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場所使用燃氣基本安全要求
為規范餐飲場所燃氣安全使用行為,有效遏制餐飲場所燃氣使用安全事故,我廳與省安監局、省商務廳、省質監局、省公安廳等相關部門聯合制定了《餐飲場所使用燃氣基本安全要求》,現予公告,自公告之日起施行。
餐飲場所使用燃氣基本安全要求
一、基本要求
(一)建立健全安全用氣責任制、用氣操作規程等規章制度,制定燃氣事故應急處置方案,制度、方案與燃氣設施操作人員名單一并在燃氣使用場所公示上墻。
(二)定期組織操作人員參加安全教育培訓,掌握燃氣的危害性、防爆措施及應急處置常識,熟悉燃氣設施和消防設施的使用方法,熟知有關安全規定和應急處置流程。
(三)指定專人負責燃氣設備的日常安全檢查,并做好記錄,確保設備安全可靠運行,當發現燃氣泄漏時應立即采取應急處置措施,并向燃氣供應企業和有關部門報告。主動接受燃氣供應企業的入戶安檢和安全用氣宣傳指導,對燃氣供應企業安檢中發現的安全隱患應立即落實整改。
(四)餐飲場所燃氣管路的設計、施工及燃氣用具的安裝應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設計安裝需滿足國家相關技術規范的要求;選擇持有合法有效《燃氣經營許可證》或《江蘇省瓶裝燃氣供應許可證》的燃氣供應單位供應燃氣。
二、氣瓶存放要求
(一)餐飲場所存放液化石油氣瓶總重量超過100千克(折合2瓶50千克或7瓶15千克氣瓶)時,應當設置專用氣瓶間。存瓶總重量小于420千克時,氣瓶間可以設置在與用氣建筑(住宅、重要公共建筑和高層民用建筑及裙房除外)相鄰的單層專用房間內,專用房間應符合《液化石油氣供應工程設計規范》規定(GB51142)。存瓶總重量大于420千克時或者采用瓶組強制氣化的,氣瓶間應設置在與其他民用建筑間距不小于10米的獨立單層建筑。存放氣瓶的房間嚴禁有明火和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使用瓶裝壓縮天然氣的,應當建立獨立的瓶組供氣站,氣瓶組與其他民用建筑防火間距應當不小于18米。
使用瓶裝液化天然氣的,應當建立獨立的瓶組氣化站,氣瓶組總容積小于等于2立方米時,氣瓶組與民用建筑防火間距應當不小于12米。氣瓶組總容積大于2立方米小于等于4立方米時,氣瓶組與民用建筑防火間距應當不小于15米。
(二)液化石油氣氣瓶間、瓶組氣化間不得設置于地下、半地下空間和通風不良場所;房間高度不低于2.2米;房間內無暖氣溝、排水管、地漏及其他地下構筑物。
(三)餐飲場所設置的液化石油氣氣瓶間、瓶組氣化間應具有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設置燃氣濃度檢測報警裝置,至少配備2具8kg干粉滅火器;房間內使用防爆電氣設備,電器開關設置于室外。
(四)液化石油氣氣瓶間、瓶組氣化間的其他具體設置要求應符合《液化石油氣供應工程設計規范》(GB51142)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的規定。壓縮天然氣瓶組供氣站、液化天然氣瓶組氣化站的其他具體設置要求應符合《壓縮天然氣供應站設計規范》(GB51102)、《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的規定。
(五)液化石油氣氣相瓶和氣液兩相瓶必須專瓶專用,使用和備用鋼瓶應當分開放置或者用防火墻隔開。
三、用氣場所要求
(一)采用城市管道燃氣供氣方式的,用氣場所的燃氣調壓、計量、管道、閥門等設施的設置應符合《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的規定。
(二)用氣場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安裝可燃氣體濃度探測和報警裝置,進行定期測試并記錄,確保處于靈敏有效狀態,并按標準配備干粉滅火器等消防器材。
(三)用氣場所放置的鋼瓶必須采用單瓶形式與燃氣燃燒器具連接,與燃氣燃燒器具的水平凈距不應小于0.5米。
(四)用氣場所須具備良好的通風條件,并設置滿足通風需求的機械送排風裝置,燃具上方應設置有效排除燃燒煙氣設施。
(五)用餐場所嚴禁放置液化石油氣鋼瓶。
四、燃氣設備設施要求
(一)燃氣器具、氣瓶、連接管及其他附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產品質量要求和產品技術要求,嚴禁使用假冒偽劣產品。
(二)使用燃氣前后必須檢查燃氣器具是否完好、燃氣開關是否可靠,發現問題要及時向具有相應資質的燃氣燃燒器具安裝維修企業報修或者更換。
(三)氣瓶在有效使用期限內,檢測標牌內容完整、清晰,不得使用無警示標簽、無充裝標識、過期或者報廢的鋼瓶。
(四)液化石油氣鋼瓶減壓器正常使用期限為5年,密封圈正常使用期限為3年,到期或發現有問題時應當立即更換并記錄。
(五)供應多臺燃氣灶具,應采用鋼管敷設主管道;燃氣主管道與多臺燃氣灶具連接時,應當使用雙頭螺紋連接的不銹鋼波紋管,不銹鋼波紋管的長度不得超過2米,且中間沒有接口;不銹鋼波紋管不得穿越墻、樓板、頂棚、門窗。
(六)單個氣瓶與單臺燃氣灶具連接宜使用雙頭螺紋連接的不銹鋼波紋管;當使用耐油橡膠軟管時,連接兩端應用卡箍緊固,軟管的長度控制在1.2米到2.0米之間,且中間沒有接口;嚴禁在軟管上開設三通分流;橡膠軟管應當每2年更換一次,到期或發現有老化、龜裂、腐蝕等現象時應及時更換,并建立更換記錄。
五、用氣操作要求
(一)認真做好點火前和用氣后檢查
