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重大事故隱患治理督辦制度建設指南
第一條為進一步規范和加強煤礦生產安全重大事故隱患(以下簡稱重大事故隱患)治理督辦制度建設,督促煤礦企業及時消除重大事故隱患,防范和遏制煤礦重特大事故發生,根據《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于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國務院令第446號)、《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16號)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定本指南。
第二條本指南用于指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有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以下簡稱負有煤礦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督促煤礦企業或煤礦(以下統稱隱患治理單位)治理重大事故隱患的督辦制度建設。
第三條煤礦重大事故隱患的判定,依據《煤礦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85號)執行。
第四條負有煤礦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應當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隱患治理督辦制度。督辦制度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督辦重大事故隱患治理的內部責任體系;
(二)督辦通知、督促治理、移交提級、驗收銷號、公示公告和執法處罰等工作機制;
(三)督辦信息管理體系;
(四)報告監督、舉報獎勵等工作制度。
第五條負有煤礦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實施督辦的重大事故隱患包括:
(一)監督檢查中發現的重大事故隱患;
(二)煤礦企業報告的重大事故隱患;
(三)舉報并經查實的重大事故隱患;
(四)其他移交并經核實的重大事故隱患。
第六條負有煤礦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應當建立煤礦重大事故隱患治理督辦工作內部分工責任體系,將督辦通知、動態檢查、移交提級、驗收銷號、信息管理、舉報核查等重大事故隱患治理督辦有關工作明確到具體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員。
第七條重大事故隱患確認后,負有煤礦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應當及時向隱患治理單位下達重大事故隱患治理督辦通知書(亦可在執法文書中載明)。督辦通知書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重大事故隱患基本情況;
(二)治理方案報送期限;
(三)治理進度定期報告要求;
(四)治理完成期限;
(五)停產區域和治理期間的安全要求;
(六)督辦銷號程序。
第八條負有煤礦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應當加強重大事故隱患治理過程中的動態監管,在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期間,采取隨機抽查、暗查暗訪等方式進行現場檢查,督促煤礦企業和煤礦嚴格落實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方案,并督促其建立重大事故隱患產生原因分析和責任倒查機制。
對于外部因素形成的煤礦企業和煤礦自身難以獨立排除的重大事故隱患,負有煤礦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應當協調有關部門,協助和支持煤礦企業或煤礦予以解決。
第九條對于涉及其他行政區域的重大事故隱患,負有煤礦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在自身職責范圍內難以進行督辦、確需上一級部門督辦時,可報告申請上一級部門實施提級督辦。
對下級負有煤礦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督辦的重大事故隱患治理工作,認為應當直接督辦的,可提級督辦。
認定由其他部門負責督辦的重大事故隱患,應當及時書面移交。
第十條負有煤礦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應當督促存在重大事故隱患的煤礦企業或煤礦,制作重大事故隱患警示牌,懸掛在被督辦煤礦井口的醒目位置。警示牌應標明重大事故隱患的存在場所、隱患主要內容、停產區域、治理期限、治理和驗收責任人等內容。
第十一條負有煤礦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應當監督煤礦企業嚴格執行重大事故隱患報告制度,發現重大事故隱患立即報告,并組織制定和上報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方案。
上報的重大事故隱患信息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隱患的基本情況和產生原因;
(二)隱患危害程度、波及范圍和治理難易程度;
(三)需要停產治理的區域;
(四)發現隱患后采取的安全措施。
上報的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方案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治理的目標和任務;
