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工集中區區域安全風險評估報告編制要求
化工集中區區域安全風險評估主要立足于化工集中區的現狀評估,兼顧未來發展規劃的預評估。安全評價單位要在全面了解化工集中區總體發展規劃、產業定位和發展現狀,掌握化工集中區總體布局、企業分布和周邊環境的基礎上,充分辨識現有或潛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確認安全風險的受控程度,為化工集中區安全生產和周邊環境安全,提出預防事故、控制風險、降低事故損失及影響的對策措施。
一、安全風險評估的前期準備
化工集中區的區域安全風險評估,應依據國家和省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和文件規定,全面收集化工集中區的各類基礎資料,實地勘查區域自然條件,真實掌握化工集中區內現有企業的實際情況和規劃情況。主要內容包括:
(一)經濟社會發展概況?;ぜ袇^所在地區的綜合經濟、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區域位置、轄區面積,資源、人口、教育、交通、文化、醫療情況等。
(二)周邊環境?;ぜ袇^周邊5公里范圍內的居民點、學校、市場、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和重點設施分布情況,集中區內常住居民的分布情況。
(三)自然環境?;ぜ袇^所在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地形、地貌、地質構造、水文、氣象、生態環境)等。
(四)規劃情況?;ぜ袇^總體規劃、產業定位和產業特點,用地規劃、企業分布、化工集中區總平面布置圖,化工集中區封閉管理情況等。
(五)化工企業基本情況。化工集中區內的化工企業名稱、所處位置及占地面積,涉及的主要危險化學品分類及其儲存情況,涉及的重點監管危險化工工藝情況等,企業間上下游產品銜接情況,集中區內非化工企業、民用設施分布情況等。
(六)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分布。化工集中區內涉及重大危險源的企業及其分布,重大危險源的等級和監控措施,化工集中區重大危險源集中監控情況等。
(七)應急救援準備情況?;ぜ袇^專門消防站建設和運行情況,企業專兼職應急隊伍的分布和特點,環境應急監測、應急救援物資、醫療救護(包括依托的醫療救護能力)、氣防站設置和應急響應的時間,化工集中區應急指揮和監控信息平臺建設情況等。
(八)生產安全事故記錄。化工集中區近5年內危險化學品事故和其他事故總體分析以及各事故企業名稱、事故類型、人員傷亡、事故原因和事故處理、采取的對策措施等。
(九)交通運輸情況。在化工集中區內從事危險化學品運輸的企業及其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從業人員情況以及危險化學品運輸線路以及主要運輸的危險化學品種類、數量及流向等,化工集中區內危險化學品輸送管道情況,包括輸送介質、流量、壓力以及管道起始位置、埋地或架空、管理方式等。
(十)公用配套設施現狀及規劃?;ぜ袇^內供電、供熱、供氣及通訊系統,污水處理、固體廢棄物處理系統,碼頭、鐵路、給排水、公用管廊(含地下管線)等。
(十一)安全生產管理現狀?;ぜ袇^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及人員基本情況、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分工、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及目標考核情況,日常安全管理情況等。
二、評估單元劃分
評估單元劃分應充分考慮化工集中區的區域特點和風險評估需要,劃分的評估單元應相對獨立,具有明顯的特征界限,便于評估報告的專項小結和客觀評估。
評估單元可分為:化工集中區選址合理性、總體布局、企業間安全相關性、重點防控區域和重大危險源點、危險化學品運輸、公用工程配套、應急管理、安全管理以及評估所需的其他單元。
三、重點評估內容
(一)化工集中區選址安全風險評估。主要從化工集中區的產業定位、產業結構、區內化工企業性質和發展方向,分析化工集中區建設與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的要求是否一致,評估化工集中區對其周邊人員密集場所、重要設施和環境敏感目標安全可能產生的影響,辨識化工集中區周邊環境、自然條件對化工集中區安全生產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
(二)化工集中區總體布局安全風險評估。從化工集中區的產業特點、主要功能區劃分、企業分布、上下游產業鏈、物流運輸、自然條件等情況,分析化工集中區的區域規劃、總平面布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方面的欠缺和不合理,提出布局調整的建議;對規劃建設區內擬引進企業的產業選擇、限(控)制企業類型、擬建企業分布、物流輸送等提出規劃建議。
