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制度
1.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2.安全生產投入保障制度
2.1公司財務監審部是安全生產投入保障的主管部門。
2.2公司總經理負責安全生產投入計劃的審批,并為確保安全生產提供必要的資源設施。
2.3各單位根據安全生產目標和管理方案的需要,每年末制定下一年度的安全生產技術措施計劃報安全生產管理部,由安全生產管理部匯總后,制定全公司的需求計劃,報總經理審批,由財務監審部落實資金計劃,確保安全生產使用的資金。
2.4人事組織部根據制定的年度安全生產培訓計劃列出培訓經費需求計劃,經公司總經理批準后,由財務監審部落實安全生產培訓經費,并單獨列支。
2.5各單位為確保安全生產所制定的應急措施,應根據措施的具體內容,制定資金需求計劃經公司總經理審批后報財務監審部落實資金。
2.6工會組織的安全生產競賽活動所需獎勵基金,由公司工會提前做出計劃,經總經理審批后,由財務監審部落實安全生產獎勵基金。
2.7綜合管理部為防止火災事故,所添置的消防設施,應事先制定設施購置計劃和資金需求,經總經理審批后,由財務監審部落實資金。
2.8為確保員工的身體健康,每年為員工進行的體檢費用和職業傷害,所需經費由人事組織部做出計劃,并落實與政府有關部門(如:醫保中心、定點醫療機構)聯系費用支出,或直接經總經理批準后由公司財務落實資金。
2.9財務監審部負責監督全公司的安全生產資金的使用情況,做到專款專用,確保安全生產資金及時到位。
3.建設項目安全管理制度
3.1安全技術措施計劃管理
3.1.1安全技術措施計劃是企業生產計劃的組成部分。它是改善企業勞動條件、有效防止事故和職業病,實現安全生產的重要保證;
3.1.1.1編制原則:
1)安全技術措施計劃應納入公司年度綜合計劃中,抓住重點,先考慮改革工藝設備,從根本上改善勞動條件;
2)要掌握必要與可能,要充分考慮利用原有設備、設施,盡量用先進技術、措施。按輕重緩急和實施所具備的條件等,安排實施計劃。
3.1.1.2編制依據和方法:
1)編制計劃的主要依據是國家發布的有關安全生產指示、政策法規和標準及公司安全生產檢查中的整改項目。
2)各單位的安全技術措施計劃項目,應在每年12月15日前報安全生產管理部匯總后報財務部進行平衡,列入年度綜合計劃。
3.1.1.3編制內容:
1)安全技術項目主要包括:防止各種工傷事故的安全技術措施,
項目;防止職業病和職業中毒的工業衛生措施項目;增加有利于勞動場所中職業健康的輔助房屋及設施.勞動保護宣傳教育項目等;
2)編制項目計劃中應明確:單位或工作場所;措施名稱;措施內容和目的;經費預算;負責設計、施工的單位或負責人;開、竣工日期;措施執行情況及其效果。
3.1.2安全技術措施計劃的實施和驗收。
3.1.2.1安全技術措施計劃批準后,由有關單位負責組織實施和調度,土建項目由勞動服務公司修建科安排落實。一般項目可由有關部門負責,小型項目可由所在單位負責;
3.1.2.2經營管理部應定期檢查和監督各項目實施進度,如需調整和變更項目計劃時,必須經安全生產管理部同意并報主管總經理批準,不準隨意更改;
3.1.2.3經營管理部負責組織安全技術措施計劃項目竣工的驗收工作,并建立相應的臺賬,對交付使用的項目經常進行檢查和監督,并納入統一維護管理。
4.安全設施、設備管理和檢修、維修制度
4.1設備資產管理
4.1.1調撥設備的管理。根據公司生產情況和生產結構情況以及公司領導決策,經營管理部辦理相應的手續,并組織實施;設備調撥由設備管理部門填寫設備調撥單,辦理相應的手續,調出入部門依據調撥單進行調拔凡屬該項設備的附件和工具,也應同時如數轉出。設備調出單位,設備調入單位,設備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依據調撥單及時銷賬、上賬。機械設備、儀器儀表由設備維修部門負責遷移;
4.1.2閑置設備的管理。閑置設備是指已安裝驗收、投產使用而目前工藝暫時不需要的設備。使用單位根據生產情況將閑置設備,以書面形式報經營管理部,經同意后掛牌閑置。設備使用單位應定期檢查,嚴防銹蝕;
4.1.3封存設備的管理。長期不用的設備應封存處理,一般以原地封存為主,對于封存的設備要掛牌,并注明日期。設備的封存與啟用均需由使用單位向經營管理部提出申請,報公司領導批準后方可實施;
4.1.3.1使用部門對需要封存的設備和儀器儀表填寫《設備、儀器、儀
表封存記錄》,報送設備管理部門,經設備管理部門鑒署意見,主管公司領導批準后實施封存,粘貼“封存”標識,并在標識上注明封存日期;
4.1.3.2封存設備如需繼續使用時,應由設備使用部門提出申請,附《
設備、儀器儀表封存記錄》一同報送設備管理部門,待批準后去“封存”標識,清洗防銹油,擦洗塵污,檢查機械,電器部門以及安全裝置的性能。并加滿潤滑油,檢查油眼、油路是否暢通,才可按上電源??哲囋囼灠凑赵囓囈幊踢M行,試驗正常后,方可使用。嚴禁未經檢查,試車,即動用長期封存的設備;
