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道德學習心得體會
教師職業道德學習心得體會
姜寨鎮王樓小學
究竟什么是“道德”呢?現代意義上的道德就是指一定社會用以調整個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一種行為規范。
道德,它不同于由國家制定或認可,采用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并具有強制性的法律。道德是依靠社會教育、社會輿論、風俗習慣以及人們內心信念的力量來實現。道德調節的突出特點,在于要求個人作出必要的節制和犧牲,即道德的實現是以個人或多或少的自我犧牲為前提。有人這樣比喻,道德是一種精神法庭,良心是無形的“法官”,任何不道德的行為都難以逃脫它的“審判”。
“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在職業行為和職業關系中的特殊表現,是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道德規范以及應當具備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質。具體包括職業觀念、職業情感、職業理想、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良心、作風等方面內容。職業道德一般具有廣泛性、具體性、穩定性、一定程度的強制性等特點。它與社會公德、家庭道德共同組成社會主義道德主體,即人們常說的“三德”。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培養學生的專門人員。教師把人類社會所積累的生產勞動經驗、科學文化知識、以及一定的思想觀點和行為規范,傳遞給年輕一代,使他們成為能接替上一輩的事業、延續社會發展的新一代。很多思想家和教育家對教師就有過不同的解說。比如“師者,教人以道者之稱也”。韓愈還專門著有《師說》一文,論述了教師的任務應是“傳道”、“授業”“解惑”。加里寧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肩負著民族與國家的重任,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不辜負國家和人民的殷殷期望呢?我認為首要的是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教育學家陶行知曾指出:“要人敬必先自敬,要人重必先自重”。教師要自敬自重,就必須得加強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
“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的職業生涯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和準則。“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整個道德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要強盛,必須化大力氣發展人民教育事業。
教師要忠誠于教育事業,要愛教樂業。
教師熱愛自己從事的教育事業,就要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生,“愛生”是最基本的行為準則。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對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和“因材施教”,才能把學生真正培養成“四有”新人。教書育人單靠個體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沒有教師集體的共同努力,教師的任務就無法完成。教師之間應當親密團結,互相支持,努力克服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文人相輕、相互猜疑和業務封鎖等不良習氣。教師要重視在業務能力、道德面貌和世界觀等方面自身的提高、發展,并嚴格要求自己,特別是思想和道德修養方面的提高更為重要。
教師的責任重大,也要求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應遠遠高于其他職業。我認為: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要緊跟時代步伐,重視教育信息的收集,要有創新的思想
.在市場經濟時代,教師要緊跟上時代發展步伐,敢于和善于接受新鮮事物,變封閉型思維為開放型思維,敢想敢干,不斷地為自己確立新目標,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里,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因而,教師的各項工作都必須體現出高效率,要惜時如金,追求時間的節儉。要重視信息。在當今信息時代,信息對每一個教師都非常重要,掌握了信息就可以了解事物的最新發展動態,就可以為自己的工作提供參考,減少盲目性。因此,作為教師,必須重視對信息的收集,不僅收集與本專業有關的信息,也要收集非相關信息,來開拓視野和思路。要完成一項工作,總不會一帆風順,會遇到阻力和挫折,作為教師要有百折不撓的毅力,要認準目標,努力完成既定任務。教師還要解放思想,不斷創新。當今的辦學,必然會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既沒有現成的答案,也沒有現成的經驗,需要我們教師大膽實踐,勇于創造。
二、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作出楷模
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表現在他們的工作對象是可塑性強,模仿性強的兒童和青少年。由于教師的工作對象不同于其它任何行業,決定了教師職業具有較強的表率性。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對學生有著極大的影響。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強調教師要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質,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大教育家陶行知也強調正人必先正己。可見,教師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應當做到;凡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先堅決不做。教師要嚴于律己,要從小事做起,在各方面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整潔的儀表影響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使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修養到不愧為人師的地步。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教育的威力和作用,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也才能如絲絲春雨,滋潤幼苗,對學生起潛移默化作用。比如很簡單的一件事,不準學生抽煙,一個叼著煙的老師去制止正在抽煙的學生抽煙,那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你對學生講一百條抽煙的害處,但你老師自己抽煙,學生心里不笑話你老師才怪。再比如,教師對他所講授的學科積極熱情,就會強烈地影響學生對這一學科的態度。而當教師對所講授的學科馬虎了事,毫無熱情時,學生也很少愿意學習這門課或很不愿意學習這門課。
