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食堂文化建設創新方案
城鹽一小食堂文化建設創新方案
一、指導思想
食堂文化建設是學校創建“人文校園、綠色校園、書香校園、和諧校園”工程的一個重要方面,加強食堂文化建設,旨在增強服務意識,提高管理水平,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和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校園人文環境。
二、主要設想
(一)精心設計,創設良好的就餐環境。
根據小學生健康活潑的身心特點,廣泛征求意見,對一、二樓學生餐廳的就餐環境進行布置,在學生餐廳的墻壁和立柱上安排一些水果、蔬菜等鮮亮逼真的圖案,結合愛惜糧食、文明就餐、講究衛生、和諧相處、助人為樂等基本要求有機安排一些宣傳標語,讓每一面墻都能與學生形成交流,讓一句話都能給小朋友一個啟迪。同時在食堂外走廊精心布置中華飲食文化、文明就餐要求及小廚師實踐剪影等宣傳畫廊,使學生能夠通過就餐學到知識養成習慣,并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良好品質。
(二)強化管理,加大對過程的考核和宣傳力度。
組織后勤服務人員認真學習食堂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規范服務行為,講究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率。在學生餐廳分別設立“后勤工作人員文明監督崗”、“文明餐區公布欄”、“崗位能手公示欄”及服務反饋意見箱及服務熱線zz。為了提高各年級和班級就餐管理的水平專門設立“文明餐區經驗介紹公示欄”,對文明餐區的管理水平和經驗進行推廣和宣傳。行政處與學生處、大隊部及值周老師共同配合,加強日常的檢查、監督和考核,努力使全體師生員工自覺形成一種主動參與的責任感和樂于爭先的使命感,從而使食堂就餐管理工作開創一個新局面。
(三)營造人文化、特色化的生活氛圍。
食堂文化建設應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工作宗旨,一方面根據住校生遠離父母的情況,與學生處合作為住校生專門開展“生日祝福”系列活動,在當日公布“祝福×××生日快樂”展示牌的同時,還專門準備一份生日禮物:一句祝福的話,一張祝福的卡,一碗祝福的面,一塊祝福的蛋糕等,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歡樂的氣氛,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學校大家庭的溫暖。另一方面,為了給師生員工提供營養搭配合理,價廉物美的菜肴和優質的服務,我們還組織后勤服務人員開展“請進來,走出去”的學習交流活動,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
(四)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健全食堂運行管理臺帳。
對食堂采購、操作、保管、財務等各項規章制度執行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深入的檢查和總結,對運行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或薄弱環節及時進行整改,加大考核力度,加強日常管理的臺帳建設,做到目標明確到位,制度執行到位,責任落實到位,檢查評比詳細記載并及時反饋,擬采用校務公開的形式對食堂運作管理過程中的財務收支,物品采購及保管、操作流程及要求,員工及餐區的考核等情況進行公開。
三、實施過程
1、通過食堂工作研討會提交方案并征求意見;
2、完善創新方案并拿出預算報校長室研究;
3、在已部分實施的基礎上,全面組織實施方案;
4、學期或學年結束時,對方案實施情況進行總結。
行政處
篇2:高中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方案
海東高中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方案
校園文化建設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是提高育人水平、豐富學校內涵、提升辦學品位的重要環節,也是學校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為進一步推進我校校園文化建設,積極創建文明、平安、和諧校園,結合我校具體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為指導,以全面育人為宗旨,以素質拓展為目標,遵循教育規律,立足實際,突出特色,大力推動我校園文化建設。
二、實施目標
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創建文明、平安、和諧的校園,把我校建成校園環境美、藝術氛圍濃、文化底蘊厚、人際關系和諧的校園。使校園文化成為教育、激勵全校師生和促進素質教育開展的有效載體,使育人環境得到全面優化。同時順利通過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創建驗收。
三、實施內容
(一)挖掘學校潛力,打造校園靜態文化。
1、優化校園環境,營造文化氛圍。
校園環境(校園自然環境、校舍設施環境、校園傳媒環境)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陶冶學生情操、激勵學生奮發向上、警示學生不良行為的主陣地。要挖掘潛力,加大投入,不斷完善校園整體布局和規劃,要在建筑設施、校園綠化、美化、硬化、凈化和文化上下功夫,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師生置身于干凈、整潔、優美的環境中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
A、校園設施環境。
校園設施環境,按其效用可分為主要建筑和輔助性建筑。主要建筑是教學樓、實驗樓等用于教育、教學方面的設施。
(1)將校訓、校風、教風、學風書寫在校園的顯目位置。
(2)張貼、懸掛革命領袖、英雄人物、勞動模范、科學家、藝術家等杰出人物的畫像和格言以及黨的教育方針、學生守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國、世界地圖等在適當地點。
(3)建設“文化長廊”。
在每個年級部后面建立報欄,張貼報刊、學生作品等,著力營造文化氛圍。
