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防車輛傷害措施
1發電廠、電力局及變電站內道路上應在顯眼、清晰的位置按規定設置限速交通標志。應在職工上下班時間、就餐時間人流密集的出入口和路段,職工人數較多的生產車間、辦公樓與主干道銜接處標劃出人行橫道線(斑馬線),必要時設置減速欄,實行強制性減速。
2嚴禁酒后駕駛、無證駕駛、超速行駛和駕駛無牌照機動車輛。
3機動車行駛至有人看守路口、交叉路口、裝卸作業、人行稠密地段、下坡道、設有警告標志處或轉彎、調頭時,貨運汽車載運易燃、易爆等危險貨物時,時速不得超過15km/h。
4在積水路段、無人看守路口,惡劣天氣能見度在30m以內時,機動車時速不得超過10km/h。
5機動車在進出廠房、倉庫大門、停車場、加油站、危險地段、生產現場、倒車時,時速不得超過5km/h。
6機動車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在沒有限速標志的廠站內行駛時,車速不得超過20km/h。
7遇有執行特殊任務和特殊情況。如長途運輸、大雨、大霧、雷電、山路、窄路、險路等,單位調度員、安全員應交待各種行車安全注意事項,出車前駕駛員應對車輛進行安全性能方面的檢查,并作詳細記錄。
8雨中行車時,禁止滑行并盡量避免猛打方向盤和緊急制動,應使用刮水器。大雨或久雨后,應注意道路變化,盡量在路中行駛,會車減速或暫停時不要太靠路邊土路。雨霧較大、視線不清時,應選擇安全地點暫停,開小燈和尾燈,放置警告牌。
9下坡行駛時,駕駛員要思想集中,判斷準確,認真操作并隨時做好停車準備,時刻注意制動器是否有效。根據坡度情況選擇適當檔位,萬一腳制動器失效,應馬上越級換入低速檔,利用發動機制動作用和手動制動器控制車速。
10超車時,應按規定進行。超車后在不影響被超車輛行駛的情況下,再駛入正常行駛路線。不準強行超車,不得超車后在高速行駛的情況下猛打方向盤以防車輛失控碰撞他車或路邊行人、樹木等。
11長途運輸時,必須安排2名專職司機駕駛。
12行駛中不準駕駛員一邊開車一邊打手機或一邊查看傳呼機信息。必要時,應選擇安全地點靠右暫停,電話聯系結束后,再集中精力駕駛。
13變電站和發電廠升壓站內通往戶外設備區域的通道上,應設置移動式欄桿,上面可標注“未經許可,禁止車輛進入”、“生產重地,高壓危險”等警告語或“○”交通標志。任何車輛進入高壓設備場地內,包括檢修車、工程車、大小貨車、電試車、起重車以及外來車輛等,均應征得站長、值班長許可,并做好相應的安全措施。要防止安全距離不夠,帶電設備對車輛高點放電。
14生產現場內部使用的特殊車輛,如微型工具車、機械運輸車、吊車、電瓶車、翻斗車、鏟車等機械車輛,應按國家規定進行年檢,由國家有關部門核發特殊機動車輛牌照。
15廠局內機動車輛駕駛人員屬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由國家有關部門考核、發證和每2年復審一次。駕駛員應按準駕車類駕駛,其它車種不得混開,并在企業范圍指定區域內行駛。
16翻斗車、鏟車、自卸車、吊重汽車等除駕駛室外,一律不準載人(包括操作室)。
17生產現場使用的鏟車、翻斗車、電瓶車等,因工作需要裝運重量輕而體積大的特殊物件遮擋駕駛員正常視線時,應預先制訂保證安全的特殊運輸方案和措施,如設專人指揮,采用慢速(時速不大于5km)倒車行駛等。
篇2:施工現場車輛傷害應急措施規程
1、應急措施原則
a.搶救傷者要及時,體現時間就是生命;
b.搶救方法得當,避免二次傷害;
c.實施現場急救與送醫院救治相結合的原則;
d.送現場最近的醫院救治的原則;
2、現場急救措施
2.1收集信息和事故評價
a.保持通訊暢通,信息及時溝通,隨時掌握現場事態發展狀況;
b.確定事故類型、傷害形式和范圍;
c.確定人員傷害情況;
d.掌握天氣變化情況(電話咨詢、氣象預報);
e.確定現有資源是否滿足救援需要(人力、物資和設備),是否需要外援;
f.根據上述情況啟動應急預案,實施救援行動。
2.2救護救援應急分隊在接到事故通知后應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并和事發現場搶險小組一起把傷者轉移到安全地帶;
2.3針對傷者的受傷情況采取有效的救護措施,避免搬運過程中的二次傷害。
2.4與醫院或急救中心及時取得聯系,轉送傷者,使傷者得到進一步的救治,減少傷亡。
2.5為了救治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衛組實施警戒工作保證搶險道路暢通。
3、人員自救及救治方法
3.1外傷止血:由于事故可能引起出血,出血量大(達到總血量的40%),就有生命危險。現場搶救時,首先采取緊急止血措施,然后再采取其他措施,常用的止血方法有:指壓止血、加壓包扎止血、加墊屈肢止血和止血帶止血。
3.2包扎: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護傷口、防止污染作用,有利于轉送和進一步治療。常用方法有繃帶包扎、三角巾包扎、尼龍網包扎自粘貼包扎。
3.3骨折固定:為了使斷骨不在加重,避免加重斷骨對周圍組織的傷害,減輕傷員的痛苦并便于搬運,常用夾板的方法來固定。搬運時應注意:
a.下肢骨折需用擔架;
b.脊柱骨折,用門板或硬板擔架,使傷者面向上。由3-4人分別用手托起頭、胸、骨盆、腿部,動作一致平放在擔架上,用布帶將傷員綁在擔架上,以防移動。
篇3:機械傷害車輛傷害急救措施
當傷害事故發生后,應立即撥通120急救電話,報告出事地點、受傷人員及傷情,同時應根據具體情況對傷員進行現場急救。對傷員的現場搶救包括。
1、對心跳呼吸停止者,現場施行心肺復蘇。
2、對失去知覺者宜清除口鼻中的異物、分泌物、嘔吐物,隨后將傷員置于側臥位以防窒息。
3、對出血多的傷口應加壓包扎,有搏動性或噴涌狀動脈出血不止時,暫時可用指壓法止血:或在出血肢體傷口的近端扎止血帶,上止血帶者應有標記,注明時間,并且每20分鐘放松一次,以防肢體的缺血壞死。
4、就地取材固定骨折的肢體,防止骨折的再損傷。
5、當有木樁等物刺入體腔或肢體,不宜拔出,宜鋸斷刺入物的體外部分(近體表的保留一段),等到達醫院后,準備手術進再拔出,有時戳入的物體正好刺破血管,暫時尚起填塞止血作用,一旦現場拔除,會招致大出血而不及搶救。
6、若有胸壁浮動,應立即用衣物,棉墊等充填后適當加壓包扎,以限制浮動,無法充填包扎時,使傷員臥向浮動壁,也可起到限制反常呼吸的效果。
7、若有開放性胸部傷,立即取半臥位,對胸壁傷口應行嚴密封閉包扎。使開放性氣胸改變成閉合性氣胸,速送醫院。救護人員中若能斷定張力性氣胸者,有條件時可行穿刺排氣或上胸部置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