三、做好學生的心理醫生
每個人在他(她)的一生中,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心理障礙。教師要教好書,育好人,使學生健康成長,光去“傳道授業解惑”做個“教員”是不夠的,還要做學生的心理醫生。教師作為醫生的角色當然包括教師應在一切合適的機會均等下教會學生健康的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和糾正不良的習慣。我這里更強調的是心理健康的保健醫生的作用。有不少學生有心理障礙,這些心理障礙嚴重地威脅了學生的成長。而心理障礙的產生除了個人與社會的一系列因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教師在這方面的無知、忽略與失當是不容忽視的。因此,教師應首先深刻地認識到科學教學的意義,不僅要使學生學到科學文化知識與技能,更要幫助他們培養出正確的思維能力,在對待社會、人生、專業等方面能保持一種健康向上、實事求是的精神。教師還要花些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看一些心理障礙案例的書籍,從而掌握一系列具體的心理健康及診治方面的知識,積極預防和誘導,使學生在健康優雅的校園生活情調中生活、學習,陶冶性情,增強學生的健康。
熱愛學生,全面育人,為人師表”這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樂于其業,善于其業的基礎是對學生的愛。愛的真諦是尊重和相信每一個學生,要把學生作為一個具有人格的人來對待。教師尊重和相信學生,才能培養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學生有了自尊、自信,才能形成和諧愉快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良好,才能促成集體的良好關系的形成。學生有安全感、寬松感、愉快感,就能有效地發揮教師在“快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促使學生生動、活動、主動地得到發展。
篇2:大學生職業道德規劃心得體會最新
大學生職業規劃大家都知道不,可是要你寫心得體會呢,本文是制度大全特意為你準備的《最新大學生職業道德規劃心得體會》,希望對你能夠提供幫助,如果還有更多需要了解的,歡迎訪問制度大全主頁了解更多。
最新大學生職業道德規劃心得體會
所以職業規劃只是空想而已。可以說我是抱著這種消極的態度上這門課的。但是,在上了這門課程以后,我徹底改正了這種錯誤的想法。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每個人都要未雨綢繆,樹立自己的理想,規劃自己的每一步。首先,要肯定的是教授職業發展教育課程的唐燕老師對這門課程所做出的努力付出。課程每一部分都是結合我們學生的實際而設計,而且內容生動有趣。老師的努力使我們受益匪淺,她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每位學生尊敬。下面我就來談談上這門課程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端正了我的就業觀念。正如上面所說的,自此之前,我都是對未來一片茫然,覺得一切與工作相關的事情都可以留在以后找工作的時候再去考慮,有著“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想法。但是上了這門課程以后,我意識到比別人早走一步就越能靠近成功一點,晚一步就可能遭到淘汰。
因此,現在就應該為以后做好準備,各種擇業和就業的條件從此刻就應該去創造和實現。通過這門課程我知道:沒有兢兢業業的辛苦付出,就沒有成功的喜悅;沒有勤勤懇懇的鉆研,就不可能有震撼人心的累累碩果。如今,身為大學生的我們,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們即將離開校園進入自己的職業生涯,迎接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挑戰。雖然有“先就業,再擇業”的說法,但對涉世未深,缺乏職業規劃能力的我們來說,第一份工作能否選好并且做好是至關重要的。
第二,培養了我良好的職業道德。通過這門課程學習,我清醒的認識到:職業道德是大學生職業發展的根本,也是大學生職業素養的根基。在大學生職業發展的不同階段,職業道德發揮著不同的重要作用,現代社會與職業市場的迅速變化對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職業道德要求,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可以幫助我們大學生坦蕩地馳騁于職業疆場。
我們大學生在校期間,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達到了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并使之不斷發展,就業之后就可以迅速轉化為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
第三,形成了我良好的職業心理。在上此課程之前,我認為一個人職業生涯的成功主要取決于職業能力、知識素養等因素,而忽視了職業心理的作用,但當我學習了本課程之后,我明白了加強職業心理的準備與修煉,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調試能力,形成未來職業發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對大學生可持續職業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在職業心理方面,我收獲最大的是職業心理的自我調試。我認為,每個大學生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都會遇到職業心理問題,而正確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是我們職業發展不可或缺的“良藥”。在這門課程的幫助下,我的職業心理得到了強化,使我更加有勇氣和信心面對將來的工作職業。
第四,增加了我很多就業知識和技巧。在課程中,老師講述了很多的面試技巧、就業注意事項,而且介紹了許多學長的求職經驗,還有企業成功人士的任職或創業的卓見,課件與媒體文件結合,使這門課程豐富多彩。這對于我們這些還沒有過多接觸社會的大學生而言,無疑是一個很好的了解社會的有效途徑。在職業發展教育課程學習獲益的過程中,我也對該課程的改革產生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意見,希望能得到大家的關注和批評指導。
