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年教師個人工作目標計劃
新學年教師個人工作目標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新的學年又開始了,制定工作目標非常重要。今年我一年級包班,擔任班主任,主教數學、語文。針對自己的任務,我在師德、教學管理、教研、個人素質方面制定了以下個人目標。
一、師德目標
教師職業作為一種以人育人的職業,對其勞動質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無止境的,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我時刻告誡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絕平庸,注重自身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使自己真正成長為不辱使命感、歷史責任感的優秀教師,把自己的全部知識、才華和愛心奉獻給學生、奉獻給教育事業,我相信這也是每一個教師所追求的思想境界。我要使自己具備更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當好人梯,對教育事業忠誠不二,矢志不渝,無怨無悔。要樹立現代學生觀,學會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相信學生的巨大潛能,并努力去探索發掘;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發揚學生的主體精神,促進學生的主體發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始終如一地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熱愛本職工作,關心國家大事,堅持政治學習,記錄政治筆記,提高覺悟和意識。注重個人道德修養,為人師表,嚴于律己,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加強團結,與同事相處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組成一個團結協作的大家庭。
二、教學管理目標
課堂教學要做到:"三不教""五個同步""一個轉變""一個目標"。"三不教"即學生不學教師不教,學生學會的教師不教,超綱的教師不教(與知識拓展區分開來)。"五個同步"即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情感態度同步,課堂教學與學生認知水平同步,課堂教學與學生的創新求異同步,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思維訓練同步,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拓展性學習同步;"一個轉變"即教材變學材。目標實現學生由學會到會學實現學生由學會到會學。
本課堂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陣地,是學生茁壯成長的快樂園。為了使每堂課短短的40分鐘井然有序、包容性大,信息量多、形式活躍、貼近學生的年齡特點,發揮其最大的效用。我將注重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方面下功夫。課前認真備課。作到課前再備課,備教材、備學生,熟悉教學軟件的操作過程,保證課前的準備工作及時、充分。課中全神貫注。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趣味化教學,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課后及時反饋。記下教學中的成功點和失敗點,及其改進方法。本學期我還盡量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注重培養學生養成井然有序的課堂常規;使他們在輕松愉快、歡樂活潑的狀態下進行積極地學習。課后及時反饋――記下教學中的成功點和失敗點,及其改進方法。
三、教學研究目標:
教育教學離不開教學研究,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我要積極向同伴學習,多走進同組教師和優秀教師的課堂,并積極完成每周的教研,把握組內開展的各種學習機會,向同組教師學習.在同伴互助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嘗試課堂創新,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教,學生學,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而且不能充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本學期中,我將運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對教材要認真分析,認真設計每一節課,并
及時對每節課進行反思,認真分析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進行反思記錄.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來吸引學生,使學生喜歡自己的課,并能在自己的課堂上得到發展,能滿足學生成長和走上社會的實際需要,有足夠的實踐性教學環節。
四、個人素質目標:
注重個人素質的培養,不貪名利,切實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力求為學生創造最好的教育。用教育理論武裝自己,為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盡快的提高,讀書是一種至關重要的途徑,所以我在本學期要堅持讀有關教育的書籍.,如:《師生溝通的藝術》,《教學策略》,《教育新理念》,《課堂管理的策略》。除了讀有關教學的書籍外,我還要不斷去讀其它的書籍,來武裝自己的思想。
在新的學年里,我會更加努力地投身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篇2:促進教師專業內涵發展目標設計與發展策略
淺析促進教師專業內涵發展的目標設計與發展策略
一、引領教師做“有思想的實踐者”,做“反思性的實踐者”。
(一)做一名優秀的實踐者。
一名優秀實踐者、一名好教師應該把整個教學鏈條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做得很充分、很扎實,絕不匆匆走過,決不蜻蜓點水。基本的方式、一般的規律是最最普通的,也是最有力量的,做好教學常規,是專業發展的根本基礎。認真實踐是確保質量、學生喜歡、家長歡迎的基礎,這是我們學校,也是每個教師生存與發展的基石。關鍵在于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常的事做實就是不平常。
(二)做一名反思性的實踐者。
同樣有大量教學實踐的積累,但每位教師最終發展水平差異很大,其中重要因素取決于你會否堅持反思,并保持持久性,形成自覺性,不斷增強深刻性。把日常的教學循環鏈,用經常性的思考來串聯,使每一環節都具有思考的含量,學會用理性的分析,吸收新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教學的全過程。通過教學實踐后的經常性反思,以理性思考不斷微調自己的教學行為,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以不斷提升自己教學行為的成熟度和科學性。反思可以采取“教學后記”、“教學手記”等文字形成,長期積累,以逐步實現“技術性熟練者”向“反思性實踐者”的轉型。
