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企業員工處分制度條例

企業員工處分制度條例

2024-11-02 閱讀 4457

企業員工處分制度條例

  一、對于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職工,經批評教育不改的,應當分別情況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經濟處罰:

  (一)違反勞動紀律,經常遲到、早退,曠工,消極怠工,沒有完成生產任務或者工作任務的;

  (二)無正當理由不服從工作分配和調動、指揮,或者無理取鬧,聚眾鬧事,打架斗毆,影響生產秩序、工作秩序和社會秩序的;

  (三)玩忽職守,違反技術操作規程和安全規程,或者違章指揮,造成事故,使人民生命、財產遭受損失的;

  (四)工作不負責任,經常產生廢品,損壞設備工具,浪費原材料、能源,造成經濟損失的;

  (五)濫用職權,違反政策法令,違反財經紀律,偷稅漏稅,截留上繳利潤,濫發獎金,揮霍浪費國家資財,損公肥私,使國家和企業在經濟上遭受損失的;

  (六)有貪污盜竊、投機倒把、走私販私、行賄受賄、敲詐勒索以及其他違法亂紀行為的;

  (七)犯有其他嚴重錯誤的。

  職工有上述行為,情節嚴重,觸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依法懲處。

  二、對職工的行政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留用察看,開除.在給予上述行政處分的同時,可以給予一次性罰款。

  三、對職工給予開除處分,須經廠長(經理)提出,由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討論決定,并報告企業主管部門和企業所在地的勞動或者人事部門備案。

  四、對職工給予留用察看處分,察看期限為一至二年。留用察看期間停發工資,發給生活費.生活費標準應低于本人原工資,由企業根據情況確定。(注解:關于留用察看人員待遇問題,現按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七日《勞動人事部關于解決留用察看人員經濟待遇問題的通知》執行。)留用察看期滿以后,表現好的,恢復為正式職工,重新評定工資;表現不好的,予以開除。

  五、對于受到撤職處分的職工,必要的時候,可以同時降低其工資級別。

  給予職工降級的處分,降級的幅度一般為一級,最多不要超過兩級。

  六、對職工罰款的金額由企業決定,一般不要超過本人月標準工資的百分之二十。

  七、對于有第十一條第(三)項和第(四)項行為的職工,應責令其賠償經濟損失。賠償經濟損失的金額,由企業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從職工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金額一般不要超過本人月標準工資的百分之二十.如果能夠迅速改正錯誤,表現良好的,賠償金額可以酌情減少。

  八、職工無正當理由經常曠工,經批評教育無效,連續曠工時間超過十五天,或者一年以內累計曠工時間超過三十天的,企業有權予以除名。

  九、給予職工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必須弄清事實,取得證據,經過一定會議討論,征求工會意見,允許受處分者本人進行申辯,慎重決定。

  十、審批職工處分的時間,從證實職工犯錯誤之日起,開除處分不得超過五個月,其他處分不得超過三個月。

  職工受到行政處分、經濟處罰或者被除名,企業應當書面通知本人,并且記入本人檔案。

  十一、在批準職工的處分以后,如果受處分者不服,可以在公布處分以后十日內,向上級領導機關提出書面申訴.但在上級領導機關未作出改變原處分的決定以前,仍然按照原處分決定執行。

  十二、職工被開除或者除名以后,一般在企業所在地落戶。

  如果本人要求遷回原籍,應當按照從大城市遷到中小城市、從沿海地區遷到內地或者邊疆、從城鎮遷到農村的原則辦理。

  符合本條規定的,企業主管部門應當事先同遷入地的公安部門聯系。遷入地公安部門應當憑企業主管部門的證明,辦理落戶手續。遷回農村的,生產隊應當準予落戶。

  十三、受到警告、記過、記大過處分的職工在受處分滿半年以后,受到撤職處分的職工在滿一年以后,受到留用察看處分的職工在被批準恢復為正式職工以后,在評獎、提級等方面,應當按照規定的條件,與其他職工同樣對待。

