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附細則)

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附細則)

2024-08-03 閱讀 5698

20**年某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附細則)

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是落實**優化環境“八大行動”總體方案的重要內容,是推進美麗*建設、促進資源有效利用的重要舉措,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途徑。為科學、有序、高效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根據《*市20**年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結合*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大和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以促進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置、改善農村環境衛生面貌、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為目標,堅持“政府主導、屬地負責、部門協作、公眾參與、社會監督、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則,扎實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工作,為建設美麗*、創造美好生活奠定良好基礎。

二、工作目標

*年,*縣*%以上的建制村(不含規劃拆遷村)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原則上要把城郊結合部、兩路兩側和集鎮周邊等重點區域,作為先行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范圍。通過積極構建“戶分類、村收集、鎮分揀、城處置”體系,使分類區域達到群眾受益全面、設施覆蓋到位、處理運行正常、減量效果明顯、資源循環利用的目標。同時,進一步加大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置力度,使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達到*%以上,力爭達到100%。

三、工作要求

(一)因地制宜,合理規劃。為便于管理,節約、集約利用資源,農村可爛垃圾(廚余垃圾)納入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處置體系進行集中處置,確保可爛垃圾及時資源化處置;*鎮按照“就近便利、相對集中”的原則,根據建制村地理位置、人口數量、交通條件、垃圾產出和輻射范圍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學選址,合理規劃,設置生活垃圾分揀站(盡量與中轉站二合一,選址在鄉鎮污水管網附近)。*鎮要規劃建設分類收集、定點投放、分揀清運和回收利用等其他配套設施。

(二)統一標準,規范分類。農村生活垃圾的分類,農戶源頭按可爛垃圾(即廚余垃圾,也稱有機垃圾)和不可爛垃圾“兩分法”進行分類。*鎮按可爛垃圾(廚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進行分類。

1.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廢紙類、塑料、玻璃、金屬和織物等適宜回收循環使用和資源利用的廢棄物。

2.可爛垃圾(廚余垃圾、有機垃圾)。是指可堆肥的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飯、菜葉果皮、腐爛瓜果、動物內臟、零食碎末以及作物秸稈、枯枝爛葉、谷殼、筍殼、殘次水果和飼養動物糞便等生活垃圾。

3.有害垃圾。是指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重金屬、有毒的物質或者對環境造成現實危害或者潛在危害的廢棄質。包括廢電池、熒光燈管、燈泡、水銀溫度計、廢油漆桶、家電類、過期藥物和過期化妝用品等。

4.其他垃圾。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包括衛生紙、紙巾、煙頭以及少量磚瓦、陶瓷、渣土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

(三)分類收集,密封清運。按“四分法”的統一標準,建立“戶分、村收、鎮集”的收運體系。農戶先按“兩分法”即可爛垃圾和不可爛垃圾進行源頭分類,采取給各戶統一配置垃圾分類桶(每戶配備*只*L分類垃圾桶);各村可按“兩分法”按需配備*L分類垃圾桶,用于分類投放,由村或者鎮負責將垃圾分類收運至分揀站(或中轉站);*鎮負責對收運至分揀站(或中轉站)的垃圾按照“四分法”進行二次分揀,并在分揀站(或中轉站)設置可爛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臨時存放點;*鎮各村要做到分類清運、密封清運,防止垃圾清運過程中跑冒滴漏造成二次污染。

(四)靈活多樣,科學處置。各地要從農村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對垃圾進行分類科學處置。

1.可回收物處置。可由農戶自主分揀交售,也可以村或鄉鎮集中處理點為單位,與廢舊品回收公司簽訂定期收購銷售合同,及時回收處置。

2.有害垃圾處置。納入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處置體系進行統一處置。

3.其他垃圾處置。按原有垃圾處理體系和模式,進行焚燒處理。

4.可爛垃圾(廚余垃圾)處置。納入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處置體系進行集中處置。

(五)注重環保,資源利用。在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過程中,要落實各項環保措施:垃圾分揀過程中產生的污水要納入排污管網;分揀站(或中轉站)暫時不能納入排污管網的,應設置一個污水儲蓄池,并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清運處置單位定期處理;可爛垃圾處置后的有機肥,由處置企業負責銷售,鼓勵農戶或有需要的企業作為農業肥料,還山還田,處置后無法利用的部分,須納入其他垃圾處理體系進行焚燒或填埋。

