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科生物安全防護管理制度
1.目的
做好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出現實驗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擴散,確保工作人員職業健康安全和周圍環境的生物安全。
2.適用范圍
實驗室各項相關工作
3.職責
(1)檢驗科主任職責
①負責檢驗科的日常管理;
②熟悉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知識和有關法規、制度、規程并組織培訓;
③決定進入實驗室的工作人員;
④監督有關法規和操作規程的執行,糾正出現的違規活動并有權停止實驗;
⑤定期組織對實驗室設備各項技術參數的檢查和實驗室裝備的維護保養;
⑥負責實驗室緊急情況及事故的處置并向生物安全委員會和生物安全領導小組報告。
(2)實驗室負組長職責
①熟悉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知識;
②向生物安全委員會提交所開展項目的“微生物危害評估報告”和“實驗操作規程”;
③負責項目相關實驗按有關法規和操作規程的執行。
(3)實驗室工作人員職責
①熟悉所有相關實驗的安全操作規程,了解實驗室安全原理和所從事實驗活動潛在的危險掌握預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處理程序,定期接受生物安全培訓;
②在科主任或組長的指導下,開展對病人的各項檢測工作;
③負責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生物安全防護程序;
(4)實驗室任何人員都有權拒絕執行來自任何級別的不符合安全操作規程要求的指令。
4.具體要求
(1)實驗室設置和準入
①實驗室要合理設置清潔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
②嚴格執行《實驗室人員準入制度》,禁止工作無關人員進入實驗室。
③實驗室內不得進食和飲水,或進行其他與實驗無關的活動;
(2)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被告知實驗室工作的潛在危險,并接受實驗室安全教育,自愿從事實驗室工作;
(3)相關工作人員須經檢驗技術操作和安全防護操作培訓,熟悉特殊生物檢測流程及防護標準;
必須遵守實驗室的所有制度、規定和操作規程。嚴格按SOP文件的規定對細菌室檢驗項目目錄中列出的檢驗項目進行檢驗,新項目要經進行生物危害評估后方可開展。不得開展超出二級生物安全防護要求的檢驗項目。
(4)對違章操作造成實驗室病原微生物外泄的,根據情節追究其操作者和相關領導的責任。
(5)對于意外事故要能夠提供緊急救助措施,足以應付緊急情況。
①實驗室事故處理:工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發生意外,如針刺和切傷、皮膚污染、感染性標本濺及體表和口鼻眼內、衣服污染、試驗臺面污染等均視為安全事故;
②要填寫正式的事故登記表,并按規定報告給國家相應級別的衛生主管部門。
③人員暴露于感染性物質時,要及時向實驗室負責人匯報,并記錄事故經過和處理方法。
(6)各項檢驗只接收來自本院的臨床標本,不接收臨床背景不清楚的外來標本。外來標本檢、驗須經醫務科和檢驗科主任同意,方可檢驗。
(7)嚴格執行《實驗室生物安全保衛制度》,防止具有感染性的標本丟失、盜搶。檢驗后的尿液、便好體液等標本要用含有效氯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1小時以上;所有微生物的標本、培養基、廢棄物和血液標本運出實驗室前必須進行高壓滅活;用過的針頭必須直接放入防穿透的容器中。各種檢驗用一次性物品,使用后按醫用垃圾處理,不得重復使用。
(8)實驗室建筑條件要符合國家標準和要求的生物安全實驗室。
(9)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設施、設備,工作中嚴格采用二級生物安全防護。
(10)實驗室儀器設備出現故障時,要先消毒,后維修。
篇2:生物安全防護管理制度
1.工作人員必須認真負責,嚴格遵守實驗室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各種操作規程。
2.工作人員在實驗室應穿工作服,必要時需帶防護眼鏡。
3.工作人員手上有皮膚破損或皮疹時應戴手套。
4.可能產生致病微生物氣溶膠或出現濺出的操作以及處理高濃度或大容量感染性材料均應在生物安全柜(Ⅱ級生物安全柜為宜)或其他物理抑制設備中進行,并使用個體防護設備。
5.應有相應的生物安全防護SOP操作規程。
6.在實驗室中應穿著工作服或罩衫等防護服。離開實驗室時,防護服必須脫下并留在實驗室內。不得穿著外出,更不能攜帶回家。用過的工作服應先在實驗室中消毒,然后統一洗滌或丟棄。
7.當手可能接觸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設備時應戴手套。如可能發生感染性材料的溢出或濺出,宜戴兩副手套。不得戴著手套離開實驗室。工作完全結束后方可除去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
8.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臺面,活性物質濺出后要隨時消毒。
9.實驗室內嚴禁吸煙或吃喝。
10.實驗室主任應制定規章和程序,只有告知潛在風險并符合進入實驗室特殊要求(如,經過免疫接種)的人,才能進入實驗室。否則不得進入實驗室。
11.實驗室工作人員每年須進行健康狀況體檢,接受疫苗接種,建立個人健康檔案。
篇3:(HIV)艾滋病病毒初篩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制度
1、上崗工作人員應是經過崗前安全與技術培訓,取得合格證,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人員。
2、進入實驗室應穿隔離衣、戴手套,必要時(如對篩查陽性標本進行復測或檢測高危標本)要戴防護眼鏡,防止污染暴露的皮膚和衣物。
3、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操作過程中,不得用戴手套的手觸摸暴露的皮膚、口唇、眼睛、耳朵和頭發等。
4、操作時可能發生的觸電、失火、玻璃割傷、針頭刺傷、燒傷、不慎中毒、傳染性標本的污染,有應急處理的方法,有關工作人員均應熟悉。
5、操作中手套破損,應立即丟棄,洗手后戴上新手套繼續操作,不慎發生瀉漏,應立即按照《發生職業暴露后的處理措施》,進行處理。
6、防止腐蝕、灼傷、中毒、火災和爆炸等事件發生。
7、實驗操作完畢后,應按照實驗室清理與消毒程序,進行善后處理。同時記錄相關資料與數據并存檔。
8、工作結束后,應先洗戴手套的手,然后脫去手套丟棄,再脫去工作衣,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后離開實驗室。
9、注意安全,隨手關門,做好水,電,門的安全保衛工作,防火防盜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