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鄉鎮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追究制度

鄉鎮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追究制度

2025-01-09 閱讀 9596

鄉鎮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追究制度

  一、領導干部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或違*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有關規定不需要追究紀律責任的,由紀檢部門報經黨委研究決定后,對有關領導干部采取發黨內監督通知書,行政監察建議書和批評教育等方式進行告誡,并限期改正,需要給與責令辭職、免職或調整等組織處理的,由紀檢會同組織部門提出意見,提交黨委研究決定后,由組織人事部門按照管理權限具體組織實施。

  二、凡受到責任追究的村或單位,當年不得評為文明單位或先進集體。凡被發出黨內廉政監督通知書的有關領導,當年度不得評為優秀共產黨員,被發出行政監察建議書或廉政警誡通知書的有關領導,當年度不得評為先進工作者。

  三、凡要求限期改正的單位和個人,必要時可組織專項考核,對改正不明顯或問題基本上沒有得到糾正的單位,要對負領導責任及直接領導的有關領導追究紀律責任或者給予免職。

  四、各單位一把手應確實負起監督責任,如果所轄部門和單位的領導班子成員有不廉行為,但可免予處分者,單位一把手要找其談話或告誡。直接管轄范圍內發生重大案件,致使國家、集體資產和人民群眾生命遭受重大損失的,或單位發生團體窩案,或者性質嚴重,數額較大、影響惡劣的違法違紀案件,不能及時發現的應追究有關領導的失察責任。或者發現苗頭,未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或發現后,未進行查處,隱瞞不報、包庇、縱容的,應追究責任并加重處理。

  五、對違*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有關規定,情節較輕的,給予批評教育,責令作出檢查、告誡,情節嚴重,需要追究紀律責任的,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規定》及其他黨紀政紀法規,給予黨紀政紀處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六、對配偶、子女,身邊工作人員嚴重違法違紀知情不管的,授意、指使、縱容下屬人員阻撓、干擾對抗監督檢查或在案件查處時,對辦案人、檢舉控告人、證明人打擊報復提供假證據袒護下屬,給監督檢查、查處工作造成困難的,在追究其領導責任的同時,對其妨礙執行公務的行為依法追究責任。

  七、任何單位和個人包括各級領導干部不準利用職權或影響,以任何方式干預和插手工程承包活動的正常運行。對干預和插手工程發包承包的,不管有無謀私利,都是違反紀律的行為,要根據情況作出處理。授意、指使、強令下屬人員違反財經、金融、稅務、審計、統計法規,弄虛作假的應追究負直接領導責任的主要主管人員的責任。

  八、實施追究責任,要實事求是,分清個人責任與集體責任,直接領導責任和主要領導責任,重要領導責任。

篇2:環境保護局工作責任追究制度

環境保護局工作責任追究制度

  為促進我局公務人員依法履行職責,強化依法行政,確保局機關和公務人員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特制訂工作責任追究制度。

一、違諾責任追究

(一)有以下行為的,追究經辦人責任,并報經局領導批準給予書面告誡:

  1、首問責任人不執行首問負責制,延誤辦事人辦事,造成不良影響的;

  2、效率不高,超過服務期限的;

  3、不執行一次性告知制度,態度生硬,造成不良影響的。

(二)有以下行為者,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有關獎懲規定處理:

  1、在審批項目過程中,利用職權“吃、拿、卡、要”的;

  2、在公務活動中,收取“紅包”和禮品的;

  3、當年被告誡三次以上的;

  4、年度考核不稱職的;

  5、審批期限超過法定時限的;

  6、利用職權謀取私利,情節嚴重的;

  7、執行公務中有重大失誤的。

二、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

  (一)不認真履行崗位職責,不按時限辦理,貽誤工作,造成不良影響,或工作作風粗暴惡劣,故意刁難,被投訴的;

  (二)不執行、不正確執行或拖延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上級的決定和命令,被投訴的;

  (三)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弄虛作假、有欺騙領導和群眾行為或違反規定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亂集資,損害政府形象和人民群眾利益,造成不良影響,被投訴的;

