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愛國主義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愛國主義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2024-08-03 閱讀 1832

愛國主義教育主題班會教案(五觀、四個認同);主題班會教案;一、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觀念,理解認識“五觀”;二、教學內容;“四個認同”(對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特;一.強化祖國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到,我們偉大的;二.強化中華民族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到,中華民;三.強化中華文化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到,我們偉;四.強化***主義

愛國主義教育主題班會教案(五觀、四個認同)

主題班會教案

一、教學目標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觀念,理解認識“五觀”、“四個認同”,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學會感恩祖國。

二、教學內容

“四個認同”(對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主義道路的認同)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四個認同”,是馬列主義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的具體體現。我們一定要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明確“四個認同”的內涵和精神實質。

一.強化祖國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到,我們偉大的祖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共同締造了偉大的祖國,同捍衛了祖國的統一。

二.強化中華民族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我國56個民族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凝聚而成的。

三.強化中華文化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到,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智慧,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創造了千古流芳的中華民族,各民族都為創造河發展中華文化做出了貢獻。

四.強化***主義道路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到,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中國各族人民的必然選。

“五觀”內容規范表述為馬克思主義的祖國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

“四個認同”教育是“五觀”教育的升華和具體化,是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保持新疆社會政治穩定的治本之策,是我區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又一創舉。實踐證明,“五觀”教育和“四個認同”教育極大地增強了新疆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為推動新疆社會的和諧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氛圍。

三、總結

通過本節班會課,我們學到了祖國的一些文化知識,初步理解了“五觀”和“四個認同”,以及更進一步了解了偉大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我們將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和平的幸福生活,我們將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感恩祖國。

體會一:

對祖國的認同,

對中華民族的認同,

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對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1.對祖國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到,我們偉大的祖國

對祖國的認同

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共同締造了偉大的祖國,共同捍衛了祖國的統一。維護祖國統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才能走向繁榮和發展。

2.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對中華民族的認同

我國56個民族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凝聚而成的。每一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都和這個大家庭血肉相連,休戚與共。我國各族人民從長期的歷史經驗中深刻懂得“國破則家亡,國興則家昌”,只有中華民族繁榮昌盛,國家興旺發達,各族的權利,各族的發展才能得到保證。

3.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到,我們偉大的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祖國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智慧、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創造了千古流芳的中華文化,各民族都為創造和發展中華文化做出了貢獻。正是古老而燦爛的中華文化,陶冶了中華民族的高尚情操,培育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靈魂。

4.對***主義道路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

對***主義道路的認同到,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中國各族人民的必然選擇。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已成為各族人民的必然共識。

學習四個認同心得體會二:

一、“四個認同”是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的具體體現,是民族團結教育所要達到的根本目的。

二、“四個認同”具體指的是對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主義道路的認同。

(1)維護祖國統一必須反對外來侵略。各族人民英勇地反對沙俄入侵;各族人民反對阿古柏入侵的斗爭;各族人民積極支援抗日戰爭。

(2)維護祖國統一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三股勢力”。

③要同“三股勢力”作堅決的斗爭。我們與“三股勢力”的斗爭不是民族問題,也不是宗教問題,而是一場嚴肅的政治斗爭,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的特點。

④維護祖國統一,必須堅持國際利益高于一切。

對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對祖國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到,我們偉大的祖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共同締造了偉大的祖國,共同捍衛了祖國的統一。維護祖國統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才能走向繁榮和發展。

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我國56個民族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凝聚而成的。每一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都和這個大家庭血肉相連,休戚與共。我國各族人民從長期的歷史經驗中深刻懂得“國破則家亡,國興則家昌”,只有中華民族繁榮昌盛,國家興旺發達,各族的權利,各族的發展才能得到保證。

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到,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智慧、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創造了千古流芳的中華文化,各民族都為創造和發展中華文化做出了貢獻。正是古老而燦爛的中華文化,陶冶了中華民族的高尚情操,培育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靈魂。

對***主義道路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到,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中國各族人民的必然選擇。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已成為各族人民的必然共識。

“四個認同”是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的具體體現,是民族團結教育所要達到的根本目的。

