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注藥品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1加強醫護人員的輸液安全意識
臨床藥師定期對醫護人員進行安全輸液相關知識的培訓:著重在靜脈輸液相關基礎知識;靜脈治療前的八項評估;各種藥物的PH值、滲透壓及對血管的刺激;各種藥物溶媒的選擇;常見的藥物配伍禁忌;輸液反應的觀察及處理等。做到人人重視,人人參與管理。
2確保輸液用具安全
輸注藥物前必須認真檢查輸液用具有效期、包裝的完整性。如已過期則不可重新消毒再使用。
3藥物的安全使用
靜脈輸液治療流程中藥物的領取、擺藥、配置、查對、更換液體等步驟均存在安全隱患,必須確保每一個步驟安全,才能保證輸液的安全。
3.1醫囑查對
藥物在使用前必須由2人以上核對醫囑,確認醫囑無誤后才能執行。執行醫囑前需打印好輸液瓶簽、輸液卡、輸液執行單,由專人負責擺補液。
3.2溶液查對
擺補液者必須認真檢查每一袋/瓶溶液的質量,確保它的安全性。為了避免出錯,我們規范了檢查溶液的流程。
3.2.1軟包裝溶液檢查方法
一擠二照三倒轉四復照:一擠:雙手用力擠壓軟包裝,檢查有無滲液,如發現有滲液,說明軟包裝已有裂縫,溶液已污染,不能使用;二照:對光照看溶液的質量:認真觀察溶液有無沉淀、絮狀物、霉點等;三倒轉:將溶液上下倒轉后再檢查有無漂浮物或絮狀物;四復照:再一次對光照看溶液,檢查其質量。如檢查溶液時發現有異常馬上更換并上報護理部處理。
3.2.2瓶裝溶液檢查方法
與軟包裝溶液檢查法類似。方法:一擰二搖三照四倒轉:一擰:用母指、食指、中指三個手指輕輕地擰瓶塞,檢查其松緊情況,如不能擰動或輕微動視為正常,如輕輕一擰其活動度很大,則提示該溶液不能使用;二搖:輕輕地搖動瓶身;三照、四倒轉與軟包裝溶液檢查方法相同。
3.2.3準確張貼輸液瓶簽
張貼瓶簽前必須認真核對溶液的名稱、濃度、劑量與瓶簽是否相符,核對無誤后才能張貼。
3.3配藥
補液擺后,配藥者在配藥前必須再認真查對一次,確認藥名、濃度、劑量無誤后嚴格按無菌操作加藥,藥液盡量做到現配現用。
3.4更換補液
更換補液時必須先檢查將要接瓶的補液有無混濁、沉淀等。查對相鄰二組補液有無配伍禁忌,如無才能接瓶,更換后應仔細觀察二者的反應是否有沉淀、混濁的現象出現,如有應馬上更換輸液管;對兩種已知有配伍禁忌的補液不能相鄰輸入,中間應有其他的液體間隔,如無其他補液,應用生理鹽水間隔。藥液輸入后,應密切觀察用藥后的效果和不良反應。另外,換瓶/袋時需注意茂菲氏滴管及輸液管是否已空,防止空氣輸進病人體內導致空氣栓塞的發生。
四、輸液反應觀察
4.1觀察有無藥物的過敏反應
凡是輸液所需使用的藥物,對于易過敏者都應在輸液前做皮內敏感試驗,只有無過敏反應時才能進行輸液。但有些病人由于體質等因素可能發生“遲發性過敏”反應。這些病人雖然皮內試驗為陰性,但可在輸入一定量的藥液后發生過敏反應,故需要密切觀察。如果在輸液過程中皮膚出現丘疹、有癢感,并有心慌、氣短或見病人顏面蒼白、口唇發紺、四肢發冷、測血壓有下降趨勢,即為過敏反應,須立即停止輸液。一般癥狀輕者可口服抗過敏藥物,如苯海拉明、撲爾敏等;若出現過敏性休克,則要分秒必爭全力搶救。
4.2觀察輸液的速度