  十四、對于弄虛作假、騙取獎勵的職工,應當按照情節輕重,給予必要的處分。

  十五、對于濫用職權,利用處分職工進行打擊報復或者對應受處分的職工進行包庇的人員,應當從嚴予以處分,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篇2:辦公室員工禮儀管理規定

第一條員工必須儀表端莊、整潔。

  ⒈頭發:頭發要經常清晰,保持清潔,不宜太長。男性員工頭發應經常注意修剪;

  ⒉指甲:指甲不能太長,指甲油要盡量用淡色;

  ⒊胡子:男性員工胡子不能太長,注意經常修剪;

  ⒋口腔:保持清潔,上班前不能喝酒或吃有異味食品;

  ⒌女性員工化裝應給人清潔、健康的印象,不能濃妝艷抹、不宜用香味濃烈的香水。

第二條工作場所的服裝應清潔、方便,不追求華麗。具體要求是:

  ⒈襯衫:無論是什么顏色,襯衫的領子與袖口不得有污漬;

  ⒉領帶:外出前或要在眾人面前出現時,應佩戴領帶,并注意與西裝、襯衫顏色相配。領帶不得骯臟、破損或歪斜松弛;

  ⒊鞋子應保持清潔,如有破損應及時修補,不得穿帶釘子的鞋;

  ⒋女性職員要保持服裝淡雅得體,不得過分華麗;

  ⒌員工工作時不宜穿大衣或過分臃腫的服裝。

第三條在公司內,員工應保持優雅的姿勢和動作。

  具體要求是:

  ⒈站姿:兩腳腳跟著地,腳尖外開約45度,腰背挺直,挺胸收腹,頸脖伸直,頭微向下,兩臂自然下垂,不聳肩,身體中心在兩腳中間。會見客戶或出席儀式的站立場合,或在長輩、上級面前,不得把手交叉抱在胸前。

  ⒉坐姿:坐下后,應盡量保持端正,把雙腿平行放好,不得把腿向前伸或向后伸,或俯視前方。要移動椅子的位置時,應先把椅子放在應放的地方,然后再坐。

  ⒊公司內與同時相遇應點頭行禮表示致意。

  ⒋握手時用普通站姿,并目視對方眼睛;脊背要挺直,不彎腰低頭,要大方熱情,不卑不亢;同性間應先向地位低或年紀輕的伸手,異性間女方應先向男方伸手。

  ⒌出入辦公室的禮貌:進入辦公室,要先輕輕敲門,聽到應答再進。進入后,隨手關門,不能大力、粗暴。進入辦公室后,若對方正在講話,要稍等靜候,不要中途插話,如有急事要打斷話,也要選擇時機,而且要說:“對不起,打斷你們的談話”。

  ⒍遞交物件時,如遞文件等,要把正面、文字對著對方遞上去;如是鋼筆,要把筆尖向自己;如是刀子或剪刀等利器,應把刀尖向著自己。

  ⒎走通道、走廊時要放輕腳步。在通道和走廊里不能一邊走一邊大聲說話,能不得唱歌或吹口哨等。

第四條正確使用公司的物品和設備,提高工作效率。

  ⒈公司的物品不能野蠻對待或挪為私用。

  ⒉及時清理、整理帳簿和文件,墨水瓶、印章盒等使用后及時關緊。

  ⒊借用他人或公司的物品,使用后及時送還或歸放原處。

  ⒋工作臺上不能擺放與工作無關的物品。

  ⒌公司內以職務稱呼上司。同時、客戶間以先生、小姐相稱。

  ⒍未經同意不得隨意翻看同事的文件、資料等。

第五條正確、迅速、謹慎地打、接電話。

  ⒈電話來時,聽到鈴響,至少在第二聲鈴響前取下話筒。通話時先問候,并自報公司、部門。對方講述時要留心聽,并記下要點.未聽清時,及時告訴對方。結束時禮貌道別,待對方切斷電話,再放話筒。

