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一中春季傳染病防治方案

一中春季傳染病防治方案

2025-04-30 閱讀 2048

  為了加強學校春季傳染病的防控工作,提高我校預防和控制傳染病能力,減輕、消除傳染病的危害,保障全校師生的身體健康及安全,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特制定防治方案,貫徹執行“預防為先、分級控制、分層管理、及時處置”的工作原則,力求務實、高效、科學、有序地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建立健全學校傳染病的防控長效機制,科學有效的防范傳染病在學校中流行。

  一、指導思想: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突發公共衛生應急處理條例》及《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范》,建立學校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處理機制,迅速開展全校防控傳染病緊急情況的處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和影響,有效、切實維護師生生命安全和學校穩定。

  二、目標任務:

  1、完善傳染病管理機制,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及時應對采取措施,確保傳染病不在本校蔓延。

  2、落實傳染病報告制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3、宣傳和普及傳染病防控知識,提高廣大師生員工及學生家長的自我保護意識。

  4、加強健康教育,培養師生良好的衛生習慣。

  三、組織領導

  成立學校傳染病防控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負責組織、指揮、協調與落實學校對傳染病的防控工作。

  (一)防控領導小組:

  組長:zz

  副組長:zzzzzzzzzz

  成員:zzzzzzzzzzzzzzzz

  (二)聯絡與上報:zzzzzz

  (三)職責:

  1、學校各部門要切實貫徹落實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預案和各項防控措施,完善傳染病疫情監控與報告制度,明確工作職責,責任到人。具體負責:李大海(全面協調);劉金奎、校醫(監管、上報工作);班主任、公寓管理員(發現及報告疫情)

  2、認真落實疫情監測報告晨檢、午檢制度。每日進行晨檢、午檢,班主任要對本班來校的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了解學生的健康情況;對因病缺勤的學生及時進行病因追查,認真進行登記并上報。

  3、校醫對全校內有發熱、出疹、腹瀉等傳染病疑似癥狀的學生,要及時排查,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治,診斷為疑似病人后及時報告防控領導小組。

  4、公寓管理員對傳染病疑似癥狀的學生也要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

  5、及時做好疫情處置。一旦發生傳染病疫情,學校各部門要立即報告,客觀、真實地提供相應情況,并積極配合,迅速采取控制措施,及時組織醫療救治,確保師生安全。

  四、主要工作

  (一)落實各項制度,嚴格按要求控制學校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對發病學生及時采取控制及隔離措施。

  1、各班班主任對于因病缺勤的學生,應當及時追查了解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懷疑,要及時報告,以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

  2、各班班主任負責每天班內因病缺課學生人數的統計與登記,并做好因病缺課同學的聯系工作,并作進一步的家庭聯系。

  3、告知學生因病缺課時要事先向班主任匯報請假,說明病因。

  4、對邊治療邊要求上學的同學及家長要做好說服勸止工作,在家中治療休息,在校期間如有不適,要及時與家長聯系。在家就醫的要將就醫結論報告學校,并實行傳染病復學醫學診斷報告制度。

  5、凡患有急、慢性傳染病并在傳染期內的學生不得到校上課。因病請假的學生,復課時要查驗醫院康復證明。

  6、加強對學校食堂和飲用水的管理,把好病從口入關。

  7、做好校園環境衛生整治,消除疾病傳染源。學校各級各部門要想方設法改善學生住宿和教學條件,保持宿舍、教室通風換氣,堅持濕式清掃,及時清運校園垃圾,定期開展環境消毒。切實切斷呼吸道傳染病傳播途徑,減少疾病發生與流行。

  8、定期組織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蠅等病媒昆蟲及其它傳播傳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傳染病的動物危害。

  9、有計劃地建設和改造公共設施,對污水、污物、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

  (二)加強健康教育宣傳,提高師生防病意識。

  1、學校各部門要采取形式多樣的宣傳方式,廣泛深入地開展健康教育,加強有關部門的溝通協作,利用班會、國旗下講話、宣傳欄、廣播、校園網、校報、電教多種形式對師生加強傳染病知識的健康教育宣傳,切實增強師生的衛生防病意識。

  2、還可利用家長會、告家長書等形式,向家長宣傳相關預防知識,以取得家長的配合與支持。

  3、多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師生體質。

  4、倡導文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要減少*和大型聚集活動,開窗通風、勤曬衣被,增強師生的衛生意識和自我防病能力。

  5、注意個人衛生和防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生活要有規律,保證充分的休息睡眠,合理的飲食營養,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五、應急措施

  當學校出現傳染病疫情預警時,立即啟動應急處置方案后,在第一時間采取如下措施:

  (一)對一般發熱等病人的處理:

