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事故事件調查和報告程序
1.?適應范圍
適用于圭亞那糖廠現代化工程項目事故/事件的調查和報告。
2.?目的
(1)?確定事故/事件的直接和根本的原因;
(2)?建立有效的措施阻止類似的事故/事件再次發生;
(3)?確定意外事故/事件因素以為保險要求或訴訟提供證據;
(4)?反映項目HSE狀況,以及時采取相應對策;
3.?調查過程
3.1總則
事故/事件調查過程應該組成下列連續的行動:
(a)?建立一個事故/事件調查組
(b)?調查準備
(c)?尋找事實
(d)?事實和調查結果分析
(e)?建議
(f)?調查報告
(g)?管理人員認可
(h)?建議的實現
(i)?調查結果的發布
(j)?后續活動
3.2?意外事故/事件調查組
由于事實和證據可能隨時間的延長而消失或惡化,因此項目經理應立即建立事故/事件調查組,并盡可能快地開展調查工作。
項目經理對事故/事件調查負主要責任,并根據事故/事件的嚴重程度指定事故/事件調查組成員。
原則上,事故/事件調查組由項目經理、相關的分包方經理、工程管理部經理、安全環保部經理、班組長和安全助理組成。
當地政府部門有義務調查事故/事件時,項目經理應該指定一名聯絡員以幫助收集他們要求的信息。
3.3?調查準備
應該在調查開始時獲得下列背景資料:
(1)?相關位置的規劃和圖紙;
(2)?涉及作業的工作程序;
(3)?工作檢查記錄;
(4)?HSE培訓、工前會等給出的指示/簡報記錄;
(5)?相關的工作許可證記錄;
(6)?作業組織(命令結構和參與人員);
(7)?涉及事故/事件的人員信息;
3.4?尋找事實
(1)?總則
收集盡可能多的可以幫助弄清事故/事件真象、起作用的事件和事實。
調查的范圍可分成五個方面:環境、設備、過程、人員和組織。
在每個方面,確定對意外事故/事件或并發的傷害、損壞或丟失起作用的條件、行動或疏忽的事實。
調查初始階段通常關注于與事故/事件直接相關的條件和活動。
發現事故/事件根源的主要活動有:勘察事故/事件現場、會見相關人員、書面指令和程序、記錄、專家調查報告和評審。
調查組仔細檢查信息并且系統地分析,特別應注意不同證人陳述間的沖突,和必需的支持證據。
為確保所有的事實被揭開,利用開放式問題如:“為什么”、“什么時候”、“怎樣”、“哪里”和“誰”。
發現的事實后應:
-?給出事故/事件的準確描述,其背景和引發事件;
-?描述工作環境;
-?確定使用的設備,它的能力和任何失效;
-?描述關鍵人員在事故/事件前的位置和立即采取的行動;
-?描述所有相關的指令;
-對事故/事件反應的評價(營救、關機、消防等);
-所有事故/事件后果清單(損害、損壞和丟失);
(2)?事故/事件現場檢查
觀察能從事故/事件現場獲得的重要證據,特別在無可利用的目擊者時,事故/事件現場的客觀證據對調查是十分有用的。而且客觀證據能幫助受害人和目擊者回憶起發生了什么。
事故/事件發生后甚至調查工作完全結束前應封鎖現場,當封鎖現場是不可行時,盡可能延至初步調查完畢后。
運用對事故/事件現場進行拍照或錄像有利于調查工作。
事故/事件檢查的項目包括:
--與另外的設備和設施相關的所有設備和設施的位置;
--承載面狀況;
--擁擠的可能性/證據;
--地點/現場的照明
--所有設備/設施狀況;
--存在的(缺少的)警告標識/注意;
4?事故/事件原因分析
4.1目的
分析的目的是確定評論事件的順序,事故/事件的根本原因和尋求防止類似事故/事件再次發生的預防措施。
4.2事故/事件原因
事故/事件的原因包括事故/事件發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內在原因如缺乏管理、人為因素和工作因素或其共同原因組成。
事故/事件的原因通常是復雜的。甚至當原因似乎顯然時,調查者應該保持懷疑直到所有的可能性都已調查清楚。
首先,調查組應尋找到事故/事件發生的直接原因。直接原因通常由非標準行為和不合格狀況。
除上面的直接原因外,應調查隱藏在直接原因后的根本原因。
根本內在原因是指人為因素如能力不夠、知識缺乏等;工作原因如管理缺乏、領導能力或監督不夠或缺乏等。
4.3調查分析會議
事故/事件調查組應舉行分析和確定事故/事件原因的會議。通過調查記錄、所有見證人的會見記錄和相關文件,確定用于預防發生類似的建議。
應在報告中清楚確定在分析期間的所有假設。
會議的進程和結果將被記錄。
5?建議
應提出防止類似事故/事件重發的建議。所有的建議應以實際行動計劃形式給出,計劃中清楚地指出有效完成后續行動的團體。建議的行動截止時間應認可。
當準備建議時,應注意下列方面:
--有效性
--實現的可能性
--緊急性/完成時間
--持久性及受益的程度或廣度
消除事故/事件原因以提高安全和健康管理的建議應向公司報告和解釋,并在有要求時,送本地當局批準。
6?建議的執行
在得到公司、業主、政府當局或保險公司的允許后,應按建議要求開始執行補救行動。執行建議的詳細實施程序應向相關雇員解釋并完全被他們理解。
7?報告
7.1事故/事件通告
在發生事故/事件以后,應立即通過應急通訊網絡報告承包方現場辦公室、業主、分承包方和相關人員和團體。
同時應向公司報告,必要時向當地政府部門如消防中隊、勞動局、派出所、衛生環保主管部門及保險公司等報告并要求提供援助。
7.2事故/事件調查報告
事故/事件調查報告應傳達到調查組以作出決定和提出建議。項目經理對事故/事件調查組準備事故/事件調查報告負責。調查報告確認前,應由項目經理評審調查已完成和建議的行動已得到認可。
7.3建議的執行進程報告
項目經理向公司、業主和其它相關團體報告建議執行的進程。
7.4未遂事件報告
在事件調查后,任何未遂事件應向CMIIC安全環保部報告。
7.5月事故/事件情況報告
每月的事故/事件情況應通過統計數值報表方式來反映。該報表由安全環保部經理準備,通項目經理審核后發送到公司和業主。
7.6月HSE情況報告
每月的HSE管理情況應編制成HSE情況報表。該報表由安全環保部經理準備,通項目經理審核后發送到公司和業主。
篇2:道路運輸安全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制度
為了積極預防、妥善處理道路運輸安全事故,保護公司、他人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浙江省道路運輸行業行車事故統計報告制度》等有關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后,現場有關人員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組織搶救,同時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主要負責人。