(三)化工集中區內已建企業間安全相關性風險評估。以化工集中區內涉及重點監管危險化學品、危險工藝和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企業為重點,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可能發生的火災、爆炸、中毒等事故可能對毗鄰企業及區域造成的相互影響,分析引發連環事故的可能性,并確定個人和社會風險值及其風險可接受程度。同時,根據其危險特性和危險程度,確定化工集中區重點防控目標,提出有效降低區域整體危險性的對策措施。
(四)化工集中區公用工程設施和物流運輸安全風險評估。以化工集中區市政和公用工程設施的安全性和符合性為重點,分析供水、供電、供熱、供氣、通訊、污水處理、固體廢棄物處理以及碼頭、鐵路、危險化學品輸送管道、公共管廊、道路運輸等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相應的完善和改進措施。
(五)化工集中區安全管理及應急救援能力評估。依據化工集中區的發展規劃和現有規模、產業特點等,分析化工集中區安全管理機構設置和安全管理人員配備的匹配性,安全管理措施和落實情況的有效性,評估化工集中區應急救援預案、應急物資儲備、應急救援隊伍和快速應急響應機制的建立和運行情況,分析化工集中區在安全管理和應急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改進和加強的意見和措施。
四、評估報告的基本內容
化工集中區區域安全風險評估報告的格式應符合《安全評價通則》(AQ8001-2007)的要求,根據評估結果,客觀、公正、全面地做出評估結論,不得弄虛作假。主要內容包括:
(一)編制說明。結合化工集中區的特點,闡述編制區域安全風險評估報告的目的、依據等。
(二)總體情況介紹。概要介紹化工集中區的選址、周邊環境、自然條件以及化工集中區規劃、總圖及平面布置、功能分區、產業特點、經濟技術指標、公用工程配套、危險化學品輸送管道、氣防站建設、防洪(澇)、人流、物流、安全管理等情況。
(三)區內企業情況介紹。企業分布及占地面積,企業上下游產業鏈關系,列表分類統計企業主要原料、產品以及涉及的劇毒化學品、重點監管化學品、易制爆化學品的儲存數量、儲存方式,危險性高的儲存設施(甲類儲罐區、倉庫)的數量、位置及相互間距,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等級、分布、間距、涉及危險化學品的品種和數量,現有產品主要生產工藝及裝備水平等。
(四)評估單元劃分。根據評估內容、范圍以及化工集中區的區域特點和風險評估需要,闡述評估單元劃分以及劃分原則。
(五)評估方法選擇。簡單介紹選用的評估方法,闡述選定此方法的原因。
(六)危險有害因素辨識。重點分析和列出化工集中區在區域規劃、產業定位、功能定位,產業鏈等方面,已建企業涉及的危險化學品、重點監管危險化工工藝、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等方面,化工集中區公用工程配套能力、自然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闡述辨識與分析危險、有害因素的過程。
(七)定性定量分析。按照評估單元劃分順序,根據選定的評估方法,詳細列出定性、定量分析過程,給出相關的評估與分析結果。
(八)安全對策措施。根據危險有害因素辨識、分析結果及定性、定量分析結果,列出安全對策措施建議及其依據、原則。安全對策措施應符合安全評估單元劃分順序。
(九)總體評估結論。評估結論應簡要概括評估結果,明確化工集中區的重點防控區域,列出重點防控目標,總結引發各類事故的重要危險、有害因素,預測發生區域性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確認化工集中區在采取關鍵性安全對策措施后區域安全風險的受控程度。
篇2:生物安全風險評估報告
依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按照檢驗科制定《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由醫院生物安全委員會主持,生物安安全委員會成員參與,對檢驗科生物安全作風險評估,形成報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評估
國家根據病原微生物的傳染性、感染后對個體或群體的危害程度,將病原微生物分為四類,其中一類和二類統稱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檢驗科屬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不得從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檢測工作,但在臨床工作中,必須將強調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監測,發現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須采取積極措施,及時報告。
