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聯合防山火工作方案規范
一、編制目的
為了快速和有效地處理山火事件,最大限度地減少因山火導致的供電損失,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石城電網系統的山火信息有必要及時進行共享,從而避免石城電網安全事故的發生。為此特制訂本工作方案。
二、組織機構
為了協調好石城電網的防山火工作,加強對電網系統內山火信息的快速有效管理,確保本方案的實施,特成立石城電網防山火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公司分管副經理
成?員:安全監察部、生產技術部、調度通信中心、線路工區、各供電所、營業站。日常工作由安全監察部牽頭組織。
三、相關部室、單位職責
(一)安全監察部
1.負責電網內防山火工作日常協調管理工作。
2.督促公司各單位對方案的落實,必要時對其工作進行檢查,發現問題督促整改。
3.對公司各要害部門和重點部位實施監控。
4.及時掌握山火信息,并監督有關單位對山火的措施落實情況。
5.組織或參加有關山火事故的調查處理,找出事故原因,制定和落實防止山火事故措施。
6.宣傳貫徹《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制定電力設施保護的工作規定和制度,提出工作重點和計劃,并組織實施。
7.對山火發生后的調查和處理,并及時向市公司對口部門匯報。
8.負責山火事故的統計、上報工作。
(二)生產技術部
1.負責指揮、協調公司各單位對山火信息及事件的處理,負責將山火信息向相關領導進行匯報。
2.負責與各責任單位對山火信息的聯絡。
3.負責對山火發生后,事件的調查、分析及上報工作。
(三)調度通信中心
1.收到山火信息后,必要時對電網的運方及時進行調整。對危及市調設備安全運行的山火信息,及時向市調報告。
2.對收到的群眾匯報山火信息及時通告相關運行單位。
(四)線路工區職責
1.根據線路運行實際情況組織制定本單位具體防山火措施,落實本單位防山火安全責任,確保輸電線路不發生因山火跳閘影響安全目標實現的現象。
2.組織對重要輸電線路的巡視檢查,參加制定聯合防山火工作安全技術措施并承擔相應的安全責任。
3.推行防山火危險點分析和預控,切實落實各項現場安全措施。
4.收集對輸電線路有影響的山火信息并及時處理。
5.及時將收到的山火信息向調度和相關部室進行匯報,將山火信息告知相關的運行單位。對危及市公司管轄的輸電線路安全運行的山火信息,及時向公司領導匯報,并告知調度及相關部室。
6.按照《國家電網公司電力生產事故調查規程》和《電力建設安全健康與環境管理暫行規定》的規定,參加有關山火事件的調查處理工作。對輸電線路附近發生的山火信息進行統計、報告,同時對其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
(五)各供電所、營業站職責
1.根據線路運行實際情況組織制定本單位具體防山火措施,落實本單位防山火安全責任,最大程度減輕山火對供電的影響。
2.組織對重要線路的巡視檢查,執行制定聯合防山火工作安全技術措施并承擔相應的安全責任。
3.推行防山火危險點分析和預控,切實落實各項現場安全措施。
4.收集所管轄區域內的山火信息并及時的處理。對危及市公司管轄的輸電線路安全運行的山火信息,及時向公司領導匯報,并告知調度及相關部室。
5.按照《國家電網公司電力生產事故調查規程》和《電力建設安全健康與環境管理暫行規定》的規定,參加有關山火事件的調查處理工作。對線路附近發生的山火信息進行統計、報告,同時對其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
四、山火信息匯報流程
為了各運行單位對山火信息進行及時共享,有必要在各單位間建立山火信息聯系溝通機制。為此特制定本山火信息匯報流程:
(一)線路工區、供電所、營業站在接到群眾或其他人員反饋的山火信息后,首先要盡量確認山火的位置及其周邊的輸電設備名稱、桿號等信息;接著要將已確認的山火信息分別向本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公司領導匯報。
(二)線路工區、供電所、營業站接到各自單位報告的山火信息并確認后,要及時將山火信息互相傳達給可能涉及到的所(站),要立即向公司安監部、生技部、調度中心的相關專職或負責人匯報,對于可能危及到市公司管轄設備的山火信息,調度中心要立即向地調匯報。
(三)公司安監部、生技部、地調中心在接到各基層單位報告的山火信息后,及時溝通聯系,指揮、協調公司各單位對山火的應對處理。根據山火對輸電設施安全的危及程度,負責向公司相關領導匯報。
五、工作要求
各相關部室和單位應充分重視防山火工作,加強領導以確保本方案得以實施。各運行單位應加強電力線路設備的運行維護以減輕山火對電力線路的影響,在高?;痣U等級時期要加強對電力線路的巡視并發動當地群眾一起加強特巡。在得到山火信息后,運行單位應在第一時間安排人員到達山火的現場了解情況。安監部要協助運行單位做好用火安全的宣傳工作以減少山火的發生。
六、激勵措施
為了調動群眾和員工對防山火工作的積極性。對于第一個提供(上報)可能對線路運行造成影響的山火信息,避免造成線路故障跳閘的群眾或員工(職責范圍內發現的山火信息除外)給予適當獎勵。獎勵資金來源為公司電力設施保護資金。?
