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內部異動管理條例
第一條轉正
新員工在試用期滿后,本人填寫《轉正申請表》,部門主管根據試用期員工表現情況填寫《試用期考核表》,提交人力資源部,經中心負責人審批,參加公司統一組織的轉正考試,考核合格經內審部核實以后報總經理審批。員工轉正以后,人力資源部將發放《轉正通知書》。
第二條晉升
(一)目的
為提升員工個人素質和能力,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在公司內部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機制,規范公司員工的晉升、晉級工作流程。
(二)原則
1、公司員工晉升,必須符合公司的發展需要。
2、公司內部出現職位空缺時,首先考慮公司內部員工。
3、公司內部員工晉升,有利于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做到量才適用,有利于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和歸屬感,減少員工流動率。
4、晉升必須建立在績效考核結果的基礎上,遵循有利于提高其綜合素質的原則,著重培養管理人員的綜合管理能力。
(三)方式
1、職位晉升、薪資晉升
2、職位晉升、薪資不變
3、職位不變、薪資晉升
(四)晉升的時限及形式
1、公司員工每年度有兩次晉升機會,第一次在年中,第二次在年末。
2、員工晉升由人力資源部結合每月績效考核得分并參照公司薪酬和績效管理委員會制定的標準執行;也可由部門負責人提名推薦符合晉升條件的人員,執行方法一致。
(五)晉升依據
1、員工每月績效考核得分是其晉升的主要依據;
2、中心/部門提交的《晉升申報書》。
3、部門負責人對其日常工作業績的評價及公司考評部門的意見;
4、公司薪酬和績效管理委員會的最終評審意見;
(六)晉升流程
1、每年度到晉升時,由人力資源部根據公司薪酬和績效管理委員會提出的標準/比例,核算出員工績效考核綜合得分,確認該次符合晉升條件的員工名單,分發給各中心部門;
2、由該部門負責人對符合晉升條件的員工按比例進行申報、經中心負責人批準后,兩級負責人共同簽署意見提交人力資源部綜合評定;
24
3、人力資源部考評篩選后提報公司薪酬和績效管理委員會審核;
4、通過審核的員工按公司統一安排參加晉升考試;考試由內審部負責。
5、晉升考試合格者,最后由公司薪酬和績效管理委員會核實晉升人員名單,經總經理簽批同意晉升意見,由人力資源部發放《員工晉升通知書》該次晉升視為正式生效。
第三條調動
(一)本規定中的“調動”是指經過辦理調動手續,并由人力資源部出具正式調動通知的崗位調動。
(二)日常借調、派駐、臨時性調整崗位,階段性、周期性輪崗、工作支援不屬于正式調動。
(三)公司現行的調動類型有兩類:跨中心調動,中心內調動。
1、跨中心調動是指公司各個中心之間的員工調動。
2、中心內調動是指中心內各個部門之間的員工調動,包括銷售中心各區域之間人員調動。
(四)調動性質分兩類:協商調動、行政調動。
1、協商調動:是指公司在用人部門和本人愿意的前提下進行的崗位調整。
2、行政調動:是指因工作需要,做出的指令性調動、政策性調動(如人事聘任等),用人部門及員工應服從調動。
(五)協商調動應與調入、調出單位進行協商,原則上應尊重調入、調出單位意見,同時應尊重員工本人職業發展意愿,填寫《員工調動申請表》,辦理相關簽批手續經總經理批準后方可生效。
(六)行政調動是根據公司需要,做出的指令性調動、政策性調動,相關部門及員工應服從調動。由人力資源部出具《內部調動通知單》經總經理批準加蓋人力資源部公章后方可生效。
(七)員工在填寫《員工調動申請表》和接到《內部調動通知單》,應及時辦理工作交接,填寫《工作移交表》,手續辦理完畢后在規定的時間到調入單位報到。
(八)如果未在規定時間到調入部門報到的,嚴格按公司考勤制度相關規定處理。(特殊情況下可通知調入部門告知公司人力資源部延后報到時間)。
(九)調動員工如在當月15日以前調動,其調動后當月薪資在調入單位計發;員工如在當月15日以后調動,其調動后當月全月薪資在調出單位計發。
第四條降級
員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視員工工作態度和工作表現情況給予降級降薪處理:
(一)試用期結束,被證明不勝任該崗位,可進行降級調整錄用的。
(二)銷售人員連續三個月未完成銷售任務指標70%,或六個月內累計四個月未完成銷售任務指標70%的給予降級處理;對于新開市場等特殊情況報總經理特批的除外。
(三)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四)根據公司處罰和考勤管理相關規定給予降級處理的。
(五)其他給予降級降薪處理的情形。
第五條附則
(一)本員制度由公司規章制度編審委員會起草并修訂,經公司職代會討論并通過,自2010年1月1日總經理簽發公布之日起正式實施。
25
(二)本制度最終解釋權歸屬公司薪酬績效管理委員會、人力資源部。
篇2:公司內部巡邏制度(3)
公司內部巡邏制度(三)
為加強公司內部的安全保衛工作,杜絕和減少單位內部的案件發生,減少或避免單位的財產損失,有效保護公司利益和公司內部職工人身安全,發現打擊違法犯活動,特制定本制度:
1、巡邏人員按公司安排準時上崗,負責公司內部區域的巡邏、巡查,注意發現可疑情況和不安全問題并立即采取防范措施。
2、巡邏人員巡邏時每組不能少于2人,每半小時在巡邏區域內巡邏一次。重點要加強對辦公樓、車間庫房及公司財務存放地的巡邏。
3、巡邏人員巡邏時要攜帶警棍、手機、對講機、巡邏燈等防范及巡邏必備用具。
4、巡邏人員要盡職盡責,不得脫崗、不得睡覺、不得從事與巡邏無關的事宜。
5、巡邏時發現可疑人員、可疑情況或有現場作案情況要立即通知當晚所有值班巡邏人員對可疑人員或案發現場進行圍堵,同時立即報告公安機關。
6、巡邏人員要加強責任心,提楊警惕,克服麻痹思想,認真負責。