輸液的速度應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體質及輸入液體的總量,輸液的目的和藥物的性質等多種因素來考慮。一般情況下成人以每分鐘40~60滴為宜。有些藥物的滴速不宜太快,如氯化鉀一般稀釋成0.3%濃度,每分鐘應控制在20~40滴。尤其在給重癥心臟病患者輸液時,其速度應控制在每分鐘15~30滴為宜。給老年人及嬰幼兒輸液亦必須減慢速度。然而有些藥物則需快速輸入才能發揮作用,如甘露醇為達到其脫水作用,按每kg體重1~2g的劑量應在30分鐘內滴注完畢。這在控制急性腦水腫病人時應用較多。又如給休克早期的病人輸液亦應盡早而快速,這時及時糾正休克狀態十分重要。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有些病人覺得輸液時間過長或出于不愿忍受輸液時對活動的限制,甚至怕影響到睡眠等原因,在未經醫護人員允許的情況下,自行調快輸液速度,這是非常危險的。
4.3觀察輸液藥物有無溢至血管外
有些藥物(多數抗癌藥)是不允許滲出到血管外。一旦有外滲可使病人局部疼痛難忍,嚴重時可導致局部組織壞死。因此如果觀察到輸液外滲應及時對癥處理,如局部濕敷硫酸鎂等。
4.4對神志不清患者更要仔細觀察
對接受輸液治療的神志不清患者,須有專人陪護,并在輸液全過程中細心觀察脈搏、呼吸、心率、血壓以及顏面表情和體態,如有異常應立即報告醫生并及時作出相應的處理,防止發生意外。
五、輸液反應處理
5.1靜脈輸液時盡量減少藥物配伍品種多種藥物配伍易造成微粒、熱原迭加而超標引起輸液反應,由于中草藥注射劑既易帶入微粒,又易與其它藥物發生反應,因此使用中草藥注射劑時盡量不要與其它藥物配伍。
5.2規范操作,注意環境、人員的清潔衛生輸液的復配過程應在凈化區內進行。對配液間及輸液間采用紫外燈消毒可使空氣細菌下降95•3%,保持空氣的清潔主要是減少人流、物流和保持地面清潔。醫護人員在靜脈輸液操作前有效地進行手的清潔與消毒,是防止臨床輸液反應的重要措施之一。認真執行操作規程,嚴格消毒患者穿刺部位皮膚。配液時,切割安瓿前后用酒精棉球擦拭切割處,可有效地防止污染及因安瓿內負壓將大量玻璃微粒吸入藥液。配液加入粉針劑時,加藥后應讓藥物必須充分溶解,必要時增加燈檢,符合輸液要求方可輸注;藥液宜現配現用,尤其是在高溫潮濕季節或外部環境較差時。
5.3選擇質量保證的輸液器具目前臨床都使用帶有終端濾器的一次性輸液器,但各廠家一次性輸液器的終端濾器質量參差不齊。因此我們應選擇信譽保證、質量可靠的廠家供貨。輸液器具貯存不宜過久,同一個批號盡量在短期內使用。實驗表明,現今一次性注射器微粒大都超標,而使用消毒的玻璃注射器加藥時很少帶入微粒。因此,建議臨床加藥時最好使用消毒的玻璃注射器以減少輸液中不溶性微粒的累加。
5.4注意藥物使門一些中藥注射劑其微粒數隨濃度增加而增加,而且158例雙黃連粉針劑輸液反應中有52例是因超劑量而引起,因此,我們不能隨意加大中藥注射劑用藥量。另有文獻報道,川芎嗪與維生素c分別加入5%GS中微粒數明顯少于兩藥混合后加入5%GS中,因此配液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我們應注意配制順序,從小壺加藥時應避免并用藥物在小壺中混合,以免因濃度較高發生反應。
5.5選擇適宜的稀釋劑和輸注速度最好選用藥品說明書上的稀釋劑,選用輸注速度則應考慮病人的年齡、病情、身體狀況及藥物性質。
篇2:掘進機拆卸及井下運輸注意事項
(1)拆卸人員應根據隨機技術文件熟悉機器的結構,詳細了解各部位聯接關系,并準備好起重運輸設備和工具,確保拆卸安全。
(2)根據所要通過的巷道斷面尺寸(高和寬),決定其設備的分解程度。
(3)機器各部件下井的運輸順序與井下安裝順序相一致,避免頻繁搬動。
(4)對于液壓系統及配管部分,必須采取防塵措施。
(5)所有未涂油漆的加工面,特別是連接表面下井前應涂上潤滑脂;拆后形成的外露聯接面應包扎保護以防碰壞。
(6)小零件(銷子、墊圈、螺母、螺栓、U形卡等)應與相應的分解部分一起運送。