(六)健全制度,長效管理。為確保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保持常態規范運行,必須建立健全以下機制和制度:

1.建立健全鄉鎮環衛一體化制度。建立由鄉鎮政府負責統一管理的環衛一體化工作體系,實現資金有保障、保潔有隊伍、投放有標準、清運有規范、處置有場所,探索推行垃圾分類智能化、市場化運作模式。

2.建立三級考核制度。要建立*、鎮、村三級考核制度,即領導小組辦公室對*鎮進行考核,*鎮對村進行考核,各村對農戶進行檢查評比。通過層層考核的方式,層層督促落實。

3.建立村級長效管理制度。一是建立村民自律制度。把垃圾源頭分類和定時投放及其他村民衛生行為相關要求,納入村規民約內容,促進村民的自律行為。二是建立責任包干制度。通過發揮農村黨員、干部帶頭作用,明確黨員、干部分片責任區域,并與年終崗位責任制考核掛鉤。

四、實施步驟

*年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按下列四個階段進行:

(一)動員部署階段(*月*日前)。召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動員會議,傳達精神,部署工作,明確職責,落實責任。*鎮要根據*里確定目標任務和要求,明確分管領導、聯絡員,負責日常管理指導工作。

(二)全面實施階段(*年*月*日―*月*日)。*鎮按照分類要求,建立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體系。*月*日前完成垃圾分類桶和分類清運車輛等采購,并配置到位。*月底前正式開展垃圾分類收運工作。*月*日前完成分揀站建設或委托處置單位落實工作,并投入使用;尚未實施垃圾集中處理的村開展垃圾集中處理,達到農村垃圾集中處理率*%的要求,力爭達到100%。

(三)鞏固提高階段(*年*月*日―*月*日)。*鎮要在先行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區域,加大宣傳力度,增強村民分類意識,改變垃圾投放習慣,提高垃圾分類質量,使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初見成效;*領導小組辦公室對農村生活垃圾的分類工作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加強督促檢查力度,對*鎮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行年度考核驗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建設交通局,負責謀劃、統籌、協調、督查*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鎮是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責任主體,也應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明確工作任務和工作目標,強化領導、明確責任、健全組織、制定措施、細化方案,形成上下聯動推動的工作機制。

(二)落實政策保障。

1.資金。*領導小組辦公經費、分類宣傳經費及其他工作費用,*財政予以保障;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實施第一年(包括土建項目、分類垃圾桶采購項目、清運車輛采購項目、人員工資等)所需資金按照*財政和*鎮*:*承擔;以后每年,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日常運行管理費用、維修費用、人員經費、考核獎勵費用、有機(可爛)垃圾處置費用等由*和*鎮考核得分在90分以上按*:*的比例承擔,得分在80―90分按*:*的比例承擔,得分在70―80分按*:*的比例承擔,得分在70分以下*不予以支持。

2.采購。根據紹市生活垃圾治理辦*號函精神及政府采購相關規定,參照*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以直接委托形式在供應*市區的二家單位中選擇一家供貨商,價格不高于*市區上限價,垃圾分類設施改造小額工程,按鎮級小額工程有關規定組織實施。

(三)加強宣傳引導。要加強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宣傳力度,切實提高村民的垃圾分類意識,改變原有的垃圾投放習慣;*鎮要通過發放宣傳冊、張貼宣傳畫和櫥窗宣傳等方式,努力營造濃厚的農村垃圾分類工作氛圍;*鎮要通過強化對業務骨干和現場督導員的培訓,建立一支高素質的保潔員和督導員隊伍,并通過發動農村黨員、干部和村民代表的模范帶頭作用,積極參與和做好農村垃圾分類工作。

(四)強化考核激勵。強化考核激勵。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納入*對*鎮今后年度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體系。具體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核細則(試行)》

附件**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核細則(試行)

為進一步強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監督考核,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切實提升農村環境質量,助推美麗鄉村建設,根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意見》的要求,結合*實際,特制定本考核細則。

一、考核范圍

*所有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村,以生活垃圾分類為主,兼顧環境衛生和公共設施長效管理。

