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品質量安全員工作職責范本
1、貫徹執行國家、行業及全縣有關水產品質量安全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按規定組織實施。
2、定期向上級報告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情況,及時準確報送信息。
3、組織水產品質量安全的經常性監督檢查,排查事故隱患,防止重大水產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4、對影響水產品質量的漁業投入品(魚藥、飼料、添加劑)進行監測。
5、配合公安、工商、質檢、食品等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對水產品市場進行監督檢查。
6、受理水產品質量投訴。
7、做好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
8、通過水產品質量信息、政策、法律法規、標準咨詢。
篇2:H市水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一、總則1、目的為了建立健全重大水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及時有效控制事故危害,全面提高我市應對水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能力,規范和指導應急處理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與公共衛生安全,促進水產養殖業健康持續發展,特制定本預案。2、工作原則(1)預防為主、監測預報的原則崇州市水生動物檢驗檢疫站負責對水產品病害的監測、預報和檢測工作,發現病害及時上報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并由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報送崇州市人民政府和成都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2)屬地負責、依法管理的原則對水產品重大流行性疾病的預防與控制實行屬地化管理、依法管理的原則,崇州市水生動物檢疫檢驗站應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依法負責管理本轄區水產品病害防治工作。3、編制依據本預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水生動植物檢疫條例》、《農藥管理條例》、《獸藥管理條例》、《成都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文件并結合崇州市實際制定。4、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我市區域范圍內的水產品生產環節中發生食源性疾患,農業部公布的水生動物疫病(即病毒性出血性敗血病、鯉春病毒血癥、魚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魚鰓霉病、對蝦桿狀病毒病、草魚出血病、斑點叉尾鮰病毒病)及其他暴發流行性、突發性和涉及公共衛生安全的重大疾病。二、組織體系崇州市水務局成立水產品安全事故應急小組,小組分為指揮和應急執行兩個方面。1、指揮水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小組主要任務是發布疫病控制方案、應急級別令、負責預案的組織協調,保障各項措施的實施。由市水務局分管水產副局長任組長、水生動物檢疫檢驗站站長任副組長。2、應急執行水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小組設在市水生動物檢疫檢驗站,市水生動物檢疫檢驗站站長具體負責水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工作。三、預防和預警機制1、預防和預警機制市水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小組發現或接到疫情報告后,應及時逐級上報(縣級-市級-自治區-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各級在接到疫情報告后在2小時內向上一級部門報告。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負責組織對上報疫病的確認和信息處理,提出疫情預警公告建議。2、預防預警行動我市水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小組依據上報的疫情和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建議的疫情公告,發布疫情控制方案和應急令。四、事故分級(一)按照水產品安全事故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全市水產品安全事故分為特別重大(I級)、重大(II級)、較重大(III級)和一般(IV級)四級。(二)特別重大的水產品質量安全事故(I級)1、事故危害特別嚴重,對其它省、市、區造成嚴重威脅,并有進一步擴散趨勢的;2、發生跨地區、跨國的水產品質量安全事故,造成特別嚴重社會影響的;3、超出事發地省級人民政府處置能力水平的;4、國務院認為需要由國務院或國務院授權有關部門負責處置的。(三)重大水產品安全事故(II級)1、事故危害嚴重,影響范圍涉及區內2個以上地市級行政區域的;2、造成危害人數超過100人以上。并出現死亡病例的;3、造成10人以上死亡病例的;4、省級人民政府認定的重大水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四)較大水產品安全事故(III級)1、事故影響范圍涉及區內2個以上縣級區域,給人民群眾飲食安全帶來嚴重危害的;2、造成傷害人數超過100人,或則出現死亡病例的;3、市(州)級人民政府認定的重大水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五)一般水產品安全事故(IV級)1、事故危害嚴重,影響范圍涉及區內2個以上鄉鎮,給消費者飲食安全帶來嚴重危害的;2、造成傷害人數超過30——39人,無死亡病例報告的;3、市(縣)級人民政府認定的一般重大水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五、后期處置1、疫病處理攜帶人魚共患病原的水生生物體不能用于加工、食用、漁用飼料,并應全部進行無害化處理。