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因素控制程序制度
1、目的
識別、評價公司能夠控制的、以及可以期望對其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并確定、評價和更新重要環境因素,以對其進行管理。
2、范圍
適用于公司活動、過程和服務中能夠控制的、以及可以期望對其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的確定、更新與管理;重要環境因素的確定、更新與管理。
3、職責
3.1總經理批準重要環境因素,管理者代表組織各部門初始環境評審,審核重要環境因素。
3.2部門負責識別本部門的環境因素,確認環境影響。
3.3綜合管理部負責組織協調環境因素的評審活動,匯總更新環境因素。
4、引用文件
GB/T24001-2004idtISO14001:20044.3.1環境因素
5、控制程序
5.1初始環境評審
5.1.1公司進行初始環境評審,以了解公司的環境管理現狀。評審的主要內容有:
a、明確使用的相關法律法規及其他應遵守的要求;
b、評價環境現狀與上述要求的符合程度,包括污染物排放、化學品使用、資源消耗情況等;
c、對以往不符合要求事件調查所取得反饋意見的評價,包括環境事故、環境處罰等的調查;
d、公司所轄物業現場所在區域的相關背景資料,包括用地使用歷史沿革,污染物排放管網位置分布、功能區域劃分等;
e、相關方提供的報告、記錄等背景資料,包括環境評價報告、三同時驗收報告等。
初始環境評審的過程和結果,由綜合管理部負責協調整理提交管理者代表。
5.1.2環境因素確定涉及的區域
公司全體部門,重點為涉及下列因素活動的部門,包括公司用地、建筑物、用地邊界、物業服務工作現場及其范圍內的公用環境設施設備。
a、向大氣的排放;
b、向水體的排放;
c、廢物管理;
d、土地污染;
e、原材料與自然資源的使用;
f、其他的環境和社區性問題。
5.2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的時機:
a、以公司的全體部門為對象,每年在設定目標、指標前進行;
b、公司的環境管理體系建立之初進行初始環境評審時;
c、在相關法律、法規變更或追加、涉及到新的開發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動、過程和服務,以及相關方的要求等情況下,可適時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d、突發事件處理完之后兩周內;
e、當公司物業管理服務有特殊環境要求。
5.3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的步驟
5.3.1各部門確定(可能)造成環境影響的活動、過程和服務,其中活動的選擇可涉及包括采購、儲存、運輸、動力、設備維修、秩序維護、綠化、保潔、廢棄物處理、后勤等方面。
5.3.2在識別環境因素和環境影響時,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a、由于公司的活動、過程和服務所排出的廢水、廢氣、噪聲、固體廢棄物等以及資源能源的消耗給公司及周圍居民和地區等造成的影響。
b、所管轄的小區業主/住戶、物料供應商、廢棄物處理者、服務提供者等相關方的活動所產生的環境影響(對上述相關方的評價及施加影響執行《對相關方施加影響管理程序》)。
c、正常運行條件、異常運行條件(如啟動)、關閉與檢修等情況,以及可合理預見的情況或緊急狀態(如火災、爆炸等)所伴隨的潛在重大環境影響。
d、以往遺留的環境問題、現場的、現有的污染及環境問題,以及計劃中的活動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和將來潛在的法律、法規和其他的要求。
5.3.3評價環境影響應考慮的方面:
5.3.3.1從環境方面考慮:
a、環境影響的規模(當地、區域、全球);
b、環境影響的嚴重程度;
c、發生的概率(或可能性);
d、環境影響的持續時間;
e、發生的頻率。
5.3.3.2從經營方面考慮:
a、有關的法規和法律要求;
b、改變環境影響的難度;
c、改變環境影響的費用;
d、改變對其他活動和過程有何影響;
e、相關方的關注;
f、對本公司公眾形象的影響。
5.3.4綜合管理部確認各部門的“環境因素清單”,并匯總整理,確定法律、法規的符合性及環境影響。
5.4環境因素的更新
5.4.1在法律、法規變更或追加,涉及到新的開發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動、過程和服務,以及相關方要求等情況下,要及時進行環境影響評價,重新識別、評價環境因素。
5.4.2環境因素更新方法