二、考核內容

(一)組織管理健全。*鎮、各建制村成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組織領導機構,配備管理人員,完善工作臺賬。制定鎮、村兩級監督、檢查和考核制度,定期開展專項治理活動。*鎮每年要設立專項工作經費及考核獎勵資金,確保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順利開展。

(二)宣傳發動到位。各建制村分別組織召開村兩委、黨員、村民代表、女戶主等四個層面垃圾分類工作動員會,發放倡議書、指導手冊等宣傳用品,確保垃圾分類工作知曉率達到100%。基層團委、婦聯組織不定期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營造工作氛圍。

(三)分類收運規范。配套垃圾分類收運設施,戶設分類垃圾筒,村設分類垃圾車,鄉鎮(街道)設有垃圾分揀場所,確保正常使用。農戶按“兩分法”做好垃圾分類工作,收運員裝運垃圾前,做好二次分揀工作,確保垃圾嚴格分類、日產日清。

(四)統一分揀到位。*鎮各村負責將分類垃圾運至中轉站,垃圾轉運要求分類清運,密封清運,并在中轉站安排專人按照“四分法”進行再次分揀,并設置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堆放點。

(五)村容環境整潔。做好農戶門口垃圾收集點、村內道路、村內生活垃圾投放容器集中擺放處以及其他公共場所周邊衛生保潔,防止垃圾清運過程中拋灑滴漏,確保農村環境干凈、整潔、有序。

(六)公共設施完好。確保農戶垃圾分類容器整潔,無破損;村內生活垃圾投放容器清潔,無破損;垃圾分類清運車輛車況良好,整潔干凈,實行全封閉管理,定期清理、滅蟲及滅菌,保持衛生整潔。

三、考核形式

由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每月對*鎮進行檢查,隨機查看20%的生活垃圾垃圾分類實施村(不少于2個),并結合平時暗訪情況,得出*鎮當年農村垃圾分類工作考核分,作為當年各類營運維修、獎勵、經費補助的依據。

篇2: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考核工作意見

為了進一步增強我市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置體系改善農村環境、培育文明行為、促進新農村建設的效果,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建設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的意見》(成府發〔*〕56號文件)的精神,現對進一步完善《市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置工作考核評分辦法》提出如下意見。

一、進一步完善檢查考核的組織方式

為了加強對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置體系實際運轉效果的檢查考核,把暗訪的檢查情況納入季度及全年考核的結果中(5分)。并在每次的暗訪中隨機對3―5位村民進行調查了解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運行效果反映,計入考核成績。

二、進一步完善檢查考核的內容和標準

(一)將日常資料收集報送情況納入考核內容(5分)

1、各區(市)縣垃圾處置場(廠),對各鎮(鄉)建立農村生活垃圾進場處置的臺帳,包括進場處置的時間和數量,由各區(市)縣城市管理部門匯總按季度報市城管局區縣處。

2、無垃圾處置場(廠)的區(市)縣,由城市管理部門匯總報送農村生活垃圾運輸處置垃圾量合同和長安垃圾處置場進場記錄。內容全面準確、報送及時的,得3分,否則,酌情扣分。

3、其他工作資料、基礎資料收集報送,包括規劃方案、規范布點圖、進展情況、簡報、總結等,按要求全面、及時報送的,得2分,否則,酌情扣分。

(二)加強對財政配套資金落實和設備購置情況的考核(20分)

1、各區(市)縣要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發改委等部門關于市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置工作財政資金補貼與管理辦法的通知》(成辦函〔*〕46號)要求,加強對農村生活垃圾專項經費的使用管理,實行專帳管理,并將工作所需資金納入財政預算,配套經費達到要求的,得10分,否則,每減少10個百分點扣1分。

2、各區(市)縣按照市財政經費中設備購置資金要求,購置足額m.ok3w.net保障農村生活垃圾運輸所需的專用密閉車輛,條件特殊的山區鎮(鄉)購置小型適用密閉的垃圾運輸車輛的,得10分,未按要求足額配置的,每減少5個百分點扣1分。

(三)基礎設施建設(15分)

1、按每個村建設3―5個垃圾桶點(房),每個桶點配備2―3個垃圾桶的標準,每個村少于3個垃圾桶點(房)的扣3分。

2、垃圾桶基座、垃圾房周圍要進行硬化處理,未硬化扣1分。

(四)將社會宣傳工作納入考核內容(5分)

