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實驗室生物安全培訓知識

實驗室生物安全培訓知識

2024-07-16 閱讀 6508

  實驗室生物安全培訓知識

  安全防護

  生物安全實驗室防護(包括一級屏障和二級屏障)

  一級屏障:操作者和被操作對象之間的隔離,也稱一級隔離。包括兩方面內容:

  (1)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是直接操作危險性微生物時所用的箱形安全設備,是生物安全實驗室必備的裝備,分成三個級別。一級生物安全柜沒有正面遮擋保護,進生物安全柜的風速較低,不能保護樣本,對實驗人員和環境的保護能力有限:二級生物安全柜正面有超過2/3遮擋保護,進生物安全柜的風速較高,能夠有效保護樣本、實驗人員和環境,型號按排氣量大小區分,應根據工作類型選擇匹配的型號:三級生物安全柜正面為全遮擋保護,進生物安全柜的風速較高,對樣本、實驗人員和環境均有非常可靠的保護。

  (2)個人防擴救備:三個級別,一般防護,工作服、手套即可;嚴格防護,使用專用防護服,盡量遮蓋暴露皮膚、口鼻等部位;嚴密防護,遮蓋所有暴露皮膚和面部器官。

  二級屏障:即實驗室屏障設施,生物安全實驗室和外部環境的隔離,也稱二級隔離,包 括建筑結構、通風空調、給水排水、電氣和控制系統。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的等級:各種一級屏障和二級屏障防護的組合,加上合造的管理措施構成不同防護級別的生物安全實驗室。

  實驗室清潔、消毒、滅菌

  消毒:

  消除或殺滅外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的過程稱為消毒。用于消毒的化學藥物稱為消毒劑。

  滅菌:

  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消除或殺滅物體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細菌的繁殖體和芽胞)的方法。滅菌的要求是把微生物存活的概率減少到最低限度。

  實驗室應急預案

  職業暴露:

  是指由于職業關系而暴露在危險因素中,從而有可能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種情況。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

  是指醫務人員在從事臨床診療、護理及科學實驗等職業活動過程中被物理、化學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響,直接或間接地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甚至危及生命的情況。

  呼吸道暴露:

  是指缺乏呼吸道防護措施、呼吸道防護措施損壞時(如口罩松動、脫落等)、使用無效呼吸道防護措施(如使用不符合規范要求的口罩)與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密切接觸;被新型冠狀病毒污染的手接觸口鼻等。

  暴露物級別評估

  發生職業暴露后的應急處理

  銳器傷處理

  擠: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邊由近心端向遠心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血液。

  沖:用洗手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黏膜。

  消: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 75%的酒精或 0.5%的吉爾碘進行消毒,必要時包扎傷口;被暴露的黏膜,應當反復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

篇2:檢驗科實驗人員生物安全培訓制度

1.目的

使實驗室工作人員熟悉工作環境和所從事工作面臨的病原微生物的危害,了解生物安全知識、傳染病流行趨勢及國家和有關部門的相關法規,掌握意外事故時的處理程序。

2.適用范圍

檢驗科各實驗室全體工作人員。

3.職責

檢驗科主任負責制訂培訓計劃、組織培訓和培訓后的評估;實驗室組長負責本室人員的培訓檔案管理和具體指導。實驗室全體工作人員必須接受科室組織的所有生物安全培訓。

4.具體要求

(1)所有實驗室的相關工作人員必須是受過專業教育的技術人員,在獨立進行工作前還須在中、高級實驗技術人員指導下進行技術和操作技能培訓,并達到合格標準。已在實驗室工作的同志要按科室的要求定期參加業務培訓。

(2)所有實驗室相關工作人員在上崗前要參加生物安全相關的培訓。實驗室負責人必須告知新到崗位工作人員所從事工作存在的潛在危險,并對其進行實驗室安全教育和進行生物安全防護操作技能指導,使其達到上崗要求。

(3)實驗室組長必須對從事病原微生物實驗工作前要認真學習《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和所有項目與儀器的SOP文件。

(4)檢驗科每半年至少進行一次生物安全培訓,每年進行一次考核,保證相關工作人員掌握實驗室標準操作技術、操作規范、生物安全防護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

(5)培訓要有計劃和可持續性,并有完整的培訓記錄;培訓內容至少要包括:

①個人防護知識

②病原微生物知識

③國家相關的政策法規

④與季節有關的傳染病及相關病原體常識

⑤實驗室消毒與廢棄物處理

⑥本實驗室的《實驗室突發事件處理預案和程序》。

(6)根據傳染性疾病的流行情況,實驗室及時組織有針對性的臨時性培訓與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