每次點火前要先檢查有無燃氣泄漏,使用時保持空氣流通,不要離人,使用后關好燃氣總閥;每天營業結束前要指定專人檢查總閥門和灶具開關是否關閉,做到人走氣斷,嚴禁在夜間無人的情況下用氣熬湯。
(二)嚴格遵守禁止行為規定
1、禁止在不具備安全條件的場所使用、儲存燃氣;禁止在高層建筑以及地下、半地下空間使用液化石油氣;禁止在同一室內同時使用含燃氣在內的兩種以上燃料。
2、禁止將安裝有燃氣設施的場所改為臥室、浴室或者其他違反安全用氣規定的場所。
3、禁止安裝、使用不符合氣源要求的燃氣燃燒器具,禁止擅自安裝、改裝、拆除燃氣計量表和表前管道設施等燃氣設施;禁止擅自操作公用燃氣閥門。
4、禁止使用燃氣明火取暖;禁止使用明火查漏。
5、禁止將燃氣管道作為負重支架或者接地引線。
6、禁止加熱、摔砸、倒置、曝曬燃氣鋼瓶;禁止私自排放鋼瓶內燃氣、殘液或者利用鋼瓶互相倒灌。
7、禁止盜用燃氣;禁止改變燃氣用途或者轉供燃氣。
(三)定期開展安全檢查
定期進行燃氣安全檢查,日常檢查的內容主要包括:
1、氣瓶、管道及燃氣器具是否漏氣,減壓閥、密封圈是否正常;
2、燃氣使用場所是否保持通風良好;
3、液化氣鋼瓶擺放位置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到檢測周期;
4、燃氣管道及灶具連接管是否完好,連接是否穩固;
5、消防器材是否按規范配置齊全且完好有效;消防通道是否暢通,安全警示標志是否醒目;
6、可燃氣體報警探頭是否按規定定期送檢,報警器是否完好有效。
7、未使用燃氣時總閥門是否處于關閉狀態。
(四)正確處置燃氣泄漏和著火
發現燃氣泄漏(聞到味道)時嚴禁點火,嚴禁開、關任何電器,立即關閉總閥,打開窗戶,疏散人員,到室外安全處報警。氣瓶著火時要用滅火器或濕的衣物等捂蓋滅火后迅速關閉角閥。
六、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
餐飲場所使用燃氣的安全要求還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城鎮燃氣管理條例》、《江蘇省燃氣管理條例》、《國務院安委會關于深入開展餐飲場所燃氣安全專項治理的通知》(安委﹝2013﹞1號)、《關于加強超大城市綜合體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等相關規定。
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辦公室2017年5月19日印發
篇2:餐飲業燃氣安全使用制度
為切實加強餐飲業燃氣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和社會公共安全,根據《燃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特制定燃氣安全使用制度及規定:
1、應該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安全技術規范的規定,正確使用瓶裝液化氣或管道天然氣;
2、應當落實燃氣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專人負責燃氣設施的使用、管理,適時組織防火檢查,及時消除火險隱患。操作維護人員應當受過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燃氣安全知識;
3、使用燃氣必須遵守有關燃氣管理的法規、規章,并符合國家《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城鎮燃氣設計規范》和《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等有關技術規范,所使用的燃氣、設施必須符合國家和行業有關質量標準,不得擅自拆改或超期使用;
4、餐廳、廚房內的燃氣設施(鋼瓶、減壓閥、管道、法蘭、接頭、儀表、閥門、爐具等)必須每日檢查,發現泄漏、閥門堵塞、失靈,膠管老化、破損等情況,應及時關閉閥門。檢修時,不得在火險隱患未消除前使用明火;
5、餐廳、廚房和存放液化石油氣的鋼瓶的庫房必須保持空氣流通。不得將裝有液化石油氣的鋼瓶倒置、加熱、露天堆放;
6、液化石油氣瓶應定期檢查,應定期查看液化石油氣瓶閥下的檢驗標志環,不應使用超期未檢或報廢的鋼瓶。對于一般民用,YSP-35.5型(15公斤)液化石油氣瓶每四年應檢驗一次,YSP-118型(50公斤)液化石油氣瓶每三年應檢驗一次,對于使用期限15年的鋼瓶應做報廢處理;天然氣計量調壓裝置應定期檢測;
7、不得對氣瓶瓶體進行焊接和更改氣瓶的鋼印或者顏色標記。嚴禁將氣瓶內的液化石油氣向其他氣瓶倒裝;嚴禁自行處理氣瓶內的殘液;
8、燃氣會導致橡膠和塑料老化,應使用專為液化石油氣或天然氣而設計的專用軟管,軟管和減壓閥等易損易耗件應定期更換;
9、停止使用燃氣后,應及時關閉閥門,切斷氣源;
10、按規定配置防火、滅火器材,并逐步推行安裝燃氣泄漏報警裝置;
11、與供氣單位簽訂安全用氣協議,接受供氣單位安全檢查及技術指導;
12、遇到燃氣泄露的緊急情況,應立即消除所有明火,不要操作或動用任何電器或電子設備,打開所有門窗,保證足夠室內通風,較大的氣體泄露或著火,應立即疏散所有室內人員,并向119報警。
篇3:餐飲部燃氣作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為加強燃氣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本公司內燃氣的使用、設施保護和燃氣器具的銷售、安裝與維修,以及相關的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一章
