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路管理規章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農村公路管理,保障農村公路安全暢通,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的使用、養護管理和路政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農村公路是指符合國家規定技術等級的縣道、鄉道、村道及其附屬設施。
第三條市交通主管部門負責全市農村公路的統一管理。
章丘市、歷城區、長清區、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交通主管部門(以下統稱有關縣級交通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的管理工作。
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行政區域內的農村公路管理工作由市公路管理機構和區人民政府按照本條例有關規定分工負責。
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村公路管理工作的領導,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做好農村公路管理工作。
第五條農村公路管理工作應當遵循統一管理、分級負責、建養并重、保障暢通的原則。
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愛護農村公路的義務,有權舉報破壞、損壞農村公路和影響農村公路安全的行為。
第二章養護管理
第七條農村公路養護分為大修、中修、小修工程和日常養護。
第八條市、縣(市、區)應當根據農村公路養護類別和實際技術狀況編制農村公路年度養護計劃。
全市農村公路年度養護計劃由市交通主管部門負責編制,報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章丘市、歷城區、長清區、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農村公路年度養護計劃由其縣級交通主管部門負責編制,報經縣(市、區)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行政區域內,縣道的年度養護計劃由市公路管理機構負責編制;鄉道、村道的年度養護計劃由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
第九條章丘市、歷城區、長清區、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行政區域內縣道的養護由其交通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行政區域內縣道的養護由市公路管理機構負責組織實施。
鄉道的養護和村道的大、中、小修工程由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
村道的日常養護經村民會議討論決定后,由村民委員會負責組織實施。
第十條農村公路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鄉道、村道養護的技術指導。
第十一條農村公路養護作業應當逐步推行市場化。大修、中修工程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通過招投標方式確定養護作業單位,但搶修工程可以除外。小修工程和日常養護可以由養護責任單位擇優確定養護作業單位。
養護責任單位應當與養護作業單位簽訂養護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
第十二條農村公路養護作業應當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技術規范、操作規程和合同約定,使農村公路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
第十三條農村公路的大、中修工程,應當實行工程監理制度和質量保修制度。保修期限不得少于一年。
第十四條養護人員進行養護作業時,應當穿著統一的安全標志服;利用車輛作業時,應當在車輛上設置明顯作業標志,過往車輛應當避讓。
第十五條農村公路的綠化由農村公路管理機構統籌規劃并組織實施。
第十六條農村公路養護用地、砂石料場以及養護需要的挖砂、采石、取土以及取水,由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協調解決。
第十七條養護責任單位應當建立農村公路災害防治工作應急保障機制,提高抗災害能力和事故應急救援能力。
因自然災害等原因造成農村公路交通中斷,養護責任單位應當立即組織搶修。不能及時修復的,由農村公路管理機構組織修建臨時通道或者公示繞行路線。
第三章養護管理資金
第十八條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資金主要由市、縣(市、區)財政預算資金和國家、省撥給的補助資金組成。
第十九條市和有關縣級交通主管部門,應當編制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經費預算,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后列入本級年度財政預算。
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行政區域內鄉道、村道養護管理經費預算,由區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并列入年度財政預算。