  1、學生因發熱等原因停課居家休息治療時,應及時向班主任報告身體狀況,由班主任老師負責記錄上報。

  2、學生在校內出現癥狀,應立即通知其家長,去醫院診治。

  3、在規定時間內將發熱人數向學校監管部門報告。

  (二)對可疑病例的處理

  1、發熱病人經醫院認為有傳染病疑似病例嫌疑的,對在校內發現的病人,要在第一時間進行隔離觀察,及時送醫院診治。

  2、要對可疑病人所在班級對與可疑病人密切接觸的學生進行觀察。

  3、可疑病人在醫院接受治療時,禁止任何同學前往探望。

  4、學校應根據可疑病人活動的范圍,在相應的范圍內調整課時計劃和教學方式。

  (三)對傳染病人的處理

  若“疑似病人”被醫院正式確診為傳染病患者,學校要立即向上級報告,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具體要求是:

  1、封鎖疫點。立即封鎖患者所在班級或所在部門,等待衛生部門和教委的處理意見。

  2、疫點消毒。對學校所在場所進行徹底消毒,消毒必須嚴格按標準操作,消毒結束后進行通風換氣。

  3、疫情調查。學校應配合衛生部門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對傳染病人到過的場所、接觸過的人員,進行隨訪,并采取必要的隔離觀察措施。

  (四)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

  應當建立由學生到教師、到學校疫情報告人、到學校領導的傳染病疫情發現、信息登記與報告制度。

  1、報告內容及時限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連續3天內有多個學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飲水史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2)當學校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立即報出相關信息。

  (3)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4)學校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2、報告方式

  當出現符合規范規定的報告情況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以最方便的通訊方式(電話、傳真等)向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同時,向屬地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五)根據相關規定,出現因疫情原因需要部分或全校停課的,按上級教育和衛生部門的通知精神執行。

  昌宜市一中健康發展指導處

篇2:小學傳染病防治應急預案

為科學、有效地應對學校突發傳染病,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危害,確保師生身體健康、生命安全,保證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促進教育發展和社會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和市、區、街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1適用范圍

學校突發傳染病防治是指在學校師生員工中發生的群體性傳染病防治,如肺結核、肝炎、腦膜炎、流感、水痘、腮腺炎、紅眼病等防治。

2組織機構

由校長室、衛生室、教務處、德育處、總務處等人員組成安全領導小組,主要負責提供突發傳染病危險信號,提醒師生注意險情,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竭力避免突發傳染病。

2.1成立突發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張衛東(校長)

常務副組長:周志平、(副校長)、何林(副校長兼教導主任)、

2.2成立基本應急小組

2.2.1安全保衛小組(組長:王永剛)

職責:在突發時間的前期處置過程中,負責現場警戒、秩序維護、人員疏散等。

2.2.2醫療救護小組(組長:王俊)

職責:組織對受傷人員院前緊急救護,配合專業救護人員救護工作。

2.2.3綜合信息小組(鐘林)

職責:實時紀錄突發事件的發展過程,按規定擬稿上報,并負責向新聞報送提供真實材料。

2.2.4后勤保障小組(組長:曹剛)

職責:負責現場救援物資的配送、供給,日常應急物資儲備。

3建立保障機制

突發傳染病后,能客觀反映情況,及時向領導建言獻策。學校突發傳染病的預防應堅持教育在先、預防在先、多方配合、共同負責的原則。

3.1加強健康教育

每學期開學初,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中有關鍵康教育要求,開齊、上足、上好健康教育課。學期結束前組織1次有關安全、健康的專題講座,進一步提高師生的自我防范意識和能力。

利用家長會、家長學校、致家長的公開信等形式向家長講解預防傳染病知識和防治工作要求,取得家長的配合與支持。

3.2嚴格門衛管理制度,加強門衛值守、管理工作,及時掌握校內、外各種人員流動情況。

改善學校衛生設施與條件,加強對教室、宿舍、食堂、圖書館等人群聚集場所的通風換氣和校園內公共用具的消毒,搞好校園環境衛生。

3.3堅持學生因病缺課登記制度,積極做好因病缺課的學生情況統計分析工作。對生病請假在家的學生要通過電話等方式詢問病情,在校生病的學生要及時通知家長陪同前往(對暫時無法通知家長的學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醫院就醫,發現傳染病患者及時報告學校應急辦。

3.4加強師生體制鍛煉。學校采取積極措施,確保學生每天的體育鍛煉時間,組織學生參加多種形式戶外運動,督促學生課間到室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增強體質。

3.5預警聯動

學校做好日常預警預防工作,與鎮政府、派出所、交警、消防、醫院等基層應急單位建立聯動機制,保持聯系渠道全天候暢通。

4學校突發傳染病防治應急處置

4.1啟動預案

突發傳染病后,應立即啟動學校突發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機制,開展具體施救和各項善后處理工作:發布應急救援命令;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及時向上級和有關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請求救援;配合衛生防疫部門開展事故調查工作,認真調查取證,寫出書面材料。

4.2應急措施

由校長負責的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落實學校的傳染病防治工作。

主要職責包括:根據上級傳染病防治工作預案制定本校的傳染病防治工作預案;建立健全傳染病防治責任制度;負責常見傳染病防控工作的資料收集與歸檔工作;檢查督促學校各部門認真落實各項傳染病防治措施;利用校內(外)、課內(外)的不同形式,組織開展對學生和教職工的傳染病防治的宣傳教育,普及防病科學知識;建立每日學生缺課登記制度,發現有病癥的學生,要及時督促到醫院就診,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及時向當地疾病控制部門及縣教育局等有關部門匯報情況,并積極配合衛生部門做好有異狀病人的隔離、消毒工作。疫情發生時,學校要根據街道辦的部署啟動傳染病防治工作預案,并組織落實各項傳染病防治措施。

