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務局工作人員職業道德規范
鹽務局工作人員職業道德規范
一、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二、遵紀守法,服從組織。聽從指揮,令行禁止,嚴格遵守紀律和各項規章制度。
三、廉潔奉公、嚴于律己。對黨忠誠,不濫用職權、損公肥私、貪污受賄。
四、依法管理、公道正派。嚴格執行國家的法律和各項鹽業法規,秉公辦事,依法行政。
五、忠于職守、團結協作?;ハ嘀С?、互相配合,盡職盡責。
六、科學管理,服務群眾。堅持實事求是,加強調查研究,少說空話,多辦實事。
七、維護社會治安、見義勇為。不打架斗毆,不賭博,不酗酒,不看黃色書刊、音像制品。
八、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任勞任怨,生活樸素,養成勤奮節儉的作風。
九、學科學、鉆業務,提高自身素質。做到精通業務,奮發向上。
十、發揚成績、謙虛謹慎,勇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糾正錯誤。
十一、遵章守紀,維護社會公德。文明禮貌、風紀嚴整,儀表端莊。
十二、敬老愛幼、鄰里和睦。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
篇2:今天我們需要什么樣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規范
今天,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規范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將我國師德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當代中國師德建設要有與時俱進的整體社會環境的支持
■“以人為本”原則在師德建設程序上應該轉換為建設“師本”型教師專業道德的實踐
■從提高師德規范專業水平入手建立師德規范體系是師德建設的當務之急
最近評選出的“全國教書育人楷?!钡氖论E和精神令世人感動?!叭珖虝丝!笔俏覈?600萬人民教師的杰出代表。他們胸懷祖國、情系人民,熱愛教育、關懷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甘為人梯、樂于奉獻,把滿腔熱情和全部精力獻給人民教育事業,彰顯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理想情操、高尚師德和人格魅力。
師德或教師專業倫理(專業道德)問題一直是社會最為關心的熱點教育話題之一?!叭珖虝丝!痹u選活動的開展,讓更多有識之士再次關注師德建設課題。在開展向教書育人楷模學習的過程中,一個需要我們進一步認真思考的問題是:這些楷模的事跡體現了哪些新時代的教師專業道德、今天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教師道德?
我們需要“專業的”教師道德
在既往的經驗性的教育發展階段,師德問題與德育等問題相似。但在教育科學已有較大發展、教師專業化已經提上教育事業議事日程、師德規范制定的復雜性也前所未有的今天,師德問題的討論和其他教育問題一樣都應該有起碼的專業性。就是說,當代中國師德規范的確立就不應再是一般倫理規范的簡單重復,而應該充分反映教育專業的特性。教師道德應該是“專業的”倫理,而非過去一般意義上的“行業的”道德。
教師專業道德當然是一般倫理在教育領域的特殊應用,但是又非一般倫理原則本身。比如一般的公正原則要求我們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很多情況下也是對的,但是教育活動中“因材施教”原則常常要求教師用形式上好像并非“一碗水端平”的手段處理看起來完全一樣的教育事件。換言之,日常教育公正實踐中比較多的是“實質性公正”,而非“形式性公正”。因此,依據教育實踐的實際去考慮師德內涵的特殊性是我們有效進行師德建設的重要方法。沒有教育專業的考慮,就無法建立和真正理解當代教師職業道德。
此外,小學、中學、大學等教育的學段不同,同一個師德規范的具體要求肯定有許多差異,不同年齡、職齡、性別、學科教師的師德理解和需求也都各不相同,教師專業道德建設必須充分考慮不同群體教師專業發展的實際等,也是師德建設必須“專業化”理解的重要維度。師德楷模們的許多優秀品質無疑值得全國教師學習,但是如何有效地開展學習活動,則應該有比較專業的分析與設計。
21世紀的中國教育已經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追求專業性、高品質的嶄新階段。與此相應,提高教師道德理論與實踐的專業性水平也應該引起教育理論界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我們歡迎社會對于教師道德有最廣泛的關心,但是我們更是由衷希望全社會對師德問題的關注能越來越專業。只有教師專業道德的觀念確立起來,我們才可能確立有效的專業倫理及其評價標準。
我們需要“先進的”教師道德
所謂“先進的教師道德”主要包括兩大含義:教師應該有崇高的師德追求;對師德的理解也應該與時俱進。前者更多對教師而言,后者更多針對社會大眾。