(二)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三)落實的經費和物資;
(四)治理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員;
(五)治理的時限、進度安排和停產區域;
(六)采取的安全防護措施和制定的應急預案。
第十二條對于不能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治理的重大事故隱患,負有煤礦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應當督促隱患治理單位在規定的治理期限內提交重大事故隱患治理延期說明進行備案。
延期說明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申請延期的原因;
(二)已完成的治理工作情況;
(三)申請延期期限及采取的安全措施。
負有煤礦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應當加強重大事故隱患延期治理過程中的安全檢查。
第十三條負有煤礦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應當按照“誰督辦、誰驗收”的原則,負責對督辦的重大事故隱患治理完成情況進行驗收。負有煤礦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應當在接到隱患治理單位提交的驗收申請10個工作日內,組織現場驗收,確認隱患消除后,解除督辦,允許煤礦恢復停產區域的生產建設活動;對經停產治理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依法提請地方人民政府予以關閉。
對煤礦企業主動上報的重大事故隱患,在完成治理并達到安全生產條件后,可由煤礦企業自行組織驗收,驗收合格后恢復生產。負有煤礦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應當督促煤礦企業及時報告驗收結果并加強對驗收結果的監督檢查。
第十四條負有煤礦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發現存在重大事故隱患不上報、仍然組織生產和建設的煤礦,應當依法責令其立即停產整頓、限期治理,并依據有關規定予以處罰;對在責令停產整頓期間仍然組織生產建設的煤礦,負有煤礦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應當依法提請地方人民政府予以關閉。
對于主動上報重大事故隱患,并按規定停產治理的煤礦,負有煤礦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不應將上報的重大事故隱患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第十五條負有煤礦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應當逐步建立完善煤礦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統,設置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督辦業務模塊,具備重大事故隱患信息接收記錄、治理進展跟蹤、逾期警示提醒、數據統計分析等功能,實現對重大事故隱患督辦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
負有煤礦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應當建立重大事故隱患治理督辦工作檔案,及時將督辦過程中形成的各類電子信息、紙質信息歸檔立卷,分類保存。
第十六條負有煤礦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應當建立重大事故隱患治理督辦工作報告制度,定期通過政府網站等媒體公布被督辦煤礦重大事故隱患的治理進展情況,定期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負有煤礦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報告所監管的煤礦企業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以及對重大事故隱患治理工作的督辦情況。
負有煤礦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應當建立重大事故隱患舉報制度,設立舉報箱、公布舉報電話等;接到重大事故隱患舉報后,及時組織核查,經核查屬實的,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舉報人表彰和獎勵。
篇2:安全隱患排查登記處理領導掛牌督辦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國務院令第446號,以下簡稱《特別規定》)、《關于加強煤礦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工作的通知》(豫煤安監[2005]146號)和《關于完善煤礦企業隱患排查報告制度的通知》(鄭州安監[2006]21號)文件精神,及時發現、治理煤礦生產安全隱患,預防生產安全事故,保障職工生命安全和煤礦生產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鄭新怡鑫煤業公司。
第三條礦各業務部門負責人對分管業務范圍內隱患排查、登記、治理、領導掛牌督辦和報告工作負責;煤礦主要負責人對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和報告工作負直接責任。
第四條煤礦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和報告工作應遵守實事求是、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做到全面、客觀、準確。