養殖用水經無害處理、消毒后方可排出;攜帶非人魚共患病原的水生生物,如體表完整、外觀正常,可用于加工,但其內臟、鱗片等廢棄物,以及加工用水須經無害化處理。養殖場應按要求對場內的養殖設施(養殖池與蓄水池)、養殖用水和場周圍進行嚴格消毒,養殖場進排水系統要分開。2、善后處理為防止疫病傳播,各級政府應采取積極措施并按政策規定,幫助恢復漁業生產。3、責任追究建立水生動物疫病責任追究制,對瞞報、誤報、瀆職、失職人員,依法追究相關責任。六、保障措施1、技術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技術鑒定工作必須由有資質的檢測機構承擔。當發生重大水產品事故時,受應急工作領導小組或其他單位的委托,承擔任務的檢測機構應立即采集樣本,按有關標準要求實施監測,為水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定性提供依據。2、物資保障實行物資調撥制度。所有物資使用實行專人負責,嚴格審批制度。疫病發生時,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籌集一次性防護服、消毒劑、捕撈用具、運載工具、掩埋用具、采樣車和檢驗試劑、快速理化檢驗設施等物資。市政府根據防疫工作需要,可以征用社會物資并在轄區內進行統籌使用。當轄區內物資儲備不足時可以向上級水生動物疫病應急指揮部提出調撥申請,確保防疫物資充足。七、附錄水產品質量安全事故信息呈報格式和內容突發事件名稱:事件發生時間:年月日發生地點:市(縣)鄉(鎮)村情況描述:年月日,在鄉(鎮)村發生疫情,且有進一步擴大趨勢。報告單位:蓋章報告時間:年月日二OO七年四月二十日
篇3:鎮水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教育技術培訓工作方案
為保障我鎮水產品的質量安全和水產養殖的持續健康發展,針對當前區內水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根據上級農業和市場安全監管部門的要求,特制定我鎮水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教育及技術培訓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政府關于水產品安全生產工作精神,進一步強化鎮內水產品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力度,建立健全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控的層級機制,全面提高安全養殖意識,切實保障水產品的質量安全。
二、主要工作任務和工作保障機制
(一)健全監管結構,明確管理職責。
按照區、鎮的工作要求成立馬水鎮水產品安全養殖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詳見附表),由領導小組負責指導、協調監督相關職能部門、單位開展水產品安全生產和技術培訓各項工作。根據工作需要明確水產品生產環節的安全宣傳教育和技術培訓由農業發展股和農林服務中心負責;水產品日常質量安全監測、檢驗和市場流通環節質量安全監督由安監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股負責。相關主管部門要明確監督管理的目標和責任,制定具體分管職責和工作任務,,做到工作有負責,責任要落實。
(二)具體工作任務和分工安排
1、宣傳教育和技術培訓(農業發展股牽頭,宣傳、廣播電視等部門單位配合)的主要工作有:
⑴不定期在有線電視上插播水產品安全生產的公益廣告;在鎮內主要水產養殖區域拉掛主題宣傳橫額標語。
⑵監督鎮內獸(漁)藥店張掛有關管理規定和列明禁用藥物清單,店內附設投訴舉報電話:(馬水鎮農林服務中心、安監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股:)。
⑶修訂新的《魚塘承包合同》,增加嚴禁使用違禁藥物的條款。
⑷指導水產養殖戶開展建立養殖檔案,由水產養殖戶登記每批次養殖的放苗、飼料、藥物和銷售去向等基本情況,夯實水產質量溯源基礎。
⑸邀請各級水產養殖專家舉辦若干期生產培訓班,增強安全養殖意識,教育養殖戶更新觀念、守法生產。組織養殖戶到高水平養殖示范區學習交流。
⑹向養殖戶、漁藥店發放《給廣大水產從業者的一封信》;與養殖戶經營戶漁藥店等簽訂《不使用孔雀石綠等違禁藥物承諾書》,明確生產責任,強化質量安全意識。
2、水產品質量安全和市場流通監管(安監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股負責)
?⑴開展調查摸底,建立完整的鎮內水產養殖明細賬冊,全面掌握水產養殖戶的分布、聯系方式和基本養殖情況。
⑵建立鎮內水產品流通銷售企業、人員臺賬,監督流通經營者按照水產安全質量監督管理規定進行售前質量控制和監督。
⑶按照市、區農檢中心分配的水產品安全檢測指標任務數開展水產品的藥物殘留檢測,及時把檢測、監測數據上報區農檢中心。發現有檢出使用違禁藥物的養殖戶,按規定上報農業主管部門進行嚴肅查處。
(三)監督保障機制
1、全面簽訂責任書,明確安全養殖責任。由鎮政府相關單位與規模化養殖戶、經營戶、漁藥店等簽訂《不使用孔雀石綠等違禁藥物的承諾書》,明確管理責任,強化監管職責。
2、建立倒逼管理機制,由市場安全監管局屬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股每月將日常抽檢結果以文字材料報送鎮政府有關部門和各村委會,讓基層單位及時掌握當地養殖情況,做到養殖質量安全問題及時發現,及時糾正。另外是向社會公眾公開投訴舉報電話,要求養殖戶監督漁藥店的經營,發現違規行為可隨時舉報,堅決打擊違法違規經營行為。
3、建立水產品定期檢驗和抽檢制度。由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股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水產品藥物殘留的抽樣檢驗,切實掌握全鎮水產養殖的基本情況,確保養殖和流通領域水產品的質量安全。
4、明確將水產品質量安全生產與各村(居)委會兩委干部的工作績效掛鉤,與創建健康村考核的指標掛鉤,形成工作績效的雙向管理機制,促進監管責任的有效落實。
?二0一一年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