篇2:石英礦山火災預防措施
(1)關于使用明火的問題:
1)嚴禁在井下安設爐灶,明火取暖,或有意燃燒木材及其他可燃性材料。
2)井下放置炸藥、柴油及其他易燃品的地點嚴禁抽煙和明火。
3)井下木支柱密集地點或其他有易燃品的地點,使用明火或需進行焊接作業時,必須經礦總工程師和安全部門批準后,方可按規定進行作業。作業中要有滅火及防止焊渣火星飛濺的可靠措施,作業結束時要仔細檢查現場,嚴防留下火種。
4)在一般地點進行焊割作業時,乙炔發生器與焊割地點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10m,并設專人看守,防止過往人員的燈火引燃乙炔氣。
5)維修車輛及柴油機設備地點、儲存油類的地點,均應及時清除地溝中和地面上的廢油。沾上油類的破布棉紗應及時運出坑外,嚴禁在井下存放。
(2)防止電氣和電熱起火:
1)井下各作業場所的動力線路開關、電氣設備必須正規安裝,嚴禁超負荷。
2)電氣設備的開關熔斷器只允許使用符合安全規定的熔斷絲(片),嚴禁使用其他金屬絲(片)。
3)為防止儀器設備受空氣濕度的影響,個別地點需要用電熱干燥空氣時,應經礦總工程師批準,按規定適當安設電熱設備,并注意安全防火。
4)作業場所的照明動力線路,必須正規架設,經常保持其絕緣良好,在電線或電纜接頭附近禁止存放炸藥或其他易燃品。
5)井下任何地點的工具箱、更衣箱內禁止裝置電燈或其他電熱設備。
6)禁止采用燈泡加熱器、阻抗器或電爐烘烤爆破器材、衣服及其他易燃材料。
7)電燈炮和電線接頭的裸露部分、電器設備的發熱部分,禁止與木柴、油氈紙和其他易燃品接觸。
(3)防止炸藥及油類失火:
1)領用的炸藥不得存放在易燃物料的地點。
2)井下臨時存放易燃材料的時間不許超過8h。井口、主要運輸巷道、作業集中地點、電燈泡下邊電力線路的接頭及開關附近,禁止臨時存放易燃材料。
3)運送油類、炸藥時禁止吸煙和使用明火照明。
篇3:石英礦山火災地壓災害預防措施
火災預防措施:
(1)關于使用明火的問題:
1)嚴禁在井下安設爐灶,明火取暖,或有意燃燒木材及其他可燃性材料。
2)井下放置炸藥、柴油及其他易燃品的地點嚴禁抽煙和明火。
3)井下木支柱密集地點或其他有易燃品的地點,使用明火或需進行焊接作業時,必須經礦總工程師和安全部門批準后,方可按規定進行作業。作業中要有滅火及防止焊渣火星飛濺的可靠措施,作業結束時要仔細檢查現場,嚴防留下火種。
4)在一般地點進行焊割作業時,乙炔發生器與焊割地點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10m,并設專人看守,防止過往人員的燈火引燃乙炔氣。
5)維修車輛及柴油機設備地點、儲存油類的地點,均應及時清除地溝中和地面上的廢油。沾上油類的破布棉紗應及時運出坑外,嚴禁在井下存放。
(2)防止電氣和電熱起火:
1)井下各作業場所的動力線路開關、電氣設備必須正規安裝,嚴禁超負荷。
2)電氣設備的開關熔斷器只允許使用符合安全規定的熔斷絲(片),嚴禁使用其他金屬絲(片)。
3)為防止儀器設備受空氣濕度的影響,個別地點需要用電熱干燥空氣時,應經礦總工程師批準,按規定適當安設電熱設備,并注意安全防火。
4)作業場所的照明動力線路,必須正規架設,經常保持其絕緣良好,在電線或電纜接頭附近禁止存放炸藥或其他易燃品。
5)井下任何地點的工具箱、更衣箱內禁止裝置電燈或其他電熱設備。
6)禁止采用燈泡加熱器、阻抗器或電爐烘烤爆破器材、衣服及其他易燃材料。
7)電燈炮和電線接頭的裸露部分、電器設備的發熱部分,禁止與木柴、油氈紙和其他易燃品接觸。
(3)防止炸藥及油類失火:
1)領用的炸藥不得存放在易燃物料的地點。
2)井下臨時存放易燃材料的時間不許超過8h。井口、主要運輸巷道、作業集中地點、電燈泡下邊電力線路的接頭及開關附近,禁止臨時存放易燃材料。
3)運送油類、炸藥時禁止吸煙和使用明火照明。
地壓災害的安全對策措施
保安礦柱的形態規格是否符合規程的要求,采空區的穩定性是該礦最大的安全隱患,為防止地質災害的發生,應采取如下安全對策措施:
1.查找過去開采的技術資料,以及實地勘測,在圖紙上清晰描述各中段采空區的幾何參數、頂底板、礦柱形態等;
2.按規程要求,對所有老采空區及廢棄井巷進行封堵,而且封堵應采用磚墻或混凝土墻體構筑;
3.在封閉墻底部預留適當的孔洞,使采空區積水能順利排出;
4.所有的保安礦柱在利用期間嚴禁回采或破壞,保證其完整;對不符合規范的礦柱不能夠承受上部壓力時,應采用人工假柱方式支護:
5.在140m中段以下井巷施工中,井巷應設在堅硬均質巖體內,確定合理的井巷斷面和形狀,堅持合理的開采順序,采空區面積不宜過大,掘進速度應適中;
6.確定合理的鑿巖爆破參數,嚴格按爆破設計要求,控制炸藥量,實行間隔延時爆破,減輕爆破震動;
7.設立專職人員負責地壓管理工作,采用先進的監測設備,建立固定的觀測點(網),隨時掌握礦巖的變化情況,發現大面積地壓活動的預兆,應立即停止生產,撤出人員和設備;
8.在現有塌陷裂縫周圍埋設必要的觀測點,定期進行觀測,加強管理,盡可能準確地標出今后可能塌陷區域邊界線,并設立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