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亡事故調查處理管理工作程序
1?目的
為了滿足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要求下,使本公司員工傷認定、救治和工亡善后處理處于受控狀態,并使其特性達到預期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適用范圍
本程序規定了發生人身傷亡事故后,如何進行報告、調查、分析及處理的辦法,適用于遷安軋一鋼鐵集團公司發生的職工傷亡事故的調查處理。達到事故發生后認真吸取事故教訓,做好事故預防,避免或減少事故的重復發生,保證安全生產的目的。
3?職責
3.1?安全部負責輕傷以上事故(包括輕傷、重傷、工亡、重大險肇事故、職業病)的調查、分析上報、涉及到兩部門責任之間事故的調查、。
3.2?安全部負責事故調查、查明事故經過、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損失情況;依照“四不放過”原則,查明事故原因和性質;確定事故責任,提出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提出防止事故發生的措施建議;寫出事故調查報告。
3.3?工會、行政部、人力資源部、保衛部、事故單位負責傷亡家屬善后處理工作。
3.4?人力資源部負責工傷保險理賠工作。
3.5?保衛部負責廠內、外交通事故的調查、分析、查明事故經過、查明人員傷亡事故原因和性質;確定事故責任,提出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提出防止事故發生的措施建議;寫出事故調查報告,并將事故處理結果報公司。
3.6?相關方發生的安全事故、事件由安全部按照《相關方管理程序》進行調查處理。
3.7各部門負責本單位發生的微傷事故的調查處理,配合重傷以上的事故調查并負責事故現場保護。
4?工作程序
4.1?報告程序
4.1.1?發生輕傷以上事故(包括輕傷、重傷、工亡、重大險肇事故、職業病)后,應由負傷者或事故現場有關人員立即將事故情況向班組長、車間主任報告,同時逐級報告本部門生產調度室、安全科及部門負責人。事故部門發生事故后立即電話上報安全部,在1小時之內將事故報告上報安全部。安全部及時通知人力資源部。
4.1.2?發生死亡事故和重大傷亡事故應由公司安全部立即上報政府有關部門。
4.1.3?發生重大以上事故時,事故單位立即上報安全部。安全部按照事故快報的時限在規定的時間內上報給上級主管部門。
4.2?事故調查?
4.2.1?分級調查
a、微傷事故由事故發生部門組織成立事故調查組。事故調查結束后要形成事故調查報告上報安全部備案。
b、輕傷、重傷事故以上由安全部組織成立事故調查組。事故調查組由安全部等有關人員參加。事故調查結束后,由事故調查組形成事故調查報告。事故調查組要填寫《職工傷亡事故登記表》,上報安全部備案。
c、死亡事故由遷安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組織成立事故調查組調查。安全部和事故部門及有關部門配合調查。
d、重大事故由上級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調查。
4.2.2?事故調查組成員的組成
a、事故調查組的人員必須具有調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專業知識;
b、與所發生事故沒有直接利害關系的相關部門參加;
4.2.3?事故調查
4.2.3.1?現場處理
a、事故發生后立即成立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b、事故發生后,應救護受傷害者。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擴大。
c、保護事故現場。凡與事故有關的物體、痕跡、狀態,不得破壞。
d、為救護受傷者需要移動現場某些物體時,必須做好現場標志。
4.2.3.2?取證
——物證搜集
a、現場物證包括破損部件,碎片、殘留物、致害物的位置。
b、現場搜集到的所有物件貼上標簽、注明時間、地點、管理者。
c、物件應保持原樣,不準沖洗擦拭。
——證人材料搜集
a、對證人的口述材料應認真考慮其真實程度,并做好記錄。
b、要求證人對口述的材料要寫成書面材料。
——事實材料的搜集
a、事故發生的部門、地點、時間、受害者的個人基本情況;
b、受害人的接受安全教育情況,是否持證上崗;
c、有關工作環境方面的狀況
d、個人防護措施狀況;
e、出事前受害人的健康狀況;
f、其它可能與事故有關的細節或因素。
4.2.4?原因分析
根據事故發生的有關經過、搜集的有關資料進行事故原因的分析。分析事故原因時,應從直接原因入手,分析事故的主要原因再深入到間接原因,從而分析出事故的全部原因。
4.2.4.1?屬于下列情況為直接原因
a、機械、物質或環境的不安全狀態;
b、人的不安全行為。
4.2.4.2?屬于下列情況為間接原因
a、技術和設計上的缺陷;
b、教育培訓不夠、沒有培訓、缺乏不懂安全操作技術;
c、勞動組織不合理;
d、對現場工作缺乏檢查或指導錯誤;
e、沒有安全操作規程或不健全;
f、沒有實施事故防范措施,對事故隱患整改不到位。
4.2.5?責任分析
a、根據事故調查所確認的事實,通過對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的分析,確定事故中的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
b、在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中,根據其在事故發生過程中的作用,確定主要責任者;
c、根據事故后果和事故責任者,應負的責任由事故調查組提出對責任者的處理建議。
4.2.6?形成事故調查報告(具體見附表)
4.3?事故責任認定
4.3.1?微傷事故由事故發生部門領導人提出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意見。
4.3.2?輕傷事故由安全部提出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意見,報公司領導審閱后執行。
4.3.3?重傷、死亡事故由事故調查組對事故責任人提出處理意見。報公司領導審批后執行。
4.3.4?重大死亡事故由上級主管部門和政府有關部門組成的事故調查組對事故責任人提出處理意見。
4.3.5?對事故責任部門的經濟處罰,發生事故瞞報、遲報、謊報者,按公司《安全管理考核細則》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4.4?預防事故重復發生的措施
4.4.1?事故調查組提出的糾正和預防措施按照《不符合、糾正和預防措施管理程序》執行。對糾正和預防措施的風險評價按照《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程序》執行。
4.4.2?事故部門根據提出的要求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
