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麻醉藥品使用規范制度

麻醉藥品使用規范制度

2024-07-18 閱讀 5045

一、藥物治療的基本原則:

1、選擇適當的藥物和劑量。應按WHO三階梯治療方案的原則使用鎮痛藥。

WHO癌癥疼痛三階梯治療基本原則

根據WHO癌痛三階梯治療指南,癌癥疼痛治療有五項基本原則:

(一)首選無創途徑給藥:如口服,芬太尼透皮貼劑,直腸栓劑,輸液泵連續皮下輸注等。可依患者不同病情和不同需求予以選擇。

(二)按階梯給藥:指鎮痛藥物的選擇應依疼痛程度,由輕到重選擇不同強度的鎮痛藥物。三階梯用藥的同時,可依病情選擇三環類抗抑郁藥或抗驚厥類藥等輔助用藥。

(三)按時用藥:是指止痛藥物應有規律地按規定時間給予,不是等患者要求時給予。使用止痛藥,必須先測定能控制患者疼痛的劑量,下一次用藥應在前一次藥效消失前給藥。患者出現突發劇痛時,可按需給予止痛藥控制。

(四)個體化給藥:阿片類藥無理想標準用藥劑量,存在明顯個體差異,能使疼痛得到緩解的劑量即是正確的劑量。選用阿片類藥物,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直到緩解疼痛又無明顯不良反應的用藥劑量,即為個體化給藥。

(五)注意具體細節:對使用止痛藥的患者,應注意監護,密切觀察疼痛緩解程度和身體反應,及時采取必要措施,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提高鎮痛治療效果。

2、選擇給藥途徑。應以無創給藥為首選途徑。有吞咽困難和芬太尼透皮貼劑禁忌證的,可選擇經舌下含化或經直腸給藥。對經口服或皮膚用藥后疼痛無明顯改善者,可經肌肉或靜脈注射給藥。全身鎮痛產生難以控制的不良反應時,可選用椎管內給藥或復合局部阻滯療法。

3、制定適當的給藥時間。對慢性持續疼痛,應依藥物不同的藥代動力學特點,制定合適的給藥間期,治療持續性疼痛。定時給藥不僅可提高鎮痛效果,還可減少不良反應。如各種鹽酸或硫酸控釋片,口服后的鎮痛作用可在用藥后1小時出現,2~3小時達高峰,持續作用12小時;而靜脈用*,在5分鐘內起效,持續1~2小時;芬太尼透皮貼劑的鎮痛作用在6~12小時起效,持續72小時,每3天給藥1次。故定時給藥是非常重要的。

4、調整藥物劑量。疼痛治療初期有一個藥物劑量調整過程。如患者突發性疼痛反復發作,需根據個體耐受情況不斷調整追加藥物劑量,增加藥物幅度一般為原用劑量的25%~50%,最多不超過100%,以防各種不良反應特別是呼吸抑制的發生。對于因其他輔助性治療使疼痛明顯減輕的長期應用阿片類患者,可逐漸下調藥物劑量,一般每天減少25%~50%,藥物劑量調整的原則是保證鎮痛效果,并避免由于減量而導致的戒斷反應。當出現不良反應而需調整藥物劑量時,應首先停藥1~2次,再將劑量減少50%~70%,然后加用其他種類的鎮痛藥,逐漸停用有反應的藥物。

5、鎮痛藥物的不良反應及處理。長期使用阿片類藥物可因腸蠕動受抑制而出現便秘,可用麻仁丸等中藥軟化和促進排便;常見的惡心、嘔吐可選用鎮吐藥或氟哌啶類鎮靜、鎮吐藥;對呼吸抑制等嚴重不良反應,應及時發現及時進行生命支持,同時使用阿片受體拮抗藥,如納絡酮進行治療。如發生過量使用阿片類導致的嚴重呼吸抑制,應立即注射0.4mg納絡酮,如果20分鐘內呼吸仍無改善,可能是由于0.4mg的納絡酮不足以逆轉攝入體內的阿片類,此時應繼續注射納絡酮,直至呼吸改善。

6、輔助用藥。輔助治療的目的和方法,應依不同疾病、不同類型的疼痛決定。輔助治療可加強鎮痛效果,減少鎮痛藥劑量,減輕藥物不良反應。如非甾體類消炎藥對骨轉移、軟組織浸潤、關節筋膜炎及術后痛有明顯的輔助治療作用;糖皮質激素對急性神經壓迫、內臟膨脹痛、顱內壓增高等均有較好的緩解作用;三環類抗抑郁藥是治療神經痛、改善抑郁和失眠的較理想的藥物;對骨轉移引起的疼痛,除放射治療和前述治療外,降鈣素是近年來使用較有效的藥物。