(7)上井前,應在井下仔細檢查各部件,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
(8)應充分考慮到用平板車運送時,其平板車承重能力、運送中貨物的竄動,以及用鋼絲繩固定時防止設備損壞及劃傷。
(9)為了保證電氣元件可靠的工作,電控箱運輸時必須裝設在掘進機的減震器上。
(10)拆機前,先要敲邦問頂,確定安全后方可工作。
(11)拉車前要檢查絞車制動裝置鋼絲繩,各運行部位,剎車,信號等情況,確認無誤后方可拉車。
(12)拉車時速度要適中,人員要撤到躲避硐,發現問題及時停車處理。
(13)運輸機器時按《煤礦安全規程》執行。閉洞,并注意觀查拉車。
篇3:輸注藥品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1加強醫護人員的輸液安全意識
臨床藥師定期對醫護人員進行安全輸液相關知識的培訓:著重在靜脈輸液相關基礎知識;靜脈治療前的八項評估;各種藥物的PH值、滲透壓及對血管的刺激;各種藥物溶媒的選擇;常見的藥物配伍禁忌;輸液反應的觀察及處理等。做到人人重視,人人參與管理。
2確保輸液用具安全
輸注藥物前必須認真檢查輸液用具有效期、包裝的完整性。如已過期則不可重新消毒再使用。
3藥物的安全使用
靜脈輸液治療流程中藥物的領取、擺藥、配置、查對、更換液體等步驟均存在安全隱患,必須確保每一個步驟安全,才能保證輸液的安全。
3.1醫囑查對
藥物在使用前必須由2人以上核對醫囑,確認醫囑無誤后才能執行。執行醫囑前需打印好輸液瓶簽、輸液卡、輸液執行單,由專人負責擺補液。
3.2溶液查對
擺補液者必須認真檢查每一袋/瓶溶液的質量,確保它的安全性。為了避免出錯,我們規范了檢查溶液的流程。
3.2.1軟包裝溶液檢查方法
一擠二照三倒轉四復照:一擠:雙手用力擠壓軟包裝,檢查有無滲液,如發現有滲液,說明軟包裝已有裂縫,溶液已污染,不能使用;二照:對光照看溶液的質量:認真觀察溶液有無沉淀、絮狀物、霉點等;三倒轉:將溶液上下倒轉后再檢查有無漂浮物或絮狀物;四復照:再一次對光照看溶液,檢查其質量。如檢查溶液時發現有異常馬上更換并上報護理部處理。
3.2.2瓶裝溶液檢查方法
與軟包裝溶液檢查法類似。方法:一擰二搖三照四倒轉:一擰:用母指、食指、中指三個手指輕輕地擰瓶塞,檢查其松緊情況,如不能擰動或輕微動視為正常,如輕輕一擰其活動度很大,則提示該溶液不能使用;二搖:輕輕地搖動瓶身;三照、四倒轉與軟包裝溶液檢查方法相同。
3.2.3準確張貼輸液瓶簽
張貼瓶簽前必須認真核對溶液的名稱、濃度、劑量與瓶簽是否相符,核對無誤后才能張貼。
3.3配藥
補液擺后,配藥者在配藥前必須再認真查對一次,確認藥名、濃度、劑量無誤后嚴格按無菌操作加藥,藥液盡量做到現配現用。
3.4更換補液
更換補液時必須先檢查將要接瓶的補液有無混濁、沉淀等。查對相鄰二組補液有無配伍禁忌,如無才能接瓶,更換后應仔細觀察二者的反應是否有沉淀、混濁的現象出現,如有應馬上更換輸液管;對兩種已知有配伍禁忌的補液不能相鄰輸入,中間應有其他的液體間隔,如無其他補液,應用生理鹽水間隔。藥液輸入后,應密切觀察用藥后的效果和不良反應。另外,換瓶/袋時需注意茂菲氏滴管及輸液管是否已空,防止空氣輸進病人體內導致空氣栓塞的發生。
四、輸液反應觀察
4.1觀察有無藥物的過敏反應
凡是輸液所需使用的藥物,對于易過敏者都應在輸液前做皮內敏感試驗,只有無過敏反應時才能進行輸液。但有些病人由于體質等因素可能發生“遲發性過敏”反應。這些病人雖然皮內試驗為陰性,但可在輸入一定量的藥液后發生過敏反應,故需要密切觀察。如果在輸液過程中皮膚出現丘疹、有癢感,并有心慌、氣短或見病人顏面蒼白、口唇發紺、四肢發冷、測血壓有下降趨勢,即為過敏反應,須立即停止輸液。一般癥狀輕者可口服抗過敏藥物,如苯海拉明、撲爾敏等;若出現過敏性休克,則要分秒必爭全力搶救。