環境因素發生變更的相關部門報綜合管理部確認是否需要更新后,通知需更新環境因素的部門,按照上述有關條款重新確定環境因素,確定后應及時更新匯總“環境因素清單”。
5.5重要環境因素評價和管理
5.5.1重要環境因素評價依據:
a、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直接判斷確定為重要環境因素。
b、對公司確定的潛在環境事故和緊急事件直接判斷確定為重要環境因素。
c、國家重點控制的危險化學品使用、危險廢棄物處置直接判斷確定為重要環境因素。
d、污染物排放指標接近國家規定排放標準的直接判定為重要環境因素。
e、能源消耗依據公司的經營要求的重要性直接判定為重要環境因素。
5.5.2綜合管理部將確定的重要環境影響因素,登錄于“重要環境因素及其影響一覽表”報管理者代表審核、總經理批準后發至各職能部門。
5.5.3重要環境因素的管理
對登錄在“重要環境因素及其影響一覽表”中的重要環境因素的管理,主要體現在環境目標、指標以及環境管理方案中,或通過制訂管理程序對其進行控制,對因經濟、技術條件等原因暫時無法實施的,要盡可能對其施加影響。對于已確定的重要環境因素,當環境因素更新時要及時進行環境影響再評價,并更新“重要環境因素及其影響一覽表”。5.6記錄的保管
與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的相關記錄,由綜合管理部保管。
6、相關文件
6.1《對相關方施加影響管理程序》
7、記錄
7.1“環境因素清單”YC/JL-431-03
7.2“重要環境因素及其影響一覽表”YC/JL-431-04
附記錄格式
篇2:公司環境因素識別和評價控制程序
公司管理手冊:環境因素識別和評價控制程序
1.目的
充分識別環境因素和重大環境因素
2.范圍
公司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相關環境因素
3.職責
3.1技檢部負責組織識別企業在生產、經營服務中的環境因素,并正確判定重大環境因素。
3.2與環境相關的各部門,負責本部門的環境因素的識別工作。
3.3管理者代表負責批準各部門和公司總的環境因素。
4.程序
4.1.與環境有關的各部門根據本部門的具體情況,識別所有環境因素,填寫《部門環境因素登記表》報技檢部。技檢部匯總編制企業的《環境因素匯總表》,報管理者代表批準。
4.2各部門在編制環境因素時應考慮:
a)公司能夠控制的和能夠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
b)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將來;
c)三種狀態:正常、異常或緊急情況。
d)八種類型:大氣的污染、水體的污染、土地的污染、原材料和自然資源的使用、能量的釋放、能源使用、廢物和副產品、物理屬性,如大小、形狀、顏色、外觀等。
e)識別范圍:生產、經營服務活動范圍和場所,相關的設施和人員。
4.3技檢部負責評價重要環境因素,采用多因子分值評價法,各項目影響程度分值如下:
a)影響范圍
全球范圍5分周圍社區4分廠界內3分
員工10人以下2分操作者本人1分
b)影響程度
嚴重5分一般3分輕微1分
c)產生量
大5分中3分小1分
d)發生頻次
持續發生5分間歇發生4分夜間發生3分
白天發生2分偶然發生1分
e)法律法規的符合性
超標5分接近標準3分達標1分
f)社區關注程度
強5分一般3分弱1分
g)萬元產值(年)消耗量
大5分中3分小1分
h)可節約程度
加強管理可明顯見效5分
改造工藝可明顯見效3分
較難節約1分
4.4評價準則
當a~f之和大于14或者g+h之和大于7時,判為重要環境因素。
4.5技檢部負責對于重要環境因素進行評價,填寫《環境因素評價表》
編制《重要環境因素清單》,明確控制方法,管理者代表進行批準后發放到相關部門執行。
4.6在正常情況下,技檢部每年組織對環境因素和重要環境因素進行評審;
4.7當出現下列情況時,應對環境因素和重要環境因素進行更新,管理者代表將相關信息傳遞到相關部門:
a)國家法律法規地方條例發生重大變化;
b)企業經營范圍、生產工藝、生產經營場所發生變化;
c)通過環境管理,原有的重要環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5.記錄
5.1《部門環境因素登記表》
5.2《環境因素匯總表》
5.3《環境因素評價表》
5.4《重要環境因素清單》
北京***公司
篇3:環境因素控制工作程序
精制加工有限公司--程序文件
環境因素控制程序
1目的
對本公司之活動、產品和服務中能夠控制的環境因素進行識別、評價,以確保重要環境因素能夠得到有效監管和改進。
2范圍
本程序對公司活動、產品和服務中能夠控制的環境因素及相關方可能對本公司產生的環境影響之識別、評價作出了明文規定。
3職責
3.1管理者代表負責組織對公司所有活動、產品和服務進行環境識別,找出環境因素,工藝科予以配合。
