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范本
為保障公司會計電算化工作順利開展,確保電算化條件下會計數據真實、準確、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結合我公司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
一、會計電算化崗位責任制度
會計電算化工作崗位分為:電算化主管、系統管理員、軟件操作員、審核記帳員、會計檔案管理員。在不違背內部牽制原則下,可一人兼任多個崗位。
1、電算化主管:負責組織協調會計電算化正常運行,協調各崗位的工作關系,負責電算化崗位設置、人員分工和設置操作權限,落實崗位責任制。此崗位可由會計主管擔任,電算化主管不能兼任系統管理員,要求具備會計和計算機知識,以及相關的會計電算化組織管理的經驗。
2、軟件操作員:按照分管的財務會計工作和會計核算要求做好憑證等有關資料的預處理工作,負責輸入記帳憑證和原始憑證等會計數據,按權限進行會計數據處理、輸出記帳憑證、會計帳簿、報表。負責輸入會計數據的正確性驗核,發現故障應及時向系統管理員報告。此崗位不得由出納人員兼任。
3、審核記帳員:負責對輸入計算機的會計數據(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對不符合財務會計制度和有關規定的憑證以及填
制的不符合要求的憑證、金額錯誤的憑證、會計科目和分錄錯誤的憑證,要求操作人員查明原因并進行修改;對正確的會計憑證,通過財務軟件進行審核記賬同時登記計算機內的有關會計帳簿;對打印輸出的賬簿、報表進行確認。此崗位可由會計主管擔任,但不得由出納人員兼任,也不得審核自己輸入的憑證(軟件有控制)。
4、系統管理員:負責會計電算化系統的運行環境的建立,組織協調各工作站對軟件的運行工作,負責保證計算機硬件、軟件的正常運行,負責掌管增加、刪除帳套和增加、刪除操作員的密鑰,管理計算機會計數據,負責計算機數據的日常備份,發現軟件或硬件問題應及時解決,發生不可解決的問題時,應及時向軟件公司技術人員聯系盡快解決。此崗位要求熟練掌握硬件及軟件操作技能,可由會計人員兼任,也可配備專職人員擔任。此崗位不得兼任出納工作。
5、會計檔案管理員:負責管理存檔的會計系統的數據軟盤(磁帶,硬盤,光盤)、程序光盤(軟盤)、打印的會計賬表、憑證和各種資料的保管工作,作好會計軟件及數據資料的安全保密工作。此崗位可由除出納以外的會計人員兼任。
二、會計電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一)系統操作管理
1、系統操作員的操作權限由電算化主管設置。系統管理員和電算化主管不得一人兼任。所有操作人員都要憑自己的密碼,在被授權的范圍內進行操作。
2、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操作人員必須明確劃分操作權限,互相牽制。操作人員必須嚴格在規定的權限范圍內進行操作。
3、任何人員不得直接打開數據庫文件進行操作,不得隨意增加、刪除、修改數據,不得修改原程序和數據庫表結構。
4、操作人員嚴格按照原始憑證的數據編制憑證并輸入計算機。
5、審核人員應及時檢查操作人員輸入的憑證的數據與原始憑證數據的一致性、合法性。
6、在系統運行過程中,操作人員如要離開現場,必須在離開前退出程序或使用系統中的系統封鎖,以防止他人越權操作。
7、任何人不得偽造、涂改會計資料,不得故意毀壞數據文件、帳冊、軟盤等。
(二)、賬務系統操作管理
1、賬務系統初始化設置必須符合會計制度要求,會計科目、帳本格式、憑證類型等初始設置由會計主管設計方案,由其他操作員輸入,再由財務主管審核確認。
2、憑證處理
(1)在電算化條件下,必須嚴格按照國家財會制度審核原始憑證。
(2)直接輸入原始憑證的,在錄入之前,要認真審核原始憑證的合法性、正確性。對不合規、不正確、不完整、簽字手續不全的應當拒絕錄入,并要求更正。
(3)記帳憑證編號必須連續。
3、記帳憑證的審核與記帳。
(1)操作人員每輸入一張憑證,結束前要檢查無誤后再確認保存,錄入下一張。
(2)輸入的記帳憑證須經審核員審核確認后,方可匯總和登記有關帳簿。同一張憑證,錄入和復核不能是同一個人。
(3)計算機憑證應裝訂成冊,交會計檔案管理人員保管。
三、會計電算化系統計算機管理制度
1、要為電算化創造和保持良好的環境,保障電算化設備正常運行。財務微機應當配備不間斷電源,以避免意外斷電造成會計數據的丟失。
2、要建立嚴格的防病毒措施。嚴禁使用帶毒軟盤和光盤上機操作,要配備正版殺毒軟件。
3、財務微機禁止使用外來軟盤(U盤),禁止玩游戲,以防感染病毒。
4、不得隨意刪除計算機硬盤上的目錄或文件。
5、用于電算化的計算機設備和數據嚴禁在互聯網和局域網*享,防止存在安全隱患。
四、電算化會計資料管理
