煅燒生產系統安全操作規程
1、本規程適用于石油焦破碎、輸送給料、回轉窯及冷卻循環水系統、煅后焦輸送及其附屬設備、除塵系統和電氣控制設備等生產作業。
2、崗位運行人員必須熟悉本崗位的生產作業規程,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特種作業操作證上崗。上崗作業,必須按照安全生產的防護要求穿戴勞動防護用品,嚴禁損壞勞動防護用品以及公共安全保護設施。
3、從事系統啟動、運行控制、設備維護、故障處理、系統停車等作業時,必須嚴格執行《石油焦煅燒生產作業規程》的相關規定,嚴禁違章作業。
4、系統啟動運行前的安全檢查:
(1)啟動回轉窯及其附屬設備前,應對窯頭、窯尾、沉灰室、下料溜管、天然氣管(閥)、冷卻機、收塵系統、煅后輸送系統、儀器儀表等設備進行檢查,確認符合安全運行的技術要求。
(2)對大窯內襯、大窯主體、各次風量風機、設備潤滑點(網)、設備冷卻點(網)配套附屬設備進行檢查,必要時應單獨試車,確認符合安全運行的技術要求。
(3)檢查主要設備及電氣系統,確認無異常。確認天然氣系統完好及其壓力和質量適于安全燃燒。
5、天然氣點火操作安全要求:
(1)打開天然氣放散閥吹掃天然氣噴嘴管路10~15分鐘,確認合格后關閉放散閥,準備點火。
(2)點火時應將蘸有煤油的火把伸入窯頭,置于天然氣噴嘴下端,然后緩慢開啟窯頭天然氣截止閥。點火后,調整好火焰大小。
(3)調整窯頭負壓為-5Pa---15Pa,調整天然氣壓力為0.1Mpa。
(4)若點火后,烘窯期間發生熄火,必須迅速關閉窯頭噴嘴閥門,調整窯頭負壓為-15Pa至-35Pa抽排5-15分鐘后,再重新點火。
篇2:某煅燒車間班組級安全教育培訓制度
一、為加強和規范車間班組安全培訓工作,提高從業安全素質,防范事故,減輕職業危害,根據安全生產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
二、班組級崗前教育培訓內容:
1.班組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勞動紀律、崗位職責與崗位安全責任制;
2.各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3.各崗位生產過程中的危害因素、危險源點的辨識與防范措施;
4.本崗位的典型違章行為、典型違章行為引發的事故案例;
5.緊急自救、互救知識、應急處置能力、逃生自救能力;
6.職業危害與個人安全防護等;
三、班組級安全教育培訓
(一)崗前安全教育培訓的要求:
1.班組新進員工在經過車間安全培訓教育考試合格后,分配到班組要進行班組級的安全教育培訓,經過考試合格的,方可上崗。培訓時間不得少于24學時。
2.對于由其它單位調入的員工在經車間轉崗安全教育培訓考試合格后,分配至班組的,按新進員工進行培訓教育考試,方可上崗。培訓時間不得少于24學時。
3.對于離崗一月以上人員回到崗位后,必須重新進行本崗位的相關安全規程的培訓,經過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培訓時間不得少于24學時。
4.對于違章人員必須進行待崗培訓,經過重新安全培訓教育考試后方可上崗。培訓時間不得少24學時。
(二)日常安全教育培訓的要求:
1.班組每月對所有員工進行不得少于一次的安全操作規程培訓教育考試。
2.班組每年對所有員工進行不得少于一次的崗位前安全培訓教育內容的培訓教育考試。
3.臨時從事非本工種作業,要由指派人進行臨時工種的安全教育,但不準從事特種作業。
4.規章制度、工藝、設備、技術發生變更后要在10個工作日內對班組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教育。
四、班組安全培訓的組織與實施
1.班組級安全教育培訓由班組長或班組兼職安全員負責組織實施。
2.班組級安全教育培訓可演練、筆試、現場操作、問答等靈活多樣的形式。
3.班組應將安全培訓工作納入班組年度工作計劃,于每年1月10前將本班組安全教育培訓計劃報車間審核備案,以保證班組安全教育培訓的系統性。
4.班組必須建立健全從業人員的安全培培訓檔案,詳細、準確記錄培訓考試情況。
5.各類培訓考試試卷必須注明受培訓人員屬性。
篇3:煅燒車間安全操作規程
第一條煅燒工序
1、煅燒前,檢查設備傳動部分及儀表電流電壓否正常。
2、溫度設定,轉速調整必須由指定人員調試。
3、依據生產工藝參數,由經過培訓人員進行操作。
4、配電室內只準調試人員入內,其他人員不得進入。不得在里面休息,
5、負責調試人員只能操作調試部分,不得接觸其他帶電部分,不能濕手操作。
6、保持配電室通風及恒溫,定期做好保養。保持良好的衛生。
7、各班注意傳動、電流、電壓有無異常并做好記錄。
第二條成品跳料
1、使用電動葫蘆,按操作規程操作,注意防護。
2、裝車時,檢查車架車況是否良好。
3、投料時注意傾斜度,防止跌落釜內。
4、投料結束后,請勿濕手啟動電機。
5、注意攪拌漿的速度,根據工藝要求進行調試。
第三條烘干工序
1、入料人員佩戴橡膠手套。防塵口罩。
2、入料人員不得站在操作臺上操作,按工藝要求操作。
3、推入架子車時不得用力碰撞,謹防滑脫。
4、盤子放在指定區域,防止傾斜。
5、每次裝車濕料不可過多,防止滑掉。