一.強化祖國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到,我們偉大的祖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共同締造了偉大的祖國,同捍衛了祖國的統一。

二.強化中華民族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我國56個民族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凝聚而成的。

三.強化中華文化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到,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智慧,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創造了千古流芳的中華民族,各民族都為創造河發展中華文化做出了貢獻。

四.強化***主義道路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到,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中國各族人民的必然選擇。

五.觀

黨組織負責組織、機關成員的政治思想、單位重大事件的抉擇。對單位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嚴格的說它在單位中是統帥、是靈魂。新時期學校建設中黨建工作尤為重要,它決定著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理念和發展方向,組織的抉擇稍有不慎,將會影響學校的全盤發展,更有甚者會影響一代或幾代人的前途命運。面對知識經濟到來的新形勢,學校黨組織務必確立正確的辦學思想,強化“發展性教育”的探索和實施,引導全校師生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為社會的發展積極做好人才儲備。為此,學校黨建工作必須把好“五觀”。

體會四:

一、“四個認同”內涵是什么?

(一)對偉大祖國(中國)認同的內涵,什么是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偉大祖國認知心理趨同與價值追求而形成的共識。

1、正確認識四個關系。

一是正確認識祖國與國家的關系。祖國與國家,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兩個概念。

二是正確認識國家與民族的關系。民族與國家,是既有密切聯系又相互區別的社會歷史范疇。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認為,民族和國家都是從部落發展起來的。民族是具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建立在共同文化基礎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人們共同體。國家作為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主要是以領土、國民、政府、主權為構成要素的政治單位。民族是國家形成的要素,任何國家的國民或公民都是由某些民族的成員構成的,沒有民族及其成員構成的國家是不存在的。國家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政治載體,任何民族及其成員都必須依附于一個國家,沒有國家的民族及其成員也是不存在的。民族成員既屬于本民族的個體,也屬于本國家的國民或公民的個體。當作為國民或公民個體時,是指具有一個國家的國籍,并依據憲法和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

三是正確認識國家與宗教之間的關系。

四是正確認識公民與國家的關系。

公民一詞第一次出現在我國的法律上是在1953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選舉法》中。我國1954年《憲法》用了公民一詞,但直到1982年《憲法》才確定“凡是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并規定了公民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的內容,第一次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涵義。《辭海》中對“公民”是這樣定義的:“公民通常指具有一個國家的國籍,并根據該國的憲法和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可見“以天下為天下,一個公字,將民的視野打開,權利定位他有權過問天下事、國家事,有權依法保護自己的權益。他的天地是國家、是社會。一個公字也包含了公平、公正、正義。”

公民是公民社會所專有的,他是與專制社會的臣民相對的。

所以,公民是以社會和國家公民成員的身份而存在,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行使自己的權利和履行自己義務的社會人和政治人。在我國“凡是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涉及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2、牢固樹立五個意識或觀念。

一是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

國家利益意識實質是國家核心利益意識。國家領土主權完整、國家安全、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團結穩定是國家核心利益。

二是新疆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的觀念。新疆自漢代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的觀念。

三是民族依附意識。

四是國家法律高于一切的觀念。國家先法法律高于宗教教法的觀念。

五是公民意識。由于公民是個人進入國家政治生活狀態下的一種身份,圍繞著公民意識的核心內涵,公民意識的具體內涵就相應地體現為公民作為政治權利義務的主體而應具有的意識,在我國就應該體現為公民作為政治權利義務的主體而應具有的體現***主義本質的意識。

(二)對中華民族認同的內涵。

什么是對中華民族的認同?