(4)構造功能室文化。
根據學校和班級特色,布置辦公室、教室、功能室以及樓梯間文化,如“學習園地”、“名人警句”、“格言”、師德師風標語、管理常規等。其中,由于學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班級文化建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并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創設出個性化的班級文化,這樣的文化更具有激勵性和實效性。
B、校園傳媒環境。
校園傳媒是校園文化交流、校園環境建設的主要載體,主要有書籍、報紙、雜志、校報和現代電化教育設施,包括校園廣播、校園網絡,班級電視及各種儀器等媒介。
2、重視品牌,打造特色。
主要打造5個園區、2個廣場。
A、5個園區。
(1)富有海東特色的歷史文化園區。
依據歷史典籍記載和考古發現的實物,將海東從石器時代的大賢莊遺址、溫泉尹灣漢墓、曲陽古城等實物和大禹、馬戴、朱自清等歷史文化名人集中在此園區,以實物模擬、圖文介紹的形式加以展示。
(2)富有海東特色的地理文化園區。
將海東最具特色的水晶礦藏作為核心,集中亞洲第一井、安峰山、房山、羽山等石頭和溫泉地下水,以實物模擬、圖文介紹的形式加以展示。
(3)富有海東特色的教育文化園區。
搜集歷屆杰出畢業生的相關事跡,以雕像、圖片等形式加以展示,以呈現學校驕人的辦學成就,激勵在校學生發憤圖強,立志成才。
(4)富有海東高級中學特色的鑒園風景園區。
在現有設施的基礎上,添加宋代教育家朱熹塑像,用文字簡介其主要思想及在教育史上的貢獻,說明其與鑒園的關系。
(5)富有海東高級中學特色的怡園風景園區。
在現有設施的基礎上,添加現代學者、文學家、教育家朱自清的塑像,用文字簡介其主要成就,說明其與海東縣的淵源關系。
B、2個廣場。
(1)求真廣場。
布置兩塊巨石于廣場兩側,其上分別鐫刻校風和教風,雕塑孔子、陶行知兩尊石像,分別代表傳統與現代的人民教育家,激勵教師獻身教育事業,激勵學生發奮讀書,將來報效祖國。
(2)體育廣場。
在塑膠運動場四周繪制運動圖案、豎立介紹世界冠軍和海東高級中學畢業生中體育方面杰出人才的宣傳牌,營造體育文化氛圍。
(二)創新教育思想,激活校園動態文化。
(待定)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學校上下要高度重視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把學校文化、學校精神作為系統工程來抓,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規劃,整合各種教育資源,統籌考慮,逐步推進。要成立專門的領導機構,校長要親自掛帥,負總責,務必抓緊、抓實、抓出成效。
(二)設立機構,責任到人。
篇3: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創建方案
騰富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創建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統領學校工作,以構建和諧校園為目標,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打造學校特色品牌,和諧育人,科學發展。
二、創建目標
努力提升校園靜態文化品位,不斷創新校園動態文化,逐步構建具有個性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構建具有文明行為習慣和濃郁學習風氣的校園文化格局。努力建設內容豐富多彩,格調健康向上,既充滿生機活力又促進教師、學生和諧發展的校園文化,使學校成為成就學業、追求卓越、崇尚文明的溫馨家園。
三、實施措施
(一)構建精神文化,培育自強不息的校園精神
1、確立明確的辦學目標:造福桑梓,回報社會;樹立先進的辦學理念: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傳承優良的辦學傳統:高水平提升、高品位追求、高質量管理;打造學校特色建設:習慣養成教育、禮儀教育。
2、將校訓(自強不息、富學致騰)、校風(開放、奮進、莊重、和諧)、教風(博愛、善誘、創新、立范)、學風(主動、活潑、專心、持恒),書寫在校園顯目位置;全體師生會唱校歌--《青春列車》;各班制定班級口號;征集學生心語箴言、教師家長家教名言。
3、建立學校榮譽室,編制學校榮譽冊,表彰先進,弘揚正氣,發揮激勵作用。
4、辦好校報《騰富報》,傳遞教育信息,推介教改經驗,反映校園生活,選登優秀作品,報道文明新事,宣傳先進典型,展示辦學成果,成為師生汲取知識營養的精神套餐。
(二)創設物質文化,營造優美和諧的校園環境
1、學校標識有整體的形象設計,辦公用品、生活用品、宣傳制品、資料封面等系列形象要素形成個性化、格式化。校標取“騰富”兩字的漢語拼音的首寫字母“F”和“T”藝術加工后組成,寓意“騰富”在華夏五千年龍的精神感召下,銳意進取,奮發向上。學校的校旗、校服等標志物體現學校的精神、特色和風格。
2、校園自然環境、校舍設施環境和校園傳媒環境做到有機統一,花草樹木布局錯落有致,校園環境凈化、綠化、美化。把松樹定為“校樹”,把桂花定為“校花”。結合城市北海路西延拆遷工程,做好新校區的建設規劃。
3、學校樓寓、景點命名富有寓意,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如“行知樓”、“樹人樓”、“萃英樓”、“鐘靈樓”、“毓秀樓”和景點小品“虹影流翠”、“魚戲風菏”。
4、根據學校和班級特色,布置好辦公室、教室以及餐廳、宿舍。圖書室進行數字化管理,豐富網站信息流量,成為師生求知的寶庫、信息資源共享和交流的平臺。
5、充分利用文化長廊32個版塊,設立公開欄、讀報欄、宣傳欄、評比欄、學法指導欄及師生作品展示欄,做到形式新穎,內涵豐富,更換及時。
6、繼續辦好“騰富之聲”廣播站,有以學生為主體的采編、播音、管理隊伍,定期播放自編節目和歌曲。
(三)強化制度文化,形成科學發展的辦學風格
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教育教學法規,堅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按照學校章程,制定和完善一系列行政管理制度、常規管理制度、部門和崗位職責,引進競爭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激勵機制,做到事事有法可依,人人有章可循。以制度文化的推行,逐步形成“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辦學風格,促進學??茖W管理、民主管理,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學??茖W發展、和諧發展、跨越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四)打造行為文化,創立校園文化的特色品牌