4.3迅速啟動與實施措施

4.3.1建立和完善學校預防傳染病傳報信息網絡:各班級傳染病信息傳報的第一責任人為班主任,學校傳染病信息傳報的第一責任人為校長。

4.3.2預防傳染病信息報告范圍:出現個別傳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出現一定數量的發熱、咳嗽、腹瀉等癥狀的;出現集體性不明病因發病癥狀的;其他需要報告的防疫情況。

4.3.3預防傳染病信息報告的途徑與預防要求:凡出現上述情況的,要立即了解患者病因,在2小時內以書面信息報縣教育局安辦,并跟蹤后續信息,定期報告。

4.3.4建立考勤制度:對缺勤的師生員工要逐一進行登記,并立即與其取得聯系,查明缺勤的原因。

如發現學校師生員工有身體異狀,學校則迅速切斷傳染病傳播途徑,采取隔離。學校在縣疾病控制中心、鎮醫院的指導下,對發病學生(包括與發病學生有密切接觸的師生)采取隔離措施。嚴格實行患病學生休息制度,學生病愈后方可復學。

4.3.5由專人對患者活動過的校區、室內場所進行定期消毒,具體要求如下:對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對地面進行濕性清掃,對空氣進行噴霧消毒,用紫外線消毒燈對有關區域進行物理消毒,實行室內強制通風。

5信息報送與現場保護

5.1學校突發傳染病事件后,應立即將情況發生的地點、時間等基本情況和有關信息向上級領導報告;要盡快核準情況,在規定時限內將突發傳染病的時間、地點、經過、危害程度、發展趨勢、所采取的處理措施、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等情況迅速上報。在迅速展開搶救工作的同時,對事故現場實行嚴格保護,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的痕跡和物證。

5.2學校建立完善的值班制度,配備專兼職信息監測員(應急專干),綜合信息小組(應急辦)及時接收報送學校有關信息。

5.3信息報送按如下要求進行:凡一般的事件應在事發2小時內向縣教育局安辦報告基本情況;凡較大突發事件須在事發30分鐘內報告;重大、特大事件應立即報告。

篇3:小學傳染病防治應急預案

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傳染病在我校發生、流行,保障師生的身體健康,維護學校正常教育、教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條例》和**縣教育局通知精神,結合我校具體情況,特制訂本工作預案。

本預案中的傳染病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規定的法定管理的甲、乙、丙三類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的、造成可能會對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疫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職業中毒以及其它危害公共健康的事件。

傳染病防治工作預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

傳染病防治工作在鎮中心學校領導下,接受**縣教育局、衛生局等部門業務指導,實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分類管理的原則。

(二)、組織領導:

學校組建傳染病防控領導小組,負責全校日常傳染病防治工作。開展預防傳染病的健康教育、組織校內搞好校園環境及消滅鼠害、蚊、蠅等病媒昆蟲以及其它傳染病的患有人畜共患傳染病的動物、組織對公共衛生設施的監督管理、承擔傳染病的宣傳知識及上報制度。

(三)、預防:

1、利用宣傳、櫥柜、板報、廣播等宣傳方式開展健康教育,增加全校師生自我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增強自我保健能力。

2、搞好校園公共場所環境衛生、消滅鼠害、滅蚊、蠅,對人員密集的教室、辦公室、進行定期消毒。

3、定期組織師生體檢、保障師生有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4、學校結合疾控中心對學生進行腮腺炎等疫苗接種、預防工作。

6、對發現的傳染病人,學校必要時讓其休學回家治療。

(四)疫情報告:

1、學校師生發現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人時應立即向中心學校和村醫務室報告。

2、班主任實行首報負責制。在發現傳染病人、疑似傳染病人時必須按照規定時限向學校防控領導小組匯報:甲類:半小時內報告。乙類傳染病人1小時內報告。丙類傳染病2小時內報告,并填寫傳染病報告卡。

三、預防和應急準備:

1、預防。

①學校積極開展各種類型的健康教育,普及衛生預防知識,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加強小食品衛生監督,保障飲水衛生安全,防止食物中毒等突發事件的發生。

2、應急準備.

①學校逐步加強學校醫療救治、衛生防護工作的物質條件,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②定期對各班主任進行相關技能培訓,成立突發事件應急小組,提高應對突發發事件的業務能力。

3、應急處理。

①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學校在24小時內向上級衛生部門和疾控中心和教育主管部門報告,并做好應急處理準備。

②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中,學校執行國務院《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條例》,學校將對在重大傳染病疫情控制和醫療救治中有突出表現的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在突發事件中玩忽職守、失職、瀆職、拒不接受工作任務,借故推諉拖延,擅離職守,臨陣脫逃者,按規定給予相應的處罰,直至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