首先,教師應該有崇高的師德追求。實際上,即便是一般道德規范也不同于經濟生活的法則。因為后者以利己為博弈的基本規則,前者則以限制自己的利益方式,甚至用利他主義的超越性原則處理人際關系。因此,講道德就意味著過高尚的生活。沒有生活的理想性、超越性,也就沒有道德生活本身。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專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應該在一般社會道德水平之上。這不僅是社會大眾的期待,而且是職業特點的要求使然。試想,教師在人格上如果沒有適當的高度,豈能在做人上教育好自己的學生?“范跑跑”事件發生后曾經有很多人以基本人權為由,為教師的道德缺位辯護,從專業倫理的角度分析這是十分荒謬的。每個人都不是完全自然的“裸人”,特定身份尤其是特定專業身份會在他的基本人權實踐上打上特殊的印記。普通人當然有平等的逃生權利,但除非萬不得已,一個消防隊員卻沒有從火場走開的自由。同理,如果你希望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和小朋友一起“平等”地爭奪生的希望,則你原本就不應該進入以呵護和促進兒童全面成長為職責的教育職場。教師之所以受人尊敬,第一原因乃在于教師職業的精神性、高尚性,舍棄道德的高尚性,無以理解教育事業及教師倫理的基本特質。教書育人模范們的精神之所以值得全體教師學習,也在于他們代表了無私奉獻、教育公正、教育愛等最先進的教師專業道德。
篇3:我對新《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認識
我對新《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認識
教育部**年9月再次發布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又修改了新師德六條。我通過認真研讀新師德六條,深刻感覺到:它與原師德八條相比至少有三個顯著特點,即繼承發展性、鮮明的時代性、新世紀的首創性。在新年教育局的師德提高年里,我將我的認識與教師們共同探討,以利于我們在今后的學習實踐中,把握規范的精神實質。
一、繼承性。
新六條繼承、豐富和發展了原師德八條的內容。
具體表現在:
(1)新六條中的第一條“愛國守法”是對原八條的中的第一條“依法執教”的繼承和發展,且豐富了職業道德的內容,特別強調“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2)新六條中的第二條“愛崗敬業”是原八條中第二條“愛崗敬業”的深化發展和科學表述。強調教師應“甘為人梯,樂于奉獻”工作“不得敷衍塞責”。
(3)新六條中的第三條“關愛學生”和原八條中的第三條“熱愛學生”具有延伸、豐富和發展的內容;
(4)新六條中的第五條“為人師表”與原八條中第八條“為人師表”豐富發展了新的規范內容,強調“知榮明恥”。
二、時代性。
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應是全新的教育,教師也應是全新的教師(學習型、研究型、復合型、創新型、業務精通型等);這就要求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更具突出時代性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新六條的制定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性。
體現在:
(1)第2條“愛崗敬業”中要求教師“志存高遠”、“甘為人梯,樂于奉獻”。工作“不得敷衍塞責”,體現了與時俱進性;
(2)第4條“教書育人”中要求教師“實施素質教育”,“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等更具有時代性;
(3)第五條“為人師表”中增加了“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也是在新時期所形成的職業規范;
(4)新六條中“終身學習”也規范了教師職業規范內容。學無止境,“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更新知識結構”,“勇于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更具時代性和發展性。
三、首創性。
進入新世紀后的今天,教育部第四次所制定的新《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具有首創性。
(1)第一次把“教書育人”和“終身學習”寫進規范,單列為第四條和第六條,可想而知教育部對此2條的重視程度。深刻分析其原因,是因為“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終身學習”是提高教師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渠道;我們應引起足夠重視。
(2)新師德在第三條“關愛學生”中第一次把“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寫入規范中,這是四川地震后的杰作。這不能不說是首創嗎?四川地震前后,中國充滿了愛和“大愛”,世界也充滿了愛。
顯然,新師德六條的核心內容是“愛”和“責任”三字。“愛”包含著對社會、對祖國、對人民、對事業、對學生的愛,只要教師做到了樂于奉行真正意義上的愛,就能夠搞好本職工作。愛在教師職業中是崇高而偉大的!
“責任”是最重要的核心規范。教師的天職是既教書又育人,把學生培養成為既有文化科學知識,又有道德素質的,具有中國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