使用管理
第一條管道燃氣用戶需擴大用氣范圍、改變燃氣用途或者安裝、改裝、拆除固定的燃氣設施和燃氣器具的,應當到燃氣經營企業辦理相關手續。
第二條單位燃氣用戶應當落實安全管理制度,其操作維護人員應當具備必要的燃氣安全知識,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第三條燃氣用戶應當配合燃氣經營企業入戶進行燃氣安全檢查,遵守安全用氣規則,并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盜用燃氣、損壞燃氣設施;
(二)用燃氣管道作為負重支架或者接地引線;
(三)從事危害室內燃氣設施安全的裝飾、裝修活動;
(四)安裝、使用明令淘汰的燃氣器具;
(五)使用超期限未檢驗、檢驗不合格或者報廢的鋼瓶;
(六)擅自拆卸、安裝、改裝燃氣計量裝置和燃氣設施;
(七)加熱、摔、砸燃氣鋼瓶或者在使用時倒臥燃氣鋼瓶;
(八)傾倒燃氣鋼瓶殘液;
(九)擅自改換燃氣鋼瓶檢驗標志和漆色;
(十)在不具備安全使用條件的場所使用瓶裝燃氣;
(十一)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第二章
設施與器具管理
第三條燃氣經營企業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在燃氣設施的所在地、敷設有燃氣管道的道路交叉口及重要燃氣設施上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并在生產經營場所設置燃氣泄漏報警裝置。
第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拆除、損壞、覆蓋、移動、涂改安全警示標志。
第五條在燃氣設施的安全保護范圍內,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建造建筑物、構筑物;
(二)排放腐蝕性液體、氣體;
(三)未經批準開挖溝渠、挖坑取土;
(四)未經批準打樁或者頂進作業;
(五)未經批準動用明火作業;
(六)其他損壞燃氣設施或者危害燃氣設施安全的行為。
第六條燃氣器具應當由具備法定資格的檢測機構抽樣進行氣源適配性檢測。
第七條使用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對燃氣設施和燃氣器具進行定期檢驗、檢修和更新。
第八條報廢的燃氣鋼瓶應當進行破壞性處理,并不得翻新使用。
第九條燃氣器具的安裝維修應當符合國家和省頒布的技術規范和標準。
第三章
監督檢查與事故處理
第十條燃氣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燃氣的工程建設、經營、使用、設施保護、器具安裝維修等活動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安全隱患的,應當及時通知有關單位和個人限期消除。
燃氣行政主管部門在實施批準或者核準時,程序必須公開,并依法接受監督。
第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燃氣事故隱患時,應當立即向燃氣經營企業、燃氣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公安消防等部門報告。
燃氣經營企業接到事故隱患報告后應當立即組織搶險搶修,并同時報告當地燃氣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
燃氣行政主管部門和公安消防等部門應當建立燃氣安全預警聯動機制,接到事故隱患報告后,立即處理。
第十二條搶險搶修人員在處理燃氣事故緊急情況時,對影響搶險搶修的其他設施,可以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并妥善處理善后事宜。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十三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未經燃氣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新建、改建、擴建燃氣工程項目的,由燃氣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可處以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第八章
附則
第十四條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燃氣,是指人工煤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氣體燃料的總稱。
(二)燃氣工程,是指燃氣設施和燃氣供應站點的新建、改建、擴建工程。
(三)燃氣設施,是指氣源生產廠家以外的儲氣廠、門站、氣化站、混氣站、儲配站、調壓站、各種燃氣管網及其附屬設施的總稱。
(四)燃氣器具,是指使用燃氣的爐灶、熱水器、沸水器、取暖器、空調器和燃氣計量器等器具。
(五)燃氣供應站點,是指為用戶供氣的瓶組氣化站、瓶裝供應站、燃氣車輛加氣站等。
第十五條本條例自****年*月*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