第二十條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年度補助標準,由市交通主管部門根據補助資金和市專項財政預算資金的數額、養護里程、技術狀況確定。
第二十一條縣(市、區)對上級撥給的養護管理資金和同級專項財政預算資金應當統籌安排,根據農村公路養護計劃完成情況計量支付。
第二十二條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資金應當統一管理、專款專用,實行年度審計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挪用、截留。
第四章路政管理
第二十三條有關縣級交通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的行政管理;市公路管理機構負責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的行政管理。
第二十四條農村公路管理機構在農村公路上應當按規定設置警告、禁令、指示等標志、標線。
第二十五條在農村公路上禁止下列行為:
(一)擅自設卡、收費、罰款和攔截車輛;
(二)從事法律作業活動;
(三)擺攤設點,設置集貿市場及各類經營場所;
(四)打場曬糧、堆放物料及設置其他障礙物;
(五)挖溝引水、漫路灌溉;
(六)焚燒秸稈、堆糞漚肥、傾倒垃圾及撒漏污物;
(七)其他損壞、污染農村公路的行為。
違反前款規定,給他人財產、人身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二十六條車輛軸載質量或總質量超出公路工程技術標準的,不得在農村公路上行駛。確需行駛的,應當經農村公路管理機構批準,并按要求采取有效防護措施。對公路造成損壞的,應當按照原技術標準予以修復或者承擔修復費用。
第二十七條鐵輪車、履帶車和其他可能損害農村公路路面的機具,不得在公路上行駛。確需行駛的,應當經農村公路管理機構批準并應當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對公路造成損害的,應當按照損壞程度給予補償。
第二十八條臨時占用、挖掘農村公路或者從事其他涉路項目作業的,應當經農村公路管理機構批準后方可施工。影響交通安全的,并應當征得法律機關同意。工程完工后,應當按照原技術標準予以修復或者承擔修復費用。
第二十九條除農村公路防護、養護需要以外,禁止在農村公路法律控制區范圍內修建法律物和地面構筑物;需要架設、埋設管線、電纜等設施或者設立其他標志的,應當經農村公路管理機構批準。
農村公路建筑控制區的范圍從農村公路兩側邊溝(截水溝、坡腳護坡道)外緣起算:縣道十米、鄉道五米、村道三米。
第三十條農村公路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公路巡查,依法制止、處理各種違法使用、占用和破壞、損壞農村公路的行為。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一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在農村公路上設卡、收費的,由農村公路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可以處違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二條有下列違法行為之一的,由農村公路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處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超載車輛擅自在農村公路上行駛的;
(二)鐵輪車、履帶車和其他可能損害農村公路路面的機具擅自在農村公路上行駛的。
第三十三條有下列行為之一,造成農村公路路面損壞、污染或者影響農村公路暢通的,由農村公路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一)擺攤設點、設置集貿市場及各類經營場所的;
(二)堆放物料、從事建筑作業活動及設置其他障礙物的;
(三)挖溝引水、漫路灌溉的;
(四)焚燒秸稈、堆糞漚肥、傾倒垃圾及撒漏污物的;
(五)其他損壞、污染農村公路的行為。
第三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在公路建筑控制區內修建建筑物、地面構筑物或者擅自埋設管線、電纜等設施的,由農村公路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拆除,并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拆除的,由農村公路管理機構拆除,有關費用由建筑者、構筑者承擔。
第三十五條違反本條例規定,侵占、挪用、截留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資金的,由交通主管部門予以追回。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當事人刑事責任。
第三十六條當事人對農村公路管理機構作出的行政處罰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三十七條市交通主管部門和農村公路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篇2:公路管理站路域環境整治管理制度
公路管理站路域環境整治管理制度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我站積極開展公路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全面提升我縣公路交通整體服務水平,推動整治工作常態化、制度化。為實現環境質量的改善,結合我站實際特制定本環境整治管理制度。
一、工作思路