4.4.3?措施完成后反饋到安全部,安全部組織人員進行落實和評審。
4.4.4?對事故的調查和糾正引起的文件的修改按照《文件控制程序》執行。
4.5?工傷保險
4.5.1?工傷認定
4.5.1.1?工傷認定范圍
職工由于下列情形之一負傷、致殘、死亡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a、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
b、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c、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d、患職業病的;
e、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f、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有證照齊全);
g、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職工由于下列情形之一負傷、致殘、死亡的應當視同工傷:
a、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上,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b、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c、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后舊傷復發的;
4.5.1.2?工傷認定上報時間
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4.5.1.3?工傷認定申請需提交下列材料:
a、工傷認定申請表;
b、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c、身份證復印件;
d、事故調查報告;
e、醫療診斷證明、病歷復印件;
4.5.2?工傷鑒定
a、市勞動保障局進行工傷認定填寫工傷認定書。
b、市工傷鑒定服務中心根據認定書,組織進行工傷鑒定。
4.5.3?工傷賠償
a、職工工傷鑒定得出,屬于工傷的由唐山市社會勞動保障局頒發《工傷證》。
b、職工領到工傷證后,由人力資源部具體辦理工傷理賠事宜工作。
4.6?職業病調查處理程序
a、各部門發現職業病或疑似職業病立即上報安全部;
b、安全部組織對職業危害崗位進行檢查,發現職業病的部門,及時將職業病人調離原崗位并妥善安置;安全部接到報告后將有關情況上報給遷安市勞動社會保障局;
c、遷安市勞動社會保障局辦理有關手續委托唐山市職業病鑒定中心進行鑒定;
d、鑒定出患有職業病的,由唐山市勞動社會保障局頒發職業病《工傷證》;
e、人力資源部具體辦理工傷理賠相關手續。
4.7?事故結案歸檔
事故結案歸檔包括以下資料;
a、職工傷亡事故報表;
b、職工傷亡事故登記表;
c、職工重傷、死亡事故調查報告書;
d、現場調查記錄、照片、現場示意圖;
e、物證、人證材料;
f、醫療部門對傷亡人員的診斷書;
g、受處分人員的檢查材料;
h、有關事故的通報;
i、工傷認定書;
g、勞動能力傷殘鑒定表。
4.8?事故統計
4.8.1?公司所屬各單位于每月5日前,向公司安全部報送上月的《工傷事故統計表》。
4.8.2?安全部按規定,做好工傷事故統計和報送工作。
5相關文件
文件管理程序
不符合、糾正和預防措施管理程序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管理程序
相關方管理程序
6相關記錄
職工傷亡事故登記表
工傷認定申請表
職工傷亡事故調查報告
工傷事故統計表
篇2:工程因工傷亡事故報告統計調查處理管理制度
1、工程項目發生因工傷亡事故后,受傷者或事故現場有關人員要立即報告工程項目經理及有關領導和部門。
2、工程項目經理及有關領導和部門接到報告后,要立即趕往事故現場,組織指揮搶救受傷者,對受傷者的受傷部位作出判斷,有選擇地送往專業醫院搶救,同時要向公司安全部門報告,分包工程項目經理要同時向總包項目經理報告。
3、事故發生后,項目經理和有關領導及安全管理部門要立即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擴大,組織人力和物力保護好事故現場。
4、事故報告的內容:
⑴事故發生單位名稱、時間、地點。
⑵事故簡要經過、傷亡人數、傷情程度、傷亡者姓名。
⑶事故現場采取的控制措施。
⑷報告人姓名、工地電話。
⑸同時準備好上級政府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處理所需要的各種資料。
5、事故發生以后,項目要立即成立有有關領導參加的事故調查處理小組,負責對事故發生過程的調查分析與善后處理工作,同時向上級有關部門提供有關事故的真實情況,配合其對事故的調查與處理。
6、事故發生以后項目各級管理人員,要組織有關人員認真討論,嚴格執行“三不放過”的原則,吸取教訓,搞好整改措施,杜絕事故再次發生。
篇3:傷亡事故報告調查統計規定
1、為了及時性的報告、調整、統計職工傷亡事故,積極采取預防措施,防止傷亡事故,特制定本規定。2、本規定所稱傷亡事故,是指統計范圍內職工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和急性中毒事故。3、事故的報告、調查、統計工作,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事故報告1、發生重傷及以上人身事故,負傷者或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直接報告項目部領導,并由項目部領導報公司領導及有關部門。2、重傷及以上事故應在半個月內報出“職工死亡`重傷事故調查報告書”。3、輕傷及以上事故應在“安全簡報”和“職工傷亡事故月報表中寫明”。事故調查1、輕傷事故由項目部組織安監,技術人員及有關人員進行調查。2、重傷事故由公司組織有關部門人員進行調查。3、死亡事故、重大傷亡事故由上級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調查。4、事故調查應查明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和人員傷亡情況;確定事故責任;提出事故處理意見和防范措施;寫出事故調查報告。5、事故調查應全面取得人證、物證、盡量采用錄音、錄像(照相)等現代手段。事故統計1、項目部每半年對事故進行一次綜合分析,找出事故發生的規律,從而采取有效措施進行事故控制,同時也為項目部領導決策提供依據。2、年底算出職工千人工傷(亡)率,千萬元產值傷(亡)率,評價項目部安全狀況,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下年度安全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