1、垃圾桶點(房)設置有宣傳標語、包括編號、村名、管理人員、舉報電話(區<市>縣城管局公開電話)的告示牌,得2分,缺一小項,扣0.25分。

2、在省市級媒體宣傳一次得0.5分。

3、在中央媒體宣傳一次得2分。

4、其它宣傳工作,按1分計考。

(五)保潔隊伍建設管理(10分)

1、按每150戶配備1名保潔員的標準,少于總數5%的扣1分(以配備人數招聘人員花名冊、工資發放人員花名冊為準)。

2、保潔員職責不落實,管理范圍內衛生差,發現1處扣1分。

(六)生活垃圾清運(30分)

1、農村生活垃圾夏季2日內清運,冬季3日內清運。4―5日清運1次的扣1分,5日以上清運1次扣1―3分。

2、垃圾桶不得穿靴戴帽,垃圾房不得超過容量的50%,未達到要求的扣1分。

3、鎮(鄉)農村生活垃圾未按要求進入處置場(廠)而自行處理的扣5分,隨意傾倒的扣10分。

(七)清除積存垃圾(10分)

1、在管理轄區內無積存生活垃圾,發現一處扣2分。

2、垃圾桶點(房)周圍有垃圾,發現1處扣1分。

(八)鼓勵在清掃、收運和處置工作中實行市場化運作(加分)

1、對清掃保潔環節實行市場化運作方式的,加1―2分。

2、對在收運環節實行公司化運作的,加2―4分。

3、沒有實行市場化運作,但建立了以區(市)縣為收運主體的清運體系,確保農村生活垃圾能夠及時清運的,加1―2分。

4、在處置環節實行市場化運作,且效果好的,加1―2分。

三、進一步完善考核結果的通報制度

(一)季度檢查考核、全年檢查考核結果實行書面通報與會議通報的方式,其中暗訪的檢查考核情況以影像、口頭等方式予以通報。

(二)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置工作的考核結果與市財政以獎代補資金的補貼數額掛鉤。一次考核結果在85分以下的,予以通報批評,兩次考核結果在85分以下的,扣減5―10%的以獎代補資金,全年考核結果在85分以下的扣減10―30%的以獎代補資金,并不得參與城市管理的先進、優秀評選。

(三)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置工作的考核結果按60%計入14區(市)縣城市管理年終目標考核得分。

篇3: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附細則)

20**年某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附細則)

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是落實**優化環境“八大行動”總體方案的重要內容,是推進美麗*建設、促進資源有效利用的重要舉措,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途徑。為科學、有序、高效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根據《*市20**年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結合*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大和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以促進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置、改善農村環境衛生面貌、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為目標,堅持“政府主導、屬地負責、部門協作、公眾參與、社會監督、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則,扎實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工作,為建設美麗*、創造美好生活奠定良好基礎。

二、工作目標

*年,*縣*%以上的建制村(不含規劃拆遷村)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原則上要把城郊結合部、兩路兩側和集鎮周邊等重點區域,作為先行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范圍。通過積極構建“戶分類、村收集、鎮分揀、城處置”體系,使分類區域達到群眾受益全面、設施覆蓋到位、處理運行正常、減量效果明顯、資源循環利用的目標。同時,進一步加大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置力度,使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達到*%以上,力爭達到100%。

三、工作要求

(一)因地制宜,合理規劃。為便于管理,節約、集約利用資源,農村可爛垃圾(廚余垃圾)納入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處置體系進行集中處置,確保可爛垃圾及時資源化處置;*鎮按照“就近便利、相對集中”的原則,根據建制村地理位置、人口數量、交通條件、垃圾產出和輻射范圍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學選址,合理規劃,設置生活垃圾分揀站(盡量與中轉站二合一,選址在鄉鎮污水管網附近)。*鎮要規劃建設分類收集、定點投放、分揀清運和回收利用等其他配套設施。

(二)統一標準,規范分類。農村生活垃圾的分類,農戶源頭按可爛垃圾(即廚余垃圾,也稱有機垃圾)和不可爛垃圾“兩分法”進行分類。*鎮按可爛垃圾(廚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進行分類。

1.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廢紙類、塑料、玻璃、金屬和織物等適宜回收循環使用和資源利用的廢棄物。