以全市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環境綜合整治活動”目標任務,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無縫對接、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工作原則,凈化公路環境,杜絕污染公路源,提升公路環境容貌,降低揚塵污染,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更加優良的公路交通環境。
二、工作重點
堅持做好國省干線公路日常養護工作,加大路面人工、機械清掃以及灑水工作力度,搞好道路綠化美化,加強道路運輸管理,杜絕揚塵污染。
三、相關要求
各中心要加強對責任區域環境治理工作的日常檢查,認真查找薄弱環節,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堅持環境治理經常化,鞏固治理成果,防止出現反彈。
四、考核辦法
采取不定期實地察看、現場考核方式進行,做到一月一考核、一月一評比、一月一通報。對考核中發現的問題考核組將下發整改通知書,明確整改內容、時限及要求;相關單位必須按要求制定整改計劃,按時整改上報。
五、實施細則
(一)日常養護
(1)路面:堅持以路面養護為中心,采用人工和機械相結合的路面清掃方式,機械清掃不到位的地方人工清掃要及時清掃,發現路面有堆積物要及時處理,不能處理的要及時上報(一小時內上報)。清理重點主要包括公路路面垃圾、邊溝、邊坡及綠化帶內的白色污染物、路面堆積物等。清理出的垃圾及白色污染物進行集中處理。
(2)灑水:對出市口路及環城公路要保證每天進行三遍灑水作業,保證路面潮濕,無揚塵。其余干線公路,一般每天進行不少于一遍的灑水降塵作業。加強雨后路面巡查次數,并對平交道口車輛帶泥情況及時清理,清理不徹底的采用灑水車沖洗路面的措施,確保道路無車輛帶泥現象。
(3)綠化:路樹、花草要合理管理,及時澆水,剪枝,不影響行車視線,遮擋三樁兩碑的灌木要及時修剪。
(4)關于禁燒工作:我站養護人員嚴禁在公路兩側焚燒白色垃圾、秸稈、雜草等,在工作組發現其他人員在道路兩側焚燒垃圾、秸稈等,應立即上報給站辦公室或路政執法大隊。
(二)、要加大巡查力度,在巡查中發現的問題,我站要及時通知該路段養護單位負責人,限期整改,并將整改結果及時上報養護股股長,我站對整改的結果要組織人員進行檢查,以確保公路環境治理成果達到治理要求。
六、環境治理工作獎懲:
養護中心必須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環境整治工作任務,并要求對環境治理成果進行長期保持。在公路環境治理過程中,受到上級領導通報表揚的責任段,獎勵該養護中心當月經費3%。受到上級領導通報批評,第一次對中心主任進行全站通報批評,第二次對除對中心主任進行全站通報批評外,同時扣罰該中心當月經費3%,第三次對中心主任進行就地免職,同時扣罰該中心當月經費5%。
二○一八年一月日
篇3:鄉鎮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制度
*鄉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我鄉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提高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質量和投資效益,根據《*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試行)》,結合本鄉實際,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
*鄉范圍內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農村公路,是指包括鄉道(含以鄉鎮為養護責任主體的群養縣道)、村道公路及其公路附屬設施。其中,村道是指經*市交通局認定,連接鄉鎮與建制村或建制村與建制村的公路。
農村公路養護分為農村公路養護工程和農村公路日常管理養護。
農村公路養護工程包括農村公路的大、中、小修工程和水毀修復工程,每批次(處)維修金額在10萬元以上的為大修;在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為中修;在2萬元以下的為小修,小修資金在財政年初預算安排的農村公路日常養護管理資金中列支,具體金額以財政評審金額為準。
農村公路日常養護指農村公路的小修、保潔、綠化管護、附屬設施維護和排水溝、涵洞清淤等。
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指農村公路養護計劃編制、養護統計、養護計劃執行檢查、養護資金監管和技術培訓。農村公路路政管理指對農村公路建控區、超載超限、公路用地、公路附屬設施等路產路權進行管理和保護。
第三條
各村應當采取有力措施,不斷提高公路養護管理水平,確保公路路產完好,路權不受侵犯。
第四條
養護管理工作應加強科學研究,推廣使用先進的管理方法、技術和設備,不斷提高養護管理的科技含量,走科技興交之路。
第五條
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遵循“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全面管護、保證暢通”的原則,做到“建養并重、有路必養”。
第二章機構與職責
第六條
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在*市交通局的統一領導下,由*鄉人民政府具體負責。鄉政府是本鄉(含群養縣道、下同),鄉、村道公路養護管理的責任主體。鄉政府成立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站。