篇3:職業道德心得體會學習的范文
關于寫職業心得體會,大家是否經歷過這樣的煩惱,本文是制度大全特意為你準備的《職業道德心得體會學習范文》,希望對你能夠提供幫助,如果還有更多需要了解的,歡迎訪問制度大全主頁了解更多。
職業道德心得體會學習范文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師德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為的規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起著“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師要做好學生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因此教師這一職業是神圣的,擔負著培養、教育下一代的艱巨、繁重的任務,傳道、授業、解惑是我們的天職。這段時間學習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年修訂),規范的內容有六條,即: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這六條規范是每一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規范教師的育人行為,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具體表現。
一、愛教育。我們所從事的是教育事業。愛教育,就是要愛國守法、愛崗敬業。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學工作有“鞠躬盡瘁”的決心。教育事業需要的是我們教師實實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機取巧,更不是事事以報酬的多少來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只有擁有了對事業的一分熱愛,才能腳踏實地、默默奉獻,對學生負責、讓家長滿意。尤其是青年教師,要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育教學工作。
二、愛自己。教師愛自己就是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用自己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去影響學生、改造學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特別是在現在的社會轉型時期,各種矛盾層出不窮,各種思想相互碰撞,教師的人生取向不僅關系到自己是否擁有幸福的人生,而且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成長過程。一個不愛自己的教師,是談不上愛教育和愛學生的。所以我們教師要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規范中要求教師“終身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這就要求我們在育人的同時,不要忘了自身的繼續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學生。怎樣提高自身素質呢?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一定要與時俱進,孜孜不倦的學習,積極進取,開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積薄發,做一名“學習型”的優秀教師。有了良好的素質、過硬的本領,才會在工作中自信,才會在生活中快樂,才會有積極的教育態度和人生觀念,才會不迷失工作和前進的方向。
三、愛學生。這是教師所有“愛”的歸宿點。教師對學生的“愛”必須是排除了私心和雜念的父母般溫暖慈祥的愛,恩師般高尚純潔的愛。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更是要“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學生要有耐心,對學生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于發現,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并且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喜歡模仿,將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于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新規范還規定:教師應保護學生生命安全。我想這是每位教師必須做到的,這也是一位教師應有的高尚道德。當學生生命受到威脅,受到傷害時,作為一名教師應在學生危急時挺身而出,應向汶川地震中的英雄們學習,學習他們生死關頭臨危不懼、舍生忘死、奮不顧身,拼死保護學生的英勇獻身精神;學習他們危難時刻堅守崗位、忠于職守、不畏艱難險阻、奮力搶救學生拼搏奉獻的精神。我想這正是教師愛學生的最高體現。
愛教育、愛自己、愛學生,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只要每一位教師不斷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從民族和事業的大局出發,認認真真地學習,勤勤懇懇地鉆研,扎扎實實地工作,就能無愧于教師這一光榮稱號,就是對《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最好詮釋。
在教育工作的諸多矛盾中,教和學是主要矛盾。正確處理教和學的關系,建立和諧愉快的師生關系是“快樂教學”的先決條件。教和學的矛盾,主要方面是教師,有了教師“樂教”,才會有學生的“樂學”,盡管其他條件都具備,如果沒有教師的“樂教”,沒有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也快樂不起來,從而影響教學質量。
“熱愛學生,全面育人,為人師表”這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樂于其業,善于其業的基礎是對學生的愛。愛的真諦是尊重和相信每一個學生,要把學生作為一個具有人格的人來對待。教師尊重和相信學生,才能培養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學生有了自尊、自信,才能形成和諧愉快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良好,才能促成集體的良好關系的形成。學生有安全感、寬松感、愉快感,就能有效地發揮教師在“快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促使學生生動、活動、主動地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