舞,他的樂觀自信、他的堅韌頑強、他的一絲不茍時刻震撼孩子們的心靈。馬老師一腔深情、一雙巧臂為孩子們樹起了人生標桿,他是孩子們心中最美的老師。

“馬背上的校長”徐德光所在的扇子林小學地處貴州原始森林的大山深處海拔在1500米以上。為了孩子們上學少走點路、少些危險僅憑一把鐮刀披荊斬棘徐老師硬是用雙手打開了一條山路。一日又一日一天又一天徐老師和自己的老伙計白馬將水泥沙子一點點運上山一點點鋪就了孩子們走出大山的希望之路。馬背上的徐老師雙手因為長時間握鐮刀割草砍樹殘廢了徐老師的白馬因為一次雨天護送學生回家滾落山崖,樹枝扎傷了一只眼睛幾近失明……這一人一馬依舊走在山路上。

還有阿力甫夏、吳金成等老師,我記住了他們,記住了他們陽光般的笑臉、動人的事跡。

這群可愛的可敬的鄉村教師,他們強大的責任感與奉獻精神都很好地詮釋了教師的真正意義。我們常提教育,常常討論怎樣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戳怂麄儯也耪嬲靼捉逃褪巧眢w力行,就是言傳身教。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們,什么是人世間的大愛,什么是真正有意義的人生。畫面中的最美鄉村教師,一個個樸實、感人,這無疑是對我們一場靈魂的洗禮,最美鄉村教師,他們用執著的博愛、書寫了人間真愛,印證了平凡中的平凡?!白蠲类l村教師”我向您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