(三)做一名有個性的實踐者。
一位品牌教師,一位名師必須有一種個性化的,并堅定地指導教學實踐的教學見解。教學主張是對教學、對教學改革的一種堅定的見解,是在大量教學實踐后,經過反復理性思考后由形成的理念的一種凝聚,也是逐步形成的教學風格的內核。通過個性化的教學實踐,逐步形成教學主張的個性化表達。一位優秀教師通過大量教學實踐與反思,要形成對本學科特質及其教學方法的個性見解,從而實現從“解題”“應試”到傳授學科思想與方法的轉化。
二、正確把握常規課與公開課的關系,緊扣課堂教學這條主線。
(一)高度重視日常教學實踐,認真上好每一堂課。
普普通通的常規課,日常的教學實踐是教師成長的陽光和土壤,沒有日常課的積淀,所有的成長與發展都是海市蜃樓。要對課堂教學永遠充滿激情,充滿新鮮感。驅趕重復感,讓日復一日的看似平淡的教學變得鮮活,充滿生機,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重要一環。初涉教壇,要以傳承為主,打實基礎;積累相當教學經驗老師要大膽探索,要勇于有創見。
(二)百倍珍惜各類公開課的展示機遇。
公開課是一種展示,是已有教學實踐和經驗的系統化凝聚和教學思想的清晰化表達。公開課的準備、實施、課后的交流總結,這個打磨的全過程是把你的教學作為一個客體進行審視、研究、提升的過程。公開課的最大價值不在課的本身,而在備課與研究的全過程。
(三)立足崗位、準確定位、求真務實,實現專業發展的突破。
1.正確定位,尋找教師個人最近發展區與最適合發展目標。
由于教齡、學科不同,積淀與能力有區別,性格、特長、優勢差異,無法制定統一的發展規劃。只有每個人靜心思考、冷靜審視、針對主客觀的需要與可能,制定自己的發展愿景。其中的原則如下:一定要堅持揚長避短,充分認識與發掘你個人優勢;二是要瞄準學校客觀需求,設計發展方向;三是切忌好高騖遠,堅持走小步,不停步原則。
篇3:新課程所確定培養目標和倡導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必須轉換角色
新課程所確定的培養目標和倡導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必須轉換角色
內容摘要:本文體現要把一種理念變成人的素質光有對這種理念的認同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對這種理念的進一步的感悟,而這種感悟只有在實踐中才是最有效的,要把功夫下在理念向行為的轉化上。基本特點:一是課例鮮活而富有內涵;二是行動策略具體詳盡,可操作性強。課例從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課程的一理念或理念的某一方面,體現了師生之間的生命的互動,洋溢著生命的靈性,展現了孩子成長發展的軌跡,向我們招示新課程的理念轉化為具體可感的教學的行為,新課程理念就必須深入研究鮮活的課堂教學,在實踐中去感悟新理念,實踐之樹常青。最寶貴的是,有了行動策略新課程理念的具體化才成為可能。
關鍵詞:組織、引導、參與、自學
物理課程教學應該遵循物理課程標準的理念,通過物理內容、方法和思想的傳承過程培養學生物理素養,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領會物理的本質,養成物理的態度和價值取向,學習終身必備的物理知識和物理思維方法。因此,物理教學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優化教學過程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它將有利于學生物理課程的學習。
一、教師為學生提供自學問題單
問題單中規定自學與選學內容。開始時,問題單中問題可以細一些,具體一些,必修內容多一些。逐漸地問題越來越概括,越來越剛要化。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將問題細化,補充自己的問題,選擇選修內容。這中間實際上師一個由他主向自主轉化的過程,當然,自主與他主都是相對的,就如每一個個都是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統一。如課例:“功”教學片段。師:“功”是個多義詞,在現實生活中是廣泛使用的一個詞,它有什么樣的含義呢?根據你的理解,哪位同學講一講它的意思。生:我想功有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的意思。生:我想它有成效的意思,功勞的意思。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這節課我們要從物理學的角度學習有關“功”的知識,物理學中的“功”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同時還有它本身的特殊的含義。根據以往物理知識學習的經驗,結合你的生活實際,小組合作討論一下,想知道“功”的哪些知識。然后回答目標訓練單上的問題。教師首先讓學生說出“功”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普遍認識和理解。然后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在自主的基礎上確定想學習“功”的哪些內容;教學目標也讓學生以自主的方式去確定,給學生以自主的空間。
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
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組織者就是教師要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間。組織學生發現、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建立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受到激勵和鼓舞;組織學生營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學習過程中的積極的心理氛圍。
課例:“摩擦力”教學片段。師:我們學習了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教師從講臺下拿出一個小朋友騎的自行車放在講桌上,學生異常興奮)同學們請看一看自行車中哪些地方要利用摩擦?哪些地方要減小摩擦?(學生觀察著、議論著......)生1:(走到講臺上,一邊指著自行車的部件,一邊說)輪胎、腳蹬、把套這些部件都增大摩擦,因此它們上面都刻有花紋。生2:(也走到講臺上,指著車閘說)它也增大了摩擦,因為它使用橡膠制成,同時要用力捏閘。生3:(走到講臺上,指著前軸、中軸、后軸說)這些轉動的部件都減小了摩擦,因為它們都安裝了滾珠軸承,同時還加了潤滑油。師:這三位同學講的都非常好,還有要說得嗎?生:(一個女生站起來小聲的說)我覺得車輪是減小摩擦的,因為它是圓的,以滾動代替滑動可以減小摩擦。(頓時,掌聲一片)......教師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利用真實的自行車讓學生找出哪些地方增大摩擦,哪些地方減小摩擦。由于恰當地利用了具體而生動的生活資源,使學生真實地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邊,體會到物理的應用價值,從而也培養了學生適應生活的實際能力。生活中許多發生在身邊的事情,有時并未引起我們的注意,更不用說把它作為課程資源。而新課程改革則要求教師要做有心人,組織學生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去發現課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