第二章隱患排查
第五條安全隱患信息的采集:
安全隱患信息來源:1、圖紙會審;2、“三評價一評定”;3、群監員匯報;4、專業技術員檢查;5、專職安監人員檢查;6、區隊干部及管理人員檢查;7、科室管理人員檢查;8、礦領導檢查;9、安全互檢及上級檢查;10、調度及自動化監測信息;11、其它渠道信息。
第六條安全隱患信息的采集:
1、每月由總工程師負責組織一次圖紙會審和“三評價一評定”,對存在的隱患及時報安監科安全信息中心備案;2、安全信息中心建立群監員、專職安監員、專業技術人員、區隊干部及管理人員、科室管理人員、礦領導檢查記錄。以上人員升井后必須填寫安全隱患信息;3、安全互檢及上級到礦檢查,由安全信息中心負責及時收集檢查意見;4、調度及自動化監測的信息,調度、監測員必須及時向安監科安全信息中心匯報;5、各級人員通過其他渠道獲得的信息,必須及時向安監科安全信息中心匯報。
第七條每月組織一次安全隱患大排查;由礦長組織各區隊及業務部門對全礦井范圍內安全隱患進行拉網式排查。由安監科信息中心對檢查出的安全隱患進行匯總,并由礦長組織有關部門制定整改方案。對排查的重大隱患,建立隱患臺帳,并由安全質量科負責跟蹤處理。限期未整改者,對責任單位罰款100-300元,情節嚴重造成事故者追究領導責任。
第八條每周組織一次安全大檢查,全面排查安全隱患。檢查要覆蓋全井下,深入每個生產崗位、每個生產環節,從嚴從細,不留死角。對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作業場所,必須立即進行停產整頓。對不能現場解決的問題,按“五定”原則,限期整改,跟蹤落實。
第九條堅持系統安全自查;每周由系統礦長帶隊,組織系統排查,把查出的安全隱患分類后于當日下午18時前報安監科信息中心,以便督促落實解決。
按安全隱患的種類分:頂板、通風、瓦斯、煤塵、機電、運輸、放炮、火災、水害和其它十類。
生產科負責采掘工作面、巷道維修方面頂板隱患的排查;通風科負責通風、瓦斯、煤塵、放炮、井下內因火災等方面安全隱患的排查;機電運輸科負責機電、運輸以及業務保安范圍內火災隱患的排查;地測科負責水害等安全隱患的排查;安監科負責組織各類安全隱患的排查。
第三章隱患登記
第十條安監科安全信息中心對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的隱患信息,經篩選后建立綜合安全隱患信息臺帳,并監督其整改情況,對按期整改的,按程序消號,對不整改或未按期整改的落實處罰并繼續監督整改。
第十一條安全隱患分為A、B、C三級,A級為需要上報鄭新四公司和鄭新公司;B級上報鄭新四公司;C為本礦直接解決的問題并實施監控。礦井對排查出的安全隱患,按照A、B、C三類進行管理,安全科對B類以上隱患上報上級有關部門。
第十二條各系統、各級排查出的各類隱患,要在每月召開的重點隱患排查會議和每周的安全辦公會議之前報安監科,建立隱患整改臺賬;各業務部門科長要對每周排查情況全面負責,按時送交安全隱患排查報表,不按時送交的,每次罰業務部門科長50元。
第四章隱患治理
第十三條能夠現場處理的,檢查人員盯在現場處理:
第十四條危及安全生產的,檢查人員責成施工單位現場負責人(或施工人員)立即停工(或停止作業)、制定措施、進行處理;
第十五條不能現場立即處理的,安全信息中心負責登記、分類、建立隱患臺帳、上報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對上報安全隱患信息進行分級處理。A、B類由安全礦長負責向分公司匯報,并有匯報記錄。安全隱患C類由領導小組負責下發安全隱患處理指令,一式三份,施工單位、施工單位主管部門、監管部門各一份。主管部門負責制定處理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施工單位負責隱患處理,監管部門負責對處理過程和處理結果進行監督。處理完后,施工單位負責向安全信息中心匯報,監督部門確認隱患處理后安全信息中心方可把隱患注銷。隱患達到注銷條件前,仍按隱患進行管理,直到整改銷號為止。
責任單位接到安監科信息中心下達的停產整頓隱患整改指令書之日起,必須立即停止生產,制定專項措施和整改方案進行整改。停產整頓期間,單位要組織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
第十六條對停產整頓的采掘工作面和施工地點,由相關業務部門監督落實。
第十七條鄭新四公司以上單位下達指令停產整頓的,經整改,由業務部門初次驗收合格后形成驗收報告,上報上級部門,申請驗收恢復生產。
第五章領導掛牌督辦
第十八條安全隱患的整改堅持“分級負責、責任落實”的原則。對重大安全隱患,礦井必須實行領導掛牌督辦制度,并建立督辦臺賬。
第十九條礦井在醒目位置懸掛“重大隱患督辦牌”,并明確隱患整改責任人、主管科長、主管礦長,整改措施、整改時間、整改進度。
第二十條隱患整改完成后,施工單位負責向安全信息中心匯報,監督部門確認隱患處理后安全信息中心方可把隱患注銷。
第二十一條到期沒有完成的安全隱患仍納入閉環管理,直到整改銷號為止。安監科負責分析隱患到期沒有完成原因,對照制度進行處罰,并將到期沒有完成原因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
第二十二條各單位要認真整改安全隱患,因隱患排查整改不力而造成事故的要認真分析確認事故責任者,并給予處分。
第六章隱患報告
第二十三條各業務部門發現重大安全生產隱患和違法行為的,主要負責人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或安檢部報告,由調度室或安監科向集團公司報告。
上報鄭新公司的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報告包括礦井基本情況、隱患排查情況和隱患治理情況三個部分。
礦井基本情況包括礦井地質、企業性質、企業證照情況、開采煤層及賦存情況、開采方式、通風方式、設計能力或核定能力、隱患排查期間的生產動態、生產區域、地點等。
隱患排查情況包括重大安全生產隱患的實際情況、排查結論及排查時間。
隱患治理情況包括重大安全生產隱患(含原因、現狀、危害程度分析)、整改方案、整改期間煤礦的生產狀態、安全措施、整改結果等內容。
