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爭議和解協議書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依照《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以及相關勞動法律法規規定,甲乙雙方本著平等、自愿的原則,經過協商一致,雙方就解除勞動關系、未簽訂勞動合同、加班、社保等所產生的勞動爭議達成如下和解協議:
一、甲乙雙方協商一致,同意自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起解除雙方的勞動關系。
二、甲方一次性向乙方支付經濟補償金、未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加班費等與勞動關系有關的所有款項共計人民幣__元,其余款項和權利乙方自愿放棄,前述款項甲方于本協議簽訂之日起__日內支付給乙方,乙方承諾不再要求甲方另行支付其它任何款項。
三、乙方確認:收到本協議第二條約定的款項后,雙方勞動爭議一次性了結,各類款項全部結清,無其它任何未了的勞動爭議和事宜。
四、乙方已清楚了解本協議所有條款的含義,無異議和不明確之處,愿意按協議約定嚴格執行。
五、本協議自雙方簽字并加蓋甲方公章后生效,協議一式兩份,雙方各執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公章):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簽名):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簽字: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篇2:勞動爭議的調解與仲裁
參與勞動爭議調處是法律賦予工會的職責,也是工會法律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體現工會代表和維護職能的重要方面。自1987年國家恢復勞動爭議處理制度,特別是1993年7月《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的頒布實施,標志著勞動爭議調處開始步入法制軌道。成都市總工會抓住有利時機,加大了工會參與勞動爭議的力度,突出重點,從組織建設入手,立足“調解為主、基層為主、預防為主”的方針,構筑起協調、疏導各類勞動糾紛的有力防線。
1、組織建設和隊伍建設。《勞動法》頒布實施以來,我市企業勞動爭議調委會的組織建設發展較快。
據統計,市屬國有企業全部建立了調委會,市屬集體企業組建率也在90%以上,大型企業均建立了二級調委會,有的企業在班組還建立了勞動爭議調解小組,調委會主任均由工會主席擔任,委員由企業工會、職工代表和行政三方人員組成,從組織上保證了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的開展。為有效、規范地開展勞動爭議調處工作,各企業勞動爭議調委會還依照國家的法律和現行的政策法規,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作制度,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既保證了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的正常進行,也使勞動爭議調解工作逐步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隨著改革的深化,成都市政府第93號令的頒布實施,勞動爭議調解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為加強街道社區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年,成都市總工會與成都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召開了進一步抓好鄉鎮、街道、社區勞動爭議調解工作會議。會后雙方將以上指導性意見以成工發[*]26號文《關于加強街道鄉鎮勞動爭議協調工作的通知》下發,有效地促進了街道鄉鎮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的建立健全。*年,在國企和集體企業95%建立企業調解委員會的基礎上,成都市總工會又與成都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合發文,對全市所轄的20個區(市)縣的鄉鎮街道建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工作做出要求部署。截至目前為止,全市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已達到6972個,達到應建比例的92%。調解員13908人,20個區(市)縣已有423個街道鄉鎮建立了勞動爭議協調委員會,有調解員1622人,逐步形成了一支素質較高且善于做調解工作的骨干隊伍。
