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機回轉系統故障排除方法
故障
可能的原因
排除方法
臂架在各個方向的回轉作業失常
卸荷閥損壞
更換卸荷閥
發動機轉速過低
重新調整或更換必要的零件
液壓油面低
將液壓油加高到正確的液面
控制桿居中位置不正確。轉臺軸承上的潤滑劑不足
將控制桿徐徐推入中間位置,保持平衡的停止動作,正確潤滑軸承
機械未能找平
采用外伸支腿,找平機械
油馬達損壞
更換油馬達
嚴重超負荷
減少負荷
液壓軟管或接頭受阻部分堵塞。油泵在轉彎段內出現氣穴
更換軟管或接頭
轉臺螺栓扭矩不正確
均勻地重新調整轉臺螺栓的轉矩
上、下小齒輪軸軸承上預負荷過大
根據需要調整
油馬達螺栓擰緊,扭矩不正確
重新調整油馬達螺栓,擰緊轉矩
回轉套失靈
卸上回轉套并做必要的修理
油泵磨損或損壞
修理或更換損壞的零件
臂架只在一個方向上回轉作業失靈
卸荷閥不工作
清洗、重新調整或更換卸荷閥
超重機不平
找平
由于連續極限回轉,轉臺軸承失靈
將機械在兩個方向回轉360度幾次并潤滑轉臺軸承
軟管或接頭堵塞
更換軟管或接頭
遙控轉換調壓閥失靈
更換轉換調壓閥
轉臺小齒輪損壞
更換小齒輪
臂架在任何方向都不能回轉
溢流閥損壞
卸下、清洗并修理或更換溢流閥
油馬達損壞
修理或更換油馬達
油馬達聯軸器損壞
更換聯軸器
轉臺制動器不能正確釋放
根據需要修理
交換卸荷壓力全失效
更換交換壓力閥
回轉套發生內磨損
卸下回轉套并修理
油泵截面磨損或損壞
更換油泵截面
各方向的回轉作業緩慢
卸荷閥損壞
調整、修理或換閥
轉臺制動器調整不正確
重新調整
交換卸荷閥調整不正確
調整閥門
轉臺軸承潤滑不正確
按推薦規范潤滑軸承
軟管和接頭的安裝尺寸不正確
參考制造廠的推薦規范調整
液壓軟管或接頭堵塞
清洗或更換損壞的零件
輸出軸軸承磨損或損壞
更換軸承
外伸支腿選擇開關損壞
修理或更換開關
油馬達磨損或損壞
修理或更換馬達
油泵磨損或損壞
修理或更換控制泵
當轉臺控制桿位于中間位置時油馬達繼續工作
控制閥損壞或閥芯卡滯
修理或更換控制閥
油馬達回轉方向錯誤
油口連接不正確
改正油口連接
油馬達噪聲較大
系統內有空氣
從循環的最高部位排除空氣并重新加滿油
油馬達失靈
修理或更換油馬達
篇2:固定回轉起重機操作規程
1、起重機應經特種設備檢測站檢測合格后在有效期內使用,司機在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應經常檢查起重機安全狀況,嚴禁帶病作業。
2、司機應持勞動部門頒發的操作證操作,嚴禁無證人員操作,司機應穿戴好規定的勞護用品方準上崗,不得穿高跟皮鞋操作。
3、起重機工作時不準任何人攀附在機械上檢修、保養等作業。司機室內禁止閑雜人員進入,特別不能攜帶孩童,動機時應先關好車門。
4、在起吊第一關貨物或起吊接近最大起重量貨物時須在吊離地面0.5米處進行試吊,確認無問題,方可開始作業。
5、司機在每次動作變換前應注意觀察,確認沒有問題再鳴鈴示意,開始動作,情況不明時不準動作。
6、在吊裝時做到七禁止:一禁止固定吊重載變幅;二禁止在貨物上、下面站人(包括吊運人員);三禁止斜拉吊甚至牽拉車船等,應垂直起吊;四禁止貨物從人頭頂越過;五禁止用腳伸入吊起的貨物下取放襯墊等物件;六禁止貨物套索或吊裝工具不合規定起吊;七禁止用手校正吊高0.5米以上的貨物。
7、司機工作時應思想集中,謹慎開車,工作間隙時不準將重物懸空停留,工作時不談笑,不飲食,不干私活。
8、作業完畢,須切斷總電源,將各開關手柄置于“零位”。抓斗應妥善放在地上不懸空。司機應關鎖好門窗方準離開。
篇3:固定回轉式起重機安全操作規程