1、電算化會計資料包括存儲在磁介質上的會計數據和紙質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會計資料。
2、電算化會計資料,應按財政部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和我公司有關制度管理,明確責任,妥善保管。
篇2:(公司)企業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
企業(公司)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指導和規范公司會計電算化工作,保證會計電算化工作的順利開展,根據財政部《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和《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結合公司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
[注釋:制訂該制度的目的、意義和法令依據]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各財務核算單位。[注釋:適用范圍]
第三條本制度包括會計電算化崗位責任制度、會計電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計算機硬軟件和會計數據管理制度、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制度。[注釋:制度的內容]
第四條本制度所指的計算機硬件是指支撐財務軟件正常運行的計算機及其相關設備,計算機軟件是指用友財務軟件及其他相關軟件。
第五條公司應指定專人對財務軟件系統進行日常維護及對數據庫的管理。各分支機構財務系統技術服務由本單位系統管理員負責。
[注釋:以上是總則部分;接下來是分則部分。]
第二章會計電算化崗位責任制
第六條公司各財務核算單位必須使用公司指定的財務軟件進行本單位的財務核算,并建立本單位的會計電算化崗位責任制,明確各電算化崗位的職責范圍。
第七條電算化會計崗位和工作職責劃分如下:
(一)電算主管崗
由財務管理總部設立,負責公司會計電算化的規劃和管理,協調公司財務用計算機的使用及財務軟件的運行;對電算化操作人員的權限進行分配及管理;負責開、關服務器,管理服務器數據庫及數據備份工作;協調、督促財會人員的電算化工作,完善公司的電算化制度。
(二)電算維護崗
由信息技術中心指派專人兼任,負責計算機硬件、軟件系統管理及維護;維護財務網絡的安全、正常運行;協助電算主管規劃和推進公司會計電算化工作;會同電算主管負責電算化系統的升級工作等。
(三)軟件操作崗
由各財務核算單位設立,負責對本單位的會計事項進行會計處理并及時輸入記賬憑證等會計數據,輸出記賬憑證、會計賬簿、報表,進行部分會計數據處理工作;負責會計資料的整理、登記、保管、保密工作。
(四)審核記賬崗
負責對輸入計算機的會計數據(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進行審核;操作會計軟件登記機內賬簿,沒有審核的憑證不能記賬;對打印輸出的賬簿、報表進行確認審核。
此崗位人員應具備會計和計算機知識。各財務核算單位均應設立專職或兼職崗。
第三章會計電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第八條本章所稱會計電算化操作人員,是指按照會計電算化崗位設置,行使崗位職責的會計電算化人員或經財務負責人(總部為財務管理總部負責人,分支機構為財務負責人)批準賦予臨時操作、查詢權的其他人員。
[注釋:會計電算化人員是依照會計電算化崗位進行設置的。]
第九條操作人員必須以“命名用戶方式”登錄財務軟件系統,操作人員的密碼由操作人員自己擬定。操作人員對自己的密碼必須嚴格保密,泄漏密碼產生嚴重后果的應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財務軟件系統登錄密碼先由電算主管在賬套管理中統一設定初始密碼,并通知會計電算化操作人員,再由會計電算化操作人員在客戶端自行更改。
第十條會計電算化人員在財務軟件系統中均應以實名進行用戶登記,并由電算主管根據內部控制制度規定的原則賦予相應操作權限。
財務軟件系統的集團用戶由電算主管及財務管理總部指定人員管理與使用,其他人員未經授權不得擅自使用。
[注釋:第八條至第十條是針對電算主管崗、電算維護崗、軟件操作崗、審核記賬崗。]
第十一條日常操作程序
(一)電算維護員每天到崗后,首先檢查服務器是否正常開啟,檢查計算機硬件、軟件、網絡是否正常運行,為其他工作做好準備;[電算維護崗]
