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手術室常見安全隱患防范缺陷防范措施

手術室常見安全隱患防范缺陷防范措施

2024-07-18 閱讀 7298

手術室是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搶救的重要場所,手術室的工作具有變化快、要求高、流動性大、勞動強度大、持續時間長等特點。隨著手術學科分工的日益精細,各種疑難、高危、微創手術的開展,各種精密儀器的使用,對手術室護士的專業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對手術室護理管理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通過分析手術室潛在的護理安全隱患,改進相應管理流程,采取相關防范措施,能夠有效減少或杜絕相關安全隱患,確保手術治療及護理的安全,有效防止醫療護理糾紛的發生。

一、手術室常見護理安全隱患

手術室護理工作一旦發生差錯,輕者影響患者治療、延誤手術、導致手術資源浪費;重者發生手術部位錯誤、致殘、致死而釀成重大醫療護理事故。手術室護理常見潛在安全隱患有:

1,接錯患者,因接待患者的護工查對錯誤,或患者術前緊張及使用鎮靜劑后不能正確回答問話等,易發生接錯患者或將患者錯放手術間等。

2,碰傷、摔傷或墜床在接送患者出入房門時未保護好患者頭部及手足,或移動患者至平車或手術臺時,因固定不當、無人協助,或擔架車、手術床未保持功能完好,而導致患者出現碰傷、摔傷、墜床等意外。

3,手術部位安置錯誤因術前未標識、安置體位前未仔細核對病歷、*線片、CT、MRI結果等,而導致手術部位安置方向錯誤。

4,用藥、輸血錯誤輸血、用藥時核對錯誤;藥物標識不清導致誤用;執行口頭醫囑有誤等。

5,神經功能受損在手術過程中因約束帶過緊或雙上肢過度外展,導致局部神經長時間受壓而影響神經功能。

6,電灼傷因患者皮膚與升降臺或手術臺金屬部件直接接觸或電極板處潮濕,在使用電刀時造成電灼傷。

7,凍傷某些手術在手術過程中需要進行體表降溫,因保護措施不當可導致患者凍傷。

8,壓瘡因手術體位安置不科學導致局部組織或骨隆突部位長時間受壓而誘發壓瘡。

9,異物遺留因器械、物品清點有誤或操作不當,未按規定進行查對、放置,導致異物遺留。

10,導管脫落因手術中導管固定不妥、手術患者護送不當等發生管道脫落。

11,病理標本錯放、錯送甚至遺失因責任心不強或查對失誤導致手術病理標本錯放、錯送或遺失。

12,手術室安全隱患制度不健全。新《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出臺,給手術室護理帶來了新的挑戰,許多舊的制度需要及時修訂或添加。如手術室安全制度,查對制度,標本管理制度,手術室護理清點單的填寫標準等。

13,人員管理不到位。實習學生控制不嚴,參觀人員過多,手術醫生串科學習,一名護士巡回多臺手術。

14,體位不當造成意外傷害。體位安置不當影響患者循環、呼吸,約束帶過緊或兩上肢過度外展、造成神經受壓,襯墊不當導致褥瘡發生。

15,患者或手術部位出現差誤。手術部位術前無標識或無腕帶識別。接患者入室時不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或因患者術前緊張及應用鎮靜劑后,不能正確回答問話,易發生接錯或錯放手術間。

16,器械準備不足或性能不良造成意外。手術器械準備不足或器械性能不良,術中再次準備延長手術時間,手術器械核對和管理不規范導致器械敷料等殘留體內。

17,設備管理使用不當。設備性能掌握不好,增加手術風險。接送車固定不穩,滑落患者造成意外。術中儀器使用不當,準備時未試機,臨時故障,電凝器電極固定不牢,造成脫落或污染。一次性電刀極板多次使用造成皮膚灼傷。

18,不認真履職。交接班不認真或術中不堅守崗位。

19,輸血輸液查對時有誤,藥物擺放有錯,標識不清導致誤用。手術患者護送不當,護送途中發生各種管道脫落。術后患者*線片、CT片等貴重物品遺失,給日后醫療糾紛埋下了一根導火線。

2、防范對策和措施加強法律意識,規范護理行為。

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是防止差錯事故、提高工作質量的保證。科內不定期組織法律、法規相關知識學習,并結合實際工作中易發生的實例問題進行講解、分析,從而不斷增強法律意識和風險意識,強化護士責任心。