3.2管理者代表負責對找出之環境因素進行評價,以確定重要環境因素。
3.3總經理負責重要環境因素清單之審批。
4定義(略)
5運行流程
5.1環境因素識別時機。
5.1.1環境因素識別一般為1次/年,一般情況下,為每年4月或10月份進行。
5.1.2如下特殊情況,環境管理者代表應即時組建環境因素識別小組,進行環境因素識別:
a、新建、擴建、改建大型項目前;
b、增加投產新的產品品種、類別前;
c、管理者代表認為需要時。
5.1.3如下特殊情況,工藝科應即時進行環境因素識別:
a、改造、更新、添置生產、監測設備前;
b、改造、更新、添置小型生產配套設施前;
c、大型活動流程、工藝流程、服務流程更新前;
d、相關方就環境問題抱怨、投訴時;
e、法律、法規及相關要求更新、增加時。
5.1.4相關方之環境因素對本公司環境產生影響時。
5.2環境因素識別方式可包括:
a、物料平衡法;
b、產品生命周期法;
c、問卷調查法;
d、現場實地觀察法;
e、統計、分析歷史資料、記錄法;
f、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對照法;
g、檢測和測量法;
5.3環境影響分類:
a、大氣污染;
b、水體污染;
c、土壤污染;
d、噪音污染;
e、能源消耗;
f、資源消耗;
g、固體廢棄物;
h、社區;
i、其他。
5.4環境因素識別三狀態:
a、正常;
b、異常;
c、緊急。
5.5環境因素識別三時態:
a、過去(過去發生的,現在雖不會發生,但環境影響一直持續到現在或未來);
b、現在(現在發生的,并對現在或未來產生環境影響);
c、未來(現在尚未發生,但未來可能發生的,并對未來產生環境影響)。
5.6環境因素識別、評價流程
5.6.1以部門為單位負責識別環境因素并填制《環境因素識別表》。
5.6.3識別完畢,管理者代表負責收集、匯總《環境因素識別表》,并據此填制《環境因素評價表》。
5.6.4管理者代表負責依據《環境因素評價表》之環境因素、環境影響,采用打分法進行評價,以找出重要環境因素,工藝科予以協助。
5.6.5管理者代表負責將評價之重要環境因素填制《重要環境因素登記表》或《法律性重要環境因素登記表》。
5.6.6《重要環境因素登記表》或《法律性重要環境因素登記表》呈送總經理審批。
5.6.7管理者代表針對《重要環境因素登記表》或《法律性重要環境因素登記表》每一重要環境因素,應依據《目標、指標、方案控制程序》進行目標、指標、方案策劃,并控制其執行。
5.7對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行業規定的環境因素均評價為重要環境因素。
5.8對于其他環境因素,運用打分法以確定是否為重要環境因素。
5.8.1重要環境因素評價基準:
評定條件
評核得分發生頻率可控性影響程度復原能力
ABCD
1幾乎不發生,或每年至多發生一次即使發生也不會失控,或造成損失與影響受到影響的區域很小,僅限于排放點區域的少數員工受影響受到影響后會迅速自然復原,不需任何人為措施改善
2每年發生一次發生時只要稍加控制,即不會造成損失與影響受到影響的區域僅限于廠區內,廠區內多數員工受到影響受到影響后會很快自然復原,可借助人為措施加速復原
3每月發生一次發生時,有時會失控,但若加以控制,便不會造成損失與影響受到影響的區域擴散至廠外附近,居民或社區受到輕微影響受到影響后會自然復原,但復原很慢,可借助人為措施加速復原
4每周發生一次發生時,大多會失控,造成損失與影響受到影響的區域擴散至廠外附近,居民或社區受到嚴重影響受到影響后不會自然復原,必須借助人為措施加以復原
5幾乎每日發生一次或持續不斷只要發生,必然會失控,造成損失與影響受到影響的區域很大,影響情況十分嚴重且廣泛受到影響后永遠無法復原,任何人為措施均無法改善
5.8.2確定重要環境因素。
(1)環境因素通過對它的發生頻率、可控性、影響程度、復原能力進行綜合評分,最終得分為4項評分條件所得分的乘積。
(2)得分超過100分時則判定為重大環境因素,由ISO推進委員會審議是否設立目標指標及環管方案。
(3)若在年度中環境因素追加時,應填寫《環境因素評價表》,得分超過100分時為重大環境因素。
(4)在日常管理的環境因素中如果發現重大環境問題(如相關方抱怨等)時,則應提交管理代表判定是否列為重大環境因素進行管理。
(5)如違反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的則作為本公司的重大環境因素。
(6)重大環境因素應建立《重大環境因素清單》。
5.9記錄的管理。
記錄的管理依據《記錄控制程序》執行.
6相關支持文件
6.1《目標、指標、方案控制程序》
6.2《記錄控制程序》
7相關環境記錄表格
7.1《環境因素識別表》
7.2《環境因素評價表》
7.3《重大環境因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