(二)會計人員根據原始憑證運用正確的會計科目填制記賬憑證,并打印機制記賬憑證,同時簽名或蓋章確認;[軟件操作人員]
(三)審核人員審核記賬憑證及所附原始憑證,審核無誤后在打印出的記賬憑證上簽名或蓋章確認,并立即對機內對應記賬憑證執行“審核”操作。如未即時核對機內記賬憑證,應將原打印出的記賬憑證與機內憑證核對無誤后,才能對機內記賬憑證執行“審核”操作。[審核記賬崗]
(四)每天工作結束后,電算維護員可依據工作情況選擇是否關閉服務器,如要關機應提前通知電算主管,由電算主管通知各在線操作人員,各在線操作人員退出后方能關閉服務器。[電算維護崗]
(五)操作人員離開操作使用計算機的工作現場,應立即退出財務軟件系統,否則應承擔被人利用本人登錄名進行操作的全部責任。[電算維護崗]
第四章計算機硬件、軟件和會計數據管理制度
第十二條各核算單位應為開展會計電算化配備必要的計算機,硬件設備和軟件。
第十三條計算機硬件設備的維護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電算維護員應經常對有關設備進行保養,保持機房和設備的整潔,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二)電算維護員應定期對計算機存放場所的安全措施進行檢查,包括對消防和報警設備、地線和接地、防靜電、防雷擊、防鼠害、防電磁波等設備和措施進行檢查,保證這些措施的有效性;
(三)電算維護員應對硬件運行過程中出現的故障及時排除,由于本身條件沒有能力解決的或不能解決的應及時與硬件生產或銷售商聯系解決,并對故障情況和處理措施及結果等予以記錄;
第十四條計算機軟件的維護分為系統軟件維護和財務軟件維護,包括以下內容:
(一)系統軟件維護包括檢查系統文件的完整性,系統文件是否被非法刪除和修改,以保證系統軟件的正常運行。
(二)財務軟件維護包括操作維護與程序維護:
對財務軟件日常操作維護工作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電算維護員應及時解決。如不能排除,應立即報告電算主管并聯系財務軟件供應商予以指導或現場處理。
對財務軟件的修改、版本升級等程序維護由財務軟件供應商負責,電算主管及電算維護員應與軟件供應商進行聯系,及時得到新版財務軟件。
對正在使用的財務軟件進行升級,應報經財務管理總部和信息技術中心負責人審批后進行,并記錄升級時間及模塊。[電算維護崗和電算主管崗]
第十五條會計數據的備份
會計數據的備份由電算維護員負責,包括至少每天進行一次硬盤備份或啟用自動備份系統,對重要會計數據更新或修改后應及時進行備份,會計年度結束后及時進行刻錄備份。
第十六條
各核算單位應健全必要的防治計算機病毒的措施,確保財務系統的正常運行。
各單位財務用計算機應配備優良的正版殺毒軟件,以預防、檢測、清除計算機病毒,并定期進行病毒庫的升級及版本的更新。
第五章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制度
第十七條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是公司重要的會計基礎工作,要嚴格按照財政部《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及相關要求,對電算化會計檔案進行管理。
第十八條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的內容和范圍:
電算化會計檔案包括存儲在磁盤、光盤等介質上的會計數據和計算機打印的書面等形式的會計數據。
會計數據是指記賬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包括報表格式和計算公式)等數據,以及財務軟件系統開發運行中編制的各種文檔以及其他會計資料。
第十九條電算化會計檔案的日常管理
(一)各核算單位使用計算機打印的書面形式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由本單位財務負責人或會計主管負責保管。
(二)會計電算化記賬憑證制單完成后應立即打印輸出,打印的記賬憑證上應有制單人員的簽名或蓋章、審核人員簽名或蓋章、財務負責人簽名或蓋章。收付款記賬憑證還應有出納人員簽名或蓋章。
(三)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可采用計算機打印的活頁賬頁裝訂成冊,應每天登記并打印,做到日清月結。對每天業務較少、不能滿頁打印的,也可按旬打印。一般賬簿按年打印,遇稅務、審計等管理部門檢查時,應按其要求,及時打印有關賬簿、報表等。
(四)各類賬簿在每一會計年度結束后一個月內必須完整打印,裝訂成冊存檔。發現已打印的紙質會計檔案有缺損時,必須補充打印。