1、我院潛在的一類和二類病原微生物評估: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體、人類變異缺陷病毒、幽門螺旋桿菌等。
對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種類、來源、傳染性、傳播途徑、易感性、潛伏期、劑量-效應(反應)關系、致病性(包括急性與遠期效應)、變異性、在環境中的穩定性、與其他生物和環境的交互作用、相關實驗數據、流行病學資料、預防和治療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領全科職工共同學習掌握。
2、防控措施:
2.1立即對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封存。
2.2立即分別報告醫院感控科、衛生局和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3對實驗室進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臺面、地面、儀器表面、空氣等。
2.4接觸人員更換個人防護用品,并對用品進行消毒。
2.5感控科收集病人相關信息資料,對病人實施隔離,協助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2.6對接觸者進行嚴密的健康監護。
二、實驗室常規活動和非常規活動過程中的風險評估
(包括所有進入工作場所的人員和可能涉及的人員的活動)
1、風險評估:我院檢驗科屬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實驗室布局分為清潔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雖然三區劃分明顯,但是實驗室進出人員仍然存在污染和感染的風險。具體可能體現在:病原微生物的帶入和帶出,標本的污染,意外事件的發生(如跌倒、劃傷等)。
2防控措施:
2.1本科室工作人員
2.1.1進入實驗室的本科工作人員,必須在清潔區更衣區內更換工作服,在半污染區戴工作冒、手套等個人防護用具后方能進入實驗室污染區工作。
2.1.2任何原因需要離開實驗室污染區,必須在污染區洗手(七步法)脫去個人防護用品,在到清潔區進行二次洗手方能離開實驗室。
2.2其他醫務人員
2.2.1運送樣本護工將樣本送至各班組的樣本接收處,核對驗收后方可離開,不得進入實驗室污染區。
2.2.2醫護人員到實驗室查詢結果、業務咨詢等,本科工作人員引導至相應的位置,結束后建議手部清潔后離開實驗室。
2.3病人或病人家屬必須讓其在實驗室外等候。
2.4特殊人群孕婦、兒童及免疫缺陷等人群有工作人員勸說遠離實驗室。
除實驗室工作人員外的任何人員需進入實驗室,工作人員必須告知實驗室內具有潛在的生物危害因素,請遵守實驗室的規定和工作人員的指導。
三、實驗室設施、設備等相關的風險評估:
1風險評估:安全保衛風險,實驗室“五防”(防火、防爆、防盜、防事故、防泄漏)風險,大型精密貴重儀器設備使用安全風險,高致病性微生物泄漏風險、普通樣本泄漏或損毀風險等。
2、防控措施:
2.1實驗室工作人員必須牢固樹立安全保衛意識,做好“五防”(防火、防爆、防盜、防事故、防泄漏)工作,保證實驗室安全和檢驗工作順利進行。
2.2凡進入實驗室者,必須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其他管理制度。
2.3科主任是科室安全第一責任人,代理人第二責任人,負責安全管理,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對不安全的隱患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同時上報醫院保衛科。
2.4實驗用儀器設備按照“操作規程”,操作,以免發生意外。對違反“操作規程”的行為,任何人都有權制止。
2.5大型精密貴重儀器設備設置責任人,負責儀器的維護保養,儀器使用者如實記錄使用情況。
2.6垃圾廢物嚴格按照實驗室垃圾廢物處理執行,所有實驗室產生的垃圾廢物不能作為可利用廢物處理或變賣。
2.7實驗室不得使用電路或取暖設備,未配置空調實驗室,當冬天室溫達不到儀器設置溫度是,可采用取暖器升溫,但要嚴防過熱過載,人員一旦離開必須關閉電源。
2.8實驗室要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有消防器材。工作人員應掌握基本消防知識。一旦發生災情,及時撲救、報警,同時上報醫院保衛科。
2.9門窗、玻璃、鎖子,應保證完好無損。
2.10實驗完畢,工作人員要認真檢查實驗室的環境和實驗用器具,及時斷水斷電,清除不安全因素,注意關窗鎖門。
2.11.如有重大事故,及時科主任、醫院總值班和保衛處聯系。
四、實驗室工作人員相關的風險評估
1、風險評估:傳染性物品致皮膚粘膜損傷風險、腐蝕、刺激、劇毒化學品泄漏所致風險,物理因素風險(如紫外燈照射風險)、實驗室感染風險等。
2、防控措施:
2.1嚴格遵守科室生物安全規章制度,遵照《生物安全管理體系》,規范實驗室行為;
2.2嚴格執行實驗室各項操作規程。
2.3遵照醫療垃圾標準處理方法流程進行銳器處理;