總之,疼痛治療時,選用多種藥物聯合應用、多種給藥途徑交替使用、按時用藥、個體化用藥,可提高鎮痛效果。

二、麻醉藥物使用的具體規定

1.阿片類藥物治療后,患者應至少每周就診1次,以便調整處方。當治療情況穩定后,可減少就診次數。

2.強阿片類藥物用于慢性非癌性疼痛治療,如疼痛已緩解,應盡早轉入二階梯用藥,強阿片類藥物連續使用時間暫定不超過8周。

3.對癌癥患者使用麻醉藥品,在用藥劑量和次數上應放寬。但使用管理應嚴格。

4.住院或非住院患者因病情需要使用控(緩)釋制劑,可同時使用即釋麻醉藥品,以緩解病人的劇痛。癌癥病人慢性疼痛不提倡使用度冷丁(處方限制為一次常用量,僅限院內使用)。鹽酸二氫埃托啡處方為一次常用量,只限二級以上醫院使用,只能用于住院病人。

5.由于*的耐受性特點,晚期癌癥長期使用阿片類鎮痛藥(如*),無極量限制,即應根據個體對*等阿片類鎮痛藥的耐受程度決定用藥劑量,但應嚴密注意監控不良反應。

6.麻醉藥品用量限制:如下表

麻醉藥品用量限制?注射劑?控、緩釋制劑?其它制劑?

門、急診?1次常用量?7日常用量?3日常用量?

門、急診癌癥和中、重度疼痛?3日常用量?15日常用量?7日常用量?

住院患者?逐日開具,1日常用量;出院帶藥者門、急診開方?

除有專用病歷外,注射劑僅限院內使用。

7.門、急診癌癥和中、重度疼痛患者需長期使用麻醉藥品的,必須由首診醫師診察后建立專用病歷,簽署《知情同意書》后,病歷內必須留存下列材料復印件:⑴二級以上醫院開具的診斷證明;⑵患者戶籍簿、身份證或其他相關有效身份證明文件;⑶為患者代辦人員身份證明文件。病歷由藥劑科保存,每次配藥時由代辦人帶空安瓿或空鋁箔換取,開方醫生必須同時填寫病歷,藥劑科填寫批號。配有專用病歷的患者沒3個月復診或隨診一次。

8.麻醉藥品必須對消耗實行專冊登記,并對麻醉處方按年月日編制順序號。

9.麻醉處方當日有效,保存期限為3年。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麻醉藥品在生產、經營、使用、管理等各方面都發生了新的變化,促進了醫院麻醉藥品管理的法制化和規范化,提高了疼痛治療的效果,使很多癌癥患者擺脫了疼痛的折磨,提高了生活質量。另一方面,醫院麻醉藥品管理的形勢日趨嚴峻。具體表現為:麻醉藥品品種和劑型不斷增加;麻醉藥品用量急劇增加;因用藥引起的醫療糾紛日趨增多。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我國非醫療目的濫用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問題日益嚴重,吸毒人群不斷擴大。2004年全國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達114萬多人,涉毒縣市2148個,藥物濫用問題已成為嚴重危害社會安定的因素之一。上述問題為麻醉藥品管理增加了難度,要求醫療機構一方面用好麻醉藥品,另一方面,應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管理好麻醉藥品,防止非醫療目的的濫用和流失。醫院是麻醉藥品使用單位之一,要全面認真貫徹和落實各項法律法規,加強管理,保證正確使用和安全有效,最大限度地滿足疼痛患者緩解疼痛的需求,實現讓患者無痛,讓癌癥無痛的理想目標。

芬太尼貼劑的使用方法

芬太尼貼劑(多瑞吉止痛貼)是一種長方形、透明的透皮貼劑,通過皮膚吸收發揮止痛作用的新型強效鎮痛藥,主要用于治療無法用短期止痛藥控制的重度慢性疼痛,如癌癥疼痛。其鎮痛效果比*強大約100倍。芬太尼主要在肝臟代謝,約75%的芬太尼主要以代謝產物的形式排泄入尿。芬太尼貼劑起效一般需要6~12小時,一貼作用持續72小時,更換貼片時應更換貼劑部位,要貼在干燥、無破損、無炎癥、體毛少的軀干和四肢內側皮膚。貼上后應用手掌用力按壓30秒,以確保貼劑與皮膚完全接觸,尤其應注意其邊緣部分。如使用方法不當,例如不平、翹起或皮膚過敏,可導致效果不佳。在更換貼劑時,應在另一部位使用,幾天后才可在相同的部位上重復使用。首次使用貼劑時,應仔細觀察其療效和副作用,盡量使用疼痛緩解需要的最低劑量,使用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用法說明,以防止過量使用引起死亡和其它嚴重副作用。