  ⒉通話應簡明扼要,不得在電話中聊天。

  ⒊對不指名的電話,判斷自己不能處理時,可坦白告訴對方,并馬上將電話交給能夠處理的人。在轉交前,應先把對方所談內容簡明扼要地告訴接收人。

  ⒋工作時間內,不得打私人電話。

第六條接待工作要求

  ⒈在規定的接待時間內,不缺席。

  ⒉有客戶來訪,馬上起立迎接并讓座。

  ⒊來客多時以先后順序進行,不能先接待熟悉客戶。

  ⒋對事前已預約的客戶,要表示歡迎。

  ⒌應記住常來的客戶。

  ⒍接待客戶時應主動、熱情、大方、微笑服務。

第七條介紹和被介紹的方式和方法

  ⒈無論是何種形式、關系、目的和方法的介紹,都要認真負責。

  ⒉直接見面介紹的場合下,應先把地位低者介紹給地位高者。若難以判斷,可把年輕者介紹給年長者。在本公司和其他公司的關系上,可把本公司的人介紹給別的公司的人,酌情而定。

  ⒊男女間的介紹,應先把男性介紹給女性。男女地位、年齡有很大差別時,若女性年輕,可先把女性介紹給男性。

第八條名片的接受和保管

  ⒈名片應先遞給長輩或上級。

  ⒉把自己的名片遞出時,應把文字向著對方,雙手拿出,一邊遞交一邊清楚說出自己的姓名。

  ⒊接對方的名片時,應雙手去接,拿到手后,要馬上看,正確記住對方姓名后,將名片收起。如遇對方姓名有難認的文字,馬上詢問。

  ⒋對收到的名片妥善保管,以便檢索。

篇3:售后服務中心員工獎懲制度實施細則

  售后服務中心《員工獎懲制度實施細則》(2)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深入貫徹公司《員工獎懲制度》,保證售后服務中心業務工作的順利開展,本公司特制訂售后服務中心《員工獎懲制度實施細則》。

  第二條本實施細則對營業人員及其主管、維修人員及其主管在業務工作方面的獎懲作出了具體規定。

  第三條本實施細則包括業務工作獎懲體系、營業工作獎勵辦法細則、營業工作懲戒辦法細則、維修工作獎勵辦法細則、維修工作懲戒辦法細則等內容。

  第四條本實施細則適用于售后服務中心零配件營業部門及人員、維修部門及人員的業務工作獎懲。

  第五條零配件營業人員、維修人員非業務行為的獎懲及其它部門人員的獎懲辦法悉依《員工獎懲制度》執行。

第二章業務工作獎懲體系

  第六條業務工作獎勵分為:

  (一)嘉獎;

  (二)記功;

  (三)記大功。

  第七條業務工作懲戒分為:

  (一)警告;

  (二)記過;

  (三)記大過;

  (四)解職;

  (五)解雇。

  第八條業務工作獎懲計算與考核:

  (一)全年度累計三次記功=一次大功;