抓好落實各項制度和規程,如消毒隔離制度,接送患者制度,安全核查制度,清點制度等,勤練無菌操作技術。

加強手術室人員管理。手術室中人員的活動可使大量細菌與空氣中的塵埃懸浮于空氣中,造成消毒后的空氣污染。因此,必須嚴格控制進入手術室內人員的數量和活動。一般40m的房間安排參觀人員2名,手術人員及參觀者進入手術間后迅速到指定位置,盡量減少人員流動,嚴禁實習醫生串科學習。合理安排手術室護理人員,做到一人負責一臺手術。

合理安置體位:為全麻插管俯臥位患者翻身、頭頸、胸腰部及下肢與脊柱同步移動,保持功能位,避免脊髓損傷。俯臥位手術時手術膜平整覆蓋患者前額至鼻尖處,減輕頭托對面部損傷。側臥位手術時固定,避免約束過緊導致股骨頭移位,造成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在擺放俯臥位時可采用馬蹄形頭托(凝膠墊),預防面部壓傷,擺放截石位時以小腿腓腸肌承重,避免神經損傷。若固定膝部,則縫制套筒狀約束帶,不可纏繞膝部,以免腓總神經損傷。雙上肢處于功能位,防止過度牽拉、過分外展,避免損傷血管、神經、肌肉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對壓瘡高危患者應在術前做好防護措施,即在壓瘡高危部位粘貼減壓貼效果好。

加強手術患者及手術部位的核查。術前做到三確、六查、十二對、四到位制度。三確即正確的患者,正確的手術部位,正確的手術方式。六查即接患者時查(病區、床號、姓名、性別、住院號、診斷、術前準備、前用藥及過敏性情況),患者手術問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膚前查,執刀時查,關閉體腔前后查。

十二對即對科室、床號、姓名、性別、年齡、手術問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所需藥品、藥物過敏情況、滅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齊全等。四到位即急救藥品、吸引器、氧氣、電凝止血器。

加強儀器設備、手術器械的管理n.手術室護士隨時檢查儀器的附件是否齊全,螺絲是否松動,掌握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某些大手術及術中需要變換體位時,巡回護士要及時查看負極板位置有無改變,防止觸電、灼傷等意外事故的發生,使用一次性負極板。使用空氣止血帶時巡回護士要嚴格記錄使用時間并及時提醒手術者定時放松止血帶,以免造成患者肢體的功能障礙或損傷。洗手護士上臺前應將手術所需器械、物品準備齊全,保證器械性能良好,力求避免臨時增加器械,術中傳遞器械按無菌技術進行。所有手術器械醫療用品原則上用高壓蒸汽滅菌。此外,護士長要定期督促檢查儀器設備的使用情況,設專人管理,避免因設備使用不當或故障引起醫療事故。電凝器不能直接與患者皮膚相接觸,也不能放在潮濕的地方,以免造成電灼傷。

嚴密觀察,認真履職。①巡回護士認真觀察如呼吸、脈搏、血壓的變化,出血的情況,吸引器的通暢,儀器的安全運轉等。堅守崗位盡可能減少術中外出取物、取藥時間,避免延誤手術及搶救時間。遇有大手術需要交接時,巡回護士要仔細交接手術情況、紗布器械使用情況,各種管道是否通暢等,及時發現并處理問題。②加強標本管理,一般的病理標本應由器械護士妥善保留,手術完畢交于主管醫師,并在“病理送檢本”上詳細登記,簽字確認,后者將標本放人固定液容器內,貼上標簽,同時病理標本應專人送檢,登記齊全,標本送病理科后由送檢人和病理科人員雙簽名。③嚴格用血、用藥查對制度。取血查對即麻醉醫生開據取血單,巡回護士持取血單與病例核對姓名、性別、年齡、科別、住院號、床號、血型,取血時與血庫人員共同核對,將配血單與血袋進行查對,查血型、血袋號、交叉配血試驗結果、血量、血液質量,確認無誤后將血取回。輸血查對即麻醉醫生和巡回護士再次查對病歷、配血單及血袋共同核對以上各項內容,準確無誤后方可輸人,輸血過程中應嚴密觀察患者有無輸血反應,血袋應保留手術結束后24h.用藥時嚴格三查七對,安瓿保留至手術結束。④護送患者時站在患者頭部,防止患者摔傷、碰傷,防止各種管道脫落,術中情況及*線片、CT片和患者的其他物品分別與病房護士交接清楚。