(五)每月結束后10日內、年度結束后30日內,財務人員應將打印的記賬憑證分月、按憑證序號整齊裝訂成冊,由財務負責人或財務主管、審核人員和裝訂人員簽名或蓋章,存檔妥善保管。
(六)每月結束后15日內、年度結束后45日內,財務人員應將打印的會計報表和有關會計資料整齊裝訂成冊,并加蓋單位公章由單位負責人、財務負責人或財務主管簽名或蓋章并加蓋單位公章,存檔妥善保管。
(七)存儲在磁盤、光盤等存儲介質上的會計電子文檔由電算維護員保管。
第二十條電算化會計檔案必須嚴格執行安全和保密制度,會計檔案不得隨意堆放,嚴防毀損、散失和泄密。
各種會計資料(包括紙質和用存貯介質保存的會計數據),未經單位領導同意,不得外借和帶出單位。經單位領導同意借閱會計資料,應該履行相應的借閱手續。存放在存貯介質上的會計資料借閱歸還時,還應該認真檢查其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感染病毒和數據丟失。
第二十一條電算化會計檔案保管期滿后,按財政部《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的要求進行銷毀。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二條本制度由財務管理總部會同信息技術中心負責解釋。[解釋權限]
第二十三條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實施。[生效日期]
[注釋:以上是附則部分。]
篇3:第1人民醫院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
第一人民醫院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
1、會計電算化崗位責任制
實施會計電算化后的工作崗位可分為基本會計崗位和電算會計崗位,基本會計崗位一般可分為會計主管、出納、會計核算崗位、稽核、檔案管理等工作崗位。電算會計崗位一般可分為電算主管、操作、審核記帳、電算維護、電算數據管理等工作崗位?;緯媿徫缓碗娝慊瘯媿徫辉诓贿`反內部牽制制度的情況下可以交叉設置。
2、會計電算化操作管理
(1)所有上機操作人員需經過培訓,經電算主管認可后方可上機操作。
(2)明確各操作人員的上機操作工作內容和權限,電算維護人員一般應由軟件操作崗位以外的人員擔任,憑證輸入人員不得兼任稽核、數據維護或出納工作,出納人員不得兼任憑證輸入、報表操作及數據維護等工作;預防已輸入計算機的原始憑證等會計數據未經審核而登記機內帳簿。
(3)上機操作人員應設置操作密碼,定期更換密碼,并注意安全保密,操作人員離開工作站時應退出會計軟件,杜絕未經授權人操作會計軟件。
(4)專人保存操作記錄,記錄操作人、操作時間、操作內容和故障情況等內容。
3、硬件、軟件、數據管理
(1)保證機房設備安全和計算機正常運行是進行會計電算化的前提條件,要經常對有關設備進行保養,保持機房和設備的整潔,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2)確保會計數據和會計軟件的安全保密,防止數據和軟件的非法修改和刪除,對磁性介質存放的數據要保存雙份。
(3)對正在使用的會計核算軟件進行修改,對通過會計軟件進行升版和計算機硬件進行更換等工作,要有一定的審核手續;在軟件修改、升版和硬件更換過程中,要保證實際會計數據的連續性和安全,并由有關人員進行監督。
(4)健全計算機硬件和軟件出現故障時進行排除的管理措施,保證會計數據的完整性。
(5)定期檢查計算機病毒,各工作站應安裝防病毒軟件,在讀取外來磁盤數據時,必須在清查病毒確保安全后方可進行,各工作站不得安裝游戲軟件。凡裝有會計軟件的計算機,除工作必需并征得電算主管同意外,不得上網,上網后除指定內容外不得下載任何信息。
4、電算化檔案管理
(1)存在硬盤、磁盤、光盤等介質中的會計數據和打印輸出的會計數據作為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
(2)計算機輸出的會計憑證、帳簿、報表等紙質會計檔案的管理按《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執行。
(3)對電算化會計檔案要保存在防磁、防塵、防火、防潮的場所,重要數據應保存雙份并存放在不同的地點。
(4)對磁性介質存放的會計檔案要定期檢查并復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質損壞,而使會計檔案丟失。
(5)整套會計電算化文檔資料及會計軟件程序,視同會計檔案保管,保管期截止該軟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后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