在芬太尼貼劑用藥期間應避免飲酒或使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老年、惡液質或虛弱的患者其芬太尼的清除率可能會降低,因此在這些患者中,芬太尼的半衰期可能延長,他們可能對藥物更敏感,應仔細觀察使用芬太尼時的毒性癥狀,必要時可減量。使用芬太尼皮膚貼劑的病人體內芬太尼水平可能會出現突然和具有危險性的升高,或者在以下幾種情況下產生強烈作用:使用其它影響腦功能的藥物;飲酒;體溫升高或處于熱的環境下等。若皮膚溫度升至40℃時,血清芬太尼的濃度可能提高大約1/3。因此,發燒的患者使用芬太尼貼劑時應仔細觀察藥物副作用,必要時應調整芬太尼貼劑的劑量。患者應避免使用芬太尼貼劑的部位直接與發熱源接觸。出現嚴重副反應的病人,在除去芬太尼貼劑后,還應嚴密觀察24小時以上,因為芬太尼的血藥濃度是逐漸下降的。在安全處理用過的、不需要的和失效的芬太尼皮膚貼劑時,可將貼劑的粘面相互粘貼在一起,然后通過廁所沖掉。

同*一樣,芬太尼作為一種中樞性鎮痛藥,如過量使用會出現呼吸困難,極度瞌睡,失去正常思考、說話或走路能力,暈眩或神志不清等癥狀,其中最嚴重的不良反應為肺通氣不足,呼吸力降低,氣道阻力增加。使用芬太尼發生呼吸抑制應立即采取解救措施,首先確保其呼吸道通暢,然后去除芬太尼貼劑,使用特異性阿片類藥物拮抗劑如納絡酮迅速肌肉或皮下注射0.4~0.8毫克,5~10分鐘產生療效,能明顯改善呼吸狀況,回升血壓,使病人很快清醒。同時用語言或機體刺激盡量讓患者保持清醒。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曾發出公眾健康忠告:芬太尼貼劑、多瑞吉止痛貼是阿片類強效麻醉止痛藥,過量使用可能導致死亡。在此,提醒慢性疼痛病人或癌癥病人使用含芬太尼的藥物時必須合理、慎重。

特別注意:

1.?使用部位:雖無特別限制,但必須考慮到藥物吸收和是否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所貼部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藥物吸收,角質層厚、毛細血管少、血流量小的部位如腳底吸收慢、起效晚,而面部、大腿內側由于皮層柔薄、血液循環豐富,所以吸收快而完全。我們推薦芬太尼貼劑貼于軀干或上臂等非刺激及非輻射的平整表面。使用芬太尼透皮貼部位的毛發(最好是無毛發部位)應在使用前予以剪除(不需用剃須刀剃凈)。在使用芬太尼透皮貼前若需清洗應用部位,則需使用清水,不能使用肥皂、油劑、洗劑或其他制劑,因其可能會刺激皮膚或改變芬太尼透皮貼的特性。在使用本貼劑前皮膚應完全干燥。

2.?使用頻率:有門診處方芬太尼貼劑用法為QD,一天一次,這屬于不合理用藥,芬太尼貼劑為長效制劑,作用效果可持續72小時,應當3天一次。

3.?芬太尼透皮貼應在打開密封袋后立即使用。在使用時應用手掌用力按壓30秒,以確保貼劑與皮膚完全接觸,尤其應注意其邊緣部分。

4.?在更換貼劑時注意變化位置,避免芬太尼蓄積。

5.?若疼痛得到完全或明顯緩解,則在72h后按照該劑量繼續給藥。每72h更換1次,若疼痛24h未緩解進行劑量調整,按照25μg/h增加劑量,直至獲得滿意的疼痛緩解或最大劑量300μg/h(芬太尼透皮貼劑與口服*的等劑量轉換公式:多瑞吉μg/hq72h=1/2×*口服量mg/d,劑量滴定兩藥基本相等)。若在增加劑量過程中出現不可耐受的副作用,應該隨時停藥,均觀察30天后評價療效。在治療過程中如出現短期效果不佳或突發性疼痛加劇,則加用短效*針劑,直至觀察期完成或者已達到限制量仍未達到止痛效果,則作為治療無效記錄。若因不能耐受副作用停藥者,也作為無效記錄。