【結束語】手術室護理安全是護理管理的核心,只有針對安全隱患健全手術室規章制度,明確崗位職責,加強質量安全教育,提高法律意識,重視高危環節的質量管理,才能保證手術室護理安全。

篇2: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

手術室是為患者實施手術、治療診斷以及擔負搶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場所,手術室涉及面廣,人員流動量大,工作節奏快,患者病情復雜,意外情況發生多,同時各手術學科專業化程度的提高也對手術室護理質量提出了高效、高質、高水平的要求。分析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提出防范措施,以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

一存在問題

1.管理因素:新《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出臺,給手術室護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原來的規章制度不夠完善,難以適應現代手術室的管理需求,質量管理體制是護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質量監控不力都是造成護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如:不嚴格執行患者安全管理制度,致患者摔傷、碰傷。違反物品和設備管理制度及使用不當,會嚴重影響到手術質量。

2.人員因素:手術室護士肩負著繁重的醫療任務,同時承受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壓力。連臺手術和經常加班會導致護士過度疲勞綜合征。護士會產生心情壓抑、精神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應變能力差,導致工作效率降低,易發生護理差錯事故。

3.技術因素: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手術室各種先進設備的大量使用,如:我們骨科有C臂機,外二科電切鏡,腹腔鏡等都是近年來增加的新設備。各專科開展新技術、新業務增多,手術室護理工作復雜程度大、技術要求高的內容日益增多,導致手術室護理人員技術方面風險加大,影響護理安全。

4.環境因素:在手術室密閉的環境中,各種廢氣的產生,如:術中使用電刀、電凝產生的煙霧,各種化學消毒劑、麻醉氣體的排放,監護儀、吸引器、麻醉機的噪音干擾,可引起手術護士頭痛、頭暈、疲勞、困倦及記憶力、理解力和操作能力下降。

二防范措施

1.完善科室的規章制度,嚴格規范操作,加強各制度的執行和監管力度:使每一項制度執行到位,監管到位。杜絕差錯和事故的發生。建立科室各項制度,如洗手規則、清潔衛生制度、消毒隔離制度、接送患者制度、查對制度、標本管理制度、手術儀器物品管理制度、術前訪視制度及手術室應急預案。定期開展護理安全討論,進行護理安全教育,對存在的護理問題進行風險評估,對護理風險的發生防患于未然。這些在手術室護士長的帶領下我們基本上都做到了。

2.提高護士的風險意識,特別是對新來的護士,加強工作責任心,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培養嚴謹慎獨的工作作風,提高護士的綜合素質,增強護士防范風險的能力。管理者應合理配置手術護士,根據每日手術量及時調配人員,實行彈性排班,避免忙閑不均、人力浪費現象。手術室護士應加強自身修養,保證充足的休息睡眠,重視心理素質的鍛煉,保持旺盛的精力,精神集中,心情愉快,使自己處于最佳心理狀態,發揮最佳水平,配合手術順利完成。

3.分級培訓,培養護士:為適應現代手術室護理的要求,適應新醫學領域,新技術、新業務手術的廣泛開展,作為手術室的一名護士不光要能獨立完成穿針、引線的基本操作,還要在每一個重要的細節上配合手術醫生做好操作步驟并掌握其步驟要領。除此之外還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快速掌握新的精密儀器的使用,不斷提高業務技能。管理者根據護士責任心、年資、能力、悟性與崗位要求,實行分級培訓,針對不同的專科,將人員進行分組,定期輪換,提高護士配合手術的能力。開展新項目要預先培訓學習,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保證新項目的安全實施。

4.創造和諧的手術環境:減少工作場所各種不良因素對護士造成的影響。手術室保持安靜,參加手術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手術室規章制度,不應在手術室內大聲喧嘩,對參觀人員嚴格控制、加強管理,定期對手術室儀器、設備進行檢查、檢修器械臺、麻醉機、推車等活動部件上潤滑劑,保持其活動度并減少噪音。化學試劑不用時應密封好。使用電刀電凝時要及時吸盡煙霧,并注意及時開窗通風換氣,努力營造一個安靜、嚴謹的手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