各業務部門將分析、排查出的隱患形成報告,經主要負責人簽字后于每月2日18時前報安監科,安監科于每月4日18時前將重大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報告報送鄭新公司。
第七章罰則
第二十四條不按規定定期整改重大安全生產隱患或不落實整改措施的,對責任單位罰款1000元,對責任人罰款100元;
第二十五條對遲報、瞞報重大安全生產隱患的,對責任單位罰款2000元,對責任者罰款200元;
第二十六條不執行停產整頓指令、擅自組織生產的,對責任單位罰款3000元,對責任人罰款300元。
第八章附則
第二十七條本制度解釋權歸安監科。
第二十八條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實行。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日
鄭新怡鑫(新密)煤業有限公司
篇3:A煤礦重大隱患排查掛牌督辦治理制度
為繼續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工作,促進公司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深入開展,
全面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隱患和薄弱環節,杜絕事故發生公司特制定了《公司安全生產隱患公告公示、掛牌督辦制度》。
第一條公司經理是隱患排查治理的責任主體,對公司安全生產隱患的排查和治理負直接責任。必須認真組織開展公司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應當每月至少組織一次由各級安全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員工參加的安全生產隱患排查。
第二條組織認真查找安全生產工作和隱患排查治理中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注重用事故教訓推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要認真分析近年來的典型事故案例,
掌握事故發生的部位、環節、原因、特點及規律,舉一反三,制定并落實措施,預防和杜絕類似事故的重復發生。對查出的隱患要組織制定整改方案,確定整
改項目、整改目標、整改時限、整改作業范圍、從事整改的作業人員,落實整改責任人、資金,安全技術措施、復查人員及應急預案。
第三條公司在技改井井口人員下井的通道及公司領導辦公室設置隱患公示整改管理牌板,安全管理科負責對公司排查出的隱患及時填在隱患公示整改管理牌板內進行公告和提示。
第四條各部門、基層單位在神寧集團安全監察網危險源(隱患)系統錄入后,要對錄入后的信息進行跟蹤排查,落實責任,安全管理科要對系統重大危險源的掛牌督辦、監控,實現閉環管理。
第五條安全管理科具體負責公司日常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經常性的組織各專業人員分工排查治理隱患。查出的隱患要登記建檔,分級進行掛牌督辦,限期整改消號,安全管理科負責下發“五定”表予以追蹤督促認真整改。對經復查確認整改完備的隱患要進行及時消號,整改一個,消號一個,對隱患排
查工作不力的,要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第六條各級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都要加強現場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和查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和違反操作規程的行為。發現存在重大隱患,要立即停止生產,并立即向公司調度室、安全管理科和公司行政報告。
第七條一般隱患由公司主管領導指定隱患整改責任人,責成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對限期整改的隱患,由整改責任人負責監督檢查和整改驗收,驗收合格后報公司主管領導審核簽字備案。
第八條重大隱患由公司經理組織制定隱患整改方案、安全保障措施,落實整改的內容、資金、期限、下井人數、整改作業范圍,并組織實施。整改結束后要按照認真自檢。
第九條對存在重大事故隱患的單位,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要及時下達整改指令書、加強跟蹤督促并到期復查。重大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責令隱患單位暫時停產;事故隱患排除后,經審查同意,方可恢復生產。
第十條公司有關部門收到重大隱患后,應組織相關部門專家進行現場驗收。驗收不合格的,督促隱患單位加大整改力度,盡快完成整改任務。到達整改期限,未完成整改任務,隱患單位要及時向有關部門提交書面報告。
第十一條重大事故隱患掛牌督辦工作情況納入公司考核的重要內容,對重大隱患拒不整改的,監管職責的部門給予取消評先資格。
第十二條掛牌督辦重大隱患,按照公司分級主管的原則進行,各部門、基層單位組織督促整改的重大隱患,涉及到個部門的或是問題特別嚴重可能導致重特大事故的、威脅嚴重情況特別緊急的重大隱患,可報公司行政掛牌督辦。
第十三條被掛牌單位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建立重大隱患臺帳和責任制,落實整改責任人、整改措施、整改預案和整改期限,限期將隱患整改到位,
并將有關情況報掛牌單位摘牌。
第十四條按照上級要求,安全管理科負責保證每季度第一周將上季度隱患及排查整改情況向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提交書面報告,報告應當經公司經理簽字。報告要包括產生重大隱患的原因、現狀、危害程度分析、整改方案、安全措施和整改結果等內容,重要情況進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