第二條?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三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死亡事故時,發生事故單位應當在2小時內向有關職能部門報告,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自事故發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
第四條?安全事故報告的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情況、財產損失金額、事故簡要經過、采取的施救措施、事故發生的初步原因、報告單位、報告人及其他應當報告的事項。
第五條事故調查
事故發生單位在事故發生后應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對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損失等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小組應將調查情況和處理建議以書面形式向單位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
第六條事故處理
1.事故處理要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員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2.在進行事故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事故責任部門應根據事故調查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制定整改措施。
3.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由公司依據事故調查報告中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和建議,進行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對事故造成的傷亡人員工傷認定、勞動鑒定、工傷評殘和工傷保險待遇處理,由公司工會和安全部門按照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和有關省、市綜合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置。
5.事故調查處理結束后,公司或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詳情、原因及責任人處理等編印成事故通報,組織全體職工進行學習,從中吸取教訓,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
6.每起事故處理結案后,公司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調查處理資料收集整理后實施歸檔管理。
第七條生產安全事故檔案
1.事故快報表。
2.事故調查報告。
3.事故現場照片、示意圖、亡者身份證、死亡證、技術鑒定等資料。
4.事故認定書。
5.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決定。
6.整改措施
7、其他有關的資料。
篇3:事故統計報告與調查處理制度
為及時報告和統計安全生產事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一、出租汽車公司駕駛員的行車安全生產事故,以及消防事故的報告和統計適用本制度。
二、本制度所指安全生產事故、駕駛員傷亡事故是指駕駛員在出租汽車營運過程中發生的交通事故、人身傷害、急性中毒事故;火災事故等。
三、出租汽車公司按其職能對事故進行分類管理,按規定建立檔案,對事故進行統計、上報。
四、事故分類:
(一)交通事故
一般事故:凡一次造成重傷1至2人或輕傷3人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不足3萬元的事故。
重大事故:凡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重傷3至10人或直接經濟損失折款達3萬元不足6萬元的事故。
特大事故:凡一次造成死亡3人及以上或重傷11人以上;或死亡1人同時重傷8人及以上;或死亡2人同時重傷5人及以上;直接經濟損失折款6萬元及以上的事故。
(二)傷亡事故
一般傷亡事故:指一次死亡2人以下或一次重傷9人以下的事故,或輕傷事故。
重大傷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至9人或一次重傷10人以上的事故。
特大傷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
(三)火災事故
按一次火災事故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受災戶數和財物直接損失金額,火災劃分為:
一般火災:死亡2人及以下;或重傷19人及以下;或死亡、重傷9人及以下;或受災29戶及以下;或直接財產損失30萬元以下(不含30萬元)。
重大火災:死亡3人及以上;或重傷10人及以上;或死亡、重傷10人及以上;或受災30戶及以上;或直接財產損失30萬元及以上。
特大火災:死亡10人及以上,或重傷20人及以上;或死亡、重傷20人及以上;或受災50戶及以上;或直接財產損失100萬元及以上。
五、事故報告
凡發生一般交通事故、傷亡事故、火災事故,駕駛員(事故當事人)應立即報告公司或交通管理部門,公司有關人員應立即到達現場了解情況,做好善后處理工作,2小時內報告公司相關領導和職能部門,并于12小時內將事故概況(事故發生的具體時間、地址、類別、傷亡情況,簡要經過、事故原因等)書面上報相關職能部門。火災發生時應立即撥打119報警。
六、發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傷亡事故、火災事故時,事故單位及有關領導、主管部門應立即采取緊急措施,按《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制度》的程序和要求進行救援和處置。
七、發生事故隱瞞不報或不按規定報告的有關人員,按相關規定處理。
八、調查處理
1、對一般交通事故,出租汽車公司按制度進行備案統計,并做出書面處理意見,在公司安全工作會議上進行通報。
2、對重大事故或特大事故,出租汽車公司必須按制度上報,并成立公司事故調查組,會同有關單位和部門,提出對事故責任人的處理意見。
3、對發生責任事故的人員,出租汽車公司應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