在抓好組織建設的同時,全市各級工會組織十分重視對調解人員的培訓。為使調解人員不斷熟悉新出臺的政策法規,不斷提高調解技能,成都市總工會堅持有計劃、分批次地對勞動爭議調解員進行強化培訓,要求全市勞動爭議調解員均需執證上崗,每年進行注冊學習,使其盡快掌握調解工作的一般程序、技巧和現行有關的政策法規,逐步提高自身素質,高效、保質做好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工作。截止目前,成都市總工會共舉辦各類勞動爭議調解員培訓班期,培訓人員達人次。在常規培訓的同時,成都市總工會還采用“請進來,送出去”的辦法,先后聘請國內外勞動法學界的專家學者舉辦勞動爭議調處專題講座,還先后推薦基層調委會主任到全總、勞動部、省總、省勞動廳等部門參加培訓,多次組織調解員旁聽勞動爭議仲裁及訴訟的庭審活動,到外省調研學習先進經驗。通過多層次、多渠道的培訓活動,造就了一支熟悉法律法規、懂業務的調解員隊伍,實踐證明,這支隊伍在預防和疏導矛盾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充分發揮了前沿陣地的作用,為協調企業勞動關系、穩定社會、穩定職工隊伍作出了積極貢獻。
2、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在平息集體勞動爭議和群體性突發事件中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企業勞動關系多元化、復雜化,在一些地區和企業利益沖突顯形化,使得勞動爭議、尤其是集體勞動爭議和突發事件大幅度增加。為減少和預防矛盾,近年來,成都市總工會逐步加大對集體勞動爭議的預警、預防和處理力度。(1)重視預防,強化預警。成都市總工會在勞動爭議調解上堅持“預防為主、調解為主、基層為主”、“防為上,救為次,戒為下”的方針,針對近年來在改制企業中不斷出現的集體勞動爭議,建立完善了《成都市總工會群體性突發事件預警辦法》,將預警信息分等級管理,堅持定期和不定期預測預報,針對集體勞動爭議所表現出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并對下階段情況進行預測預報。(2)暢通信息、健全網絡。市總工會利用工會廣泛聯系職工群眾的特點和優勢,建立了層層信息網絡,目前全市已有勞動爭議調解員13908名,勞動法律監督員495名。為充分發揮其作用,市總工會實行了各級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組織對集體勞動爭議和突發性事件實行本級通報,逐級分頭上報的制度,使市總工會能及時掌握信息,分析動態,對癥下藥,采取措施。據統計,成都市總工會通過各級工會共獲取各種信息1380多條,編發信息640多條,上級采用60%以上,這些信息直接反映企業改革的現狀及職工動態,為有效及時地疏導矛盾提供了依據。(3)疏導矛盾、化解矛盾。職工集體勞動爭
議和突發性事件引發的原因既有國家在改革過程中出臺的許多宏觀政策所帶來的震蕩和陣痛,又有個別企業執行政策走樣,還有相當部分是由于企業在改革中的不規范操作損害了職工的利益,所以在預警穩定工作上,實行一把手親自抓,各部門負責人具體抓的格局,把處理集體勞動爭議和突發事件納入全會職能目標考核管理,規定各產業工委和相關業務部門每季度要針對預警、處置集體勞動爭議以及領導督辦的集體勞動爭議處理等情況認真填報工作小結,牽頭部門根據各自完成情況做出考評意見,交于市總目標考核辦公室,參與季度評分和年度總評。同時,制定出了成都市總工會處置突發性事件的制度和辦法,明確了預警工作的范圍、原則、方法、管理和信息報送的程序,把解決處理集體勞動爭議和由此引發的突發事件納入了依法協調處理的軌道。
3、以典型引路,積極拓展基層勞動爭議調處工作。
成都市總工會高度重視基層勞動爭議調處工作,近年來,通過“勞動爭議經驗交流大會”、表彰“優秀勞動爭議調解員”、“三資企業勞動關系研討會”等形式,促使基層勞動爭議調委會向制度化、規范化發展。同時還不斷探索非公企業勞動爭議調處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年7月,成都市總工會召開了非公有制企業協調勞動關系經驗交流大會,通過樹典型和先進經驗的介紹,對非公企業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4、不斷建立健全勞動爭議仲裁三方機制。
工會參與勞動爭議調處的重點是抓好企業調解,但并非所有的勞動爭議都能通過調解解決,工會組織還應依法參與仲裁活動,這是《工會法》、《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賦予工會的重要職責。成都市總工會及所屬19個區(市)縣工會,均依照三方原則進入了各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就成都市總工會本級而言,共有17名同志取得省勞動廳頒發的勞動爭議仲裁員資格證,其中14名被勞動局聘為兼職仲裁員。據統計,各級工會共參與勞動爭議仲裁案件調處件,案外調解件,各級工會干部在調處案件中,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較好的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
篇3:公司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組織及工作條例
云陽縣供電公司
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組織及工作條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的有關規定,為保障公司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調解委員會)及時、有效地開展工作,妥善處理各種勞動爭議,化解各種矛盾,結合公司實際,特制定《公司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組織及工作條例》。