鄉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站設在經發辦,負責轄區內農村公路的養護與管理,具體負責轄區內鄉道、村道養護的組織實施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1)貫徹落實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法規、政策,執行公路養護規范及技術標準,保持公路及附屬設施完好、暢通。
(2)制定、編制本鄉公路養護管理年度計劃,定期檢查鄉村公路養護質量及養護計劃的執行情況,定期向*市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領導小組及所在鄉人民政府通報鄉村公路養護情況。
(3)組織公路養護管理人員進行技術業務培訓和轄區內的鄉村公路養護。
第七條
村委會成立村道養護管理組,村主任為組長,負責組織村組道路的養護管理工作。業務上接受鄉管理站的指導、監督和檢查;負責多方式籌集村道公路養護資金和實施養護管理,組織實施公路養護計劃。
第三章養護管理
第八條
農村公路養護生產要嚴格按照標準進行,路況質量要逐步達到與之相應的標準。鄉村道路養護的總體要求是保持路基穩定、路面平整、路肩整潔、排水暢通、構造物和沿線設施完好,行車通暢。
第九條
鄉政府所管養的鄉道(含群養縣道)由鄉管理站實行常年養護;村道由村委會采取群眾性組織或個人(農戶)分段承包等方式進行養護,保證全鄉鄉村道路每年至少全面整修2次。
第十條
農村公路的小修保養及大中修工程項目嚴格按照行業標準和規范執行。大中修工程和改建工程應由鄉政府組織面向社會公開招標,擇優選擇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養護公司或專業養護機構承擔建設任務。
第十一條
鄉管理站對列入養護計劃的油路要加強經常性養護,及時處治各類病害,并保證每年集中修補2次以上,使路面經常處于良好技術狀態,延長油路使用壽命。
第十二條
鄉管理站對列入養護計劃的砂礫路要加強經常性養護,實行集中性養護與季節性養護相結合,要求每年集中性養護不少于2次,及時處治各種病害,防止病害進一步擴大,不斷改善路面技術狀況。
第13條
農村公路大中修及水毀工程處理。
1.鄉道(含群養縣道)大中修及2萬元以上的水毀工程由鄉政府上報市政府,經市財政局和交通局現場核實,市財政局評審,鄉政府作為業主進行實施,工程費由市財政出資。
2.村道的大中修及水毀工程作“一事一議”上報,工程費用由村委會籌資50%,市財政補助50%,由鄉政府或村委會作為業主進行實施。
第十四條
鄉管理站對全鄉的鄉村道路的養護應制訂切實可行的養護計劃,及時處治出現的各種病害并積極組織搶修水毀路段。
第十五條
在進行養護作業時,必須設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設施與安全警示標志。鄉道因養護確需中斷交通的,依法報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提前向社會公告;村道養護確需中斷交通的,經鄉管理站同意后由村民委員會告知村民。
第十六條
農村道路的綠化由鄉管理站和市交通局負責規劃和實施。鄉政府種植的鄉道樹木歸鄉政府,其收益主要用于鄉道養護;屬村委會集體種植的公路樹木歸集體所有,其收益主要用于村道養護。
公路用地上的樹木不得擅自砍伐,確需更新砍伐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四川省公路路政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并完成更新補種任務。
第十七條
農村公路養護或水毀修復需在荒山、荒地取土、取砂、采石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或者非法收取費用。
第十八條
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致使農村公路嚴重損毀,責任
單位確無力修復的,鄉管理站組織干部群眾、團體、企事業單位進行搶修,盡快恢復交通。
第十九條
農村公路養護作業應注意對沿線生態環境的保護,減少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壞,養護廢棄物應當及時收集清理。
第二十條
農村公路小修保養和養護工程的管理實行檢查、考核、評定、驗收制度。鄉管理站和村管理組要建立養護管理臺賬,填寫養護或巡查記錄,嚴格實行成本核算。
第三章路政管理
第二十一條
農村公路路政管理要力爭達到以下要求:
(一)無侵占公路、公路邊溝、公路用地、公路路堤及邊坡行為;
(二)無擅自開設交叉道口、人行路口及砍伐行道樹行為;
(三)在公路建筑控制區內無新的違章建筑;
(四)無堆放雜物、違章作業、挖溝引水行為;
(五)無擺攤設點、馬路市場等違法行為。
第二十二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制止和檢舉侵占、破壞公路路產和侵占公路路權以及不依法進行路政管理的行為。
第二十三條
農村公路綠化,由鄉管理站會同市交通局規劃并組織實施,規劃應結合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在公路兩側劃留植樹綠化用地。
第二十四條
鄉管理站應依法履行路政管理職責,保護路產路權不受侵占和破壞。
第二十五條
鄉管理站負責協助市交通局對鄉道實施路政管理,具體職責如下:
(一)宣傳和貫徹執行有關公路管理的法律法規、政策;
(二)維護公路養護作業現場秩序;
(三)實施公路巡查,保護公路路產,發現破壞、損害、非法占用公路路產和影響公路安全的行為應予以制止,并及時向市交通局報告;
(四)協助農村公路工程交工、竣工驗收工作;
(五)協助調查處理轄區內的路政案件;
村道由所在村村委會組織村民進行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村規民約,維護村道的安全和通暢,制止損害村道的行為。