對中華民族認知心理趨同與價值追求而形成的共識。

1、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

中華民族是中國各民族包括歷史上曾經出現而今已經消失了的諸民族的總稱,現在則是指生活在中國境內的56個兄弟民族,以及散居海外中華兒女的總稱。

1840年以后,中華民族從一個古代自在(指處在自發斗爭階段)的民族實體變成為一個近代自覺(指處在自己有所認識而覺悟的斗爭階段)的民族實體。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和民族識別工作,確定了我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56個民族都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員。從此,我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團結奮斗。中華民族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個整體又由許多相互不能分離的民族組成;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與共,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

2、牢固樹立三個意識或觀念。

中華民族意識,指的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各個“元”(成員)在密切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和接觸中逐漸熔鑄和孕育形成的對中華民族的總體認同。中華民族意識,包括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意識,以及對中華民族存在、發展、安危、利益等的認同和關切,它是中華民族存在的反映,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心理特質,是維系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精神紐帶。

一是“大一統”觀念。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高度認同,主要奠基在于“大一統”的觀念。1902年,梁啟超第一次提出“中華民族”這個名詞,并得到民國創始人孫中山的大力倡導。孫中山在1912年1月1日發布的《臨時大總統宣言書》中稱,要“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這里提出的漢、滿、蒙、回、藏“五族”,并非特指五個民族,而是中國境內的各個民族的泛稱。在今天的中國,“五族”一詞已被“中華56

個民族”或“中國人”的提法所替代。事實上,在“中華民族”名詞提出之前的古代中國,尤其是秦漢之后的古代中國,無論是漢族,還是曾經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如蒙古族、滿族),以及聚居邊疆地區的其他少數民族,就自認為自己居住的地方是中國的一部分,主張“大一統”。這種“大一統”觀念雖然是隨著中央政府對邊疆治理的實踐不斷加深的,但從它產生之后就較為普遍了。

二是民族平等意識。民族平等,是中國民族政策的基石。

實行民族平等是中國的憲法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根據這一原則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規對民族平等進行了具體而明確的規定。在中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包括三層含義:

一是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歷史長短,居住地域大小,經濟發展程度如何,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

二是各民族不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所有領域平等;

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權利,承擔相同的義務;

四是利益一致意識。

(三)對中華文化認同的內涵。

1、什么是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是指對中華文化認知心理趨同和價值追求而形成的共識。

什么是文化?大多數人對文化的理解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對文化廣義的解釋。認為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總和。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大文化”。另一類是對文化狹義的解釋。認為文化是指關系人類社會生活的思想理論、道德風尚、文學藝術、科學教育等精神方面的內容,即“觀念形態的文化”。中華文化是中華各民族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中創造的精神成果,它在為經濟社會提供支撐的同時,也不斷開辟著自身發展的新領域。包括中華傳統文化和中華現代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是指“中國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由思想家提煉出的理論化和非理論化的,并轉而影響整個社會的,具有穩定結構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國民品性、倫理觀念、理想人格、審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總和”。中華現代文化,是現代中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引領各種社會思潮的社會主義文化,又稱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2、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或觀念。

一是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觀念。

李宗桂:《中國文化導論》,廣東人民出版社20**年版,第14頁。中華各民族文化是相互交融的;中華文化從來就是各民族相互聯系的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吸納了漢族文化;漢族文化吸納了少數民族文化;各少數民族文化也是相互吸納的;中華文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多元一體性。

二是中華文化是中國國家軟實力的觀念。中華先進文化是中華民族振興的重要支撐;文化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文化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

三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自覺意識。全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其中包括合理引導民族意識、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四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自覺意識。大力繁榮發展中華優秀文化,深入挖掘和弘揚傳統文化有益價;積極吸收借鑒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善于從時代偉大實踐中汲取新鮮養分;著力推進文化創新,著力推進文化觀念創新和文化體制機制創新,著力推進文化內容創新和文化形式創新;著力推進文化業態創新;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建立新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形成新疆新的文化產業格局,推動新疆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

(四)對***主義道路認同的內涵

1、什么是***主義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對***主義道路認知心理趨同和價值追求而形成的共識。

什么是***主義道路?黨的**大報告,對***主義道路做了完整概括:“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gg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在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理解這條道路的內涵,可以歸結為:“一條基本路線”,這是走這條道路的總綱,***主義道路的根本保證;“一個總體布局”,這是走這條道路的基本內容,***主義道路的具體展開;“一個發展目標”,這是走這條道路的宏偉藍圖,發展***主義的方向。***主義道路之所以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于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賦予了鮮明的中國特色。