一公司調解委員會的工作原則
1.公司調解委員會是調解本公司勞動爭議的組織;
2.調解委員會的工作接受公司工會的指導;
3.調解委員會應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做好調解的登記、檔案管理和分析統計工作。
二公司調解委員會的組織原則
1.調解委員會的辦事機構設在公司工會;
2.調解委員會主任由公司工會代表擔任;
3.調解委員會委員應當由具有一定勞動法律知識、政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辦事公道、為人正派、密切聯系群眾的人員擔任;
4.調解委員會委員調離本公司或需要調整時,應由按規定另行推舉或指定。
三公司調解委員會的工作職責
1.負責調解本公司內發生的各種勞動爭議與勞動矛盾;
2.檢查和督促爭議雙方當事人履行調解協議;
3.對職工進行勞動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做好勞動爭議的預防工作。
四公司調解委員會的調解范圍
1.因公司開除、除名、辭退職工和職工辭職、自動離職發生的爭議;
2.因執行國家有關工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勞動保護的規定發生的爭議;
3.因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4.因勞動工作發生的各種矛盾。
5.法律、法規規定應當調解的其他勞動爭議。
五公司調解委員會應當遵循的調解原則
1.當事人自愿申請,依據事實及時調解;
2.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3.同當事人民主協商;
4.尊重當事人申請仲裁和訴訟的權利;
5.公司調解委員會調解勞動爭議未達成協議的,當事人可以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6.對因勞動工作發生的各種矛盾應當無條件的接受調解。
六公司調解委員會應當遵循的調解受理程序
1.當事人申請調解,應當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三十日內,以口頭或書面形式向調解委員會提出申請,并填寫《勞動爭議調解申請書》。
2.調解委員會接到調解申請后,應征詢對方當事人的意見,對方當事人不愿調解的,應作好記錄,在三日內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請人。
3.調解委員會應在四日內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申請的決定,對不受理的,應向申請人說明理由。
4.對調解委員會無法決定是否受理的案件,由調解委員會主任決定是否受理。
5.發生勞動爭議的職工一方在三人以上,并有共同申訴理由的,應當推舉代表參加調解活動。
七公司調解委員會應當遵循的調解程序
1.及時指派調解委員對爭議事項進行全面調查核實,調查應作筆錄,并由調查人簽名或蓋章;
2.調解委員會主任主持召開有爭議雙方當事人參加的調解會議,有關單位和個人可以參加調解會議協助調解,簡單的爭議,可由調解委員會指定一至二名調解委員進行調解;
3.調解委員會應聽取雙方當事人對爭議事實和理由的陳述,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依照有關勞動法律、法規,以及依照法律、法規制定的公司規章和勞動合同,公正調解;
4.經調解達成協議的,制作調解協議書,雙方當事人應自覺履行,協議書應寫明爭議雙方當事人的姓名、單位、職務、爭議事項、調解結果及其他應說明的事項,由調解委員會主任(簡單爭議由調解委員會)以及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蓋章,并加蓋調解委員會印章,調解協議書一式三份(爭議雙方當事人、調解委員會各一份);
5.調解不成的,應作記錄,并在調解意見書上說明情況,由調解委員會主任簽名、蓋章,并加蓋調解委員會印章,調解意見書一式三份(爭議雙方當事人、調解委員會各一份)。
6.調解委員會調解勞動爭議,應當自當事人申請調解之日起三十日內結束。到期未結束的,視為調解不成。
八調解委員會成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當事人有權以口頭或書面形式申請,要求其回避:
1.是勞動爭議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近親屬的;
2.與勞動爭議有利害關系的;
3.與勞動爭議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調解的。
4.調解委員會對回避申請應及時作出決定,并以口頭或書面形式通知當事人。調解委員會的回避由調解委員會主任決定;調解委員會主任的回避,由調解委員會集體研究決定。
九公司調解委員會應當遵循的調解紀律
1,參加勞動爭議各類調解的人員應當堅持原則,秉公辦事,不得自作主張亂下結論;
2.勞動爭議當事人應遵守調解紀律,維護調解秩序,不得激化矛盾;
3.在調解過程中故意傷害調解委員的,按照公司有關規定處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十本規則由公司工會負責解釋。
十一本規則自~年元月1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