2.可爛垃圾(廚余垃圾、有機垃圾)。是指可堆肥的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飯、菜葉果皮、腐爛瓜果、動物內臟、零食碎末以及作物秸稈、枯枝爛葉、谷殼、筍殼、殘次水果和飼養動物糞便等生活垃圾。

3.有害垃圾。是指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重金屬、有毒的物質或者對環境造成現實危害或者潛在危害的廢棄質。包括廢電池、熒光燈管、燈泡、水銀溫度計、廢油漆桶、家電類、過期藥物和過期化妝用品等。

4.其他垃圾。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包括衛生紙、紙巾、煙頭以及少量磚瓦、陶瓷、渣土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

(三)分類收集,密封清運。按“四分法”的統一標準,建立“戶分、村收、鎮集”的收運體系。農戶先按“兩分法”即可爛垃圾和不可爛垃圾進行源頭分類,采取給各戶統一配置垃圾分類桶(每戶配備*只*L分類垃圾桶);各村可按“兩分法”按需配備*L分類垃圾桶,用于分類投放,由村或者鎮負責將垃圾分類收運至分揀站(或中轉站);*鎮負責對收運至分揀站(或中轉站)的垃圾按照“四分法”進行二次分揀,并在分揀站(或中轉站)設置可爛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臨時存放點;*鎮各村要做到分類清運、密封清運,防止垃圾清運過程中跑冒滴漏造成二次污染。

(四)靈活多樣,科學處置。各地要從農村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對垃圾進行分類科學處置。

1.可回收物處置。可由農戶自主分揀交售,也可以村或鄉鎮集中處理點為單位,與廢舊品回收公司簽訂定期收購銷售合同,及時回收處置。

2.有害垃圾處置。納入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處置體系進行統一處置。

3.其他垃圾處置。按原有垃圾處理體系和模式,進行焚燒處理。

4.可爛垃圾(廚余垃圾)處置。納入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處置體系進行集中處置。

(五)注重環保,資源利用。在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過程中,要落實各項環保措施:垃圾分揀過程中產生的污水要納入排污管網;分揀站(或中轉站)暫時不能納入排污管網的,應設置一個污水儲蓄池,并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清運處置單位定期處理;可爛垃圾處置后的有機肥,由處置企業負責銷售,鼓勵農戶或有需要的企業作為農業肥料,還山還田,處置后無法利用的部分,須納入其他垃圾處理體系進行焚燒或填埋。

(六)健全制度,長效管理。為確保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保持常態規范運行,必須建立健全以下機制和制度:

1.建立健全鄉鎮環衛一體化制度。建立由鄉鎮政府負責統一管理的環衛一體化工作體系,實現資金有保障、保潔有隊伍、投放有標準、清運有規范、處置有場所,探索推行垃圾分類智能化、市場化運作模式。

2.建立三級考核制度。要建立*、鎮、村三級考核制度,即領導小組辦公室對*鎮進行考核,*鎮對村進行考核,各村對農戶進行檢查評比。通過層層考核的方式,層層督促落實。

3.建立村級長效管理制度。一是建立村民自律制度。把垃圾源頭分類和定時投放及其他村民衛生行為相關要求,納入村規民約內容,促進村民的自律行為。二是建立責任包干制度。通過發揮農村黨員、干部帶頭作用,明確黨員、干部分片責任區域,并與年終崗位責任制考核掛鉤。

四、實施步驟

*年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按下列四個階段進行:

(一)動員部署階段(*月*日前)。召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動員會議,傳達精神,部署工作,明確職責,落實責任。*鎮要根據*里確定目標任務和要求,明確分管領導、聯絡員,負責日常管理指導工作。

(二)全面實施階段(*年*月*日―*月*日)。*鎮按照分類要求,建立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體系。*月*日前完成垃圾分類桶和分類清運車輛等采購,并配置到位。*月底前正式開展垃圾分類收運工作。*月*日前完成分揀站建設或委托處置單位落實工作,并投入使用;尚未實施垃圾集中處理的村開展垃圾集中處理,達到農村垃圾集中處理率*%的要求,力爭達到100%。