  (二)全年度累計三次記過=一次大過

  (三)功過相抵。一次嘉獎抵一次警告,一次記功抵一次記過,一次大功抵一次大過。

  (四)全年度累計三次大過解雇。

  (五)考評辦法。

  1、嘉獎一次當月考核時加1分。

  2、記功一次加當月考核時加3分。

  3、記大功一次加當月考核時加9分。

  4、警告一次當月考核時減1分。

  5、記過一次扣當月考核時扣3分

  6、記大過一次扣當月考核時扣9分

第三章營業工作獎勵辦法細則

  第九條提供“行銷新構想”,而為售后服務中心采用,記功一次。該“行銷新構想”一年內使售后服務中心獲利10萬元以上,再記大功一次。

  第十條業務員主動反映可開發的“新產品”而為售后服務中心采用,記功一次。該“新產品”一年內使售后服務中心獲利10萬元以上者,再記大功一次。

  第十一條提供競爭對手動態,被售后服務中心采用為政策者,記功一次。

  第十二條客戶信用調查屬實,事先防范得宜,使售后服務中心避免蒙受損失者,記功一次。

  第十三條開拓“新地區”、“新產品”或“新客戶”,成效卓著者,記功一次。

  第十四條達成上半年業績目標者,記功一次。

  達成全年度業績目標者,記功一次。

  連續三年度達成業績目標者,記大功一次。

  超越年度目標20%(含)―50(不含),記功一次。

  超越年度目標50%(含)以上者,記大功一次。

  第十五條凡售后服務中心列為“滯銷品”,業務人員于規定期限內出清者,記功一次。

第四章營業工作懲戒辦法

  第十六條挪用公款者,一律解雇。本公司將依法提出訴訟。

  第十七條與客戶串通勾結,對公司利益構成損害者,一經查證屬實,一律解雇。

  第十八條業務人員自親或伙同他人從事與公司業務屬同類業務者,或私自與競爭廠商有業務往來者,一經查證屬實,一律解雇。直屬主管若有呈報,免受連帶懲罰。若未呈報,不論是否知情,記過一次。

  第十九條業務人員連續三個月未完成銷售任務,調離或解雇。

  第二十條凡利用公務外出時,無故不執行任務者(含:上班時間喝酒),一經查證屬實,以曠職論處,并記過一次。若是干部協同部屬者,該干部解職。

  第二十一條業務人員外出開展工作,無故不向直接上級回手機以確認自己準確位置者,經查證屬實,記過一次。

  第二十二條業務人員因個人原因造成巨額或經常性商品短少者,予以解雇。

  第二十三條挑撥公司與員工的感情,或泄漏職務機密者,一經查證屬實,記大過一次,情節嚴重者解雇。

  第二十四條上半年銷售未達當期銷售目標的70%者,記過一次。

  全年度銷售未達銷售目標的80%者,記過一次。

  第二十五條未按規定建立客戶資料經查獲者,記過一次。

  第二十六條不服從上司指揮者:

  (一)言語頂撞上司者,記過一次。

  (二)不遵照上司使命行事者,記大過一次。

  第二十七條未經批準私自使用營業車輛者,記過一次。

  第二十八條售后服務中心規定填寫的報表,應繳而未繳者每次記過一次。

第五章維修工作獎勵辦法細則

  第二十九條積極鉆研業務工作,提供先進維修技術方案,在節約消耗減少維修工時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記功一次。

  第三十條為用戶提供安裝防盜器等額外服務,并及時上交創收收入,創收純收入按20%比例獎勵創收人。

  第三十一條在參加促銷活動或上門修車活動中,工作努力,成績突出,為公司贏得良好聲譽而做出重大貢獻者,記功一次。

  第三十二條完成全年度工時定額者,記功一次。

  超越年度工時定額20%(含)―50%(不含),記功一次。

  超越年度工時定額50%以上者,記大功一次。

  連續三年度完成工時定額者,記大功一次。

第六章維修工作懲戒辦法細則

  第三十三條與客戶串通勾結,損害公司利益者,一經查證屬實,一律解雇。

  第三十四條維修人員連續三個月未完成基本工時指標者,調離或解雇。

  第三十五條凡利用公務外出時,無故不執行任務者(含:上班時間喝酒),一經查證屬實,以曠職論處,并記過一次。若是干部協同部屬者,該干部解職。

  第三十六條上半年實際工時數未達當期工時定額70%者,記過一次。

  全年度實際工時數未達當期工時定期80%者,記過一次。

  第三十七條未按規定建立維修檔案者經查獲記過一次。

  第三十八條不服從上司指揮者:

  (一)言語頂撞上司者,記過一次。

  (二)消極怠工者,記過一次。

  (三)拒不服從工作安排者,記大過一次。

  第三十九條動用所維修車輛為自己或他人辦私事者,記過一次。

  第四十條維修人員進行收費維修項目、部分收費維修項目或安裝防盜器等收入,拒不上交的,經查證屬實,記大過一次。

第七章附則

  第四十一條本實施細則由售后服務中心制訂并負責解釋。

  第四十二條本實施細則報總經理批準后施行,修改時亦同。

  第四十三條本實施細則實施后,售后服務中心既有的相關規定自行終止。

  第四十四條本實施細則自頒布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