4.1.3.3對封存的設備由使用部門進行原地封存,保管,封存前必須按有關規定進行清洗、涂油,并定期保養,長期封存(六個月以上)的設備,應指定專人保管定期檢查,以防銹蝕及損壞。
4.1.4遷移設備的管理。各單位因工作需要進行設備的遷移調動時,由經營管理部協調后,報主管公司領導審批。經批準同意調動的設備,由經營管理部負責組織實施;
4.1.4.1凡已安裝驗收列入企業固定資產的設備,未經設備管理部門和主管公司領導批準,一律不得擅自拆卸、遷移。
4.1.4.2因生產和科研的需要,使用部門需對設備進行遷移應以書面形式申報,待設備管理部門批準和主管公司領導審批后,方可進行遷移。
4.1.5設備的完好鑒定,完好設備主要指達到以下要求:
1)設備的性能良好,精度滿足工藝要求,運轉無超溫、超壓現象;
2)設備運轉正常,操作系統動作靈敏可靠;
3)電氣、潤滑、液壓、動力、光學等輔助系統功能正常;
4)安全防護設施和控制機構靈敏有效,符合有關規定,精度等級符合有關規定;
5)內外整潔,保持本色;滑導面無損傷,腐蝕;
6)附件齊全、整潔,完好可用,放置合理。
4.1.6報廢設備的管理;
4.1.6.1報廢條件。凡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設備,可申請報廢:
1)已超過規定使用壽命的陳舊設備,其主要結構和部件己嚴重損壞,設備效能已達不到工藝最低要求,無法修復和無修復改裝價值的;
2)因意外災害或事故使設備受到嚴重損壞,無法修復和改裝的;
3.)嚴重影響安全,繼續使用將會引起事故危險,且不能修復改裝的;
4)因產品變動或工藝更改而被淘汰的專用設備,不宜修改利用的;
5)由于技術陳舊,繼續使用不經濟,需用新型和先進設備替換的;
6)更新替換出的舊設備不能利用的;
7)按能源政策應予淘汰的設備,且不能調出利用的;
8)其它屬政策性淘汰的設備;
9)設備報廢的技術鑒定。由設備報廢鑒定小組負責,經公司領導審查批準后,注銷臺帳,由設備使用部門設備員貼“報廢"標識,由供應處回收處理。
4.1.7設備的資料管理。設備資料包括設備臺賬、設備檔案等;
4.1.8設備的庫存管理。設備倉庫存放設備時要做到按類分區,擺放整齊,做好防火、防水、防銹蝕等工作;
4.2設備的購置與安裝
4.2.1設備購置計劃是根據企業經營方針、目標,考慮到生產發展、科研、新產品開發、節能、安全、環保等方面的需要列入年度綜合計劃的;
4.2.2設備選型應遵循生產上適用、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滿足環保要求等原則;
4.2.3設備的更新改造應針對生產的需要,堅持設備改造和工藝改革相結合;
4.2.4設備使用單位根據生產情況對所需更新或改造的設備進行調研,編寫出設備更新改造計劃,于每年10月底報經營管理部。經營管理部審核匯總后,制定出下一年度的設備更新改造計劃。,公司領導審批后納入年月度綜合計劃;
4.2.5設備使用單位根據年度綜合計劃,填報“固定資產更新(購置)
“改造申報表”,經經營管理部審核并簽署意見,報請主管公司領導審定并經總經理批準后,由采購部負責定貨或采購新設備;
4.2.6計劃外進行設備更新改造時.由使用單位提出申請經總經理批準,但要在申報表中注明屬計劃外項目;
4.2.7設備開箱檢查由經營管理部組織采購部和使用單位共同參加。開箱檢查主要內容為包裝和設備外觀是否完好,零件、部件、工具、附件、備品、說明書及其它技術文件是否齊全等;
篇2:安全生產標準以及規章制度
一、安全生產標準化
現代化工業生產高速發展,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由于大量使用電器設備和大功率設備,以用采用高溫、高壓的生產工藝,或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進行生產,而且由于在空中、海上、地面以及地下采用大流通量、高速的交通工具進行人流、物流的運送,因此極易發生觸電、火災、爆炸、沉船、撞車和墜機等惡性事故。近年來,全世界每年發生的工業、交通事故不下5千萬起,由此引起的直接經濟損失相當于世界各國國民經濟總產值的5%。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設在印度博帕爾的農藥廠所發生的工業有毒氣體泄漏事件造成巨大損失,一位印度專家說,這次災難相當于印度在和平時期遭受的一次戰爭規模打擊。我國由于安全生產問題造成的惡性事故也非常讓人擔憂。目前,世界各國均十分重視安全問題,十分重視安全標準化工作。