4.2觀察輸液的速度
輸液的速度應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體質及輸入液體的總量,輸液的目的和藥物的性質等多種因素來考慮。一般情況下成人以每分鐘40~60滴為宜。有些藥物的滴速不宜太快,如氯化鉀一般稀釋成0.3%濃度,每分鐘應控制在20~40滴。尤其在給重癥心臟病患者輸液時,其速度應控制在每分鐘15~30滴為宜。給老年人及嬰幼兒輸液亦必須減慢速度。然而有些藥物則需快速輸入才能發揮作用,如甘露醇為達到其脫水作用,按每kg體重1~2g的劑量應在30分鐘內滴注完畢。這在控制急性腦水腫病人時應用較多。又如給休克早期的病人輸液亦應盡早而快速,這時及時糾正休克狀態十分重要。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有些病人覺得輸液時間過長或出于不愿忍受輸液時對活動的限制,甚至怕影響到睡眠等原因,在未經醫護人員允許的情況下,自行調快輸液速度,這是非常危險的。
4.3觀察輸液藥物有無溢至血管外
有些藥物(多數抗癌藥)是不允許滲出到血管外。一旦有外滲可使病人局部疼痛難忍,嚴重時可導致局部組織壞死。因此如果觀察到輸液外滲應及時對癥處理,如局部濕敷硫酸鎂等。
4.4對神志不清患者更要仔細觀察
對接受輸液治療的神志不清患者,須有專人陪護,并在輸液全過程中細心觀察脈搏、呼吸、心率、血壓以及顏面表情和體態,如有異常應立即報告醫生并及時作出相應的處理,防止發生意外。
五、輸液反應處理
5.1靜脈輸液時盡量減少藥物配伍品種多種藥物配伍易造成微粒、熱原迭加而超標引起輸液反應,由于中草藥注射劑既易帶入微粒,又易與其它藥物發生反應,因此使用中草藥注射劑時盡量不要與其它藥物配伍。
5.2規范操作,注意環境、人員的清潔衛生輸液的復配過程應在凈化區內進行。對配液間及輸液間采用紫外燈消毒可使空氣細菌下降95•3%,保持空氣的清潔主要是減少人流、物流和保持地面清潔。醫護人員在靜脈輸液操作前有效地進行手的清潔與消毒,是防止臨床輸液反應的重要措施之一。認真執行操作規程,嚴格消毒患者穿刺部位皮膚。配液時,切割安瓿前后用酒精棉球擦拭切割處,可有效地防止污染及因安瓿內負壓將大量玻璃微粒吸入藥液。配液加入粉針劑時,加藥后應讓藥物必須充分溶解,必要時增加燈檢,符合輸液要求方可輸注;藥液宜現配現用,尤其是在高溫潮濕季節或外部環境較差時。
5.3選擇質量保證的輸液器具目前臨床都使用帶有終端濾器的一次性輸液器,但各廠家一次性輸液器的終端濾器質量參差不齊。因此我們應選擇信譽保證、質量可靠的廠家供貨。輸液器具貯存不宜過久,同一個批號盡量在短期內使用。實驗表明,現今一次性注射器微粒大都超標,而使用消毒的玻璃注射器加藥時很少帶入微粒。因此,建議臨床加藥時最好使用消毒的玻璃注射器以減少輸液中不溶性微粒的累加。
5.4注意藥物使門一些中藥注射劑其微粒數隨濃度增加而增加,而且158例雙黃連粉針劑輸液反應中有52例是因超劑量而引起,因此,我們不能隨意加大中藥注射劑用藥量。另有文獻報道,川芎嗪與維生素c分別加入5%GS中微粒數明顯少于兩藥混合后加入5%GS中,因此配液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我們應注意配制順序,從小壺加藥時應避免并用藥物在小壺中混合,以免因濃度較高發生反應。
5.5選擇適宜的稀釋劑和輸注速度最好選用藥品說明書上的稀釋劑,選用輸注速度則應考慮病人的年齡、病情、身體狀況及藥物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