  (四)在公務活動中,接受對公正執行公務有影響的宴請或參加用公款支付的營業性場所的娛樂活動,被投訴的。

三、被訴人員的處理

  (一)本制度所稱執法過錯責任,是指環境保護行政管理人員,在執行公務中,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違反法律、法規、規章的有關條款,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尚不夠追究刑事責任,依照本制度應當受到追究的行為。

(二)環境行政執法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全局通報批評并暫扣其行政執法證,情節較重的,年度考核給予“不稱職”等級。

  1、因疏于職守,未及時依法受理群眾舉報案件,對正在進行的環境違法行為不予制止而造成嚴重后果的;

  2、濫用職權超權限進行處罰的;

  3、利用職權包庇縱容環境違法人員或組織,應當作為而不作為的;

  4、對當事人申請的應辦事項拒絕或者拖延辦理,影響經營或者生活的;

  5、不如實報告案件,不嚴格把關致使案件錯定案的;

  6、在征收排污費中,違反規定,擅自減免的;

  7、擅自設立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準的;

  8、收費不按規定開具票據的;

  9、違反規定實施行政處罰的;

  10、不持執法證上崗執法,造成嚴重后果的;

  11、行政執法人員應當自行提出回避而沒有自行提出的,經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委托的律師要求回避,而拒絕回避的;

  12、違反行政程序,造成嚴重后果的;

  13、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應當追究執法過錯責任的。

(三)行政執法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吊銷其行政執法證件:

  1、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

  2、三年內被暫扣行政執法證件三次以上;

  3、將行政執法證件交給非執法人員使用的;

  4、有不再適宜從事行政執法工作的其它情況的。

篇3:市民政局政務公開責任追究制度

市民政局政務公開責任追究制度

  一、政務公開責任是指局各科室及其工作人員在履行職責時,違反政務公開有關規定,造成不良影響或產生嚴重后果所應擔負的責任。

  二、本制度適用于局機關各科室、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

  三、局辦公室負責政務公開責任追究工作。

  四、政務公開責任追究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糾、懲處與教育相結合、追究責任與改進工作相結合、責任與處理相適應的原則。

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科室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1、沒有實行政務公開;

  2、政務公開流于形式,政務活動中搞“暗箱操作”,承諾不踐諾;

  3、應當公開的重點工作項目沒有按要求公開,造成不良影響;

  4、不及時處理群眾的舉報投訴,對有關責任人員包庇縱容,不向群眾公開處理結果;

  5、其它違反政務公開有關規定,且不按要求整改的問題。

六、工作人員違反政務公開有關規定,發生下列行為之一的,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1、工作時間脫崗、漏崗,延誤正常公務,或者無正當理由拒絕辦理正常公務;

  2、對符合條件,手續齊備的事項不予受理和批準;

  3、不履行服務承諾;

  4、擅自提出額外的辦事條件和要求;

  5、拒絕、干擾、阻撓政務公開主管機關的檢查與監督,或者編造假情況、隱瞞問題;

  6、對手續不齊的辦事當事人不做具體說明,態度生、冷、硬;

  7、其它違反政務公開有關規定,且拒不改正其行為。

  七、對違反政務公開有關規定的局機關科室、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按以下辦法追究責任:

(一)責任的區分

  l、未經主管領導審核批準而作出的違反政務公開有關規定的行政行為,由直接承辦人承擔全部責任;

  2、經主管領導審核批準或同意后作出的違反政務公開有關規定的行為由主管領導承擔主要責任,直接承辦人承擔次要責任;

  3、經過領導班子集體討論決定作出的違反政務公開有關規定的具體行政行為,由主要領導承擔主要責任,直接承辦人員承擔次要責任。

(二)責任的追究

  1、情節輕微、影響較小的,對直接責任人給予告誡或批評教育,并限期改正。

  2、影響正常工作或者給群眾造成損失的對有關責任人給予通報批評,責令作出書面檢查,取消其當年評優、評獎資格。

  3、情節嚴重、影響較大的,對部門或單位給予通報批評,責令限期整改,取消年度評優、評獎資格;對領導給予通報批評,取消年度評優、評獎資格,視情節給予相應的黨紀政紀處分;將直接責任人調離原工作崗位,并按規定給予黨紀政紀處分。

  4、觸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