所謂安全標準,就是以保護人和物的安全為目的所制定的標準。安全標準包括安全色、安全標志、各類勞動保護用品的性能與質量要求,以及試驗方法、安全生產管理等關于安全的規定。各類崗位的安全規程、有關安全生產的規定都屬于安全標準中的管理標準,是安全標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安全標準在世界各國基本上都是強制性執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簡稱《標準化法》)規定:“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標準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強制執行的標準是強制性標準,其他標準是推薦性標準?!薄笆?、自治區、直轄市標準化行政管理部門制定的工業產品的安全、衛生要求的地方標準,在本行政區域內是強制性標準?!薄爸贫藴蕬斢欣诒U习踩腿嗣竦纳眢w健康,保護消費者的利益……”《標準化法》又對涉及安全的標準的實施做出規定:“強制性標準必須執行。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產品禁止生產、銷售和進口?!庇纱丝梢?《標準化法》對安全標準給予了相當高的法律地位。
對于安全標準的實施,世界各國通常由政府授權給標準化管理機構或其他權威機構進行監督。在實行產品合格認證制的國家中,還規定涉及安全的產品,包括勞動保護、個人用品、玩具、鍋爐和壓力容器、電氣設備、家用電器,必須進行安全檢驗,并只有獲得有關部門頒發的安全認證標志后才允許在市場上出售。
二、安全管理制度
1.基本概念
企業安全生產領域的職業安全管理制度是指廠礦企業為了切實貫徹《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礦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而有效地保護勞動者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安全、健康而制定了各種規章制度。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因企業的類型不同、生產的產品不同、危險程度不同有多種類型,但其內容苦基本上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生產、經營行政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是生產、經營技術管理制度。
2.安全規章制度的規定
以天脊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為例,根據原化學工業部有關文件的要求,結合企業的具體生產、經營情況,企業組織有關單位的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制定出25條安全管理制度,即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教育制度;安全作業證制度;安全生產檢查制度;安全技術措施計劃管理制度;安全檢修制度;防火、防爆制度;危險物品管理制度;防止急性中毒和搶救措施辦法;新建、改建、擴建工程“三同時”規定;安全裝置與防護器具管理制度;廠內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建筑與安裝安全管理制度;科研與設計安全管理制度;各類事故管理制度;要害崗位安全管理制度;倉庫安全管理制度;液氨鐵路槽車安全管理規定;氣瓶安全管理規定;各種安全票證管理制度;生活煤氣安全技術及管理制度;發運液氨安全管理工作程序及作業標準;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臨時用工安全管理規定;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制等。這些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使該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走上了規范化的軌道,在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安全規章制度的制定是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這個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是肯定做不好的。
3.主編單位及編制程序
以天脊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為例,主編單位由集團公司安全部門擔任,該主編單位組織有關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按照上級有關要求精神和國家《安全生產法》的規定,吸取國內外同類企業的經驗和教訓以及本企業安全生產的實際情況分工進行編寫。編寫完畢后,由主管該專業的副總工程師審核,提出修改意見,再交給編寫者修改,修改完畢后提交集團總工程師和主管副總經理審查,提出修改意見,再進一步充實完善,最后由集團公司總經理審批,以企業紅頭文件發布實施,在整個企業集團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產生廠規、廠法的效力。