1、管理行為上水平。學校工作以*****為統領,以創建三星級高中為契機,按照“高水平提升、高品位追求、高質量管理”的總體要求,認真貫徹落實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嚴格執行“五嚴”規定,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扎實開展教科研活動,努力提高課堂有效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力爭早日跨入三星級高中的行列。
2、教師行為上檔次。自覺執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江蘇省中小學管理規范》、“四項禁令”等法規以及學校的規章制度,做到心中有學生、眼中有家長、行為有示范。學校不斷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建立健全校本培訓制度,制定學期、學年度培訓計劃,確定培訓的內容和目標,明確培訓的時間和要求。不斷增強教師終身學習的愿望,調動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為教師的學習培訓提供方便和一定的經費。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聘請專家前來講學,組織和參與教研片活動,搭建學習交流的平臺。繼續推進“青藍工程”,充分發揮老教師傳、幫、帶的作用,大力培養中青年教師和年輕班主任。開展教師崗位練兵和教學能力考核活動,進一步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提高學歷、職稱層次和任職資格合格率,擴大骨干教師隊伍。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每年有30%以上教師業務性論文發表或者獲獎。扎實開展“有效教學”活動,教學“六認真”落實到位,優課率達到60%。
3、學生行為上規范。
(1)繼續加大習慣養成教育的推進力度,鞏固和擴大養成教育的成果。按照“整體推進,分步實施,階段突破,長效鞏固”的工作思路,突出階段性工作重點,建立長效管理機制。職能部門制定推進養成教育工作計劃,細化工作安排,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階段性驗收與長效考核相結合,養成教育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有機結合,習慣養成教育與制度建設、紀律教育有機結合,以制度來規范言行,以紀律來約束舉止。
(2)開展道德禮儀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文明素養。通過召開主題班會、征文競賽、演講比賽、法制講座、參觀訪談、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等活動,繼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革命傳統、理想信念、法制觀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理想,提升道德素養,激發學生愛祖國、愛科學、愛學習、愛學校的熱情。深入開展禮儀教育,突出重點,分步推進,充分利用學?!抖Y儀教程》,細化教學內容,普及禮儀知識,制定學生基本禮儀規范,并抓好落實。營造學禮儀、用禮儀的濃烈氛圍,以活動帶動禮儀知識的普及運用,推動禮儀教育的深入發展。加強《民辦中學禮儀教育實踐活動研究》的課題研究,將禮儀教育與課題研究和研究性學習有機結合。
(3)深入開展“雙創”活動,培養學生自我約束力和集體榮譽感。以創建文明集體、文明個人活動為載體,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習慣養成教育水平的提高,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增強班集體凝聚力。
(4)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超常發展。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通過觀察、接觸、交談、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發現不良心理及時疏導,消除自卑、焦慮、嫉妒、逆反等不正常心理現象。建立心理咨詢室,開展心理咨詢活動,舉辦心理健康講座,進行日常心理疏導。積極創設包容、尊重、理解、信任、寬松的教育教學環境。與家長密切配合,一起做好后進生的幫教轉化工作。
(5)積極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引導學生做好“兩操”。讓學生跑操跑出強壯的體魄,跑出堅強的意志,跑出集體的凝聚力;做出規范的動作,做出整齊的陣容,做出輝煌的氣勢;口號喊出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喊出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跑操展示學生健康活潑的氣質,呈現團結、創新、文明、向上的精神風貌。
(6)組織學生積極參加興趣小組和“小荷文學社”。定期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讀書節、科技節、召開運動會等,舉行廣播操、眼保健操比賽和“冬季三項賽”。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科技小制作、小發明、小論文產生。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全校師生共同努力,各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積極構建我校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創立校園文化建設的特色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