2、牢固樹立三個意識或觀念。

一是高舉旗幟的觀念。

高舉***主義偉大旗幟的根本――就是要堅持***主義道路和堅持***主義理論體系。或者說這面旗幟是堅持***主義道路和堅持***主義理論體系的有機統一。

二是根本保證的觀念。***主義道路明確了新疆各民族團結和諧、文明進步的政治方向;堅持***主義道路是實現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主義道路是新疆各民族共同繁榮富裕的根本保證;***主義道路把新疆與祖國內地緊緊連在一起。

三是堅定不移的意識。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昭示;時代賦予的使命。

二、為什么要增強“四個認同”?

為什么要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主義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這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其中有兩個因素處于支配地位,一個是“四個認同”認知對象內在的、本質的規定性因素,一個是對認知對象的非認同、反認同因素。這里主要談一談對認知對象的非認同、反認同因素。

這里的認知對象就是指偉大祖國――中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主義道路。這里非認同、反認同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際上三個重要因素

(二)“三股勢力”的加劇滲透

新疆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斗爭的重點和難點在哪里?從一直在解決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或徹底解決的問題看,新疆意識形態

領域反分裂斗爭的重點和難點主要表現在“三股勢力”的加劇滲透。

一是在西方敵對勢力支持縱容下,境外“三股勢力”氣焰囂張。

二是在宗教極端主義意識形態支撐下,“東伊運”等恐怖組織十分活躍。

三是在高壓威懾的態勢下伺機作案,境內“三股勢力”呈現新的活躍態勢。

篇2: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主題班會設計

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主題班會設計

四年級3班

活動目的:

通過組織這次愛國主義教育主題班會“我的祖國”,幫助學生了解祖國的過去,認識祖國的現在,展望祖國的未來,激發民族自豪感。

活動內容:

1、整隊、唱國歌,宣布班會開始。

2、祖國知識知多少競賽。

3、文藝表演。

4、班主任老師小結,齊唱國歌。

活動形式:

匯報、表演、競賽。

活動準備:

1、學生學唱愛國歌曲。

2、準備英雄故事。

3、了解祖國近年來的成就。

4、搜集祖國歷史上曾經有過的輝煌文明和成就。

活動過程:

一、班主任老師講話。

五星紅旗,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義勇軍進行曲》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聲音。國旗,國歌激勵著我們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無論世界的哪一個角落,只要有炎黃子孫的地方,就會出現鮮艷的五星紅旗,就能聽見嘹亮的國歌響起。熱愛祖國,不是一句空話,面對冉冉升起的國旗,唱起國歌時,你的神情、態度、內心的感受,都能說明你的愛國心。今天,我們聚集在這里,談“我的祖國”,那就從高唱國歌開始我們的暢談之旅吧。

主持人:全體起立,奏國歌,齊唱國歌,敬禮!

二、演講英雄故事。

主持人: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那是無數英勇的革命先烈用獻血換來的。看……

同步播放錄象片段。

主持人: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回憶過去,聽一聽英雄的故事。

由事先準備好的學生講故事,班主任適時解釋,渲染氣氛。

三、知識競賽。

主持人:我們偉大的祖國有縱貫五千年歲月的悠久歷史,有縱橫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這些,我們又知道多少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知道的多。

以主持人出題,各小組搶答的形式進行小組間的競賽。

競賽結束,成績落后的小組為同學們唱一支歌。

四、愛國歌曲大家唱。

主持人:在浩瀚的歌曲海洋里,有一種歌曲總是能帶給我們力量――愛國歌曲。每當我們唱起她,聽到她,心中都會油然而生對祖國的眷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進入愛國歌曲大pk環節。男、女生各就各位,看看誰唱得多,唱得好。

這個環節分為男生組和女生組,以對歌的形式分別唱愛國歌曲。

五、班主任總結:

熱愛祖國,她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一堂主題班會能全部體現的,她更多體現在同學們日常的生活中,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班級、愛學校,學會分享、勇于承擔、敢于擔當。無論身在何處,我們都不能忘記自己是中國人,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動榮耀。

六、全體起立,再次齊唱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