4.標準、制度與安全管理的關系
從一定意義上說,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過程就是執行安全制度、貫徹安全標準的過程,因為安全生產標準和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生產的基礎和保障。企業安全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安全標準在這個系統中具有目標性、集合性、層次性、動態性,這些性質特點決定了安全標準在安全生產管理中的系統效應。安全制度是要求勞動者或從業人員遵章守紀按一定程序辦事的規程,它具有科學性、強制性、法律性、大眾性,這些性質特點決定了安全制度在安全生產管理中的法制效應。勞動者只有遵守安全制度,才能把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推向新水平。企業有了一定的安全規章制度,又制定出一定的安全生產標準,勞動者才能在生產、經營、作業過程中有章可循,管理者才能在監督、檢查、管理過程中有法可依,而安全標準越科學、安全制度越合理,企業的勞動者操作起來越得心應手,企業的管理者執行起來越應用自如。那么,這個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就是相當高的。
篇3:安全生產三同時制度內容
“三同時”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擴建的基本建設項目(工程)、技術改造項目(工程)、引進的建設項目,其職業安全衛生設施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人生產和使用。一般稱之為“三同時”制度。職業安全衛生設施是指為了防止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的發生,而采取的消除職業危害因素的設備、裝置、防護用具及其他防范技術措施的總稱,主要包括安全、衛生設施、個體防護措施和生產性輔助設施。我國《勞動法》、《礦山安全法》、《職業病防治法》和《安全生產法》等,對“三同時”制度都作了明確規定?!栋踩a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以下統稱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安全設施投資應當納入建設項目概算?!?/p>
“三同時”制度從源頭上消除各類項目可能造成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的危險因素,保護職工的安全健康,保障新工程項目正常投產使用,防止事故損失,避免因安全問題引起返工或采取彌補措施造成不必要的投入。“三同時”制度的建立,是防止新工程項目帶病投產運行,確保物的本質安全的有效的法律制度。
“三同時”制度和安全衛生預評價制度結合起來實行,是貫徹“預防為主”方針的具體體現。兩者結合起來實施可使新項目做到更合理,最大限度地消除和減少潛在的危害,真正作到防患于未然。
“三同時”制度的實施要求從項目論證到設計、施工、竣工驗收都應按“三同時”的規定進行審查驗收,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建設項目在進行可行性研究論證時,必須進行職業安全衛生方面的論證,明確項目可能對職工造成危害的防范措施,并將論證結果載入可行性論證文件。
(2)設計單位在編制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文件時,應當同時編制《職業安全衛生專篇》,職業安全衛生設施的設計,必須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職業安全衛生專篇的內容主要包括:設計依據、工程概述、建設及場地布置、生產過程中職業危害因素分析、職業安全衛生設計中采用的主要防范措施、預期效果及評價等。
(3)施工單位必須按照審查批準的設計文件進行施工,不得擅自更改職業安全衛生設施的設計,并對施工質量負責。
(4)建設項目的竣工驗收必須按照國家有關建設項目職業安全衛生驗收規定進行。不符合職業安全衛生規程和行業技術規范的,不得驗收和投產使用。
(5)建設項目驗收合格,正式投入運行后,不得將職業安全衛生設施閑置不用,生產設施和職業安全衛生設施必須同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