1.設置目的為加強對我公司固定回轉式起重機的安全使用管理,保障安全生產,杜絕違章操作事故的發生。為此,特設置本項目。2.適用范圍本規定適用于本公司所有固定回轉式起重機的安全操作。3.安全操作規程3.1、總則3.1.1、起重司機必須經過培訓,經考核合格,持有技監部門簽發的«特種設備操作證»,方可上崗操作設備。3.1.2、起重機建立工作日志,每班對機械、安全裝置、電器的運行情況作記錄,為今后的維修工作提供原始數據。3.1.3、司機必須熟悉起重機的潤滑點,開機前做好潤滑工作。3.1.4、司機必須了解所起吊的貨物重量,并有權拒絕起吊超重或不明重量的貨物。3.1.5、一般情況下,當風壓超過245N/m2時,應停止工作;當風壓超過784N/m2時,必須將起重臂放下水平狀態,并用支架墊牢。3.1.6、起重機必須有良好的接地裝置,其接地電阻不許大于4Ω,接地不少于二處。3.2、起重機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禁止使用(1)、鋼絲繩、滑輪、卷筒達到報廢標準。(2)、制動器的制動力矩剎不住額定負荷。(3)、限位開關不靈敏或失靈。(4)、主要受力件有裂紋、開焊。(7)、電氣接零保護裝置失去作用或絕緣達不到規定。(8)、電動機溫升超過規定值或轉子、電阻一相開路。(9)、車上有人(檢查、修理指定專人指揮時除外)(10)新安裝、改裝、大修后未經檢驗合格。3.3、工作前檢查3.3.1、檢查鋼絲繩、吊鉤、抓斗、吊掛物及起重機要聯接件的緊固可靠性。3.3.2、檢查所有安全附件及安全裝置、操縱系統是否靈活、安全、可靠、準確。3.3.3、檢查潤滑系統是否正常,并按規定注油潤滑。3.3.4、空載運行5~10min,返復試旋轉、吊臂、吊鉤的制動及限位開關是否正常。3.4、作業中遵守事項3.4.1、安全操作一般要求:⑴.司機接班時,應對制動器、鋼絲繩、安全裝置及安全附件進行仔細檢查,發現異常時,應在操作前排除。⑵.開機前,必須鳴鈴或報警,操作中接近人時,亦應給予斷續鈴聲或報警。⑶.操作應按指揮信號進行,對緊急停車信號,不論何人發出,都應立即執行。⑷.操縱變幅吊臂時應平穩,嚴禁猛然起落。
⑸.作業時,吊臂可變傾角不得超過制造廠規定:起重臂的工作角度為360~760,相應的工作幅度為5.5~15m。
⑹.變幅角度或回轉半徑應與起重量相適應。
⑺.回轉前要注意周圍(特別是尾部)不得有人和障礙物。⑻.當起重機上或周圍確認無人后,方可閉合主電源,如電源斷路裝置上加鎖或有標牌時,應由有關人員除掉后方可閉合電源。⑼.閉合電源前,應使所有的控制器手柄置于零位。⑽.工作中突然斷電時,應將所有控制器手柄返回零位,在重新工作前,應檢查起重機動作是否都正常。⑾.司機進行維護保養時,應切斷主電源并掛上標志牌或加鎖,如有未消除的故障,應通知接班司機。⑿.起吊鋼絲繩從卷筒上放出時,剩余量不得少于3圈。
3.4.2、安全操作技術要求。⑴.有下述情況之一時,司機不應進行操作:①超載或物體重量不清,如吊撥起重機重量呈扯拉不清的埋置物體及斜拉、斜吊等。②結構或零部件有影響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損傷,如制動器、安全裝置失靈、吊鉤螺母防松裝置損壞、鋼絲繩損傷達到報廢標準等。③捆綁、吊掛不牢或不平衡而可能滑動,重物棱角處與鋼絲繩之間未加墊等。④被吊物體上有人或浮置物。⑤當工作場地光線不足,無法看清場地、被吊物情況和違章指揮。⑥被吊易燃易爆物。⑵.司機操作時,應遵守下述要求:①不得利用極限位置限制器停車。②不得在有載荷的情況下調整起升、變幅機構制動器。③吊運時,不得從人的上空通過,吊臂下禁止站人。④起重機工作時,不得進行檢查和維修。⑤吊鉤在最低工作位置時,卷筒上的鋼絲繩必須保持有設計規定的安全圈數。⑥起重機工作時,臂架、吊具、輔具、鋼絲繩、纜風繩及重物等,與輸電線的最小距離不應小于下表的規定:輸電線路進壓v(kv)<11~35≥60最小距離(m)1.530.01(v-50)+3引用標準《特種設備質量監督與安全監察規定》(質監總局20**、10、15)《起重機械安全規定》(GB6067-85)《特種設備注冊登記與使用管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