(三)鞏固提高階段(*年*月*日―*月*日)。*鎮要在先行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區域,加大宣傳力度,增強村民分類意識,改變垃圾投放習慣,提高垃圾分類質量,使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初見成效;*領導小組辦公室對農村生活垃圾的分類工作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加強督促檢查力度,對*鎮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行年度考核驗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建設交通局,負責謀劃、統籌、協調、督查*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鎮是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責任主體,也應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明確工作任務和工作目標,強化領導、明確責任、健全組織、制定措施、細化方案,形成上下聯動推動的工作機制。

(二)落實政策保障。

1.資金。*領導小組辦公經費、分類宣傳經費及其他工作費用,*財政予以保障;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實施第一年(包括土建項目、分類垃圾桶采購項目、清運車輛采購項目、人員工資等)所需資金按照*財政和*鎮*:*承擔;以后每年,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日常運行管理費用、維修費用、人員經費、考核獎勵費用、有機(可爛)垃圾處置費用等由*和*鎮考核得分在90分以上按*:*的比例承擔,得分在80―90分按*:*的比例承擔,得分在70―80分按*:*的比例承擔,得分在70分以下*不予以支持。

2.采購。根據紹市生活垃圾治理辦*號函精神及政府采購相關規定,參照*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以直接委托形式在供應*市區的二家單位中選擇一家供貨商,價格不高于*市區上限價,垃圾分類設施改造小額工程,按鎮級小額工程有關規定組織實施。

(三)加強宣傳引導。要加強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宣傳力度,切實提高村民的垃圾分類意識,改變原有的垃圾投放習慣;*鎮要通過發放宣傳冊、張貼宣傳畫和櫥窗宣傳等方式,努力營造濃厚的農村垃圾分類工作氛圍;*鎮要通過強化對業務骨干和現場督導員的培訓,建立一支高素質的保潔員和督導員隊伍,并通過發動農村黨員、干部和村民代表的模范帶頭作用,積極參與和做好農村垃圾分類工作。

(四)強化考核激勵。強化考核激勵。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納入*對*鎮今后年度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體系。具體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核細則(試行)》

附件**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核細則(試行)

為進一步強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監督考核,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切實提升農村環境質量,助推美麗鄉村建設,根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意見》的要求,結合*實際,特制定本考核細則。

一、考核范圍

*所有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村,以生活垃圾分類為主,兼顧環境衛生和公共設施長效管理。

二、考核內容

(一)組織管理健全。*鎮、各建制村成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組織領導機構,配備管理人員,完善工作臺賬。制定鎮、村兩級監督、檢查和考核制度,定期開展專項治理活動。*鎮每年要設立專項工作經費及考核獎勵資金,確保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順利開展。

(二)宣傳發動到位。各建制村分別組織召開村兩委、黨員、村民代表、女戶主等四個層面垃圾分類工作動員會,發放倡議書、指導手冊等宣傳用品,確保垃圾分類工作知曉率達到100%。基層團委、婦聯組織不定期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營造工作氛圍。

(三)分類收運規范。配套垃圾分類收運設施,戶設分類垃圾筒,村設分類垃圾車,鄉鎮(街道)設有垃圾分揀場所,確保正常使用。農戶按“兩分法”做好垃圾分類工作,收運員裝運垃圾前,做好二次分揀工作,確保垃圾嚴格分類、日產日清。

(四)統一分揀到位。*鎮各村負責將分類垃圾運至中轉站,垃圾轉運要求分類清運,密封清運,并在中轉站安排專人按照“四分法”進行再次分揀,并設置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堆放點。

(五)村容環境整潔。做好農戶門口垃圾收集點、村內道路、村內生活垃圾投放容器集中擺放處以及其他公共場所周邊衛生保潔,防止垃圾清運過程中拋灑滴漏,確保農村環境干凈、整潔、有序。

(六)公共設施完好。確保農戶垃圾分類容器整潔,無破損;村內生活垃圾投放容器清潔,無破損;垃圾分類清運車輛車況良好,整潔干凈,實行全封閉管理,定期清理、滅蟲及滅菌,保持衛生整潔。

三、考核形式

由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每月對*鎮進行檢查,隨機查看20%的生活垃圾垃圾分類實施村(不少于2個),并結合平時暗訪情況,得出*鎮當年農村垃圾分類工作考核分,作為當年各類營運維修、獎勵、經費補助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