第二十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挖掘農村公路。
因修建橋梁、渡槽或架設、埋設管線、增設交通標志以及其他工程建設需要占用、利用、挖掘鄉道或者使鄉道改線的;在鄉道上增設平面交叉道口的;更新砍伐公路用地上的樹木的,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的規定,事先經市交通局的批準,對公路造成損害的,按有關規定給予補償。
因建設需要占用、利用、挖掘村道或使村道改線,或開設道口、砍伐路樹的,應事先征得村委會的同意,由建設單位或個人按不低于該路段原有的技術標準進行修復或給予相應的經濟補償。
第二十七條
對因組織領導不力,管養措施不落實,造成農村公路及其附屬設施損壞嚴重的責任人,按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
對損壞農村公路的行為人,鄉管理站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相應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章資金籌措與管理
第二十八條
農村公路養護按照“誰受益、誰養護、誰管理”的原則,積極拓寬鄉村公路養護資金渠道。
1.市政府根據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實際需要,將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資金納入市財政年初預算,鄉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保障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的正常運行;2.上級財政轉移支付中包含的民工建勤工資、義務工日工資和通過轉移支付安排的農村公路養護專項資金;
3.受益企業或個人捐助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
4.村民委員會通過“一事一議”方式向受益群眾籌措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及財政補助資金。
第二十九條
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管理與監督
(一)市財政撥付的專項養護資金,要嚴格按照專款專用的原則,規范使用,不得截留、擠占和挪用。鄉、村公路養護資金監管要加強本鄉自查與接受財政、審計等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監督檢查相結合的辦法;村道公路養護資金要實行財務公開,定期向村民公布養護資金使用情況。
(二)村委會通過“一事一議”籌集的村、社道路養護資金,由村委會按照農村公路養護計劃,專項用于村道的小修保養和養護工程,定期公示資金使用情況,接受群眾監督;如通過項目整合了其他財政性補助資金的,在項目管理及資金使用上應滿足其被整合資金的使用規定。
(三)汛期或因自然災害致使鄉道交通中斷或嚴重損壞時,鄉政府及時組織物力、財力、人力迅速搶通保通,鄉道損毀特別嚴重的應及時向市交通局報告,市交通局及時約請財政及相關部門人員并經現場確定整治方案經市財政評審后,下達災毀恢復工程資金計劃,資金由市財政局審核按程序報批后下達;村道原則上由村委會組織村民投工投勞搶通及恢復。
第三十條
鄉、村公路養護管理財政補助資金由市交通運輸局根據《*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考核辦法》的規定及日常檢查考核情況,會同財政等部門提出資金撥付方案,經審定后由市財政局向鄉政府下達和撥付養護管理補助資金。鄉政府按對各村、社的考核結果分配撥付財政補助資金。
第五章監督檢查
第三十一條
鄉管理站每月對各村養護組的巡查記錄及村道養護情況(路況質量、構造物狀況等)進行檢查。每半年對全鄉鄉、村公路養護及路政管理進行一次全面檢查。鄉管理站應及時向鄉政府通報檢查結果,提出整改意見,發現問題督促村養護組立即整修,保持全鄉農村公路的良好狀態。每季度對鄉道、村道養護人員進行考評,對考評優異的人員適當進行獎勵,對考評較差的人員通報批評或者調換,充分調動養護人員的積極性。
第三十二條
鄉政府將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納入對各村的年度目標考核。對各村在公路養護管理資金安排、管理、使用、到位情況以及公路養護管理落實情況、公路路況改善情況等方面予以考核并據此分配公路養護管理資金。
第六章獎勵與處罰
第三十三條
經鄉管理站檢查認定,村道達到下列標準之一的,對所在村管理組予以獎勵:
(一)全面完成養護管理任務,養護質量穩步提高的;
(二)路況等級標準提高的;
(三)養護工程全部達到優良的;
(四)對公路養護管理做出重大貢獻的;
(五)路政案件及時查處,路產路權未被侵犯的;
(六)村道養護管理達到年度目標責任要求的。
第三十四條
經鄉管理站認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給予所在村管理組處罰:
(一)經檢測,好路率或綜合值達不到養護計劃指標或全年路況質量無明顯提高者,扣發計劃列支養護經費的20%―30%;
(二)發生塌方、滑坡等自然災害后等待觀望、不及時搶修,造成損失進一步擴大或阻斷交通72小時以上的,追究村支書和村主任的責任,同時給予一定的經濟處罰;
(三)全年列養路線有失養現象或路況質量低下,造成道路通行能力下降甚至中斷交通的,責令村委會籌資整修,恢復路況,并追究相關領導責任。
(四)路政案件未能及時上報,路產路權侵犯嚴重的,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由*鄉政府負責解釋。
第三十六條
本辦法自發文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