6.?由于溫度對血藥濃度有很大影響,在洗澡、發燒、酷暑等高溫條件下必須密切觀察。

收銀制度

篇2:麻醉藥品管理制度

一、麻醉藥品是指具有依賴性潛力的藥品,濫用或不合理使用易產生身體依賴性和精神依賴性。麻醉藥品的范圍包括:阿片類、可卡因類、*類、合成麻醉藥品及其他易產生依賴性的藥品、藥用原植物及其制劑。

二、本院麻醉藥品僅供本院醫療使用,不得轉讓和借用。

三、麻醉藥品的管理要做到五專,即:專人負責、專柜加鎖、專用帳冊、專用處方、專冊登記,其處方保存三年備查。帳冊保存五年備查。

四、調配“麻醉藥品處方”應按有關規定執行,須具有麻醉藥品處方權醫師的全名簽字,內容完整,字跡清晰,藥名不得縮寫。對再次領用麻醉品注射劑或帖劑的患者交回的空安瓿或用過的貼劑,核對品名、數量等內容后,計數發放。每日按處方統計。中班、夜班交接手續應有交班人、接班人雙簽名。

五、各科室持處方和空安瓿由專人領取麻醉藥品。

六、進行手術的醫務人員經考核能正確使用麻醉藥品的,在進行手術期間有麻醉藥品處方權。

七、調配麻醉藥品制劑,要做到稱量準確,雙人核對并簽名。

八、麻醉藥品的處方,注射劑不能超過二日常用量;片劑、酊劑、糖漿劑不能超過三日常用量,連續使用不得超過七天。

九、開寫麻醉藥品處方的醫務人員必須具有執業醫師資格,并經縣衛生行政部門考核合格并能正確使用麻醉藥品的,經院領導審查批準備案后,方有麻醉藥品處方權,并應將本人簽字式樣在藥房留樣備案。

十、凡利用工作方便,為他人開具不符合規定的處方,或為自己開具處方,騙取麻醉藥品的的醫務人員視情節給予行政處分,并且十年內不得具有麻醉藥品處方權。情節嚴重的,交公安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十一、對違反規定、濫用麻醉藥品者,藥劑人員有權拒絕發藥,并及時向上級匯報。

十二、藥房對霉變損壞的麻醉藥品,每年報損一次,經院領導審核,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并監督下銷毀。

十三、晚期癌癥病人的麻醉藥品特殊使用卡在首次使用后送藥房保存,交持卡人保存證明,持卡人麻醉藥品使用按國家規定執行,盡力確保癌癥病人使用,針劑、敷貼配方每次應核對,收回空瓿,敷貼,病人死亡應及時注銷“使用卡”。

篇3:社區衛生中心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安全管理制度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安全管理制度

1、醫院麻醉、精神藥品庫必須配備保險柜,門、窗有防盜設施,安裝報警裝置,夜間配備保安人員值班。

門診、住院等藥房設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周轉柜的,配備保險柜,藥房調配窗口、各病區、手術室存放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應當配備必要的防盜設施。

2、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儲存各環節應當指定專人負責,明確責任,交接班應當有記錄。

3、對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的購入、儲存、發放、調配、使用實行批號管理和追蹤,必要時可以及時查找或者追回。

4、對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統一編號,計數管理,建立處方保管、領取、使用、退回、銷毀管理制度。

5、使用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注射劑或者貼劑的,再次調配時,應當要求患者將原批號的空安瓿或者用過的貼劑交回,并記錄收回的空安瓿或者廢貼數量。

6、換取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注射劑或者貼劑時,由醫、護人員持病員處方和等同處方支數的空安瓿到藥房換取同量藥品。

7、院內各病區、手術室等調配使用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注射劑時應收回空安瓿,核對批號和數量,并作記錄。剩余的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應辦理退庫手續。

8、收回的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注射劑空安瓿、廢貼由專人負責計數、監督銷毀,并作記錄。

9、患者不再使用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時,應當要求患者將剩余的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無償交回醫院,由醫院按照規定銷毀處理。

10、發現下列情況,應當立即向縣衛生行政部門、公安機關、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1)在儲存、保管過程中發生麻醉藥品、精神藥品丟失或者被盜、被搶的;

(2)發現騙取或者冒領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