7、巡邏人員要了解和熟悉單位內部區域情況,熟悉巡邏路線,熟悉防范重點,熟悉重點保衛部位,熟悉報警方式,熟悉與單位值班帶辦領導的聯系方式。
8、巡邏人員在案件楊發期和節假日,要加強單位內部的巡邏密度。
9、巡邏人員在巡邏時要保持楊度警惕,做到機警,反映靈敏,處事果斷,保持楊度的自衛意識和防范意識。
篇3:公司企業領導班子內部監督制度
公司(企業)領導班子內部監督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進一步增強對各級領導干部的監督,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作風建設,根據《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關于“建立領導班子內部監督制度”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領導班子內部監督是指班子內部成員之間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發現一般性問題或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后,互相進行政治、紀律、作風等方面的監督、勸誡和幫助,以維護領導班子的整體形象,保證領導班子順利履行上級組織賦予的各項職責。
第三條領導班子內部監督以*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對領導干部嚴格要求、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以批評與自我批評為有力武器,堅持和健全組織生活、廉政制度等各項黨內生活制度,分清是非,團結同志,克服缺點,改進工作,提高整體素質。
第四條領導班子內部監督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以公開、平等的方式進行,不準以監督為名,進行竊聽、盯梢、錄音錄像等活動。
第二章監督內容
第五條是否正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領導機關的各項決策、決議、指示;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是否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是否認真負責、全力以赴地做好分管工作。
第六條是否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項制度。特別是重大決策、干部任免、重要建設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使用是否經會議研究,實行了表決制,是否有不經集體研究個人擅自決策的現象。
第七條能否與班子其他成員合作共事,互相補臺,有無各自為陣的現象。
第八條能否正確地運用人民賦予的權力,有無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等現象。
第九條是否插手工程項目、大型采購等重大經濟活動中的具體工作。在重大經濟活動中,是否有參與暗箱操作的現象。
第十條是否有封官許愿、任人唯親的現象。
第十一條能否嚴格遵守黨的各項組織、廉政紀律,履行黨員應盡的義務。
第十二條能否在八小時內外,及社交圈、生活圈內始終保持公仆形象,講黨性,講原則,講正氣,不做有損領導干部形象的事,不說有損領導干部形象的話。
第三章監督方式及其他
第十三條民主生活會。在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上向其他成員提出批評、勸誡、建議,并接受對自己的批評、勸誡、建議。
第十四條黨內生活會。在黨內生活會上向其他成員提出勸誡。
第十五條談心。通過互相談心,提醒他人應注意的事項。
第十六條領導班子會。及時召開領導班子會議,針對存在問題,進行自查,如有無介紹工程隊,參與經營活動,干預項目審批,傍大款,違反規定干預和插手工程發包承包、土地批租出租、股票上市、撥款貸款,為外商和個體私營企業主的經濟訴訟案說情等問題;在住房裝修和婚喪嫁娶、生病住院以及逢年過節等人情往來中,有無違紀或有損領導干部形象的行為。通過回顧、反思,達到對班子成員進行警示教育的目的。
第十七條向上級反映。領導班子成員發現主要負責人或其他成員有重要問題,不便當面批評或雖經勸誡但無效果的,可向上級黨委(黨組)或紀檢、組織、監察部門反映。
第十八條主要負責人勸誡。班子主要負責人要對班子其他成員嚴格要求,經常檢查他們遵守紀律和制度的情況,特別是檢查他們遵守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收入申報制度、收受禮品登記制度、廉政制度以及配偶子女不得經商辦企業等有關規定的情況。主要負責人發現班子其他成員存在某方面的問題,可對其談話勸誡;班子成員之間發現問題,可報告主要負責人處理,也可直接與之談話勸誡。
第十九條研究群眾意見。經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決定,每年一次直接向群眾征求對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的意見。群眾意見經匯總后,在領導班子內共同研究整改方案,班子成員提出整改措施。
第二十條重大工作事項匯報。領導班子要及時召開會議,聽取分管領導就某一重大事項的工作匯報。
第二十一條凡屬違法和嚴重違紀的,按有關法律和紀律規定處理。但本人在領導班子內部監督時的積極態度可作為從輕處理的依據之一。
第二十二條領導班子成員之間監督的情況一般應向班子主要負責人報告。年終,領導班子應以適當方式向上級黨委匯總報告一次本班子內部監督情況。
第四章附則
第二十三條本制度由公司組織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