2.4科室做好職工健康監護和監護檔案;
2.5落實和執行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各項制度。
五、醫療廢棄物處理的風險評估
1、風險評估:檢驗科涉及到的垃圾主要有感染性垃圾、損傷性垃圾、生活垃圾、化學性垃圾。主要風險為:人員感染、環境污染等。
2、防控措施:各類垃圾的處理
2.1廢棄大便的處理:試驗余下的大便樣本,連同樣本盒置于套有黃色垃圾袋的污物桶內,密封送醫院感染性垃圾收集站統一處理。
2.2廢棄小便、各種體液的處理:試驗余下的小便、體液應傾倒入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中,處理6小時后按醫院廢水處理,樣本管置于套有黃色垃圾袋的污物桶內,密封送醫院感染性垃圾收集站統一處理。
2.3廢棄的反應液體,不含氰化物血球分析儀廢液,按5000mg/L的有效氯,密封24小時后按醫院廢水處理,含氰化物的血液分析儀廢液,按4%的84消毒處理24小時后按醫院廢水處理。
2.4廢棄血液標本的處理:血液標本檢測完畢,生化、免疫(除HIV標本)標本應置冷藏柜中冷藏3天后方可處理,其他樣本于檢測當日由清潔員統一收集,戴雙層手套,移入黃色垃圾袋中,密閉送醫院感染性垃圾收集站統一處理。
2.5一次性吸管、滴頭、樣品杯、子彈頭的處理:用完后應置于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24小時后移入黃色垃圾袋中,密閉送醫院感染性垃圾收集站統一處理。
2.6HIV標本的處理:HIV標本檢測后應留取足夠血清冰凍保存1年以上,一年以后由市疾控中心抽樣復查結果無誤,清點樣本例數無誤后,在疾控中心人員監督下送醫院感染性垃圾收集站,按感染性垃圾統一處理。留取血清后剩余標本按“廢棄血液標本的處理”方法處理。
篇3:X學校安全風險評估報告
一、基本情況:
東山中學共有教職工64人,在校學生578人。分三個年級、13個教學班,其中七年級4個班,八年級5個教學班,九年級4個教學班。
二、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及安全風險預警分析情況
1、校舍安全
(1)女生宿舍部分窗戶老化,易脫落
風險分析:由于木窗老化,玻璃易脫落,脫落后容易傷害到師生,存在安全隱患。經評估分析該風險點可控。
整改措施:一是觀察使用,及時排除極易脫落的鋼窗、玻璃,教育師生通行時注意安全。二是下學期新的學生宿舍樓將投入使用,原有宿舍樓將進行整修。
(2)女生宿舍住宿擁擠,女舍樓梯間狹窄
風險分析:學生上下樓梯或在宿舍休息時存在安全隱患,經評估該風險可控。
整改措施:一是教育學生上下樓梯時遵守秩序,宿舍內要經常保持通風通氣;二是宿管員、巡查人員、值周教師、班主任要加強監管。
2、交通安全
(1)收放課外假,非法營運學生的現象很突出;
風險分析:乘坐私人營運微型車,安全系數低,風險大,超員現象突出,有較大安全隱患,經分析評估,該風險不可控。
鼓勵學生進行舉報,同時與相關部門聯系,爭取聯動。
(2)學校地處交通要道邊,校門剛好位于下坡處。
風險分析:校門經過的車輛較多,且多為大型運輸車輛,學生上下學(特別是周三、周五寄宿生集中回家的時候)有較大安全隱患,經分析評估,該風險不可控。
上下學時安排值日教師值班,同時與相關部門聯系,爭取聯動。
3、在建工程安全
學校正在建設學生宿舍樓,由于場地原因,無法做到100%的與教學區有效隔離。
風險分析:工地人員、車輛均經由校門進出,存在安全隱患,經評估該風險可控。
整改措施:一是教育學生上下課遵守秩序;二是巡查人員、值周教師、班主任、門崗、保安要加強監管;三是要求施工方嚴格執行學校的相關規定。
4、學校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專職保安。我校又地處村莊中,外來流動人口較多,人員復雜,社會閑雜人員經常無故進入校園,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經評估該風險不可控。
學校多次申請,但因為資金問題,2名專職保安遲遲無法到位。
5、假期安全問題。
學校平時注重對學生安全意識培養,尤其是對用電、防火及游泳方面的安全意識教育;在主要河流、池塘岸邊豎立有安全警示標識牌。但由于學生中留守兒童較多,假期基本都是處于“放羊”狀態,所以仍然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經評估該風險不可控。
處理方案:盡量與家長保持聯系,每次放假前均進行安全教育,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總之,由于我校學生人數多、寄宿生比例大,部分設施老舊,雖學校高度重視,想方設法解決,但仍存在著諸多安全隱患。在今后的工作中,學校將健全制度,與相關主管部門積極協調,爭取把各種不安全因素一一排除,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快樂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
惠安東山中學
?2016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